03.08 如何生态养殖甲鱼?

新大风歌


在稻田养甲鱼符合生态养殖,主要包括开挖暂养沟、开挖养殖沟、防逃设施、食台设置、甲鱼苗放养和饲养管理;从而减少了化肥使用量,甲鱼又能捕食田间害虫,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实现了生态养殖,提高了甲鱼和水稻的品质,保护了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1、开挖暂养沟:在水稻田的一边开挖宽2m、深1. 2m的暂养沟,沟面积占稻田面积 的5 %,便于以后起捕,并在暂养沟一侧建一南北向的沙滩供其晒背用。

2、开挖养殖沟:沿四周田埂内侧,距埂0.5m挖环形沟,沟宽lm、沟深0.5m ;5亩的 稻田要加挖十字,沟宽lm,沟深0. 5m,沟沟相通。

3、防逃设施:田埂要高出田面50cm左右,捶紧夯实,在养殖田埂上用专用农膜沿 四周设置高度80cm防逃墙,并用木桩按一定距离支撑固定,专用农膜插入泥中10cm围护田 埂。在进排水口设拦鱼设施,用宽5cm、高80cm用竹片织成孔隙为3cm的竹栅栏,防止甲鱼 外逃。

4、食台设置:每亩养殖稻田设置甲鱼食台4个。

5、甲鱼苗放养:甲鱼种放养前,对稻田养殖沟进行清整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kg 兑水泼洒。6月底待水稻秧苗返青,排干田间水,进行烤田,然后加水至20-30cm时投放甲鱼 种,亩投放300g/只左右的甲鱼种250只,并用5%食盐水消毒。

6、饲养管理:饲料主要投喂甲鱼全价配合饲料,适当投喂小鱼、小虾、螺蛘肉、玉 米、小麦。7-9月份是甲鱼摄食生长旺季,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为甲鱼体重的5%,10月 下旬以后投饵量要少一些;日投喂量为甲鱼体重的3 %,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天坚持巡 田,定期对养殖沟泼洒生石灰消毒。合理使用农药,确需用药应选择对甲鱼危害小的生物农 药。


三农开拓者


自古以来生态甲鱼,就被人们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食品,鳖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和大补而受到青睐。生态甲鱼利用仿生态环境进行养殖,对阳光、空气、水质等环境因素要求较高,成长速度慢。因此甲鱼的品质与营养价值非常高。那应该怎么养殖生态甲鱼呢?

㈠首先给甲鱼创造适宜的环境

放养前应先将水色培育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换水排污,坚持水上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水体。在池塘中放养一定面积的水葫芦和一定数量的花、白鲢。池底应有适度的瘀泥层,新塘底层也应准备一层细泥。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高密度并不等于高产量。养殖密度高,其残饵和粪便排泄量越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高,水质很难控制。密度高,会使甲鱼之间抓伤、咬伤的几率增加,甲鱼更容易发病。要尽量将甲鱼养殖区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员及动物的干扰,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㈡为甲鱼提供优质的饵料

甲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性虽杂。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要想使甲鱼的生长、成活率和商品质量达到最佳效果,必须选用优质配合饲料,长期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调节和改善甲鱼的内脏功能。

㈢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①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甲鱼具有沿池边活动的习性,因此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

②饵料的制作与投放: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水上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这时干扰少,饵料又不易变质,而且摄食又快又好。

③水质调节: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或同时放养花白鲢也能起到较好的调水作用。

④水面种植水葫芦,搭建晒背台:在池塘中离饵料台不远处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⑤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工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严防发病区的工具与健康区的混用,以免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总而言之,甲鱼生态养殖中,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科学的饲养、完善的疾病防治体系,这不仅是保证甲鱼质量的基础,也是甲鱼养殖获得理想的有效措施。








我们不一样


一、生态养殖池建设养殖基地宜建在环境安静、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养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为宜,池底土质以砂壤土为宜,淤泥厚不超过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积一般3—5亩,以不超过15亩为宜,有条件的可配套建设亲鳖池、幼鳖池、稚鳖池,养殖池可用石棉板、砖墙、水泥板等建防逃设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适量螺蚬、河蚌等贝类,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根据需要设若干饲料台及晒背栖息台。

二、优质种苗繁育与投放

1、亲本选择与培育选购自然水域生长的野生中华鳖作为亲本,要求体重在2~4kg,6--7龄,已达性成熟,无病无伤,体质健壮,雌雄比例为4:1。选购的亲鳖要专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水面0.3~0.5只,在饵料投喂上,要以动物性饵料(活螺蚬、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主,辅以适量植物性饵料(饼类、南瓜等)和配合饵料,日投喂量为在池鳖体重在5%~8%。

2、人工孵化与培育在选育好亲鳖的同时,应及时观察并收集鳖卵用恒温箱或恒温砂盘(砂盘中用砂以25目网筛过筛)在室内进行人工孵化,要求温度控制在33℃~34℃,保持湿度为81%~82%,温床中砂子的含水量要控制在7%~8%,经36—38天孵化出稚鳖、幼鳖。稚鳖要分级分池饲养,以水蚤、丝蚯蚓、绞碎的小杂鱼等鲜活饵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在越冬期间,要搞好防冻设施,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3、种苗投放利用土池常温养鳖,在每年春季4~6月份开始放种。适宜投放体重在15克以上的稚鳖,要求规模整齐、年龄相同、体质健壮,对于外地选购的鳖种要进行暂养强化培育1个月后投放,自繁培育的苗种可直接投放,投放前应用高锰酸钾等药物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放苗密度一般亩放600只/亩。此外,养殖池中应搭配放养适量的白鲢、鳊鱼、黄颡鱼、青虾等品种,提高水体利用率。

三、成鳖常温饲养采用自然水温露天养殖中华鳖,要求尽量创造甲鱼生长的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管理,主要有: 1、饲料投喂饲料以鲜活饵料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饵料为自配饵料,主要种类有:鲜活螺蚬、小杂鱼、动物内脏、饼类、麸类、南瓜等及人工配合饲料,在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开始投喂,日投喂量为鳖体重3%~6%。每天投喂1—2次,具体视水温及天气情况而定,在投饵时可搭配少量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一般不使用甲鱼颗粒饲料,禁用添加剂和含激素类或有残留的药物。 2、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半野生化甲鱼养殖过程中,控制甲鱼疾病及提高甲鱼品质关键在于水环境控制,重点是搞好水质调控,尽量营造甲鱼的自然生长环境,建立水体的生态平衡,主要应做好:①搞好池塘生态设置。一是投放活螺蚬、河蚌等贝类,在春季3~4月份亩放200kg;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乐藻、水葫芦等,覆盖面达1/3,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塘内自净。②定期加水和换水,每10~15天应适量换水和加水,换水量一般不宜超过三分之一,保持水质清新稳定。③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pH值稳定。④控制投饵,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破坏。首先投喂饵料要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其次,坚持检查,避免过多投喂造成残饵破坏水质。⑤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品。如光合细菌等,可定期泼洒和每天添加到饵料中,起到净化水质、防病促长、提高饵料转换率等作用。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须坚持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预防为辅,根据需要可定期投喂药饵和使用杀菌、杀虫药物泼洒预防,药物使用必须符合NY5071—2001的规定。 3、分池管理每年根据鳖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挑选,将规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饲养,防止残杀和造成病害,有利于甲鱼的养殖管理,促进生长。

四、起捕上市经3~4年的常温露天养殖,养殖的甲鱼一般达到500克左右,这时就要根据市场要,及时起捕上市,可用笼捕或干塘捕捉。在上市时要做到由公司或协会统一组织对外实施品牌销售。 






小妖孽


生态养殖,就是尽量保持原生态的乌龟生长环境,不喂饲料,让其在大自然的环境自然觅食,这样的乌龟长出来的肉质还是品质都是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