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现在的国画千人一面,少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更难表现出独立思想性,名家还好?

心依旧梦依然3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在中国美术史上,古代涌现了许多山水画大师,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经久不衰的经典山水画作品,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成的《读碑窠石图》,马远的《踏歌图》,钱选的《浮山云居图》

中国美术史上,也涌现了许多经典的人物画作品,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等


而现当代的国画,呈现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

如今的当代油画作品,同时也呈现了千人一面的局面

无论是国画,油画都呈现了这种千篇一律的局面,少有独特的风格,创新的画风,创新的艺术语言

个人拙见,国画出现千篇一律的风格,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记得我们大学时,国画班的老师,思想很保守,所以每次上课都硬性要求同学们,从头到尾规规矩矩地画一幅工整精致细腻的工笔画,从来不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本是难事,需要长年累月的钻研和练习

创新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扎实深厚的基本功,甚至日积月累,长年闭关的潜心练习,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和寂寞

但是现在社会太多诱惑,处处弥漫浮躁功利的气息,许多学艺术的人,都幻想一夜之间出名,爆红,甚至想方设法出名

又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抛开世俗功利,一心习画



我们可以多借鉴古代名家的创新方法,创新思维

个人拙见,国画创新主要体现在

1创立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梁楷的泼墨大写意人物,徐渭的大泼墨写意葡萄,独具风格和艺术特色

八大山人朱耷的艺术个性语言是,以翻白眼的鱼鸭,表露内心的清高和孤寂,对社会国家的愤恨

画圣吴道子画人物画时,其衣袖,飘带是独具特色的吴带当风的画风

曹仲达画人物画时,服饰的衣纹褶皱,颇有自己曹衣出水的艺术特色

2开拓一个全新的绘画风格

比如宋代画家米芾,开创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山水绘画风格,米点山水

宋徽宗发明了瘦金体

张大千发明了泼彩大写意山水,突破形似,是中国画史上伟大的一次创新之举



3在前辈的基础上发扬创新

北宋之前,山水画是宏大的全景构图,南宋画家马远,大胆裁剪全景构图,开创边角式局部构图

4在技法材料上创新

现在许多艺术风格丰富多彩

甚至油画创作都用综合材料创作,不仅仅是画笔,画布创作

现在许多人画国画,在国画上洒盐,洗衣粉营造肌理

还有许多国画家,用手指画国画,开创指墨画法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中国画的学习,一直延续了国画传统的授徒模式,以师带徒,现在虽然有专门的美术学院在系统的教学,但仍然离不开学老师图式的习惯,学院也好,不学院也罢,出来的学生一泼又一泼,学的是老师,画的是老师,谁厉害就学谁。自然,千人一面,陋习成俗。

中国画学习老师,没错,重要的是学习老师的思想,学习老师对绘画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外在的面貌和形式。

在这方面,我有亲身体会。多年前,在央美时,就因为我没有学习老师的技法,招来班长的异议,说我入了这个门,为什么不向老师学习?说实在的,老师是河北人,我是湖南人,笔墨习性完全想不到一起,老师画的很好,我也很敬佩,但画画人都有个人的情感,我开门见树,老师开门见山,地域不一样,情感当然不一样。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到现在,我还没画出惊天动地的作品,起码我养成画“自己”画的习惯,这,就是想创造的习惯,画的风格虽然还不成熟,也比一流的模仿好。

现在的画中国画的人,不缺动手能力,缺的是动脑子,还有,走别人的路轻而易举能获得成就,走自己的路,还得披荆斩棘,摸索着探路,能不能成功都是未知数。


陈会衡水墨山水

艺术贵在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画的再好,也是别人的。画国画,做艺术,真还得有不成功则成仁的英雄思想和气概。


陈庄水墨画家


我说说自己的看法,今天的艺术、绘画已经变成了一个纯商业的行为,什么叫商业行为?说白了你就是个会画画的商人,商人就得想着销售,所以什么好卖画什么?跟艺术基本不沾边,多年前我曾在北京琉璃厂闲逛,看到一家店内在搞笔绘,进去后发现一位画马的画家当众销售自己的画作,他自称中国画马第一人,我的马比徐悲鸿的要好,我实在听不下去。其他画家也是各种说词出售自已的画作,一个笔会变成了菜市场,我转身出来,至此再没有踏入那家店。艺术何以变成如此,皆因社会的浮躁,金钱至上的人生观。


轻松自学画画


若说国画艺术发展的时间,迄今为止也已经有几千年了,这几千年当中出现了很多国画艺术大师,比如,明代的文徵明、徐渭,元代的赵孟頫,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吴冠中、张大千都是赫赫有名的国画大师,他们的国画作品出神入化,可为什么现在的国画千人一面,少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更难表现出独立思想性呢?


千人一面的当代国画

可以这么认为,国画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绘画艺术,它的特殊在于追求“书画同源”,这是国画的艺术理念和视觉效果,那什么叫书画同源呢?简单理解就是,国画和书法的笔法是完全如出一辙的,形象点理解,就是国画的形态和书法的形态是一样的,

开篇所举例的那些国画大师,书法功底都是非常高深莫测,比如,徐渭作画是以狂草笔法入画,画面更加雄健豪放,笔下物象具有一种“不似之似”,突显出国画的大写意,所以只有很扎实的书法基础的人才能将国画的“写意”以及“笔墨”文化体现出来,否则,画出来的国画也是在“装模作样”,毫无生气,



现在的国画之所以都是“千人一面”,其最根本原因是艺术家缺乏书法造诣,书法功底对于国画创作来说为什么那么重要呢?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书法是一门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能在简练的线条造型中,抒发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国画同样也是线条艺术,也和书法一样用“笔墨”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的书法象形字就是用画画的形式来完成,文字代表着文化,自然国画也代表着文化,这也是国画具备传统文化底蕴的原因,又由于国画的笔墨文化表现的是万物哲理,所以“写生”非常重要,然而“写生”并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寻找大自然的情怀,为的是将“意在笔先”的境界发挥到极致,可现在的艺术家将“写生”当作游山玩水,又让国画加了一个“牢笼”般的素描,以至于现在的国画只有“千篇一律的好皮囊”没有有趣的灵魂,更不用说所谓的独立思想性了,


诗夜城主


当今中国画“千人一面”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当然远不止以上几种,从根本上说这是在当今消费时代,在商业嗅觉和逐利欲望驱动之下,艺术的一次灵魂集体出走。但我相信,这样的逃逸不会走远,艺术终还要回到心灵,回到中国文化童真意趣的世界。

这种类似的现象是由几个因素引起的。首先是快速成功的心态。迫切的努力,如渴望实现展览的成功或渴望获奖,许多画家将参考一些获奖作品,力争采取奖励捷径。最近,一些作品受到艺术品经销商的追捧。艺术市场上的一些人卖得很好,每个人都会遵循这种风格卖得好。这实际上是市场对艺术的破坏。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对老师的耸人听闻的崇拜,我也想画出老师的工作风格,但即使我学老师,也常常不能画老虎,但我并不是真的学老师的工作。学习和模仿没有多大意义。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小田国画课


国画不是千人一面的事,而是师承与话语权相勾搭,非我徒儿,非我师门,全部封杀。现实就是这样,画者想出头就要投名状,在平台上就有话语权。可不就有千人万人一面之现状。不是画坛上沒有不同面目之作品,而是千人一面的画坛不容另类。一是压低自己作品价值,二是证明自己做了几十年无用功,三是自己画的东西被证明程式化。所以画出好画有话语权的当道者也不认,认了我怎么办,此等等事多也,也不须多说,点到为止。


王寶平


这是个浮躁的社会,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许多画家已经和当初学习绘画时的初衷背道而驰。

他们是一些勤奋的画师,总是戴着“面具”在“阴暗”的角落里模仿别人的绘画作品。或者剽窃人家作品中最精彩的部份,为自己所用。每天产生大量的作品,美名曰流水线作品,充斥着各个市场,作品风格千篇一律,个个酷似“齐白石”、“傅抱石”……。

还有些画师发现市场上某某画家的作品最近很受市场青睐,就一窝蜂往里钻。要不了多时就摹仿的维妙维肖,长此以往自己逐渐丧失了创作的动力,更提不上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们人云亦云,在思想上更是没有独立性,已经被金钱蒙闭了双眼,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有少数有名的画家,也抵挡不住市场的诱惑,在利益面前没有守住底线,也参与到“芸芸众生”中去。

现在的绘画市场,很少有个性鲜明的作品,基本都是些“老面孔”。也难怪有人说绘画作品“千人一面”,完全没有新意,人们己经审美疲倦了。


ding小小


中国画是与中国几千年文化生活语言进化成方块形字,和笔墨精髓,更深入的熔炉了诗书画印,传承中国文化艺术是必须的,中国画家们通过几十年,甚至于近似毕生的努力,为了坚守和保持这一切文化艺术精髓,寻觅着新的突破口,部分中国画家在研究突破的过程中,在后期稍有不慎偏移方向,失去中国画的根本,其实还得回到原地,坚守保持中国画的文化艺术精髓,中国画博大精深,首先世间无可替代,也许从颜材料上和风格的实用性着手。1.如棉纸,棉布,框上布面,绘制完的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一样不能少的诗句文字印章标配,而后进行什么透明胶的防水处理,根油画布样经得起年代的侵蚀滚打;2.新中式建立在颜材料突破的基础上,坚守保持文化艺术精髓,发挥笔力与章法和意境优势,在美艳的色彩中褪去媚俗,在阴阳(油画叫光影)造型结构中更加强笔力,在繁琐细节的写实中进行精简和提炼,在整幅画中大可留白,能说这是油画风格吗?当然不是,大可替代油画的影响力度,因‘’章法,笔力,意境,留白,墨色(沉着雅致的色彩),诗书画印‘’都占全了,这是没有偏了方向的新中式国画,新中式的艺术魅力,不再是那么使人排异的陈旧古板,而是实用性的现代个性与时尚美的面目亮丽的新中式绘画,能吸引大众欣赏和内心的待见,既便是中式油画还得搭这条道,暗涌着笔力助阵,方可走出自我。3.宣纸更能发挥中国画笔墨趣味,其性质大可替代水彩画的优势,坚守保持住中国文化艺术精髓,中国笔力会更加魅力四射。


竹林堡人


主要是几十年来泥古的沉渣泛起,把上一辈开拓创新的大家们所做的努力毁于一旦。现在画画的是一代糊涂的画匠,不明白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和发展,即使传统画也不是一夜间形成的,这个道理不但不明白反而顽固得很,一哄而上的泥古风注定形成千人一面的画风。

艺术贵有个性,这个性是创新中形成的,顽固的泥古派,也就别想成就画家了,没有一位大师是因画传统而成为大师的。如果不想画出名堂,在市场中游荡也不会卖上高价,画了几十年的在网络上大多仍是百元画家,所以说,再糊涂下去一辈子就这样了。


现代山水画研究


近些年,我看过许多次画展,看完后常常大脑是一片空白,真正去细心品读所展作品,似乎感党缺少点什么,很少有能留得住眼神,在华丽的外表下,缺失了中国画应有的意境神韵和精神内涵。就像一个人缺少了灵魂,只剩下一个空壳而已。千篇一律现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画如何继续往前发展的问题。


中国画创作“重形式轻内涵”现象俞演俞烈,这一问题已呈日益严重趋势。其主要原因,既有创作者对中国画艺术特质认识模糊、对中国画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内涵缺乏深入理解等艺术本体方面的问题,也有社会环境、教学方式和评判标准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等等。


中国画首先不是以描绘自然为目的,而是以人的精神表达为目的的一种文化行为。艺术家应抓住物象的内在本质,融入思想情感,发挥艺术想象,必须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构建画面形象,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解读出丰富多元的精神内涵。其实,真正具有精神内涵的中国画创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要靠艺术家对艺术的虔诚与执着,才会有成果。因为中国画创作只有在宇宙大自然、人生、艺术中找到突破口,并在笔墨语言、艺术形式、人文精神、艺术境界等方面有所拓展和提升,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新形式。


我们现在艺术家缺少的不光是文化修养,更主要的是缺少生活的深入,缺少人生的历练。大多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不愁吃穿,缺失了古代艺术家那种耐得住寂寞与孤独,与大自然相融,深入体察民间疾苦以及社会底层喜怒哀乐的经历,远离社会现实,淡化了忧天悯人的情怀,对艺术人生缺乏真情实感。这种精神状态下又怎能赋予笔下的作品以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呢?


不少画家对传统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的观念,以为只要在传统程式基础上翻来复去就可以出新作品,因而在山水、花鸟画中就出现了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千人同腔等现象。为了参展,评奖,片面的追求写实功力、画面的雕琢和形式上的吸引眼球,从而都造成了精神内涵的支撑,偏离了中国画传统美学和创作规律,缺乏了艺术的生命力,使中国画难以创新和发展。



再就是,当前的艺术创作,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为潮流的社会大环境,从而导致文艺作品的命运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难以被重视,一些画家受金钱的诱惑,把艺术作为挣钱的工具,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没有多少人会为了真正的艺术而耐得住孤独与寂寞,走艰难、吃力不讨好的路子。

随着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文化大复兴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的时代呼唤精品力作,呼唤有思想,新内涵的艺术作品。如何彰显我们时代的创造精神,这是每一个艺术家应该需要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