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公元前一場生化戰給人詮釋了什麼叫“春秋無義戰”

春秋時期,晉楚爭霸,正在崛起的秦國成了雙方著力拉攏的對象。從秦穆公開始,秦國一直圖霸中原,卻被強盛的晉國死死壓制,為了搬掉東進路上的這座大山,秦國採取了親楚抗晉的策略。

為了分化秦楚,晉厲公上臺後,派使者到秦國商談結盟事宜,秦桓公沒過多考慮就答應了下來。雙方經過一系列的前期準備,把會盟地點定在晉國的令狐,雙方最高領導人共同出席。

晉厲公為了表示誠意,早早就來到令狐,等候秦桓公的到來。可是秦桓公在去往令狐的路上走著走著就犯起了嘀咕,令狐這個地方對秦國人來說真是有著太多的不愉快記憶:當年秦穆公送重耳回國時,在令狐跟晉國打過仗;秦襄公送公子雍回國時,秦軍在令狐遭到晉軍埋伏。

公元前一場生化戰給人詮釋了什麼叫“春秋無義戰”


晉國的陰謀家不僅多,而且還世代相傳,明明說好是借道討伐虢國的,卻趁人家虞國不備,把國家給滅了,說是退避三舍,其實是為了把楚國人引誘到有利於自己的場地作戰,等等。鑑於晉國一向背信棄義、玩弄陰謀詭計的不良表現,秦桓公到了黃河邊就決定不去了。

晉厲公太想和秦國結盟了,就採取變通的辦法,派大夫郤犨代表自己,渡過黃河到跟秦桓公會談。相應的,秦國這邊也派一位大夫去面見晉厲公。一來二去,盟約算是簽下來了,可秦桓公根本沒當回事,轉身就派人聯絡白狄(當時的少數民族部落之一),合謀再次對晉國動武。

秦桓公這一做法,讓晉國抓到了口實。公元前577年,晉國仗著其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以朝見周天子為由,召集各諸侯國到洛邑召開會議。晉厲公會上大談特談秦國威脅,更是就秦國此次失信背盟的事件大力抨擊,號召大家展開聲討,並且暗示不惜訴諸武力。

公元前一場生化戰給人詮釋了什麼叫“春秋無義戰”


看熱鬧的不嫌事大,那些諸侯們長期受齊、晉等大國的氣,尤其是這些年被楚國欺負狠了,而秦國是楚國的盟友,如今有晉國老大哥出頭,不趁機過去踹上一腳,上哪找平衡去?因此,大會很快達成共識:共同出兵討伐秦國。

晉厲公當即吩咐大夫呂相起草一篇討伐秦國的檄文。呂相一揮而就,寫下了被後人譽為“古今第一顛倒黑白文”的曠古名篇——《絕秦書》。晉厲公怕秦國人語文水平不行,理解不了這篇檄文的深刻含義,乾脆讓呂相親自到秦國,當面念給秦桓公聽。

絕交書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從我們的先君(晉)獻公和(秦)穆公兩位領導開始,我們就是友好鄰邦,戮力同心,結為盟友,後來雙方還有了裙帶關係。上天降禍晉國,文公逃亡狄國,惠公逃亡秦國。獻公永垂不朽之後,穆公不忘舊情,幫助惠公回國繼位。但是,秦國沒能把好事做到底,卻反而翻臉無情,發動了韓原大戰。過後你們良心發現,有所悔改,又幫助文公回國主政,不可否認,這些都是你們穆公的功勞。

我文公成為霸主之後,令天下諸侯都去朝見秦國君主,提高秦國的聲譽,這算是回報了秦國的恩德了吧?後來鄭國人侵犯秦國時,我們文公二話不說就率領諸侯去幫助你們打擊鄭國,可是你們一聲不吭就暗地裡和鄭國簽訂了和約。天下諸侯都痛恨這種做法,都說要滅了你們,要不是文公勸服大家,你們根本回不了秦國。

公元前一場生化戰給人詮釋了什麼叫“春秋無義戰”


文公不幸逝世後,你們穆公不來弔唁就罷了,還趁機侵犯我殽山地區,滅亡我們的友邦滑國。我們襄公不忘兩國的情誼,卻又擔心國家的安危,因此才有了殽山之戰。我們還指望能得到穆公的體諒,誰知他卻勾結楚國一起與我們晉國為敵,準備滅亡我們,可老天有眼,讓楚成王及時喪命,讓你們的陰謀破產。

襄公和穆公去世,靈公和康公即位。康公是我們先君獻公的外甥,可他亡我晉國之心不死,武裝護送公子雍回國搶奪國家最高領導權,這才有了令狐之戰。他仍然不思悔改,頻頻製造邊境衝突,不得已,又有了河曲之戰。秦國通往東方的道路不通,完全是康公咎由自取,導致兩國關係惡化的結果。

等到君王您繼位了,我們景公翹首以待,說:“這下好了,晉秦之間的和平有望了。”可令人遺憾的是,您也是一路貨色,趁我們被赤狄侵略我們的時候,乘人之危侵犯我國領土,毀壞村落和莊稼,殘害我國邊民,我們忍無可忍,只得奮起反擊,這才有了輔氏之戰。前不久的令狐之盟,您又耍兩面派,表面跟我們簽約,背地裡卻勾結白狄和楚國要來攻打我們。可您忘了白狄跟我們是親戚,跟你們是仇敵,你們提出要我們與你們一道去打白狄,我們國君為了友誼而放棄親情,答應了你們。誰知過後你們又反過來勾結白狄暗算我們。

公元前一場生化戰給人詮釋了什麼叫“春秋無義戰”


你們這種卑劣的行徑,連白狄都瞧不起,向我們通報了情況。楚國人更是討厭你們的反覆無常,他們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叛了令狐的盟約,要求與我們結盟,一同對付晉國。”並要求將事情公諸於眾,以便懲戒像您一樣居心叵測之人。

天下諸侯知道你們的卑鄙行徑之後,都義憤填膺,一定要來討伐你們。我們國君更是痛心疾首,這才委託我來問一下,你們是否要與天下諸侯為敵?如果不想的話,就真心實意和我晉國結盟,重新簽訂合約,我們國君好替你們在眾諸侯面前求情,爭取把他們勸回去;否則,我們也愛莫能助,不能阻止人家前來伸張正義了。

按照《絕秦書》的說法,秦國及其歷代國君當真是十惡不赦,就算是亡國滅種也罪有應得,豈止是斷交?不過回顧秦、晉兩國的交往史,不難看出這篇《絕秦書》概括起來就是: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強詞奪理,借提發揮,無中生有,真理全都在晉國手裡,所有的過錯都是秦國造成的。

書信交給秦桓公之後,秦國君臣竟然無從反駁,因為當時的秦國也實在培養不出這麼能真假混淆,又下筆如行雲流水的瞎掰高手,只好認栽。如此一來,秦國在輿論上就徹底輸了。

公元前一場生化戰給人詮釋了什麼叫“春秋無義戰”


在秦國君臣愣得啞口無言的時候,晉厲公已經迫不及待親自率領晉、齊、宋、衛、鄭、曹、邾、滕等八國聯軍,殺奔秦國而來。

秦桓公對晉國人的強詞奪理異常惱火,文的鬥不過人家,武的他絕不低頭。因此在麻隧(今陝西涇陽北)跟多國部隊大幹了一場,無奈對方人多勢眾,秦軍大敗,傷亡慘重。諸侯方面也損失不小,曹宣公在激戰身亡。秦軍殘部敗退,八國聯軍一路燒殺掠搶,渡過涇河追擊到侯麗(今陝西省禮泉境內),在秦國廣袤的土地上縱橫馳騁,撒完野後,才各自回國。

秦國是從西戎堆裡混出來的,一路向東挺進,從沒吃過如此大虧,這次被以晉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得丟盔棄甲,連首都也差點兒淪陷。哪能咽得下這口氣?到秦景公上臺後與楚國的關係更加密切,除了不斷到晉國本土打擊報復外,更是屢屢對鄭、宋等晉國的小兄弟下狠手。

公元前558年,楚共王突然患病死亡。新上任的晉悼公一看機會難得,趁楚國國喪,一時半會顧不上盟友之際,迅速糾集了魯、齊、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三個國家,組成一支前所未有的多國聯軍,前去教訓秦國。

公元前一場生化戰給人詮釋了什麼叫“春秋無義戰”


面對來勢洶洶的多國部隊,秦景公不講人道,搞起了生化戰——命人在涇水上流投毒。當多國部隊進抵涇水流域時,很多將士喝了涇河水之後紛紛中毒身亡。晉國中軍元帥、此次行動的聯軍總指揮荀偃的應對之策是命士兵重新掘井,不得飲用原有的水源。可諸侯聯軍連秦軍的影子都沒見著就死了大半人馬,損失慘重,都不想再深入秦國境內了,都萌生了退意。

荀偃下嚴令:填平水井,拆毀爐灶,全軍將士跟著他的馬頭方向前進(唯餘馬首是瞻)!可大家都不聽他的,晉國下軍元帥欒黶則是看不慣他的獨斷專橫,直接跳出來反對:“什麼?看著你的馬頭?我們晉國從沒下過如此無聊的軍令。我的馬首可是向著東方的,我走了!”帶著他的下軍向東撤走。

下軍一走,附屬下軍的新三軍(相當於晉軍的半數)也隨之離去。各諸侯一看晉國帶頭撤了,當即下令讓自己的隊伍也撥寨起程,多國部隊呼啦一下全部往東退去,荀偃眼看無力迴天,只好退兵。

由晉國組織發起的參戰國家最多的這場意在教訓秦國的戰爭,就這樣戲劇般的收場,造成晉國不勝,秦國不敗的局面。晉國人過後覺得以那麼龐大的陣容去群毆秦國,卻打得如此窩囊,不無自嘲地把此次戰役譏諷為“遷延之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