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寶媽翻看5歲女兒日記,看了3頁,才知道二胎後自己有多"偏心"

二胎政策出臺以後,多少家庭都想再生一個孩子。生孩子之前,寶爸寶媽們都想著,一定不會忽略大寶,這是最基本的。

但在孩子出生以後,好像很多事情都變了。並非是寶爸寶媽們有意,只是潛意識裡,確實會覺得二寶年紀更小,更需要被照顧,無形之中也就忽略了自己對大寶的關心與愛。

寶媽翻看5歲女兒日記,看了3頁,才知道二胎後自己有多

小劉大女兒已經五歲了,自從大寶出生以後,整整五年時間,小劉與丈夫都把精力花在女兒身上,原本也沒想再生一個孩子,可無意間小劉又懷上了。

小劉家的經濟條件還算良好,再迎接一個小傢伙完全沒問題,夫妻兩人自然也是欣喜的。小寶出生以後,兩人更是疼愛有加,也就因此忽視了大寶,可夫妻兩人並未察覺。

直到有一天,小劉打掃衛生時,看到女兒放在枕頭底下的日記本,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有這麼多的"不該"!

寶媽翻看5歲女兒日記,看了3頁,才知道二胎後自己有多

日記中有一頁畫著"媽媽的心""我的心",很顯然,在大寶看來,媽媽的心裡只有弟弟,而我的心裡卻裝著這個家。

很難想象,才五歲的小傢伙,在寫下這篇日記時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又是怎麼安慰自己的。

寶媽翻看5歲女兒日記,看了3頁,才知道二胎後自己有多

"媽媽不愛我,只愛弟弟"旁邊還配上了一個小女孩在哭。

小孩子心思本就敏感,更何況是從出生到弟弟出生之前,父母所有的愛都灌注在她身上,可弟弟出生以後,一切都變了,一丁點的變化都能夠被察覺,更何況是如此大的差別對待。

大人總是認為,小孩子不懂,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正是因為簡單,所以他們只會抓住矛盾本身最主要的方面,"愛與不愛"、"關心與不被關心"。

寶媽翻看5歲女兒日記,看了3頁,才知道二胎後自己有多

"今天媽媽買了巧克力,可是都給弟了,我也是媽媽的女兒,不公平"

"我也是媽媽的女兒"這句話是多少大寶的心聲,又點醒了多少父母?

看似只是父母的偏心,小孩子因為沒吃到東西的一句抱怨。可實際上小劉卻沒有考慮到女兒的感受,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欠妥。

分析

實際上,小劉的家庭現狀也是大多數二胎家庭都存在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孩子,能不愛嗎?很顯然,愛是自然的,可精力有限、關心也有限。

當更多的精力與愛被多分配給其中一方,另一方也就自然感受到了差距。有些父母說,"我就怕孩子覺得我不愛她,所以總是給大寶買更貴的東西。"

表面上,這種做法好像是在安慰孩子,也體現自己的"巧妙處理方法"。實際上,家長對於大寶的這種愛反倒成了帶有"補償"性質,這公平嗎?

寶媽翻看5歲女兒日記,看了3頁,才知道二胎後自己有多



確實,取捨兩難,小寶也應當多受些照顧,但還希望寶媽們別疏忽大寶,處理親子問題,關鍵不在於物質,在心靈層面!

1、 適當偏愛大寶

可以說,小寶剛出生不久,這時的小寶更需要的是生理需求,而大寶則到了安全感容易缺失、患得患失的年齡,這時的他們需要愛來澆灌。

家長們應當適當偏愛大寶,讓大寶感覺到爸爸媽媽並沒有因為弟弟、妹妹的出生而疏忽他們,這樣一來,反倒促進大寶對小寶的疼愛與喜愛。

當然,適當的偏愛並不是指物質上的給予,而是從愛的本質出發,物質對於處於幼年時期的孩子來說並無多大起效。一旦給予較多,反倒可能成了傷害孩子的利器!

寶媽翻看5歲女兒日記,看了3頁,才知道二胎後自己有多

2、

公平教育

"弟弟還小,你要把這些東西讓給弟弟吃。"、"他打你一下,你又不疼,你比他大,不能打他"、"你把這個讓給弟弟妹妹,媽媽以後再給你買"……

類似場景相信家長們應該很熟悉,不少家長都有過類似的偏袒,即使錯的那一方確實是小寶,但只要小寶哭了,受懲罰的依舊是大寶。

這樣未免太不公平,同樣是孩子,同樣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為什麼就要被區別對待!

當然,區別對待不僅僅不利於大寶的身心健康,對於小寶的成長也未必有利。當一個人習慣性被包容、被偏袒,容易助長有恃無恐的心理!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沒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儘管有時候可能真的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偏袒問題。家長們給予孩子相對公平的愛,其實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更重要的是,家長們應當為孩子創建交流、玩耍的機會,增進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只有孩子之間相處更加融洽,寶爸寶媽們也才能真的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