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無才且耍流氓”,為何能成為皇高祖?

我們需要真情


劉邦無才?且耍流氓?

能被張良、蕭何信服不生二心的主,好意思下結論“無才”?

為先證明才不才問題,說說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

張良,家世五代做韓國丞相,韓滅國後,曾私自僱傭一大力士,懷揣120斤大鐵錘伏擊秦始皇,流亡伏竄中,被世外高人隱者黃石公相中,授以《黃石公韜略》。

蕭何,秦時做沛縣主吏掾,上級考核的時候,蕭何是第一,上級提拔他,他不幹。而當時劉邦只是一個小小亭長,時常得到蕭何的保護與接濟。

韓信,貧且無聲望行能,母喪,葬地選擇容納萬家規模的。曾受辱名聞天下稱“胯下之夫”,秦未天下大亂,三年得以平定。韓信跟從項羽未立寸功,最高職位一一執戟郎。看營門的官

當時,天下群雄並起,遂獵秦鹿,韓信選擇了項羽,有眼光吧?

楚漢未相爭時,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

天下倘有田橫、陳餘、張耳、三齊、魏豹、韓成、申陽等等,而韓信此時的身份還只是楚軍逃亡者。偏偏隨了漢王劉邦一道跑去漢中(秦漢初倘是窮山惡水)邊鄙地。韓信眼中有誰?此時大楚天下剛建立,社會倘未有亂事的。

如此三個一時的人傑,不約而同相中了“無才”的劉邦?難道是想架空劉邦讓他做傀儡?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之時,主從位份都沒有定,勢頭勢力比劉邦,劉邦有優勢?此時張良、蕭何二傑屬心於劉邦,得封漢王后,韓信也屬心了,才不才的,不在此在彼。人心為上。

再說“耍流氓”行徑。

沛縣令好友呂文,與人結仇攜家帶口到了沛縣,家大業大的,時人尊稱其為呂公。許多人來呂府上結交,因為前來拜訪者實在太多,負責接待的蕭何提出了一條規定,帶來見面禮低於一千錢的,是堂下客,不能入上席。劉邦一分錢未上,卻嚷著萬錢賀禮,大搖大擺的坐了上席。

宴後,呂公把自己一直必須的嫁個有能耐的寶貝女兒,許配給了劉邦。之前劉邦同居一妾生了劉肥。那年月,男人妻妾成群合理合法,女子則必須的父母家長做主了,才得嫁,否則就是不良婦。不公平吧?那一頁掀過去了。劉邦流氓嗎?

劉邦做漢王時,有一毛病。見了只喝三兩滴墨汁,自以為天下大才的儒生,就看不上眼,更別扯和他長篇大論淘淘不絕的,一不耐煩,讓“秘書、管家”什麼的去抓了人家帽子來尿裡,再給人家戴頭上。曾有一酈生求見,劉邦的接待竟是一一兩女子給劉邦洗腳時,見客人。

一到了酈生三言二語的切中“需求點”,立馬整裝擺酒接待。劉邦是否流氓?

秦楚之際,楚懷王與天下約定“先入咸陽者王”。劉邦最先進入秦咸陽皇宮,擁美姬,享溫柔,此時是戰勝者身份,俘了敵國的女人,隨便挑。樊膾一勸,立馬移駐壩上。

建功立業期過去了,天下一天天安如盤石,這時的劉邦確實是個流氓了。

去女婿王府一面辱罵趙王張敖(張耳的兒子)一也享用女婿的美人,逼反除國。

齊王韓信未有過失,被徒為楚王,又偽遊雲楚澤抓了他,藉口謀反貶為淮陰侯,後,殺之,國除。

為了劉家安穩,激反了自己封的異姓王,流氓!!!


高敬之——001


劉邦不是流氓,是真正的英雄。

中國古代幾千年歷史,說白了就是:萬里江山文人捧,千秋功過儒生評,平頭百姓跟著人云亦云。好在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我這個草根也可以亂扯一通,給“流氓皇帝”劉邦正正名。

歷朝歷代,無數筆桿子一面標榜自己是清高狷介之士,一面又挖空心思的夢想走終南捷徑、為帝王師。遺憾的是:個個都有宰輔相,人多手稠輪不上,於是便大發懷才不遇之感慨,言不由衷的把往儒生帽子裡撒尿的劉邦醜化成了小人、流氓,情不自禁的將烏江別姬自刎的項羽塑造成了君子、英雄。

可依鄙人的看法:

項羽是矯情漢,劉邦是本色人。劉邦雖有點小無賴,往儒冠裡撒尿,但畢竟還收留了儒生;項羽一言不合,便下油鼎。歷代儒士抬項羽,貶劉邦,表面看是“士可殺不可辱”,真相卻是失意(敗)者同病相憐、惺惺相惜、自我安慰,以求心理平衡。

拿劉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與項羽的屠城縱火相較,就知歷史的選擇絕對正確。腐儒好標榜什麼貴族氣,其實多是嘴上功夫和吃不到葡萄冒酸氣。

劉邦知人善任、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禮賢張良、登壇拜信、放手蕭何,與參、勃、噲、嬰諸將情如昆仲,成三百年漢室之基業,開華夏強盛之宏圖,功蓋千秋,如何成了流氓、小人?

而項羽生性暴虐、背信棄義、目中無人,以下犯上,殺宋義、弒義帝,有眼無珠,棄韓信、逐範曾,屠城殺降、縱火焚宮,除了那頂沒落的貴族頭銜和力拔山兮的蠻力外,又有多少君子之風?唯一可稱道者就是他上演的烏江別姬自刎那一幕,還多少可以激起後人的感嘆和同情。

史冊記載的那些劉邦的汙點,諸如為了逃命將女兒拋到車下、給我分一杯肉羹、往儒冠裡撒尿等等情節,繪聲繪色的,似乎不像史家筆法,倒像是文學家的精心加工。其對手項羽就更不用說了,明顯帶著執筆者的個人的感情。退一步說,即便有,不正說明劉邦是本色人嗎,比項羽的“錦衣夜行”又何如?

中國古代帝王中,劉邦是被後世黑的最利害一個。

說劉邦不是軍事家。說這話的人可能忘了,古代開國君主無一不是政治家暨軍事家,打江山的過程就是軍事角逐的過程,因為此時還談不上什麼治國理政。只有高明的軍事家才能發現並擢拔軍事人才和優秀將領,並量其才而委以任。其手下謀臣如雨,猛將如雲就是明證。還可以用一句話反證:在一個用槍桿子說話的年代,那麼多的人傑梟雄,誰願意把寶押在一個不會打仗、毫無勝算的主子身上?

說劉邦無信無義。可劉邦卻尊義帝號令,在各路義軍中率先發兵攻下咸陽,相較項羽這個楚國貴族的後裔弒義帝(楚王太子)的惡劣行徑,究竟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劉邦不但厚葬虞姬,並於立國後為故主義帝和首義的陳勝置守冢幾十戶,世代血食。換了項羽,能否做到,也值得懷疑。

說劉邦大殺功臣。劉邦跟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平民出身的帝王,朱元璋以自己的平民身份為恥,常常由敏感而暴虐士大夫;而劉邦始終保持豁達大度的氣質,不脫平民本色。雖然他也剪除了少數幾個威脅皇權的武人功臣,但相較朱元璋大規模的屠殺功臣與文人士大夫,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何況這是皇權時代的通病和死結,誰也不能超越時代侷限。

至於說項羽單純天真,劉邦耍流氓玩陰的,這個我部分承認。但身處古代亂世的政治人物你總不能要求他像商山四皓或竹林七賢,和清泉彈琴、對明月把盞,脫然物外、羽化登仙。你說他是陰謀也好、陽謀也罷,是為了滿足個人野心、還是為治國平天下,反正面對各路桀雄或眾多競爭對手總得耍點手段。宋徽宗趙佶是個文藝青年,夠天真單純吧,他自己坐井觀天也就罷了,還害的治下的臣民跟著他當了倒黴蛋。就是兩千年後的今天,國際間政治紛爭和商海暗戰不是也要講點策略、施點手腕嗎?

劉邦之所以成了後世文人筆下的“流氓”加“小人”,有以下四點原因:

1,太史公司馬遷《史記》中個人情緒的誤導。

2,兩千年儒家一脈的傳播和失意文人的加醋添油。

3,劉邦自己隨心所欲的說法,也即真性情流露。如對漢初三傑張、韓、蕭三人的評價,使後世人們記住了這句名言,而疏忽了劉邦說這話的背景。

4,大部分人對傳奇浪漫故事的偏好和同情失敗者的悲劇英雄情結。

劉邦,還有劉秀是兩位被低估的古代帝王。他在軍事上的屢敗屢戰,捲土重來,其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意志,只有後世曹操差可彷彿;在政治上的開明,如漢丞相制的設立和終守,忌禪商山四皓而不廢劉盈(事實上是顧忌與情民意),登位後的不忘初衷,與民休養生息,少於享樂,御駕親征(討盧綰、英布、匈奴等)。對漢朝持續的朝局穩定都開了好頭(有漢一朝,皇帝廢立,都沒有引發戰爭和大的流血衝突,基本平穩)。其歷史功勞應僅次於秦皇,在漢武、唐宗之上。

對待歷史事件和人物,是跟著名人亦步亦趨、醉心於繪聲繪色的描述,還是作客觀的邏輯分析和總體判斷,是看大義,還是拘小節,全賴個人的領悟和積累(也是偏好)。當然這只是鄙人的一管之見。歡迎提問者和各位同志批評、批判。


武丁仗劍決雲霓


劉邦能擊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最主要原因在於劉邦善於發現人才,運用人才。當然這也與當時天下大勢相關,所謂時勢造英雄。人們常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成大事關鍵因素還在於人。

先看看早期劉邦的經歷。

劉邦(前256-前195),字季,出生於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的平民之家。他弟兄四人,劉邦是老三。《史記》記載劉邦有天子相:高鼻子,長頸項,面貌有龍相。他父親也曾讓他去唸書,可是他根本不感興趣,很快輟學。讓他在家種田,他也懶得不去幹活。他父親雖然多次責罵,也是無濟於事。他還貪杯好色,賒欠酒錢不還,與一曹姓女子私通生子劉肥。劉邦就成了在鄉鎮四處晃盪的混子、無賴。

劉邦到了壯年時期,正趕上秦始皇統一天下進行全面改革,劉邦當上了泗水亭長。亭長的責任是維護治安,緝拿盜賊,他搖身一變,由打架鬥毆的混子成了執法人員。劉邦的性格豪爽豁達,為人仁厚,喜歡施與,胸襟開闊,他結識了很多朋友,在黑道白道小有名氣。他此時結識的蕭何、樊噲、周勃、夏侯嬰等,後來成了他打天下的好幫手。

劉邦還是有遠大理想的。他在咸陽看到秦始皇時,感慨長嘆說:“啊,大丈夫應當像這個樣子。”劉邦比秦始皇大三歲。公元前209年劉邦47歲,他響應秦末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在沛縣起兵。3年後攻克秦都咸陽,4年後打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史稱漢高祖。

劉邦成功的原因,我個人考慮有以下幾點:

1. 劉邦善於發現人才。劉邦性格豪爽,知錯就改,禮賢下士。酈食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說客。二人初次見面時,劉邦正坐在床邊伸著兩腿讓兩個女人洗腳,輕視酈食其,發現酈食其有奇異謀略,馬上道歉,並令人端上酒菜款待酈食其,虛心向酈食其請教平定天下計策。酈食其獻計攻克陳留郡,以三寸之舌遊說列國,為劉邦建立反秦聯軍做出了重大貢獻。

韓信在項羽營下,多次獻計策項羽不採用,後來被人推薦做了都尉,也是不受重用。投奔劉邦後,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並且設立高壇舉辦隆重的封將儀式。韓信為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做出了戰略部署,劉邦順利佔領漢中。後來韓信指揮大軍,擊敗項羽,為劉邦立下大功。

2.劉邦善於運用人才。

劉邦從善如流,善於採納他人的建議。雖然他本人不讀書,不通兵法,但是手下不缺賢能人才。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全在劉邦陣營。張良是戰略家、政治活動家,他不僅能夠制定正確的戰略,而且還能通過自己的政治活動來實現。韓信的軍事才能也是獨一無二。蕭何是傑出的政治家,他的治理國家能力也是舉世無雙。而他的對手項羽,剛愎自用,不聽勸諫,范增雖然有良策,有什麼用呢?

劉邦曾經與韓信討論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有一次劉邦問韓信:“領軍作戰,你認為能最多指揮多少人馬?”韓信回答:“你最多指揮十萬”。(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又問:你能指揮多少?韓信說:像我,越多越好。劉邦問:哪你怎會被我捉住?韓信說:你不善於帶兵,但是善於統率將領。

3.約法三章得民心。

劉邦攻取咸陽後,骨子裡的“小農意識”讓他放鬆警惕,幻想享受一番。樊噲勸他不要忘了秦朝是怎麼滅亡的。劉邦不聽。後來張良親自勸說,他才認識到問題很嚴重。馬上率軍隊駐紮灞上,著急當地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還廢除秦朝的苛刻法律,這些措施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毛澤東主席曾經總結說:“劉邦比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總之,劉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楚漢爭霸他能勝出,這與他能夠發現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緊密相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