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順治皇帝一生活得很糾結,和孝莊矛盾重重,可能是因為這點沒做好


順治皇帝一生活得很糾結,和孝莊矛盾重重,可能是因為這點沒做好

順治皇帝,是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頒佈了一些很受老百姓歡迎的政令,廢除了多爾袞統治時期的幾大弊政,比如圈地,追捕逃人等,在人們眼裡,他不失為一位明君。但是,順治雖然在治國方面,體現出了愛民如子的一面,可是私下他的性格,卻是古怪多變的,經常展現出偏執的一面,喜怒無常,也因為有這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感染天花,導致他僅僅活到24歲就駕崩了,結束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順治之所以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固然離不開他小時候壓抑的生活環境的影響,但是也和他對於自身情緒的管理不到位有很大的關係。做好情緒管理,是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程。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可能和周圍的人達成和諧的關係。而順治一生,不管是和自己的母親孝莊太后,還是大臣之間,都充滿了矛盾。從這方面來看的話,順治顯然是不合格的。

不會處理和母親的矛盾

順治親政後的第五天,孝莊給他找了一個皇后,是自己親哥哥吳克善的女兒,按說在那個年代,親上加親絕對是一樁美事,而且連順治自己都承認這個女孩子美麗賢惠,但是他卻一直拖著不舉行婚禮。就這樣拖了八個月,才不情不願的舉行了婚禮。而僅僅兩年之後,順治就要求禮部廢后,在皇后並沒有犯什麼大錯的情況下廢后,令大臣們一片譁然。而順治給的理由竟是:這婚姻是多爾袞在世時候立下的,沒有經過選擇,從冊立皇后開始,朕就覺得很不滿意。在那個謹遵父母之言的時代,就算是平常百姓也不能隨便反抗父母之命,何況是皇帝。順治這樣做,顯然是表達對孝莊的不滿。這件事最後以孝莊的妥協結束。

順治皇帝一生活得很糾結,和孝莊矛盾重重,可能是因為這點沒做好

我們都知道順治後來對董鄂妃很痴情,在他和董鄂妃相戀之前,他還和一個漢族女子有過一段戀情,這個女子叫孔四貞,這段戀情遭到了孝莊的反對。後來順治認識了自己弟弟的媳婦董鄂氏,而且陷入了對董鄂氏的愛戀之中。孝莊當然更不會同意了,因為這兩件事,再加上廢后的那件事,母子倆的關係變得很微妙,矛盾也不斷加深。

當然了,就算在現代生活中,兒子和母親之間多多少少也會產生一些矛盾,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人,首先一定是先安撫好自己的情緒,再去盡力地溝通解決問題,而不是任性地逼著自己的母親讓步,這樣做顯然是不合適的。

極端性格的表現

湯若望是順治很喜歡的一個天主教洋人。根據他的記載,順治十六年,鄭成功穿過臺灣海峽,從東南沿海登陸,大敗清軍,圍困江寧。一時間南方各省人心晃動,各地密謀起義,整個江南陷入了緊急的狀態。順治聽到這個消息後,完全失去了鎮靜的態度,想要逃回滿洲,被孝莊太后訓斥一番後,要又親自出徵平定叛亂。他的這個決定激起了百姓更大的恐慌,最後在眾大臣和湯若望的請求下,才把親征之事作罷。

順治皇帝一生活得很糾結,和孝莊矛盾重重,可能是因為這點沒做好

從這個記載,我們看出順治的脾氣是很暴躁的,可以從一個極端瞬間跳到另一個極端,這種性格如果不做管理和控制,確實是非常可怕的。脾氣不好的人,通常都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當一個人情緒失控之後,就會表現出暴躁,易怒,也更容易和他人起爭執,作出一些衝動的行為。

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避免情緒失控,從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呢?這裡我們給出幾點建議:

第一,要認識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處理各種外在事物的時候,不可避免會在心理上產生反應,從而產生各種情緒變化,當有負面情緒產生時,要認識到引起情緒變化的事件是什麼,把自己的焦點放在外在事件上,接下來再去處理外在事件,這樣就讓自己從情緒的泥沼中脫離出來。

第二,要接納已經發生的事情。當我們從情緒中脫離出來之後,就要去判斷引發情緒的事件是可變還是不可變的。如果已經發生了,而且不可逆,那這個時候你內心再怎麼反抗也是無用的,所以要讓自己儘快地接納現實。

第三,要習慣擁有積極的心態。當我們臣服於現實後,不能一味地陷入負面現實中,要讓自己積極地動起來,比如可以採取一些行動,避免類似的情況再發生,這些都是積極的行為。

總之,我們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緒,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