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孩子会故意激怒父母以获得负面的关注,是什么心理机制?

随小刘


孩子故意激怒父母以获得父母的负面关注,我想这可能是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采取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孩子是需要父母亲无条件的爱,这种爱是用心陪伴和呵护,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亲做到的是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而不是让孩子长成大人希望的样子。

如果父母亲一直对孩子的需求没有响应或者制止的话,孩子意愿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孩子会一直受到压抑的伤害,时间长了,孩子会产生心理上问题,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对抗父母的。

所以,问题发生,有果必有因,找出问题所在,改变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我想会解决问题的。



伊诺妈咪育儿频道


孩子用负面情绪吸引家长获得关注,有多方面的原因。

我们多人知道是青春期的叛逆期12--16岁左右。其实还有两个叛逆期:2~3岁时叫“宝宝叛逆期”。6~8岁的时候是“儿童叛逆期”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和爱护是不可替代的。要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用心体会,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时间。

孩子叛逆的原因基本有一下几个

1、我长大,我可以做到

2、为了试探父母的底线

3、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

4、我可以,为什么不行?

5、需要尊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长在这几个阶段,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更多的了解孩子内心的变化。有几种方式希望家长记住,切记不要这么做:

1、敷衍的回答;包括虚假的表扬,不专注的答复等。

2、过于说教;不要过于唠叨,总是说教。总是拿出父母高高在上的样子。

3、不要过多去评判;和其他的孩子或同学做比较。你就是笨啊!在努力也没有用!你怎么就学不好?

4、凭经验管教;家长不去了解孩子,小时候父母怎么管的,现在就怎么管。只给物质满足,不能给予精神疗愈。

这样的方式对孩子内心的伤害都是极大的。孩子的内心会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感觉爱的缺失。孩子比成年的内心更加灵透,家长的反应孩子全部能够感受得到。

孩子的成长过程,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富足。


女人话生活


孩子故意激怒父母,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都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孩子独立自我意识萌芽,开始宣誓自己的主权,证明自己长大了,不想再按着父母的意愿做事。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做父母的首先要看到孩子是带着思考在做事,心里高兴孩子长大了!其次是搞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他在向父母呼唤什么,父母如何做才能满足孩子内在需求。带孩子的内在需求被看到并被满足后,他会更进一步走在自我健康成长的路上。



美麗心情5688


孩子故意激怒父母以获得父母的关注。

这种心理机制可以说是孩子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家庭中没有获得爱的小朋友身上。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哥哥抱怨,小的时候,爸妈他们忙着工作都没有空照看我们俩。这时候旁边的小侄子(哥哥的孩子)就说,“那你们可以干点坏事儿。让他们回来照顾你们呀!这样他们就有机会来陪伴你啦”

孩子的思维非常的简单。他做的坏事。故意激怒父母。其实都是他需要父母的关注。当父母的关注足够多,当父母的表达爱足够多的时候。孩子就很少故意去激怒父母。

终极原因来说,都是因为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有的孩子很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父母却一直拒绝孩子。这时孩子只能使用他的大招,故意惹父母生气,让父母和自己吵架。让父母注意力到自己的身上。

还有很多生了二胎后的大娃,是因为他感觉到原本给自己的爱分给了弟弟或者妹妹。这时候他性格就会变得叛逆,会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引起注意。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去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让他参与照顾二娃,和二娃一起成长。


云南妹子在广州


关注的天平本就失衡——不经意间掉入损失厌恶的陷阱

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自己的感受,你搓麻将输掉100元的失落感和赢了100元的兴奋感,哪一个持续时间更长呢?当然,你可能会说100元小意思,没什么差别,那么金额是1万元呢?如果是我的话,输了1万元我可能一晚上都睡不着了,但赢钱的兴奋可不会让我彻夜不眠。心理学上称其为损失厌恶,是人的本性,同样是1万元,输钱的负面情绪强度是赢钱的正面情绪强度的2~4倍,反过来说,要想抵消负面情绪,我得至少赢2万元。

当孩子做傻事、犯错、不听话、唱反调、懒散、说脏话或使用暴力时,立马会引起家长强烈的反应,相反,对于孩子的正面行为,虽然我们也会关注,但强度就没那么高了,损失厌恶让关注的天平本来就不平衡,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时,孩子的一些正面行为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就进一步加剧了关注天平的倾斜程度。
孩子很明白这一点!为了吸引父母更多的关注,显然负面行为更容易达到目的,负面关注强化了负面行为,负面行为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加负面关注,这种消极互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愈演愈烈的过程中,孩子除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还会享受操控父母的快乐,因为平时被父母的权威压制,现在自己仿佛手里拿着电视机遥控器,想要父母发火,按个钮就行了。

让关注的天平恢复平衡——以尊重的口吻对孩子说“不”

如果你的好朋友对你发脾气,你会怎么反应?如果是你的配偶呢?孩子看不到你和朋友如何相处,但你和配偶的沟通方式将深深影响孩子。避免具有攻击性或者消极纵容的沟通方式,以坚定而尊重的态度和配偶及孩子沟通,说起来简单,但这是最难掌握的沟通技巧,希望以下的沟通模板对你有帮助:

坚定而尊重的沟通模板:

“当你_(描述孩子的情绪或行为)___,我觉得/感到__(描述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__,因为__(说出理由,解释为什么孩子的行为引发了你的这种情绪)___,我希望__(描述你希望达到的更好的情况,你和孩子该各自做好什么_。”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对你骂脏话,你可以说:“孩子,当你对我说出那些难听的话时,我感到难过和愤怒,因为在我心目中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你之前并不是这样的,我想换做是你,你也不愿意别人这么对你,我希望有任何事情,我们都能心平气和地说出来,或许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说的时候盯着孩子眼睛,要表现出异常的坚定,通常情况下,孩子不会和你继续说下去,没事,默默走开,不给他更多的关注。如果他愿意和你以尊重彼此的方式沟通,那就是打开你和孩子之间联结的时候,抓住这种机会。

让天平向正面行为倾斜——正面行为强化的小技巧

正面行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写作业不抱怨、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不大发雷霆、晚上九点之前睡觉、早晚刷两次牙等等,把你认为孩子应该做到的事情都列为正面行为,不要太关注行为的本身,聚焦孩子在特定行为上的进步。

以下分享一个小技巧,希望对你有用。制作一个正面行为强化的小表格,下图可供参考。

1)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就画上绿点点,没有完成就画红点点;

2)孩子每获得一个绿点点都要表扬他,如果是红点点,不要批评他,当他的面画上红点就行;

3)一周后,如果孩子得到了四分之三的绿点点,他就有权获得奖励,最好是父母陪他出去玩;如果红点点占多数,不要给孩子说教,要突出他的进步,让他觉得自己可以越做越好。


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唱反调的时候?你是怎么反应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

我是河鱼天雁,希冀你的关注!


河鱼天雁


一部分是孩子自身的原因:1、孩子自己内心有很多的攻击冲动没有及时发泄,这种攻击冲动是孩子这个年龄阶段没法承受的,只能通过把它置换到父母身上,企图借助父母来处理和控制自己的冲动;另一部分是父母自身的原因:1、父母自身有某些冲动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想要让孩子替自己承受,于是会无意地激发孩子的愤怒。


心理咨询师小施


孩子用故意激怒父母的方法来获取关注,一方面他是在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潜意识里是要试探一下父母究竟有多爱他,能够包容到自己什么程度。还有一个因素是她试图用这样的方法让父母放弃对他的要求



心理咨询师张玉琪


当孩子故意惹您生气时,说明您对孩子的关注少了。孩子这样做只是为了博得您的注意和关心。如果您是因为工作太忙而疏忽了孩子的感受,那么您可以正面地告诉孩子,并告诉孩子其实您心里很在乎ta。平时就算没有时间,下班回家也尽可能地给个拥抱,微笑或者拍拍孩子的肩膀。身体接触会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如果时间允许,跟孩子一起用晚餐是很好的办法。


桃姐说pikomonkey1


当孩子没有得到关注满足的时候,孩子一开始是会采取温和的手段,比如跟你说话,在你面前晃悠。当温和手段不奏效时就会采取手段升级,即发出一些其他的声响以引起注意,当他们觉察到这样更容易引起关注时,他们就会采取这样的策略。所以如果一个孩子采取很极端的手段获取关注,那么我们也可以认定这个孩子是极度缺乏关注的。


Sakuva浩霖


这个现象存在,但是话题不要夸大!

大部分小孩子都不是故意,只是潜意识使然。原因就是孩子幼年期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精神上的关爱,很多时候潜意识做出来的反抗。比如,父亲经常出差,幼年的孩子会把手指头咬破。三五岁的孩子不吃饭,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精神上的营养,成年后,这种下意识的行为会转化为索取性人格,对社会索取,对伴侣索取,甚至会对幼年的孩子索取……

“巨婴”性的人就是这样产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