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歲寶寶有自己的意識了,不該做的事不讓他做就愛發脾氣,該怎麼引導?

初岑


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孩子不該做的事情應該怎樣引導他,二是孩子發脾氣應該怎麼辦?

讓孩子少做不該做的事情,從改變家裡的環境開始。

一歲左右的寶寶,正好是從爬行到直立行走的過渡階段,孩子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破壞性也越來越強。我家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他走過的地方就像秋風掃落葉,沒有站著的東西,能推倒的全部都會推倒。

也正因為孩子的這種行為特點,如果我們沒有對家裡進行特殊的佈置,那孩子不該做的事情就會很多。所以隨著孩子行為能力的增強,家裡的擺設也需要隨之發生變化。


在孩子經常活動的區域,把桌子上、抽屜裡孩子能夠著的東西,怕摔壞的,尖銳的東西全部都收到孩子夠不到的櫃子裡。電源線、插頭、暖水瓶之類的也全都收好,放在比較隱蔽的位置。

改變家裡的佈置,讓孩子在他的活動範圍內,能接觸到的都是安全的東西,這樣孩子就會少做很多不該做的事情。

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應該怎麼辦?

首要先制止孩子的行為,防止危害的擴大。

然後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再解釋為什麼不對。

最後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一歲的孩子其實是可以聽懂我們的語言,只是可能有一些規則是他不能理解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孩子發脾氣怎麼辦?

那如果在禁止孩子行為的過程中孩子發脾氣,我們應該怎麼辦啊?


1歲左右的孩子發脾氣無非就是大喊大叫或者是用手做出打人的姿勢,說這是發脾氣,倒不如說是孩子在宣洩自己的情緒。因為一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好,他也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宣洩。

如果孩子發脾氣,家長要善用同理心,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情緒被接納被認可,即使他的行為被制止,他也會覺得心裡舒服很多,很快就能安靜下來。

比如孩子在外邊玩,不想回家,讓他回家他就大喊大叫。我們可以抱著孩子或者是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跟他說,"外邊的滑梯很好玩,你還沒有玩夠,還想再玩一會兒對不對?滑梯確實是挺好玩的,你剛才哭就是不捨得滑梯對嗎?媽媽知道了,明天我們早點來玩好不好?"說完了這些話之後就帶著孩子離開。


用同理心和孩子溝事實,不一定孩子能很快的就接受事實,停止哭泣,但是這樣的溝通方式會讓孩子體會到接納和尊重,等孩子適應了這種節奏,就能夠很快的接受事實。

一歲的孩子雖然語言能力還有限,但是他能夠聽懂,看懂和理解很多東西,所以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也不能隨便的糊弄孩子,騙孩子,要給孩子傳達正確的理念,傳達尊重,這些孩子都能體會到,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我是媽媽充電屋,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的問題,用文字改變觀念,用觀念指導行動,生命不息,充電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