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爺奶隔代親,孩子得意忘形

前幾天,高中同學突然找我聊天,我知道她並不是想我了,在這個時期,要麼是無聊要麼就是育兒問題,果然不出所料。

她和丈夫一直在北京打拼,但每年都會回公婆家過年,不同的是,今年因受疫情影響,且公婆家是在情況相對嚴重的河南某市,至今未返程。

此前公婆一直唸叨想孫子,這次意外能在家多待些天,老人又能幫忙看娃,原本是好事,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她措手不及:

  • 孩子平時在家看電視,最多半小時,提前說好到點就關,無論怎麼撒潑耍賴都沒用。現在就不一樣了,他完全不用通過我,直接去找爺爺奶奶。
  • 還有最常見的吃零食,在家飯前半小時是要拒絕一切零食的,要把正餐保證好。在爺爺奶奶家則是:“沒關係,吃了零食少吃點飯,都一樣的,餓不著得了,想吃什麼吃什麼吧!”……

一開始礙於面子,同學想著忍忍也就過了,回自己家再改,

然而,假期一延再延,關於看電視,孩子已經從多看一兩集發展到四五集,不僅下午看,上午也要看一會兒;吃零食也就算了,關鍵是正餐都不好好吃,4歲的娃了,爺爺奶奶還要追著喂。

孩子各種不聽話,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的樣子,讓她分分鐘冒火!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年底papi醬官宣懷孕時推出的那個視頻——“隔代寵,來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雙標”。

視頻中外婆對外孫女的過度寵溺,充分體現出媽媽與外婆兩代人對待晚輩的大不同,很多人看過後直呼:內容簡直不要太真實!

經典橋段瞭解一下:

Round 1 孩子打碎東西,父母VS爺爺奶奶or外公外婆▼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Round 2 孩子做作業,父母VS爺爺奶奶or外公外婆▼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Round 3 孩子吃飯看電視,父母VS爺爺奶奶or外公外婆▼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Round 4 孩子要買玩具,父母VS爺爺奶奶or外公外婆▼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以上圖片來源@papi醬

雖然papi醬在視頻中是用比較搞笑誇張的方式表現了兩輩之間對孩子的雙標,但不得不承認,關於隔代寵溺,很多父母都和papi醬一樣有著同樣的“遭遇”和擔憂。

父母正反說,孩子無所適從

然而,當育兒遇到雙標,情況當然不止這一種。

一位媽媽在後臺留言,說跟隊友同時在家帶娃的這段時間太痛苦了!

原來,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怕的是“詐屍式育兒”!

育兒過程不參與也就算了,反而在你崩潰的邊緣火上澆油,挑毛揀刺,站在上帝的視角說風涼話。

  • 娃把家裡搞得天翻地覆、連連闖禍,忍無可忍,你拽過來剛說了兩句,“假爸爸”突然變身“真爸爸”,怎麼又吼娃?有事不能好好說嗎?心情不好也不能拿孩子撒氣……
  • 娃哭咧咧吵著鬧著非要再看一集小豬佩奇,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娃終於有點動搖,“雲爸爸”飄過來,還帶著一股涼氣:再看一會兒怎麼了,小豬佩奇那麼短,也就是幾分鐘的事兒!孩子一聽,眼神又亮了……

那句話咋說來著,一個家裡常常是沒有在照看孩子的那個人,會覺得孩子的哭聲更刺耳。

可是這位親爹,您能不能瞭解下來龍去脈再說話,您要是真看不慣,您行您上,能不能行?

無數個“詐屍”瞬間,只想讓人馬上掏槍把對方突突了,幫他“死”得更徹底些!

在這個夫妻一起“親密育兒”的假期,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媽媽不許挑食、爸爸說他小時候也不愛吃蔬菜;媽媽堅持正面管教,爸爸三句話不聽就動手,等等等等。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小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出現頂嘴、不聽話,跟爸爸或媽媽親跟另一方不親。

大一點的孩子則表現出無所適從,我到底該聽誰的?

比如練鋼琴半小時後覺得累,爸爸說可以休息一會兒,晚點或下午接著練,媽媽則讓繼續練習完這首曲子。

“一開始我只是單純想表達我的想法,但到最後通常換來的是他倆的一頓爭吵,所以後來我就很少說了,我覺得家庭和諧比我的需要更重要。”這句話出自一位上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聽了著實讓人心疼。

面對父母的雙標,最難過莫過於孩子了,最受傷的也是孩子。

拒絕雙標,讓愛統一

各種有形無形的教育雙標,恐怕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

總不能點火就著,開口就吵吧?這樣的話不僅不能更好教育孩子,還會給娃帶來更大傷害。

那具體應該怎麼辦呢?給出幾點建議。

1

開會,確定家庭教育一把手

當家裡出現雙標情況,並且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教育時,首先要做的就是開個家庭會議,確定家庭教育一把手。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手錶定律”,大意是講猴王有一塊手錶,大家都聽從指揮,後來猴群有了第二、三塊表,且各手錶時間不同時,猴王沒了威望,猴群也一片混亂。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對於一個對顏色認知還沒概念的孩子,如果媽媽告訴她香蕉是黃的,他就會相信這種顏色是黃色,如果此時其他人站出來說媽媽說的不對,這是綠的,他就會混亂。

對於規則的建立和是非的分辨也是如此,年幼的孩子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她需要從大人的言行中,明確的接受什麼是對/可以,什麼是錯/不行。

如果家人對一件事表現出截然相反的觀點,比如媽媽說,看3集就必須關電視,爸爸說可以再看1集;媽媽說吃飯不能挑食,爸爸說不愛吃的就別吃。

那麼孩子就會規則不清,是非不明,他會不斷的測試規則,就像很多媽媽說的,這

個假期孩子尤其不聽話,就是因為更多的標準,讓他們混亂,這非常不利於孩子建立規則感及是非觀。

家裡有兩塊、三塊表的家庭,要想統一,必須首先確保家中有一塊表,確定一把手。

不管這個人是誰,一旦確立,那麼其他人就需要支持和配合,同時一把手也要擔負起主抓孩子教育的重任。

2

不同意見,有效溝通

尊重一把手的位置,並不是為馬首是瞻,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當然會有很多不同聲音,但是,對於不同的聲音,最好的方式是有效溝通,不讓孩子聽到兩種聲音,自然也就沒有“靠山”可依。

千萬不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你媽不讓吃巧克力?咱們偷偷吃不讓她知道!
  • 你媽媽不讓看電視,彆著急,等她上班走了我們再看!

孩子在愉快接受提議的同時,還毫無疑問的的學會了“揹著媽媽做”,“不對媽媽說實話”的欺騙。

欺騙不僅僅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品性,更重要是——它把孩子推向了最親近人的對立面。

試想,小時候吃塊糖都不敢告訴媽媽的孩子,長大後如果被欺負、霸凌,會有勇氣告訴最親近的人嗎?

而想要做到“有效”溝通,不讓其他家人當面一套背面一套,媽媽們就不能過於強硬,要聽到其他人的聲音,並且真的理智的尋找解決方案。

爺奶隔代親,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

與孩兒他爹的溝通——忍住,別當孩子面吵架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趙薇和佟大為飾演的一對夫婦常常因為教育分歧而大吵。

一個想讓孩子變得自立自強,一個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這麼嚴厲;

再加上爺爺奶奶和姥爺各方面不同的教育觀念,孩子徹底凌亂了。

家裡不斷的因為教育觀念不同發生爭吵,茜茜為了能夠讓爸爸媽媽和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最後出現了抑鬱症的現象。

心理學專家認為,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決定了孩子今後的人格發展。

所以,有問題,私下溝通,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統一戰線。

每每我們的教育出現分歧,多說一句話就是開懟模式時,我們就會不約而同的轉換成眼神大戰:

  • 住嘴,你不能再說了!
  • 我不服!
  • 收到!去臥室,咱們論戰上三百個回合!

與長輩的溝通——親子踐行科學育兒,讓效果說話

既然是咱們學到的科學理論,就先自己來實施。

比如娃出生之後我很在乎的獨立玩耍的能力,開始給奶奶說,剛睡醒可以先不管,讓他自己玩一會兒,奶奶心疼孩子,每天早晨只要一睜開眼、發出聲音,奶奶立馬就會衝進來陪玩。

奶奶向來也很心疼我,每天醒來早飯就做好了,總是讓我先吃。

常常是,我吃早飯,她抱著孩子,我吃完之後接過孩子,她再吃飯,再來替換我,顯得無比忙碌。

後來,我堅持讓她先吃,但是我照看的方式,就是讓他自己躺著玩,趁這個時間我會收拾部分家務。

奶奶看到,真的可以自己開心的玩一頓早飯的時間,自然就明白了獨立玩耍的好處。

再後來就變成了娃自己玩,我們全家一起吃早飯。

讓科學育兒的好處在孩子身上得到印證,老人看在眼裡自然知道孰好孰壞,沒有人願意被考核,如果你試圖用埋怨、甚至指責的方式妄想老人改變自己,沒門!

誰還沒有點最後的倔強?

當然,家庭教育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勢,家庭成員之間應當彼此學習,互相補充,確立並把握好教育、規矩等方面原則的前提下,理性對待,有效溝通,不止是這個假期,孩子這一生都將受益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