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吉林长春的美食小记

长春市的历史悠久,周代以前属肃慎;秦汉时期,挹娄族居于此;西汉、三国、西晋时属扶余;东晋南北朝及隋唐为高句丽境地;唐朝,靺鞨族建立了渤海国;北宋时期,建立了辽帝国,并设辽东京道黄龙府(今农安县城);北宋末年,建立金国,黄龙府改为隆安府;明初属三万卫;清初为郭而罗斯前旗地,是蒙古人的游牧区域;清雍正末年,宽城子已有坐商、客店和集市。

吉林长春的美食小记

长春在吉林省的中北部,是一座“森林城”,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净月潭。长春美食集川、鲁、京等各大菜之精华,尤以本地山野风味最具特色。

雪衣豆沙

长春小吃中最受小孩子和美眉欢迎的非这道雪衣豆沙莫属了,这个甜美的小吃已经有了百年历史了。制作雪衣豆沙还是很费工夫的,豆沙搓成圆团,裹上面粉。只选用鸡蛋清和淀粉用力搅打,直到打出漂亮的蛋清沫,再将豆沙置于其中,放在油锅中炸至淡黄色。吃的时候再撒上一层白糖,外脆里糯,非常好吃。

吉林长春的美食小记

长春老茂生糖果

长春市老茂生食品厂生产的系列糖果,以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特点而饮誉海内外,它的前身是老茂生糖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名牌产品有红梅牌白冰糖、红梅牌人参软糖、红梅牌鹿茸软糖和银盾牌菠萝奶糖等。

白肉血肠

白肉血肠沿袭了满族的烹饪技法,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以猪五花肉、清血肠为主料,搭配酸菜及多味配料,经大火熬煮后出锅。其成品色泽明亮、热汤鲜香味醇,吃起来肥而不腻、清香可口。

吉林长春的美食小记

绿豆饼

长春的绿豆饼相传是清朝从宫中流传出来的,相比传统的光滑表面的绿豆饼不同,长春的绿豆饼表面是很粗糙的,有点像小个儿的豆沙酥饼。绿豆馅是手工制作的,比纯豆沙颗粒要粗一些。外酥内沙,甜香可口。同时红豆馅、蛋黄馅儿的也不错。

黄米打糕

从朝鲜打糕演变而来,将朝鲜打糕的糯米换成同样黏糯的黄米,加水磨成浆,再用木锤不停捶打,裹上花生粉和白糖。如果能放到冰箱里冰一下,味道更佳。

吉林长春的美食小记

筱筱火勺

筱筱火勺,也叫叉子火勺,是长春常见的馅食。火勺是金国完颜阿骨打的厨子发明,牛肉大葱为馅料,用油酥和面烤制的酥饼。火勺外皮香酥可口,馅料咸香美味,香味扑鼻,食而不腻。

豆腐串

豆腐串是吉林地区有名的街头小吃。常见鸡汤豆腐串,是将干豆腐穿串,淋上浓郁的鸡汤,抓一把香菜和自己喜爱的调味料融合而成。连带着汤,一碗下肚,绵香爽口的鲜味便在舌尖打转,让人回味无穷。

吉林长春的美食小记

有“东方底特律”之称的长春,不仅有着现代的制造工业,还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民俗,黄龙戏就是其中的代表。黄龙戏创建于1959年,是流行于吉林省长春市所属农安县的一个新剧种,因该县系辽金时代的"黄龙府",故得名。

黄龙戏的行当分腔,有生、旦、净、丑四类,分腔主要在唱法、旋律、音色上,而不在音区。主要包括男女分腔、年龄分腔、唱法分腔和旋律分腔等,并根据剧中人物情绪,使用部分皮影小调来丰富处理。其唱腔可分为正调、青调两种,有女正调、女青调、男正调三套声腔,都是上下两句、结构严谨的方正乐段。

吉林长春的美食小记

黄龙戏伴奏采用小型民族管弦乐队。主奏乐件是本地四弦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黄龙琴和四弦。弦乐有二胡、中胡、大提琴和倍担琴;管乐有竹笛、唢呐和笙;弹拨乐有杨琴、琵琶、中阮、三弦、大阮;打击乐有板、单皮、小堂鼓、大堂鼓、锣、钹、木鱼、碰钟组成。演奏时,常由一人兼几种乐器。

黄龙戏的表演形式,充分借鉴了本地民间艺术的演艺特点,多用象形写意、动作夸张、线条粗犷、刚柔相济;在舞蹈上,吸收了本地民间歌舞、萨满舞等艺术手段,突出契丹(辽)、女真(金)等民族舞蹈风格,服装道具上也突出民族性与地方性;唱念发声以普通话为主,杂以本地方言。唱腔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发声方法,把普通话声调与影腔语气音势相融合,具有浓郁个性色彩。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