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肝病也有遗传因素,预防最重要!老祖宗是怎么预防肝病的?

肝病也有遗传因素,预防最重要!老祖宗是怎么预防肝病的?

肝病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急、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免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在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肝病仍是威胁人类寿命的罪魁祸首,事实上对于其中多种疾病至今也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并无有效的治愈手段。因此,对肝病的预防和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数百甚至上千年前,我们老祖宗是怎么预防肝病的,对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一: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很早以前,中国人即体现了“治未病”的观点,即在未生病时就注意身体健康状况的调节,对于肝病的预防、养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二:怒伤肝,清静则内腠闭拒

中医常用“五劳七伤”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其中七伤即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的:“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此外还有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等。强调不稳定的情绪变化可使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经络阻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1,2]。


肝病也有遗传因素,预防最重要!老祖宗是怎么预防肝病的?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既是说,放开不适当的执念,淡然处之就可以天人相通、脉络舒畅,疾病便无法入侵到身体里了。


肝病也有遗传因素,预防最重要!老祖宗是怎么预防肝病的?

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素问·本病论》曰:“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

清·陈修园《医医偶录》曰:“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情绪不畅最易伤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控和驾驭好情绪,心胸豁达,知足常乐,这对养肝、护肝,预防肝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孙思邈《千金方·食治》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提出饮食是人体生命和健康的根本。肝病患者饮食的调节是护肝的最基础一环。

1)《灵枢·五味论》谓:“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病从口入。” 饮食需保持洁净卫生,切断各种肝炎病毒的侵入途径。

2) 饮食宜节:即饮食要有规律和节制。唐·孙思邈《养生论》谓:“饮食不节以生百病。”说明饮食宜有节。饮食过饥过饱均可损伤脾胃,则气血生化不足,使肝失濡养,正气不足,易致邪侵,导致肝病的发生。


肝病也有遗传因素,预防最重要!老祖宗是怎么预防肝病的?

3)《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谓:“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即饮食要均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肝脏的负担,饮食偏胜不利于血气运行的阴阳平衡。

4)程国彭《医学心悟》谓: “莫嗜膏粱,淡食为最。”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李时珍《本草纲目》谓:“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热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灵枢·五味篇》谓:“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

肝病也有遗传因素,预防最重要!老祖宗是怎么预防肝病的?

因此,对于肝病患者可适当多食酸味食物,如番茄、橙子、葡萄等; 对于已患有肝病的患者,首先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油腻、生冷、辛辣,忌烟、酒等。


四:法于阴阳,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日常生活中应顺应节气与气候规律,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使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畅。

肝病也有遗传因素,预防最重要!老祖宗是怎么预防肝病的?

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汉代名医华佗曾经说过:“体欲得劳,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适当的运动调节可以使血液流通,关节流利,经络疏通,气机调畅,有利于疾病的防治和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肝病患者应逐渐增加一些活动,开始先做适度的运动,运动量可逐渐增加,以患者不觉疲劳为度。运动项目的选择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适合身体条件,由于肝病患者机体总体功能减退,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动的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慢跑、游泳等。适当的运动既能帮助舒利筋骨,促进机体气血流通,吐故纳新,又能怡情养肝,愉悦身心,有助于肝病的康复。


肝病也有遗传因素,预防最重要!老祖宗是怎么预防肝病的?


参考文献:

[1] 章文春.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气功修炼理论研究[D] .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44.

[2] 赵吉超, 章文春.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与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28( 2) : 15 - 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