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現在反而越來越少了

這個問題很有趣,魚類生長的環境無非就是海洋和陸地上的江河湖海,從目前來看,海洋上的個別物種有滅絕現象,沿海魚類生產量在逐年降低,總體來說江河湖海的魚類資源破壞性較大,有些物種已滅絕,淡水魚類資源問題引起了更多的關注。100多年前也就是1920年前後,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那個時候的魚是取之不盡嗎?世界上其它國家也是如此嗎?我們先看看現在美國五大湖的魚類資源氾濫到什麼程度。

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現在反而越來越少了


當小船經過一些水域的時候,魚群受到驚嚇就跳出水面,場面十分壯觀,常常是開小船到河中走一趟,回來船艙中魚已經滿了。

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現在反而越來越少了


▲用弓箭射魚,吸引了一些弓箭愛好者前往

從現在來看美國的魚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然美國在100多年前沒有這麼多“鯉魚”,這是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為了清除河水中的浮游生物,從我們國家引進的“亞州鯉魚”,由於這裡環境適宜,並且沒有天敵,經過30多年的繁殖,才出現了氾濫。

還有一個原因,魚本來可以做為我們餐桌上很好的食品,可是美國人天生不愛吃淡水魚,不能把這些魚類納入到下一級食物鏈,進入生物循環,才導致了魚類資源過剩。

假如說美國人改變飲食習慣,淡水魚成為他們的消費食品,每人每天消費2兩魚肉,每年消費0.2*365*3億人=110億千克,如果不合理保護,對於美國來說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恐怕也是很困難。

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現在反而越來越少了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淡水魚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食品,100多年前生態環境保護的比較好,加之人類的捕撈手段還達不到很高的魚產量,從人口數量來看,那個年代全國人口也就是4億人左右,是目前的1/3多,人口少,對資源破壞力較差,魚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裡面掩蓋著一個問題,人們對魚類資源需求較高,消費量較大,但生產力不足,人類的捕撈工具簡陋,達不到我們的消費需求,才覺得魚類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在100多年前,人類的過度捕撈也會導致魚類資源的枯竭,這還不包括因自然環境的演變而導致河流乾涸對生物資源的傷害。

鯉魚一般二年性成熟,有些個體一年也可成熟。產卵季節隨地區而異,4-6月為盛產期。懷卵量因年齡和個體大小而異,15-80萬粒不等,體重1斤左右時,懷卵量為10-14萬粒,體重2斤左右時懷卵量約為17萬粒,2-3年雌魚的相對懷卵量平均為1234粒/克。卵子產出後,在15-20℃水溫下經4-6天即可孵化出苗。

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現在反而越來越少了


從魚類繁殖速度來看,產卵量極高,可以達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魚類在產卵的盛產期,遇天敵較多,包括我們人類的捕撈,會對魚類的繁殖產生極大的傷害。所以說我們國家對一些河流、湖泊每年在產卵期實施禁捕非常有利於魚類的繁殖。

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現在反而越來越少了


由於人類過度捕撈,沒有禁漁期,導致物種滅絕,這不僅是產卵期禁捕的事了,還要進行全年的禁捕,才會讓魚類得到休養生息,有利於生物資源得到長遠的發展。為此長江實行十年的禁漁期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10年後長江魚類四大家族會有驚人的產量。

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現在反而越來越少了


總結一下,100多年前魚類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的,這與人們的飲食習慣和生產力水平有很大關係,與一個國家的人口多少也有關,無論什麼年代,人類的捕撈是對魚類資源的過度傷害,人類才是魚的最大天敵,不僅是過去,還是未來,只有合理地保護好魚類資源,科學捕撈才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