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明溪这个小山村不是古村落,却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明溪微生活

<code>

邱坊村不是古村落,但有不少的故事。

邱坊,在明溪县胡坊镇冯厝村的一个小山村,今天没有几个人会想起或知道这个山村过去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明溪这个小山村不是古村落,却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 邱坊村一隅

《邱氏家族谱》记载,邱坊原名枫树湾,顾名思义,那里曾有成片的枫树让人留下记忆和念想。所以,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小伙伴们会在枫树林里捉迷藏,捡各种枫叶串成各种玩具;大人们会坐在这枫树下乘凉聊天,讲些让人似懂非懂的事情。那时候,看着那些狂人对着一棵棵直径一两米的大树发疯似地砍倒,让那一整坡的红枫树消失掉。但是,唯一还留存的一棵苦楝树,几次枯萎又重发新芽,村里人说这苦楝树虽苦命硬、虽老还新,带有死里逃生之意。苦楝树的树干中空空的可容几人藏身,没了枫树,我们依然可以围绕着它做些小孩子的游戏。几百年来,苦楝树一直长在民主公庙的旁边,见证了穿越邱坊的沧桑岁月。

族谱里还记着,唐武则天时代,丘氏家族中有位被封为镇南大将军,他娶了十二房夫人,每房夫人各生几子,聪明伶俐,上进入仕。有一天早朝后武则天宴请大臣,发现同朝为官的几位丘姓大臣在座位上礼让,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此后,便叫来谋士商议,谋士告诉她,这与其姓氏有关,要想削弱丘氏家族的权势,就得给丘家人的丘性耳朵加把锁,言下之意就是将“丘”变成“邱”字,武则天采纳谋士建议,遂赐“丘”为“邱”,同时还下令邱氏家族从此南迁。

于是,镇南将军只得听命,带着家丁奴仆等南迁,他们先是到了宁化泉下,再到泉上,随后再转到清流的碳山,最后到邱坊落脚安顿下来。

不知是那谋士妙算还是巧合,从丘姓变成邱姓以后邱氏家族虽然人丁兴旺,却很少有人入朝为官了。

可是,后来朱熹和邱家的一位先人,一同进京参加科考,当他们走驿道经过枫树湾,正是秋季,满山满坡的枫树,望去似一片红霞,一时间把邱家的先人迷得不得了,便花钱把整个枫树湾通通买下,置田盖房,安家落户,从此,邱氏又渐渐兴旺起来。

再说,这条古驿道穿村而过,仿佛形成一道难得的风景线。老人说,改变枫树湾的风水并非什么风水树,可能就是这条通畅的古驿道。当初邱氏与朱熹同朝考试,朱熹高中进士,他中了武状元就是个证明。当他回到枫树湾时,一看房子己落成,兴奋之余,突发奇想,把枫树湾改称为“邱坊”。时至今日,邱坊除了两家移民过来的两户兴化(莆田)人外,全是邱姓。

如今,只要到邱坊村,你还可以看见那块当年武状元练功的石锁,虽然外表风化不少,模样依旧,至少还有几百斤重。据说那时武状元可以轻松地将这块石锁单手举过头顶数次。

一般姓氏的祠堂只有一个,而邱坊村却有两个。一个在村头山岭上,一个在村中间。村头的祠堂是用来放祖宗牌位和去世者的香火,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是邱坊村上礼堂祭祖日;村中祠堂是用来供养日峰寺的罗汉公的,同时是村里搞活动做热闹事的场所,这里有备足的桌椅、炊具,以及各种各样活动所需的乐器、佛具等。据载,罗汉公是按十乡五甲轮流方式供养的,一旦轮流到邱坊,那么就会在中间祠堂做三天蘸,人人吃斋烧香祭拜祖先。

记得小时候常常听老一辈人唱山歌和情歌,唱得最多的是《赵子龙》,还有《点楼》《雪梅》等,其中还记得《点楼》里的词曲:“一点楼初相交,脸红耳赤扭小腰;二点楼开步来,摸手井边担水摇;三点楼桃花开,推窗盼着亲亲往;四点楼四四方,情歌回乡插稻秧;五点楼石榴红……”此外,邱坊村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的藏宝谚语:“三板桥,三下看,黄金葬在品字上……”却没人能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