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明明获诺奖的那篇论文第一作者是李政道,第二才是杨振宁,后来为什么杨的声誉更大?

由知


丁肇中:“中国人在国际科学坛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绩者,乃自杨振宁始。

授予杨振宁“鲍威尔科学成就奖”的美国权威机构富兰克林研究所称赞其成果“对20世纪下半叶基础科学研究的广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人类对宇宙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规律提供了理解”,认为杨-米尔斯理论“深远地重新规划最近40年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的发展。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行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有类似的影响”。

弗里曼·戴森认为杨振宁对数学的热爱使得杨振宁“正如使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一样,对自然的神秘能够比别人看得更远一点[41]。”戴森还说“在杨振宁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是规范场,已经证明这比他和李政道关于宇称的工作要重要得多[64]。”弗里曼·戴森还称杨振宁为“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卓越的设计师”[14]。

曾受杨振宁影响[14][37]的超导体物理学者朱经武说,人们常将物理学家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天到晚听人家讲而自己不讲,然后拿回去做得更快更好;另一种是不停地讲话,让人家知道自己多么伟大;杨振宁是第三种,他会认真听别人讲,还给别人提意见[118]。朱经武还说“杨先生对物理的热爱、热忱是没有人可以理解的。有人说他是富有罗曼蒂克的物理学家,他对物理有一种很多人看来是爱情的东西.”

中国核物理学者邓稼先曾对夫人许鹿希表示,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的话,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119]。邓稼先赞誉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媲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120],不但影响当代,他的前瞻性是将以世纪来论的。

清华大学教授聂华桐评价杨振宁的物理学地位时说:“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兼数学系教授郑洪表述物理学界有一个通俗的说法,诺贝尔奖分为三等,第三等的贡献是第二等的1%,第二等的贡献是第一等的1%,60年前杨振宁与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相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得的诺贝尔奖是其中的头等——爱因斯坦是唯一的例外,特奖。

其它评价\t

中国作家莫言曾为杨振宁题写了一幅对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37]。”杨振宁也在别的采访中提到过莫言的书,表示可能是自己看得不仔细的原因,没看出哪些地方出彩.

杨振宁在20世纪70年代中苏交恶期间,积极为中美合作牵线搭桥。当时的一份苏联报纸指控他是“北京在美国的第五纵队”。当时另有台湾媒体评论他是在瞎操心政治。

中国央视网作者署名为原野的一篇评论里称“杨振宁在物理学上造诣和成就有目共睹,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超过了大多数科学家,他对于人类的贡献也超过了大多数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之前加入了美国国籍和娶了一个年轻的妻子就将之完全否定,这是不讲道理的。

物理学者朱邦芬曾撰文说“杨振宁2003年归根,绝不是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所想象的,是回来‘养老’和‘享福’。‘80后’的杨先生开始新的事业和新的寻索,做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从80岁至95岁的15年间,他所做的事情远比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做的要多,更重要。《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杨振宁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