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厕所文化,难登大雅之堂,但吃喝拉撒睡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有关吃喝的饮食文化就可堂而皇之,有关拉撒的厕所文化也应得到关注。

有句话叫“水火无情”,在甘肃民间,“水”指的是小便,而“火”指的是大便,伺候老人,只要他(她)自己能把“水火”送出去,这就算好伺候,也就是说能自己上厕所的老人就算好伺候。人人都知道,给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喂饭喂水比擦屎擦尿要愉快得多。

这么一件极不愉快又不得不解决的事,古人是怎么解决的?尤其是奴役别人的上层人士是如何解决上厕所这“十万火急”的问题的?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厕所文化

1、刘邦、刘彻上厕所时都是粗糙人

流氓皇帝刘邦痞性十足,有一次和群臣议事,突然内急,为了节约时间,命令一个大臣脱下帽子当便器。

到刘彻,还是不够讲究,《汉书·汲黯传》记载:

“大将军(卫)青恃中,上踞厕视之。”

意思是汉武帝在上厕所的时候还在看着卫青。这或许不是刘彻对卫青傲慢无礼,更多的是他不拘小节,时间宝贵。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充当手纸?在纸出现之前,有钱人用布帛,没钱人呢?砖头瓦片土坷垃、树叶稻草玉米杆?大概都有。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刘彻

2、南唐后主李煜是个细法人,亲自给下人削竹片当“手纸”

李煜,想起来多么令人心疼的一位悲情帝王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那真叫心思细腻、凄凄婉婉,这位皇帝心思细到令人发指。他那个时候,人们如厕大多用竹片当“手纸”,那刮的过程,竹片的柔韧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能要尖刺啊,否则就造成伤害了。

李煜竟然亲自用刀子将竹片刮削得细腻光滑,赏给下人。一代帝王除了吟风弄月,还操心劳力到这等小事上,他怎么可与雄图霸业的刘邦、刘彻相比,他亡国一点也不奇怪。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李煜

3、南朝首富石崇把上厕所叫“更衣”

我们看古装剧,有身份的人换衣服都得有下人伺候,叫“更衣”,但“更衣”最早什么时候出现的?真的就是穿衣服或脱衣服吗?

南朝首富石崇生活奢靡,其厕所也布置得特别豪华,但厕所再豪华、上厕所的人再高贵,臭味是没办法完全消除的。石崇家如果有客人在家上完厕所,出厕所时一定要换衣服,因为原来的衣服已经熏臭了。

所以到他家上厕所的客人,没出厕所时,厕所门口早已等候了十几位衣着华丽的漂亮丫鬟,有拿甲煎粉的,有拿沉香汁的,有捧着衣服的,有捧着帽子的……十几个人啊,那准备的东西多繁琐啊,总之要把这上完厕所的客人身上所有的地方都得除臭熏香,包括指甲缝里都得清理,换完衣服还得用类似“喷香水”的沉香汁。

这个“更衣”本来指的是上完厕所后换衣服,慢慢就专指上厕所了,这与我们普遍接受的更衣表面上都是换衣服,含义却大相径庭。

这“更衣”太讲究、太奢华,看来南朝灭亡是有道理的。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石崇家

4、赵匡胤怒摔蜀后主的尿盆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后蜀,后蜀主妃子花蕊夫人被抢到宋朝后宫,赵匡胤曾得意地问花蕊夫人:“你们国家十几万大军,为什么你会落到我的手里呢?”

花蕊夫人不卑不亢,当即用一首诗回复: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嘲讽尽了天下男人。

这是个被人熟知的典故。除了花蕊夫人,后蜀皇宫很多珍稀宝贝也被充斥到赵匡胤的后宫,赵匡胤看到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捧起来爱不释手,花蕊夫人见到后连忙制止,说那是后蜀主的尿盆,赵匡胤慨叹,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马上把它摔个粉碎。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花蕊夫人

前面说的是男性,再说位女性怎么上厕所?

6、慈禧太后的马桶叫“大壁虎”

慈禧太后上厕所叫“出恭”,她的卫生间叫“静房”,她的移动马桶叫“大壁虎”或“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的、外形像壁虎的马桶。

太后要方便时,太监把“大壁虎”顶在头上送到“静房”门外,由宫女接过去放在“静房”,太后坐到“大壁虎”的头顶上办事儿。之后的顺序是宫女清理“官房”,并将之交给太监,太监再顶着出去。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慈禧太后

7、“飞将军”李广之后,男性溲器叫“虎子”

溲器就是尿盆,现在小孩在急得上厕所又没厕所时,家长通常用空瓶子给他接尿,其实古代的溲器也类似,不过一般都是专用的陶器,有个斜向上的圆口,有提手,今天给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男性也会用这样的塑料便壶。

相传,李广在此射死了一只老虎,就让人给他做了个类似老虎的“夜壶”,起名“虎子”,以后很长时间都这么叫,今天,很多博物馆也不乏这类文物。

晋朝人葛洪在《西京杂记》对此事有这么一段记述: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矣。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骼镂,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也。

唐朝时,因李渊的祖辈叫李虎,“虎子”就改名叫“兽子”或“马子”。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博物馆里收藏的文物虎子,其实是古代男性的小便器

8、“马子”曾是女性溲器

但也有说法“马子”专指女性的溲器,《三刻拍案惊奇》卷十记载:

“女人溺尿,总在马子上罢了。”

这说明作为溺器的“马子”,其适用人群为女性。

港剧里的“马子”指自己的女人、情人、女朋友,而把女人叫“马子”。

古人把女人叫马子,有时候有种男人对女人的性别歧视,好像这个女人是任他骑跨的“马”,所以,也有把不正经的女人叫成“马子”的。扬州人说的“养瘦马”,专指将女童养大后卖给人家做妾。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明朝时的女性马桶

事实上把女人叫马也不一定尽是歧视,古人有把美女与骏马并重的习惯,唐朝时也有把女人隐喻为马的,在古西亚、古非洲,也把女人和马并重,阿拉伯有首古老的民歌:

“天堂在哪里?天堂在马背上,在女人的胸脯上。”

无论古今中外,大概在男人心中,骏马和美女,是人生最高追求。

如厕,这“十万火急”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

美女与骏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