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文|过春天


基辅围歼战拖了莫斯科战役后腿?言之差异

1941年9月末的乌克兰平原上,疾驰的轴心国装甲集团,正在缓缓搜索前进,寻机歼灭苏军的残余力量,就在不久前,德军集中主力南北夹击,大败基辅方面的苏联红军,一度光俘虏就抓了66万多人,而且还击毙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司令员及政委。这场巨大的胜利不但给德军继续攻击莫斯科扫清了道路,而且还让因泥泞道路和连绵小雨影响下的士气复振。

但是,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德军第二装甲集群的统帅古德里安,却在日后的回忆录中坚称,自己本可以提前攻入莫斯科的,但希特勒在关键时刻命令其去配合攻打基辅,结果给苏军留出了喘息的时间,这是一次"失去的胜利"。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古德里安在前线,左二)

和古德里安观点类似的,并不在少数,许多二战史家,都秉持着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希特勒能在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后,赶在冬天来临之前就结束攻打莫斯科的战斗,那么苏德战争乃至于整个二战历史都将改写。当然,纳粹德国最终还是会输,可是反法西斯同盟,则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乍一看,这样的逻辑似乎很有新意。德军在攻打莫斯科附近地区时取得了胜利,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却将攻打莫斯科的主力中的装甲部队抽出来进攻莫斯科以南的基辅。结果,这场战争持续到了接近十月,而就在这时,俄国的寒冬悄然降临。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德军在推进)

以上的叙述,看似毫无破绽,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以"事后诸葛亮"的上帝视角,来分析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没错,希特勒的确不该轻易分兵攻打基辅,但是假如不分兵,莫斯科就一定能打下来吗?要知道,斯大林做出调远东军团来增援的决定,在十月份,而远东军团主力开到扭转战局,则是十二月中旬了。这些重要事件,都发生在基辅战役结束之后,由此可见,分兵发动基辅战役恐怕不是影响德军夺取莫斯科的主要原因,既然如此,希特勒围歼基辅的苏军主力,恐怕不单单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败"那么简单。这背后,一定另有蹊跷。


南北并进,各有分工

要想解释德军攻打基辅的行为,我们还得从苏德战争爆发来说起,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近三百万轴心国军队兵分三路深入苏联腹地,其中,攻打莫斯科、列宁格勒的北方、中央集团军群与进攻乌克兰的南方集团军群,被德国统帅部寄予厚望,因为前者的目标,主要是在政治影响方面,

而后者,则可以获取乌克兰成片工业区与高加索油田的补给,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提前夺取顿巴斯盆地的富饶资源,这是算的经济账。

但是,战争爆发后,德军逐渐调整了自己的部署,一方面,他们发现前往列宁格勒的道路泥泞不堪,而且空间狭窄,根本不利于装甲部队的发挥,另一方面,芬兰此时也急于报仇,积极配合德军封锁列宁格勒,所以柏林方面认为,没必要在攻取列宁格勒上投入太多陆军,于是,两个原配属于北方集群的装甲集群转向中央集群靠拢,配合其进取莫斯科。至于南方集群,则仍然维持之前目标不变。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德军的装甲部队)

德国方面,将莫斯科作为了主要进攻目标,但苏联方面却恰恰相反,斯大林判定,轴心国军队会把乌克兰作为主要攻击对象,于是,他将预备队中的人马频频南调,同时还命令莫斯科方向上的苏军积极进攻,好牵制德军,给南方苏军减轻压力。

面对苏军的反击,德军也有点犯糊涂,他们自以为之前歼灭了数百万的苏军,莫斯科方面已经只剩下防御之功,而无防守之力了。可是现在的事实却是苏军不停地发起进攻,而且一次比一次猛。双方在前往莫斯科的必经重镇斯摩棱斯克,展开了激战,从七月一直打了两个月。

不过,苏军毕竟在装甲力量上占着劣势,所以斯摩棱斯克的苏军因势单力薄,经激战后少数突围,而德军则匆忙占领城市。八月上旬,苏军方面经过补充,又在斯大林的心腹爱将铁木辛哥指挥下,再度发动反攻,双方竟然一时间僵持起来,难分胜负。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苏军在策划反击)

与此同时,原计划进攻乌克兰的南方集群,也遇到了基辅方面的疯狂阻击。南方集群此时只有近四十个师的兵力,而且装甲力量单薄,至于与其对峙的苏军编制是其两倍以上,装甲力量则是其三倍以上。由此见得,希特勒等人大大低估了苏联方面的实力,即使遭遇了开战之初的沉重打击,苏军依然能从容地同时支撑起莫斯科与基辅两个防线(此时列宁格勒进行围城战)。


进攻基辅:消除侧翼威胁很有必要

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如果还是攻打莫斯科,疲惫不堪的德军将被迫与得到加强的苏军继续围绕斯摩棱斯克等地区进行希望渺茫的搏斗,同时还得提防着乌克兰方面苏军重兵集团的威胁,而南方集群则因实力单薄,起不到掩护其侧翼的作用。所以要想增加占领莫斯科的可能性,希特勒必须及时调整策略,也就是先消除中央集群侧翼的威胁,然后再根据之前制定的"台风行动"计划来集中力量跟苏军决战。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不但可以夺得富饶的乌克兰平原,还可以让莫斯科陷入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

因此,德军决定将计就计,将中央集群下辖的古德里安所率领的第二装甲集群撤出战斗,转而加入到配合南方集群围攻乌克兰苏军的作战中,另外,为了避免莫斯科的苏军察觉己方行动,他们又以北方集群划过来的两个装甲集群保持对正面苏军的压力,使其无法增援乌克兰的苏军。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有关苏德战争的影视作品剧照)

德军方面的这一调整,很快引起了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与莫斯科方面苏军指挥官、总参谋长朱可夫的警惕。朱可夫顶住压力向斯大林建言,希望基辅的苏军能够撤出,转向第聂伯河以东驻防,可是斯大林大为光火,将其撤职,之后又以相同手法,撤了西南方面军统帅布琼尼的职务。由于斯大林的干预,西南方面军被迫在德军的攻势中收缩防线,德国的南方集群很快就逼近了乌克兰首府基辅,至于古德里安的增援部队,也悄然向基辅后方运动,打算与友邻部队包围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

基辅的苏军打退了数次德军强渡第聂伯河的攻势,而且还动员了四十余万基辅市民参军,此也可看出其已为强弩之末。此时,战争已经进行到了八月末,过了八月份,德军针对基辅的包围圈,就要彻底形成了。

终于,斯大林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他连忙命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进攻,试图冲垮德军的包围圈,至于基辅的苏军也可寻机撤退,面对迟到的转移指令,基尔波诺斯叫苦不迭,只得率领军团开始突围,只是,一切都晚了。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冬将军”对苏军反败为胜功不可没)


回天乏术,基辅苏军全灭

到了九月中下旬,莫斯科方面的苏军已经放弃了反攻的计划,转而后撤休整,保卫首都。而布良斯克方面军由于缺乏装甲部队和空军,其骚扰对于古德里安等不过是隔靴搔痒,基辅苏军免于被歼的唯一希望,都寄托在了基尔波诺斯一个人身上。

基尔波诺斯发起了无数次冲锋,可是由于自身重型装备损失殆尽,手下部队又成分复杂,无作战经验的新兵居多,而且相互配合差,所以其突围无一例外,都以失败而告终。至于基尔波诺斯、方面军政委和参谋长,也在冲击德军包围圈作战中全部牺牲。苏军重兵集团群龙无首,会出现超过60万人被俘的惨重失败也就不难解释了。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基辅战役地图)

基辅战役助长了德军的轻敌心理

由于基辅战役的挫败,苏军在南方的防御之门洞开,德军从此可以长驱直入,一直进逼到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至于莫斯科方面,也的确出现了独立难支的局面,这种失败的影响,更多是心理方面的,所以斯大林会在同年11月7日冒着被德军轰炸的风险来红场阅兵,以振奋士气,此可见基辅的失守,对于苏联方面绝没有什么可庆幸的。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基辅战役后的苏军战俘)

此时,如果希特勒延续之前的做法,将南方的装甲主力再调回中央集群,那么莫斯科苏军的压力将会大大增大,因为此时已经没有威胁德军侧翼的苏军集团了。可是,希特勒已经被基辅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自信的认为靠中央集群就可以完成对莫斯科的占领,自己只需要让南方集群继续深入,扩大战果就可以了。于是,从9月26日基辅战役结束,到10月底莫斯科战役全面打响,中间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军的攻势都是乏善可陈。这与德军打不打基辅无关,而是希特勒在基辅取胜后膨胀的贪欲,让他过分高估了他的中央集群的战斗力。当十月过去以后,柏林方面意识到莫斯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时,已经错过了攻取苏联政治中心的最佳时机,所以这就更赖不着基辅的胜利了。

希特勒抽调攻打莫斯科主力转攻基辅,真的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德军的炮兵阵地)

最后总结一下,希特勒在攻打莫斯科遇阻时,分兵去夺取基辅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消除侧翼的威胁,还能孤立莫斯科守军。从战役结果来看,他的目的都达到了。基辅围歼战从战略还是战术上都是成功的。但是,德国统帅部在此战以后,过度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没有及时加强进攻莫斯科的陆军力量,以致于功亏一篑,闪电战变成添油战,希特勒的个人干预难辞其咎,同样,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取得基辅围歼战胜利的古德里安,亦有责任。他在回忆录中的牢骚,多只是在利用人们对希特勒固执的偏见等因素,来为自己的战争责任开脱。如果他真的不同意"元首"的方案,为什么不在战前就表达出来呢?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南方集群的统帅曼施坦因也有同样的问题,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这种注水的回忆,竟在无意中误导了大量的战史学者与军事爱好者。


参考文献:

戴维·M格兰茨《泥足巨人:苏德战争前夕的苏联军队》,台海出版社2018年7月

杰弗里·罗伯茨《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

王泽方《基辅会战再评价——基于德国战略视角》,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4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