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后人每年拜祖是到湖北的襄阳,而不是河南的南阳呢?有何依据?

江南云和月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故里会有这样的争论?

无论是南阳还是襄阳都属于南阳盆地,在东汉时期也同属南阳郡,而襄阳的部分地区在当时也是位于州郡的交界处。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明确的说躬耕于南阳,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在东汉末年诸葛亮的躬耕地就是属南阳郡管辖,但时过境迁,如今的行政区划早已不是三国时的样子,因此诸葛亮说的南阳郡躬耕地究竟在哪变成了竞争的对象。

这就好比登封的少林寺原来是属洛阳的,现在属郑州,那么几百年后如果登封一半属洛阳、一半属郑州,那么少林寺究竟是谁的也会产生争论,但归根结底,无论属于谁,少林寺的位置不曾改变。

我认为诸葛亮的故里之争没有必要,也是本末倒置

首先两地争诸葛亮故地的初衷是作为家乡的一种荣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敬佩,然后就是依托诸葛亮故里建立起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文化等等,所以本来争得是精神,结果变成了利益。

再说诸葛亮的躬耕之地、故居我们目前只能通过文字记载、历史文献进行推理和判断,而真正的那一方土地在哪里也许只有诸葛亮本人知道。

因此我建议两地还不如放置争议,一致以诸葛亮故里在南阳郡为说法,并在两地的交界处建设纪念场馆,这样既体现了两地在历史上一脉相承的渊源,也解决了两地的争议问题,至于诸葛亮真正的故居在哪里就交给以后吧,毕竟学习他的精神才是第一位的,放在今天,他的精神也远远大于自身。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今天的南阳市(汉、宛城县)怎样争都好,只是不要忘了一个基本的史实。那就是,年少的诸葛亮和其姐姐弟弟一同是随其叔父诸葛玄,背井离乡千里迢迢专程去投靠人在襄阳城的荆州牧--刘表去的,而不是要去宛城(南阳郡治)投靠张绣和曹操去的!来到襄阳城之后,自然是住在离襄阳城不远,刘表实际管辖地盘上才符合逻辑。而此时的刘备,投靠的也是刘表,并率军驻札在刘表的地盘军事前沿、襄阳以北的--南阳郡新野县。正因为他们都在刘表的实际辖区,这才有刘备去隆中三次去请诸葛亮的基础条件。

如果非要辩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名),是在宛城县的西岗-今“卧龙岗”,而非是躬耕于南阳郡邓城县的隆中(襄阳城西二十里)。给人的感觉是只能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当时居于宛城的人们会料到,诸葛亮今后一定会火,于是便在半路上劫持了诸葛玄,让其将年少的侄子诸葛亮留下,并让其留在了战乱频仍的宛城(南阳郡治)、然后先拜见张绣后投降曹操?[大笑][大笑],而后张、曹便将领城西一岗奖给其耕种??😂😂既使如此,诸葛亮在襄阳拜师求学,和与老师、同学、及襄阳娶妻还有诸葛亮姐姐嫁给襄阳人庞德公侄子庞山民、等等这一切发生在襄阳城的历史事实,南阳说者、依然是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并自圆其说哦😂😂😂


飞翔2159424


《诸葛亮躬耕南阳毋庸置疑,襄阳伪说的核心证据已被彻底推翻》

襄阳与南阳的千年悬案彻底告破!

2013年考古证明襄阳宋代前旧城址在邹湾,证实了现襄阳古隆中的位置是假的!古隆中的方位和距离与“襄阳说”的依据相差太远了,邹湾与古隆中路径有40一50里远,而且方向也是错的。足以能证明襄阳古隆中诸葛亮故居是个不能自圆其说的假古迹。襄水畔汉襄阳旧城址发现的习马懿印章和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族谱就是铁证。

真实的诸葛亮的寓居地早已灰飞烟灭了,遗址应在何处已经沒人能够说清楚了。

襄阳之名应来自襄水河之阳,(襄水河畔的邹湾、响塘湾一带),而不是来自现在的汉江之阴。古人命名地名有一定的原则,在汉水之阴如何如何叫襄?如何叫阳?襄阳有前后两个古城,襄水旧古城可称汉襄阳古城己经移址到汉江岸边的宋襄阳古城了,只是仍用旧名而已。

就算按习凿齿汉晋春秋野史所说:亮家在城西20里(今16.6里)这是指在襄水畔的旧古城区而言,说的是亮家而非躬耕地!这是两个概念,把亮家与躬耕地混为一谈是“襄阳说”的发明创造,与诸葛亮无关。

现古隆中是在迁移后的宋襄阳古城西十几里。这种拿新城址去对照旧书去找寓居地的作法,属于现代版的刻舟求剑,是大错特错的。

正是因为认定诸葛躬耕隐居于南阳,所以岳飞才会夜宿南阳武侯祠,手书诸葛亮出师表。


夏后世家


河南方主要依据诸葛亮写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认定南阳可笑至极,无知至极(早详细论述过,可查询到的)。 国家于1996.5.28早定论(网上有)并由中央广播台公布(我亲耳听到的,自此关注此事)躬耕地在今襄阳隆中了(古南阳郡邓县隆中,襄阳城西20里处)。南阳失利方黔驴技穷近20余年都不服、胡闹—— 胡说什么古、今造假(改史)之类、贿赂之类,这样说的可信依据呢? 这些倒很让人唏嘘、鄙视!河南人尤其是南阳人服不服以上定论也得服的。 诸葛亮后代(浙江、广西据说都有分布)最近于2018年9月9日去(此前也多次去过)襄阳隆中纪拜祖先,但绝不去南阳卧龙岗伪躬耕地也是有力的证明,诸葛的后代人(主要在以上2省部分地方)比河南人尤其是南阳人傻吗? 我可不是豫、鄂人,也不是那方水军、枪手,我只宣传事实(包括详细论述)达到平息争论。。个人估计河南省外的人大都认可这20多年前的定论的,要河南人也认可还要几十年的。


精侃妙评


就这么说吧,我是湖北人,但是我也是襄阳人。出了省,有人问你是哪里人,你肯定说是湖北人,没毛病啊!再就是古今行政区域划分完全不一样。说不定那个时候隆中归南阳管也说不定呢?争这个有毛用,还不如他妈的好好过自己的日子,诸葛亮在襄阳就给能给襄阳增加1万亿的GDP?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争这个就是吃饱饭撑的


七巧板怀永


襄阳应该搞个射雕文化,毕竟郭大侠夫妇守了十年。虽然是小说也不错。


醉无优


自古之今划县边界线,有这个县管辖到那个县城的家门口的吗?天大的笑话!


用户7464809408017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理学权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教授一生严谨,顶着各方压力,力排众议,再版的时候已经修改了图集。并且严重声明,研究历史与发展旅游业并无冲突,南阳卧龙岗完全可以继续以纪念地来发展旅游。当时襄阳可以喊谭教授提词,南阳也可以去请阿,无非就是一个先来后到嘛。如果谭教授不给南阳提词,你们可以请李首长,张编辑之类的。 。在谭教授确认襄阳为躬耕地后,南阳方面首先篡改文章与报纸,将谭教授口中的襄阳隆中,篡改为南阳卧龙岗。这个事情被戳穿以后,南阳方面道歉。但是在老教授去世以后,南阳一些屁民继续公然污蔑老教授,什么“经人一请,饭一吃,宾馆一住,老权威一锤定音”。更可笑的是发这篇文章的南阳人连谭教授生前是中国历史地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都不知道。以至于直到今天,谭教授的学生们都一直没有原谅南阳人。说了这些,知道南阳人的阴暗了吧?

再来说一些题外话,南阳人经常提及的两个人,一个是河南籍考古专家刘庆柱,一个是南阳籍小说作家二月河。 刘庆柱,作为安阳曹操墓的始作俑者,臭名昭著。 安阳假曹操墓事件可以自行百度。二月河就更离谱了,一个写小说的,被南阳屁民封为神。二月河死了之后,南阳屁民就不跳了。对于这种胡说八道的人,应验了一句话,贱人自有天收。


不要蓝色的梦


南阳说:

最充分依据是诸葛亮《出师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襄阳说:

主要靠《隆中对》,因为隆中在襄阳,对话发生在隆中,所以诸葛亮住在隆中?

隆中属于襄阳,而诸葛亮自述自己是南阳人,这就出现了矛盾!

这也就是南阳襄阳争端的本质,但真相只有一个,问题出在哪里?!😎

先说一下争端的现状:

首先,诸葛亮自述肯定没错,除非有病谁也不会把自己家说错!这个是顶级实锤,不接受任何反驳!南阳说立于不败之地,襄阳说被一票否决!

为解决这一困境,襄阳说提了一个观点,即隆中古代属于南阳管辖,现在归襄阳管辖。这样一下子就把诸葛亮自述“躬耕于南阳”的实锤给化解了!

很巧妙吧!😏

但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先看一幅Google地图:

1.南阳距离隆中直线距离250里(红线),襄阳距隆中不到10里(黄线),隆中为何要舍近求远归南阳管理?你不会把离天安门10里远的三里屯划归天津管辖吧?😂

2.汉江是天险,古代交通不便很难渡过,即便是在现代行政区划分也多以高山大河为界。而以汉江为界(图中蓝色线条水域),南阳在江北,襄阳、隆中都在江南,南阳如何跨江管理隆中一小片山地?为何相距250里远的南阳,还要跨江去管理一小片山地;而相距仅10里陆地相连的襄阳又为何不就近管理?设计这个行政区划分方案的人脑回路似乎过于清奇!

3.襄阳是荆州治所,地位很重要,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眠?襄阳如何敢让北方政权跨江管理眼皮子底下,距离首府10余里的地方?把天险拱手相让,难道不怕军事威胁?

从地理、经济、军事的常识上分析,这都是不解之处!



当然以上只是“据常识分析”,以下是史料记载:

《史记》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 注释引《正义》曰:“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之北。”

《资治通鉴》:“秦置南阳郡,以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

《晋书·地理志》:“汉水以北为南阳郡。

《南都赋》(东汉):“陪京之南,居汉之阳”;“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

(注:南都赋作于130年以后,诸葛亮大约195年迁于南襄,时间只差60年,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北边以方城为城墙,南边以沧浪(汉江)为护城河!这说的已经非常精确了!)

当然包括东晋·习凿齿都曾在《襄阳记》中自己说过:“秦兼天下,自汉以南为南郡。” (这个人专门提一下,是因为争端和他关系很大,后面会细说。)

以上前四部全是正史名篇,从秦至汉到晋记得明明白白:南阳、襄阳分界线就是汉江!

这和我们的常识分析是一致的!所以从史料记载和常识分析都可以得出,不存在隆中古代属于南阳的问题,那么再根据《出师表》躬耕于南阳的自述,诸葛亮不可能躬耕于隆中,《隆中对》撒了慌!

那难道诸葛亮和刘备分析三分天下的事是子虚乌有?非也! 这件事从很多史料都可以看出其真实性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出现在《隆中对》这个“名字”上!

为何这么说?因为这一篇对话记载本不叫《隆中对》,三国志作者陈寿记载的时候甚至没有名字,后来叫《草庐对》。甚至在三国时期连“隆中”这个地名都不存在,从汉代到西晋的史料中,这个地方被称为“阿头山”,隆中这个名字直到东晋才开始出现在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中!三国时期压根没有隆中什么事,那怎么可能会有《隆中对》这个名字?!

这就要说上面多次提到的那个人:习凿齿!

这个人是三国以后、西晋以后、东晋时期的,距离诸葛亮时代100多年后的一个流行作家,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

1.他很崇拜诸葛亮。

2.他是襄阳人。

3.他编造了很多“故事”混入史籍。他的主要理念叫“史为今用,以今观史”,意思就是历史应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为当今的政治需要服务。他在这个理念下杜撰了很多东西,给后世的历史考证带来很多麻烦!这个观点被后来很多著名历史学家,比如裴松之、刘知己所批判!他杜撰的很多“故事”也被后世用其他实锤史料证伪!最可怕的是他记录的东西真真假假,九真一假,掺杂一起很难分辨,有很强的欺骗性!

而仅就其对于诸葛亮的一些记载来看,比如收录《后出师表》。这一篇一直被认为是伪作,三国志并未收录入诸葛亮名下。其行文风格迥异,里面一些内容也与史实不符!比如陈寿三国志记载赵云卒于229年春,相信一国史官对于自己国家的柱国大将的生死应该不至于弄错吧!然而在228年做的后表中却说赵云已经死了!😂 习凿齿治史不谨可见一斑!



正是这个人,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认为诸葛亮是自己老乡,隐居在隆中,所以把这篇《草庐对》改名叫《隆中对》!而后郦道元引用了习凿齿的说法,记载在水经注中,又由于郦道元的影响力,很少人会去深入考证这个说法的真实性,错误就此埋下!


由于原文没有正式名字不方便记忆,习凿齿加了名字,并通过自己影响力让《隆中对》这个名字流行起来!关于动机自己脑补!😏

《隆中对》这个名字流行起来之后,就逐渐出现了争议!

而由于南北朝期间,南阳被北方政权控制,襄阳属于南方,南方汉人政权对于诸葛亮的祭祀活动也就从南阳转移到了临近的隆中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隆中也就越来越成了一个古迹……

补充部分:

1.有人说汉江不是天险是小河

想以此推翻高山大河作为分界线的常理分析。

这是用Google earth测量的隆中附近江面的宽度……为了防止有人说这不是汉江,还选在旁边有个大桥的参照物!

想想你们在学校跑1000米或800米的感受吧!

我承认我跑步不行,没见过什么世面……😂



2.关于“隆中”地名

史籍上可查到的这个地方本叫“阿头山”,直至100多年后,东晋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为其改名为“隆中”!

也就是三国时代压根没有隆中这个地方,怎么会有《隆中对》?所以《隆中对》这个名字才是后人篡改的!😂

3.关于诸葛玄

有人提到诸葛亮投奔在襄阳做官的叔父诸葛玄,因此诸葛亮必须在襄阳躬耕。这个推论成立吗?

诸葛亮投奔诸葛玄,和诸葛玄曾在刘表手下做官都是史实。可是他们避而不谈的是:

①诸葛玄是195年带诸葛亮投奔荆州,随后即被派遣去豫章做太守,并于197年死于战乱;期间总共仅2年时间,在襄阳怕是1年都不到;

②诸葛玄的墓在今平顶山市境内,与南阳北部邻接;落叶归根,这说明诸葛玄是在平顶山安家而非襄阳;而诸葛亮要么应该在诸葛玄家中,要么应该随他去豫章,唯一不可能长期住在亲戚不在的襄阳!

4.关于黄月英

诸葛亮娶了襄阳人黄承彦的女儿,所以诸葛亮一定在襄阳隐居?

他们避而不提的是诸葛亮弟诸葛均,根据《诸葛氏谱》记载“亮为弟均,取南阳林氏女为妇,期年生子旺”。

诸葛两兄弟是住在一起的,襄阳根据诸葛亮岳父是襄阳人就认定诸葛亮隐居襄阳;那么南阳人是否可以根据诸葛均娶了南阳林氏而认定诸葛亮隐居于南阳呢?!

5.关于司马徽

有些人信口雌黄说司马徽、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是襄阳人,是诸葛亮的师友,所以诸葛亮隐居在襄阳!

请问颍川人同意吗?这些人都是颍川名仕,颍川在南阳东北部邻接!曾在襄阳附近游学,知道什么叫“游”吗?这是不是自己打自己脸?

要怪就怪大部分河南人嘴笨,守着老祖宗留下的灿烂文化却说不出来!别人拿本没什么公信力野史小记都可以口吐莲花,你们放着二十四史的皇皇巨著却百口莫辩!😴


如果不赌气客观来说,南阳和襄阳是同属南襄盆地的两座历史名城,距离相对也比较近。直到今天虽然分属两省,但风俗方言都基本相同,襄阳也说的河南话,两地民间交往频繁!那么可以相见,历史上很多两城的著名人物也免不了会两地流动!就诸葛亮而言,你不能以在襄阳生活过,就否定他在南阳生活过,相反依然成立!我比较反感的是,什么都想争,都想吃独食!诸葛亮出师表上自述一个躬耕于南阳,你就得赶快跳出来,拼了老命证明他没在南阳躬耕过,都是襄阳的!这就是典型的地方利己主义在作祟!

希望多一点理智,少一点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

另外,南阳自古以来都是大市,秦朝建立南阳郡,汉延秦治,现南阳市为治所。而襄阳直至三国时期还是一个小县城,隶属于南郡!

转机出现在刘表身上,190年大将军何进(南阳人)委派刘表为荆州刺史,管理荆州。那时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等七郡,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概念。然而荆州被军阀割据,被边南阳是袁术,南边长沙是苏代,而当时的襄阳县夹在几大势力中间,被土匪盘踞,相互攻伐。刘表无法上任,于是便服入宜城求助当地土豪蒯家,又联合襄阳县蔡瑁家族,从襄阳剿匪开始,逐渐平定荆州,也因此把荆州临时治所驻扎在襄阳。

到208年,诸葛亮出山,曹操南征吞并刘表。划南阳郡南部的樊城、枣阳等地和江南的襄阳、宜城等地,组建襄阳郡!以上都是有详实史料可查的,不是我瞎说。

你能想象在战乱频发的动乱时期,短短的十几年间,一个偏僻小县城能孕育出灿烂的文明?什么都是他的,旁边的秦汉大郡、东汉陪都、大汉两大功臣张骞、霍去病封地,曾培养出五羖大夫百里奚、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生张仲景、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宿、何进、邓艾、黄忠、魏延、许攸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大师的南阳郡,到了三国襄阳一出突然变得一无是处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襄阳更不是!如果你是诸葛亮,你是倾向于到一个有着灿烂经济文化底蕴的城市游学,还是到一个刚从土匪手中抢回来的偏僻的小县城游学?你去哪能学什么?😂所以我看不是南阳变了,是突然冒出来一些人恶意掠夺文化资源,肆意抹黑原产地!😂

退一步说,襄阳的文化是继承自南阳的文明!今天的襄阳,有一半土地,就是江北的樊城枣阳等地是南阳培育出的(但不包括江南岸襄阳城西十几里的阿头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襄阳还是说的河南话而非湖北话!

诸葛亮在228年,也就是襄阳郡正式成立20年后,刘表迁襄阳38年后,仍然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一方面是从地理上明确指出他是在南阳躬耕,另一方面也是从文化上明确了,他是南阳文化培养出来的!不是南郡,更不是襄阳郡,因为那时的襄阳还没有自己的文化,不可能影响到他!

襄阳如果知恩图报应该感谢南阳,而非诋毁南阳才对!

………………

说到这里再说一下气度!

成都武侯祠借用了岳飞手书于南阳卧龙岗的《出师表》碑刻,并一字不改的展示了岳飞跋文: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

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反观隆中,也复刻了南阳卧龙岗的岳飞手书,却把原文的 “过 南 阳” 等字人为的抹掉!😂 其心胸气度可见一斑,心虚怕是主要原因!

另外现在还有不少某地人,在网上大肆散播什么岳飞手书是假的云云……咱这里暂且不说真假吧!你一边把人家《出师表手书原版》拓走放在自己家贴金,又一边说人家这东西是伪作的!精神分裂吗?这种心态很可笑!😂


吹吹水吐吐槽


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人,南阳是他学艺的地方,至于为什么到湖北襄阳,古时候南阳和襄阳接壤,近的很,是他跟着叔叔去了襄阳,投奔刘表,但诸葛亮却认为刘表不是能争夺天下的人,我们看的书是介绍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听说了诸葛亮,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