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原创首发:影视,重刷《蜗居》后,我发现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海萍

如果在重刷《蜗居》以后,我告诉大家我很讨厌海萍,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骂得我体无完肤。

你们会告诉我,海萍是一个很好的姐姐啊。她是那样的自尊,她是那样的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终于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

没错儿,在个人奋斗方面,海萍确实是很多不务实年轻人的典范。她也善于抓住机会,能在充满荆棘的路上,杀出一条罗马大道来,这些都是海萍身上优秀的品质。我没有办法否认,也不能否认。

我讨厌海萍,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她的“强迫”性人格,我看到了她极度“自私”的一面,并且她还对自己的妹妹,宣扬自己的坚强。我很讨厌这样的海萍。


原创首发:影视,重刷《蜗居》后,我发现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海萍

真的不喜欢在《蜗居》里的海萍,她太自私,太强迫别人

海萍的强迫性人格,反映在对待自己的爱人“苏淳”的态度上:

看完《蜗居》我发现自己少了清醒的头脑,因为我没有办法判断海萍到底爱不爱苏淳——那个从大学时代,一直陪伴她成长的男人。

或许在海萍心底,还是爱着苏淳的吧,否则她也不会在苏淳出了经济问题后,对他一直不离不弃。但反过来想,她会不会因为离婚的代价太大,并且苏淳是冉冉的亲生父亲,而不能离开苏淳呢!

会有这个可能,不是吗?

海萍和苏淳是大学同学,在学校里两个人就确定了男女朋友的关系,她们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是那种“郞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关系了,她们是真正的少年夫妻。再也没有谁比谁更了解谁。再也没有谁比谁更懂得谁了。

海萍和苏淳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回到自己老家的那座小城,而是留在了大城市江州打拼。她们一开始蜗居在一个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她们要在这个小房间里,解决掉人生的很多问题。吃饭、休息,和人生性福。


原创首发:影视,重刷《蜗居》后,我发现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海萍

海萍和苏淳也曾年轻的一塌糊涂,她们是少年夫妻


甚至就连孩子出生以后,她们都要在转不开身的房间里,照顾宝宝。后来,海萍的妈妈觉得她们的住处太局促,就把刚出生没有多久的冉冉,带回了老家。

海萍每年只有两个星期能够见到冉冉,在一次探亲后,海萍决定买房,把女儿接到自己的身边。

问题就这样来了,想要在江州买房,肯定需要一大笔钱。海萍和苏淳的钱就连房子的首付都不够。海萍要苏淳去向自己的父母借钱,自己也想办法借点钱,先把房子的首付付掉。其余的再想办法。

在海萍买房的那段时间里,海萍对待苏淳的态度十分恶劣。她对自己也很苛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甚至在她看到苏淳抽烟,都想要让苏淳戒掉吸烟这个习惯。

在那段时间里,海萍总是骂身边的苏淳,觉得他没有本事,不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就连孩子都不能接到身边来抚育。没有办法的苏淳,只能每天低头忍受海萍的指责和谩骂。

日子也只能这样慢慢地熬下去,苏淳为了多赚点钱,接了私活,被公司告上法庭。海萍这才慌神,觉得不能离开苏淳,苏淳才是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人。


原创首发:影视,重刷《蜗居》后,我发现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海萍

苏淳愿意陪着海萍过苦日子,也愿意陪着她享福

苏淳是海萍自己选的男人,他从一开始就是那样遇事不慌不忙的男人,他可以陪海萍过苦日子,也能陪海萍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除了抽烟,几乎不喝酒。当然,这个男人也没有太大的上进心。

但苏淳是一个会把钱交给老婆的男人,也是一个懂得疼爱,哄老婆开心的男人。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果海萍和苏淳毕业后,回到老家的小城生活,日子会过得很好很开心,也不会为了房子发愁。

但海萍不想过那样的日子,但她没有能力,让自己在大城市里过的很好,有自己的房子。于是,她就把对自己的“不满”,加注在苏淳身上。

这也是海萍强迫性人格的一种体现。

强迫性人格障碍是内心极度的不安全感造成的,性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异常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

为了买房子的海萍,不去参加社会交往活动。

为了买房子的海萍,每天和苏淳一起吃面条。

为了买房子的海萍,买了自行车骑行,就是为了节约点份子钱,用在买房上。

为了买房子的海萍,每天在苏淳面前碎碎念,觉得苏淳成不了大事。

为了买房子的海萍,强迫苏淳戒掉香烟。


原创首发:影视,重刷《蜗居》后,我发现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海萍

海萍不但强迫苏淳要戒掉香烟,也强迫自己不买衣服

海萍在对待海藻和宋思明的态度上,十分“暧昧”:

海藻在江州读书的时候,经常到海萍家里蹭饭,海萍把好吃的留给海藻。这时候,海萍是一个很好的姐姐。她对海藻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即使在海藻毕业,面临着回老家还是留在江州的时候,海萍都说,“当然要留在江州,有我在,还怕饿着你不成吗?”这时候的海萍,也是好姐姐。

但海藻和宋思明的一步步交往,不得不说海萍在她们之间的关系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不能完全怪海萍,但说她是始作俑者,也不为过。

海萍遇到了买房子钱不够的困难,她明明知道海藻也不会有那么多钱,却还要向海藻哭诉,“钱不够,不能首付,不能把冉冉早点接到身边来。”

看到海萍为房子,为钱不够发愁,海藻向小贝求助。小贝只能拿出自己的两万块钱,不愿意把积攒的六万块钱都拿出来接济海萍。因为小贝也想过日子,也想着结婚。但海藻并不理解小贝。

在苏淳借了高利贷后,海藻终于向宋思明伸手借钱,从此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在海藻把钱给海萍的时候,海萍居然一点都没有怀疑。还是苏淳觉得海藻的钱来路“不正”,却被海萍大吼大叫掩盖过去了。


原创首发:影视,重刷《蜗居》后,我发现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海萍

小贝不愿意拿出六万块钱接济海萍,因为他也想过自己的小日子

海萍不是个小孩子,她比海藻大7岁,有着充足丰富的社会经验,她难道一点都没有怀疑海藻这笔“巨款”的来历吗?还是她太想用这笔钱了,所以就装傻充愣,不去问海藻这笔钱的来历。

后来,海藻又给海萍介绍了一分伙计,教授“美国人马克汉语”。

海萍这时候也对海藻背后的朋友,有了怀疑,也就这个问题,问过海藻。却被海藻糊弄过去了,她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较真。因为海萍需要有这份工作,她真的很需要钱去补贴家用。

有了这两次海藻背后的宋思明“帮助”以后,再接受宋思明的帮助,海萍也变得理所应当起来。她虽然也都会问海藻和宋思明的关系,但每次说的都不疼不痒。

我们假设,如果海萍不接受海藻的帮助,义正言辞的拒绝,在发现海藻和宋思明关系不当的时候,及时掐断她们的关系会怎样?

那么海藻就不会和宋思明继续联系,也没有了联系的理由。而且,那时候海藻和宋思明的感情不够深刻,海萍是可以把海藻“救回来”的。但海萍没有。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人性关系里的恶呢!

哪怕亲姐妹,有时候有些事情在习惯以后,也没有办法拒绝和改正了。

海萍就是如此。

如果没有海萍,海藻就不会滑入和宋思明关系的“深渊”,就不会在这种不清不楚的关系里掉进泥潭,也不会失去自己作为女人的生育权。

在这方面,海萍和海藻的妈妈看得清楚明白。

所以,我不喜欢海萍,不喜欢她的强迫症,不喜欢她的自私,不喜欢她自以为是的对海藻的说教。

我是凿壁小妖,妖言获众不惑众,和我一起聊聊电影电视剧里的那些事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