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唐朝以洛陽為首都的時間有多久?

rosedameiniu


20年,武則天時期的16年唐末4年

從另一個角度看,若作為陪都則是218年,自武則天遷都洛陽開始,玄宗奠基還都長安,但又將洛陽作為東都。

武則天時期 和洛陽都是 的首都。618-904年首都為長安,904-907年首都為洛陽。

唐朝初期西安為首都,洛陽為陪都;西安為政治中心,洛陽為經濟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將政治中心也遷都洛陽。

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


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史稱 ,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


白河夜船


嚴格來說,在618年唐建立到907年唐滅亡這289年中,洛陽作為都城的年限:

618年-619年 隋都 隋皇主禪位與王世充。都一年。政府所在地。確認無誤。

619年-621年,鄭都 都兩年。政府所在地 。 確認無誤。

李淵時代,比較複雜,但當時即使是東都,因非是政府所在,也屬是陪都。

武德四年,平王世充,廢東都,置總管府。

武德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置洛州大行臺,改為東都。

武德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改東都為洛州。

也就是同年廢,同年又立,武德六年又廢。

唐太宗時期洛陽的地位也不是甚清楚,太宗居洛陽兩年半。據《太平御覽.敘京都》記載:貞觀六年,改洛陽復為東都,舊宮為洛陽宮。

這個和其他史料記載不一致,其它史料只有記載了改為洛陽宮的記載。如按《太平御覽.敘京都》也可算2年半。這個和唐高宗顯慶二年復立東都有矛盾,但也不排除當中廢東都。比如:貞觀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復為洛陽州。這是不是把東都又給改為洛陽州有關聯,還是後來什麼時間廢東都,成為疑案。但畢竟當時也曾是兩年多政府所在地,且唐太宗時期洛陽也曾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同期文獻中,馬周、尉遲敬德等人給太宗奏摺中都把長安洛陽稱為西京、東都。甚至太宗徵高麗時一個宰相留守洛陽,而另一個宰相留守長安。把長安、洛陽兩京稱為心腹,其它州縣稱為四肢。

唐高宗時期,復立東都時間所留下史料中又有顯慶元年和顯慶二年兩種,這個無關緊要。唐代人認為:

凡周、漢、魏、晉、後魏、隋,至於我唐,併為帝都。又云:洎乎我唐高宗,以伊洛勝概,每樂巡幸,...遂成都洛。

可見洛陽當時是帝都之一無疑。高宗中央政府在657-683年駐蹕洛陽12年,在長安洛陽間來往十幾次,路途佔了近2年,長安洛陽平分,各佔1年時間後,顯慶後在長安12年,在洛陽13年。還有近1年多巡行其它地方。

683年到706年10月中宗離開洛陽這段時間,共歷唐中宗、唐睿宗、武則天三位皇帝,23年內,除了武皇701年10月離開洛陽去長安,703年10月又返回洛陽這2年外,其餘時間都在洛陽。合計21年。

有很多把唐太宗居住洛陽的2年半不算,也把武則天居住長安的2年不算,算是一種相互抵消。所以有些人算23年。

唐玄宗開元時代中央政府在洛陽10年8個月沒什麼爭議,且三秦九洛,鹹為京師。考慮唐玄宗在長安和洛陽來往10次,路途均分給長洛兩地。在洛陽你具體可以算到11年多些12年不足,按12年或者按11年都沒問題,影響不大。

安史之亂起,燕政權建立後,曾建立三京,即洛京洛陽、燕京幽州,秦京長安,只有洛陽是其政府所在地。先後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四位稱帝,都洛4年。

唐昭宗時期,朱溫904年整月毀長安協昭宗遷居洛陽,歷經唐哀帝至907年閏八月唐亡,又經歷3年8個月。

也就是說:在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時間段內,如李世民和武則天時間不對換,洛陽作為帝都,最少歷時:

1+2+2.5+13+21+11+4+3.5=58年。

當然這58年是五個政權的總和,即隋、鄭、唐、周、燕。

周在歷史上歷來算作唐。武則天時期起到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作用,且李唐帝王始終認為那是他們家的家務事,史學家也都如此認為,且武則天傳位與李顯時,李顯本來是周之第二個皇帝,後來又改周復為唐。因此,武則天這段還是算作唐,要不然唐代早早就被打斷為前後唐兩個政權。因此洛陽這段時間內其實就是四個政權建都:隋、鄭、唐、燕。

其中唐代洛陽作為政治中心時間,以帝王居住時間算只有 :51年。

唐代長安作為政治中心時間,安史之亂後因天子九遷,長安六陷,多次丟失都城長安。安史之亂以前,兩都制時期,除了常駐西京和東都外,又多跑北京太原等地,實際上唐代政治中心在長安將近230年。

當然唐代一統時間內,即公元628年真正實現統一算起到公元655年安史之亂止127年間,不考慮北京太原,西京長安作為政治中心大約70年,東都洛陽作為政治中心約47年。





中國史研究


唐當然建都長安,但是洛陽也是都城

隋唐大運河是奠定盛唐的基礎,隋遷都洛陽,並在洛陽建糧倉和開鑿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才有了盛唐,也使得洛陽成為盛唐時全國的“經濟中心”,盛唐,皇帝在洛陽的時間近50年,高宗顯慶二年(657)詔改洛陽為東都,兩京並重,官司準長安,洛州官員品階並準雍州,三省、六部、一臺、五監、九寺同西京長安,天下譬猶一身,兩京,心腹也,州縣,四肢也。開元盛世,玄宗開元在洛陽11年,好好的,回到長安專心泡妞,有了安史之亂,天子九逃國都六陷,

盛唐的經濟中心~洛陽。皇帝在長安連飯都吃不飽而跑到洛陽,已經說明問題,關中鬧饑荒,東都是爹孃,天子常常因為漕運不濟和關中歉收,而將整個政府機構遷到洛陽,名曰“就食東都”,人稱“逐食天子”

一,長安獨京時期,大唐建立至唐高宗顯慶二年置兩京。而後安史之亂後至唐末朱溫毀長安遷都洛陽。

二,洛陽獨京時期,684年睿宗詔改神都起至706年罷神都。而後唐末朱溫毀長安遷都洛陽。

三,兩京並重時期,高宗顯慶二年起至安史之亂後唐肅宗置五都止。歷經高宗,中宗,睿宗,武則天,中宗復辟,玄宗前期。

四,五都時期,安史之亂後唐肅宗置五都,長安為首,其他為副。前後沿用不足五年,後改回兩京。

五,盛唐歸屬。唐不等於盛唐,盛唐通常指貞觀至安史之亂,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則天,玄宗時期,整個盛唐正處於兩京時期。

六,武周時期說明。武則天得政於唐還政於唐,故在史書中武周都記入唐史,從不單獨記載。684年睿宗詔改洛陽為神都,至689年武則天改周代唐,所以神都既是大唐神都也是武周神都。

《新唐書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東都,隋置,武德四年廢。貞觀六年號洛陽宮,顯慶二年曰東都,光宅元年曰神都,神龍元年復曰東都,天寶元年曰東京,上元二年罷京,肅宗元年復為東都。









CRESPO


880年十一月黃巢攻佔洛陽,十二月攻陷長安,883年4月,唐軍收復了長安,隨後收復了洛陽,904年,正月,唐昭宗遷都洛陽,至907年四月唐滅亡,洛陽共被作為首都3年




我的天逛一逛


公元618年,李淵建唐,都是長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陽城,號稱洛陽宮。他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來到洛陽,在此處理國家大事,以洛陽為東都。只是到了武周時期,武則天將東都洛陽改為神都,使之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實際上唐朝的都城已從長安徙至洛陽了。安史之亂之後,唐中央的權力大大削弱,節度使的權勢越來越大。公元904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發兵長安,挾持唐帝(昭宗)遷都洛陽。公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後,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唐朝時期,東西洋並重,洛陽與長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陽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後30餘年。
這只是個人對歷史的理解,不喜勿噴


豬小妹的超級奶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官方權威發佈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十三朝古都西安!



小草156277728


1115年。


曾長生


618-904年首都為長安,904-907年首都為洛陽。

唐朝初期西安為首都,洛陽為陪都;西安為政治中心,洛陽為經濟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將政治中心也遷都洛陽。因唐朝在中國歷史中的輝煌成交,遂有盛世唐朝之說。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

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19位皇帝。



心存善念v


唐朝洛陽是陪都,不是都城。唐朝的都城是長安


雪沫乳花浮午盞


別的地方討論下洛陽是不是唐朝都城就算了,西安的夥計還討論?看看西安十三朝中的東漢西晉[捂臉][捂臉]。拿掉洛陽唐朝都城,西安就是十一朝了。你搞掉它一朝自己損失兩朝。殺敵五百自損一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