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一次叛逆的離家出走

一次意外的海上遇險

當最初簡單的‘出發”走向最終的慾望加碼,誰還能說,那僅僅是一次很嗨的探險和經歷?

出生於英國北部約克城的魯濱遜·克羅索也許在他十九歲踏上那隻去往倫敦的船時,懷揣的只是單純的一次出海遠航,正如他口口聲聲對母親許諾:假如她肯幫我向父親說一說,讓我出門走一趟,等我回到家裡,覺得這種事沒意思,我就不再外出,情願加倍努力工作,用來補償我所浪費的時間。

而等他闊別故鄉三十五年歸來後,他當初的遠航向往已經被太多的求生經歷顛覆,遠航之船也已經負載了太多的現實和流年。

三十五年,歸來已不是少年!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第一部分 求生

無論父親和母親以怎樣的希望和期許武裝一個十八歲的孩子衣食無憂的眼下和未來,終是沒有敵得過一顆執意去海外的少年的心。十八歲時的勸說,在魯濱遜十九歲時,得到結果,或者說是效果。

效果就是無效。

私自逃走。

不考慮任何處境和後果,跟著一位父親是船長的同伴。

然而,他說:“我相信,沒有任何青年冒險家的不幸命運,開始得比我早,繼續得比我更久。”

如果說,風浪和顛簸已經讓從未坐過船的魯濱遜十分難過和恐怖,已經開始強烈後悔沒有聽從母親的忠告,無視患有痛風的父親的眼淚,“想到上天罰得我多麼公平,為了我私自離開我父親的家,放棄了我的責任。”

這僅僅是今後三十五年的開始!求生的三十五年!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在最顛簸的每一個時刻,魯濱遜都覺得大海把他留下,真是應該,因為他沒有聽從父親的建議。他甚至想,如果他得以生還,一定老老實實待在父親身邊,聆聽他的智慧,寸步不離。現實和過去可能的反差,讓魯濱遜瞬間明白生存法則,也明白生存環境原來這樣雲泥之別。

風平浪靜之後,一碗甜酒,讓魯濱遜的恐懼和後悔逐漸擺脫,也許普通水手的老路,魯濱遜從內心裡已經接受,而先前的顛簸,雖然是個小小的下馬威,但對於魯濱遜骨子裡的冒險勁頭沒有任何摧毀力,就如同他早就想出海,十八歲時被家庭遊說、明確阻止,而期間魯濱遜也是一定猶豫過的。特別是,他的大哥因為不聽父親的話,成為一名軍人,但最後在敦刻爾克陣亡。這也是讓魯濱遜不能不正視的事,但魯濱遜的第二個哥哥卻也是一個杳無音信的主。

“至於我第二個哥哥的下落,我至今還毫無所知,正像我父親和母親後來不知道我的下落一樣。”

猶豫歸猶豫,害怕歸害怕,“船行六日,我們就到雅木斯海口。”說明魯濱遜已經初初適應,或者說在他的內心,已經對成為水手,有個心理準備,這也為他日後的遭遇埋下邏輯伏筆。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接下來的海上風暴來得更猛烈,他們的船沉了。初次出海,魯濱遜就遭遇沉船事件,幾盡喪命,辛苦有人救了他們。船主的兒子也開始膽怯,船主聽了魯濱遜的講述,開始暴怒,認為是因為魯濱遜不聽父親的話,才導致這次沉船事件,害得船主把船也丟了,還差點父子同時掛掉。

眾人的勸說只是表面上讓魯濱遜停下了一會腳步,事實上,不是停下,而是再一次選擇。他上了一隻可開往非洲的船。這一次,看似很成功,學到了一些航海知識,還賺了三百英鎊。

“簡單一句話,這次航行使我既成了一個海員,又成了一個商人。這次出門,我帶回了五磅九盎司金沙;回來之後,我把它在倫敦換掉,差不多換了三百英鎊。這回的成功讓我更加野心勃勃,因而也使我的一生徹底斷送。”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三百英鎊的喜悅還沒顧上重溫,魯濱遜他們的航船就遇到了海盜。一隻從北非摩洛哥西岸薩利來的土耳其海盜船襲擊了魯濱遜他們。魯濱遜成了海盜船船長的一名奴隸。

成為奴隸絕不是魯濱遜“出走”的初衷,他選擇伺機逃走,並順走了船主人的一個親戚小孩佐立。兩年為奴,其實是在為魯濱遜養精蓄銳,而逃走前準備的一切用度,也為魯濱遜成功登陸巴西備好了糧草。

兩次航海,不過是牛刀小試。巴西成為魯濱遜的驛站,商人的角色開始正式登場,成為魯濱遜財富積累的原始福地。這是後話。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四年巴西平穩的淘金生活,魯濱遜自以為這一次他找到了休憩的家園,自己的種植園也日漸規模。但魯濱遜再一次決定冒險,為了幾尼亞黑奴所可能帶來的利益,為了種植園更好的收成?還是他本身的秉性使然?可能都有。

這一次,不斷出現的狀況讓所有人預感不好。颶風、有人患熱帶病死去、有人被大浪捲到海里,這僅僅是大海和天氣和它們開得預感小玩笑,更大的劫數就是聽天由命。大船擱淺,小船被一個巨浪掀翻,各命由天。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一把刀、一個菸斗和一小匣菸葉,奇蹟,魯濱遜身上患難呢過有這些東西,差點葬身大海之後?航海經驗,讓他比較容易地找到了淡水,吃了點菸葉,削了個短棒,他的荒島第一晚得以周全。

絕處逢生,魯濱遜醒來看到了最驚異的一幕,昨天擱淺的大船竟然被風浪折騰到了離他登岸處不遠的地方。而那船上,如果幸運,有他們當時的補給。上天給了魯濱遜絕境中唯一的生機。

船上有各種吃的,麵包、砂糖、麵粉,一些用的用的,如望遠鏡、日規、筆、墨水、地圖等,還有麥粒,尤其是土木工具,這是魯濱遜最稀罕的。一心求生的魯濱遜此時想:“這東西對我非常有用,就算這時有一箱金子,也沒有它值錢。”當然,有過航海經歷,且遇到過海盜的魯濱遜,最惦記的還有槍和火藥,他如願以償,在那艘破船上。


一旦遠離了社會,沒有了物品交換和社會攀比,人們對“物”的愛好好追求便自然而然得到了節制。

暫時不會餓死儘管死亡的恐懼和威脅一直籠罩著魯濱遜的心理,但是魯濱遜以強烈的生存願望和本領戰勝了環境和自身的放棄,不但知道些日記,還觀察生存環境、生存機遇,並在大病一場後,更加理性客觀看待一個人的選擇,進而開始辛勤勞作,直到二十三年後他所一直憂心忡忡的野人進入他的視野和生活。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第二部分 財富覺悟

《魯濱遜漂流記》通篇伏藏著的是一種放飛的誘惑,一種人生增值的歷練,一種歷練後財富的增值。儘管很多時候,魯濱遜的出發點是為了航海和冒險,但航海之後的收益又刺激他不自覺把單純的“出發”變成因為獲得金錢而覺得冒險的更大意義和價值。看似不顯山不露水,但是,魯濱遜對財富的算計和佔有一直根深蒂固。

為什麼這樣說呢?不妨來一個大概的觀察。

觀察一:魯濱遜的父親從生意起家,成為一名中產人士,他對魯濱遜的影響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觀察二:魯濱遜第二次出海,就知道帶貨,可能算是人類第一批帶貨王吧。魯濱遜用通信的方式靠幾位親戚的幫助籌劃來四十英鎊,當然這些錢可能還是父母的,這四十英鎊成為魯濱遜帶貨的資本,等他出海回來,手裡已經變成三百英鎊;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觀察三:等到了巴西,他的財富頭腦和運氣開始王炸一般。“他不但不要我的船費,還用二十塊威尼斯金幣買了我的豹皮,用四十塊威尼斯金幣麥粒我的獅皮(要知道,威尼斯金幣是通用貨幣,是硬通貨)·······簡單一句話,我把我的貨品一共變賣了二百二十塊西班牙金幣,帶著這筆錢,在巴西上了岸。”

觀察四:看到別人是種植園的主人,魯濱遜也不甘落後,盡他所有的錢買了一些沒有開墾過的土地;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觀察五:很早就懂得資金異地轉移支付利用,通過一買一賣賺差價,一次布、絨、粗呢的倒賣,魯濱遜獲得四倍的利潤。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這些觀察都還是在他沒有漂流島無人島之前的發跡。事實上,正如魯濱遜資金反思和想不通的是:“我選擇所過得生活,固然是我父親過去極力向我推薦的那種中等生活,或小資產階級生活,可是假使我有意過這種生活,我為什麼不留在家,卻辛辛苦苦地走遍世界呢?所以我時常對資金說,像這樣的事,我在英國,在自己人中間,不是同樣地可以幹嗎?為什麼跑到五千英里之外,到這人生地疏,荒野無人的地方來幹呢?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翻開英國十七世紀下半葉到十八世紀上半葉的歷史,這個時期是英國資產階級的爆發期,也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主要時期。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以及水運力量的豐富,很多商人把目光投向海外,貿易發達的勢頭延伸到周邊國家,魯濱遜的這種航海行為也是這種現象和潮流的折射。

而等到他重返故鄉和舊地重遊之後,他多少年前的資本積累開始為他“錢生錢”,巴西種植園給了他豐厚的回報,他甚至有能力讓那個曾經的荒島成為遍佈人煙的地方。人口增加,牲畜也不斷繁殖,魯濱遜把那裡的土地分成若干份讓人們種植,但財產權歸他。

至此,魯濱遜徹底成為父親理想中的階層人,只是三十五年過去,王者歸來,他的父親早已故去。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第三部分 潦草的中等階級生活

魯濱遜是十九歲時離家出走,開始頂級冒險人生,待他歸來,已經又過去三十五年。那麼略略算一下,冒險歸來的魯濱遜應該是五十多歲。也就在這個時候,魯濱遜才回歸普通人的世俗生活。

正如他自己說:“首先,我馬馬虎虎地結了婚,生下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可是不久我的妻子便去世了,同時我的侄兒王西班牙走了一趟,大獲其利而回,我本來就想出國,他又一再勸我,於是我就以私家商人的資格,搭他的船到東印度群島去了。這是在1694年。”

1694年,彼時的魯濱遜,年屆62歲。

少年追夢,以為追得是大海的波濤洶湧,追在期間,才知道最終讓他頻繁光顧航行的理由其實是“大獲其利”,這才是魯濱遜出海的動力。這種動力讓他在62歲時,依然雄心勃勃,去亞洲再度淘金。而他去的東印度群島也叫香料群島,是航海時代有一個新的發現。

《魯濱遜漂流記》:出走半生,歸來已不是少年

而資本的逐利本質,影射出魯濱遜對財富的極大熱情。而本應該享受的富足生活,似乎比不上他在荒島上費勁力氣和心思去製作陶器,怎麼把泥罐撘起來,怎麼架上木材,怎麼點火,怎麼燒紅,怎麼保持熱度,已經整夜守著,不讓火力退得太快;包括他不辭辛苦,五六次從船上搬運物品,怎麼訓練野人星期五,怎麼給他安排住處等,讓人不勝唏噓:魯濱遜的情感生活包著厚厚的鎧甲,他所有的重點和興奮點就是實用和擁有,或者說佔有,而其實用的利弊權衡,也被很多讀者看作也是一種算賬。

魯濱遜自己總結自己:“我這一生有如造物的色彩板,變化多端,世間罕有;雖然開始的時候有些愚昧無知,但結局卻比我所敢希望的幸福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