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一次叛逆的离家出走

一次意外的海上遇险

当最初简单的‘出发”走向最终的欲望加码,谁还能说,那仅仅是一次很嗨的探险和经历?

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城的鲁滨逊·克罗索也许在他十九岁踏上那只去往伦敦的船时,怀揣的只是单纯的一次出海远航,正如他口口声声对母亲许诺:假如她肯帮我向父亲说一说,让我出门走一趟,等我回到家里,觉得这种事没意思,我就不再外出,情愿加倍努力工作,用来补偿我所浪费的时间。

而等他阔别故乡三十五年归来后,他当初的远航向往已经被太多的求生经历颠覆,远航之船也已经负载了太多的现实和流年。

三十五年,归来已不是少年!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第一部分 求生

无论父亲和母亲以怎样的希望和期许武装一个十八岁的孩子衣食无忧的眼下和未来,终是没有敌得过一颗执意去海外的少年的心。十八岁时的劝说,在鲁滨逊十九岁时,得到结果,或者说是效果。

效果就是无效。

私自逃走。

不考虑任何处境和后果,跟着一位父亲是船长的同伴。

然而,他说:“我相信,没有任何青年冒险家的不幸命运,开始得比我早,继续得比我更久。”

如果说,风浪和颠簸已经让从未坐过船的鲁滨逊十分难过和恐怖,已经开始强烈后悔没有听从母亲的忠告,无视患有痛风的父亲的眼泪,“想到上天罚得我多么公平,为了我私自离开我父亲的家,放弃了我的责任。”

这仅仅是今后三十五年的开始!求生的三十五年!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在最颠簸的每一个时刻,鲁滨逊都觉得大海把他留下,真是应该,因为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他甚至想,如果他得以生还,一定老老实实待在父亲身边,聆听他的智慧,寸步不离。现实和过去可能的反差,让鲁滨逊瞬间明白生存法则,也明白生存环境原来这样云泥之别。

风平浪静之后,一碗甜酒,让鲁滨逊的恐惧和后悔逐渐摆脱,也许普通水手的老路,鲁滨逊从内心里已经接受,而先前的颠簸,虽然是个小小的下马威,但对于鲁滨逊骨子里的冒险劲头没有任何摧毁力,就如同他早就想出海,十八岁时被家庭游说、明确阻止,而期间鲁滨逊也是一定犹豫过的。特别是,他的大哥因为不听父亲的话,成为一名军人,但最后在敦刻尔克阵亡。这也是让鲁滨逊不能不正视的事,但鲁滨逊的第二个哥哥却也是一个杳无音信的主。

“至于我第二个哥哥的下落,我至今还毫无所知,正像我父亲和母亲后来不知道我的下落一样。”

犹豫归犹豫,害怕归害怕,“船行六日,我们就到雅木斯海口。”说明鲁滨逊已经初初适应,或者说在他的内心,已经对成为水手,有个心理准备,这也为他日后的遭遇埋下逻辑伏笔。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接下来的海上风暴来得更猛烈,他们的船沉了。初次出海,鲁滨逊就遭遇沉船事件,几尽丧命,辛苦有人救了他们。船主的儿子也开始胆怯,船主听了鲁滨逊的讲述,开始暴怒,认为是因为鲁滨逊不听父亲的话,才导致这次沉船事件,害得船主把船也丢了,还差点父子同时挂掉。

众人的劝说只是表面上让鲁滨逊停下了一会脚步,事实上,不是停下,而是再一次选择。他上了一只可开往非洲的船。这一次,看似很成功,学到了一些航海知识,还赚了三百英镑。

“简单一句话,这次航行使我既成了一个海员,又成了一个商人。这次出门,我带回了五磅九盎司金沙;回来之后,我把它在伦敦换掉,差不多换了三百英镑。这回的成功让我更加野心勃勃,因而也使我的一生彻底断送。”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三百英镑的喜悦还没顾上重温,鲁滨逊他们的航船就遇到了海盗。一只从北非摩洛哥西岸萨利来的土耳其海盗船袭击了鲁滨逊他们。鲁滨逊成了海盗船船长的一名奴隶。

成为奴隶绝不是鲁滨逊“出走”的初衷,他选择伺机逃走,并顺走了船主人的一个亲戚小孩佐立。两年为奴,其实是在为鲁滨逊养精蓄锐,而逃走前准备的一切用度,也为鲁滨逊成功登陆巴西备好了粮草。

两次航海,不过是牛刀小试。巴西成为鲁滨逊的驿站,商人的角色开始正式登场,成为鲁滨逊财富积累的原始福地。这是后话。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四年巴西平稳的淘金生活,鲁滨逊自以为这一次他找到了休憩的家园,自己的种植园也日渐规模。但鲁滨逊再一次决定冒险,为了几尼亚黑奴所可能带来的利益,为了种植园更好的收成?还是他本身的秉性使然?可能都有。

这一次,不断出现的状况让所有人预感不好。飓风、有人患热带病死去、有人被大浪卷到海里,这仅仅是大海和天气和它们开得预感小玩笑,更大的劫数就是听天由命。大船搁浅,小船被一个巨浪掀翻,各命由天。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一把刀、一个烟斗和一小匣烟叶,奇迹,鲁滨逊身上患难呢过有这些东西,差点葬身大海之后?航海经验,让他比较容易地找到了淡水,吃了点烟叶,削了个短棒,他的荒岛第一晚得以周全。

绝处逢生,鲁滨逊醒来看到了最惊异的一幕,昨天搁浅的大船竟然被风浪折腾到了离他登岸处不远的地方。而那船上,如果幸运,有他们当时的补给。上天给了鲁滨逊绝境中唯一的生机。

船上有各种吃的,面包、砂糖、面粉,一些用的用的,如望远镜、日规、笔、墨水、地图等,还有麦粒,尤其是土木工具,这是鲁滨逊最稀罕的。一心求生的鲁滨逊此时想:“这东西对我非常有用,就算这时有一箱金子,也没有它值钱。”当然,有过航海经历,且遇到过海盗的鲁滨逊,最惦记的还有枪和火药,他如愿以偿,在那艘破船上。


一旦远离了社会,没有了物品交换和社会攀比,人们对“物”的爱好好追求便自然而然得到了节制。

暂时不会饿死尽管死亡的恐惧和威胁一直笼罩着鲁滨逊的心理,但是鲁滨逊以强烈的生存愿望和本领战胜了环境和自身的放弃,不但知道些日记,还观察生存环境、生存机遇,并在大病一场后,更加理性客观看待一个人的选择,进而开始辛勤劳作,直到二十三年后他所一直忧心忡忡的野人进入他的视野和生活。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第二部分 财富觉悟

《鲁滨逊漂流记》通篇伏藏着的是一种放飞的诱惑,一种人生增值的历练,一种历练后财富的增值。尽管很多时候,鲁滨逊的出发点是为了航海和冒险,但航海之后的收益又刺激他不自觉把单纯的“出发”变成因为获得金钱而觉得冒险的更大意义和价值。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是,鲁滨逊对财富的算计和占有一直根深蒂固。

为什么这样说呢?不妨来一个大概的观察。

观察一:鲁滨逊的父亲从生意起家,成为一名中产人士,他对鲁滨逊的影响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观察二:鲁滨逊第二次出海,就知道带货,可能算是人类第一批带货王吧。鲁滨逊用通信的方式靠几位亲戚的帮助筹划来四十英镑,当然这些钱可能还是父母的,这四十英镑成为鲁滨逊带货的资本,等他出海回来,手里已经变成三百英镑;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观察三:等到了巴西,他的财富头脑和运气开始王炸一般。“他不但不要我的船费,还用二十块威尼斯金币买了我的豹皮,用四十块威尼斯金币麦粒我的狮皮(要知道,威尼斯金币是通用货币,是硬通货)·······简单一句话,我把我的货品一共变卖了二百二十块西班牙金币,带着这笔钱,在巴西上了岸。”

观察四:看到别人是种植园的主人,鲁滨逊也不甘落后,尽他所有的钱买了一些没有开垦过的土地;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观察五:很早就懂得资金异地转移支付利用,通过一买一卖赚差价,一次布、绒、粗呢的倒卖,鲁滨逊获得四倍的利润。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这些观察都还是在他没有漂流岛无人岛之前的发迹。事实上,正如鲁滨逊资金反思和想不通的是:“我选择所过得生活,固然是我父亲过去极力向我推荐的那种中等生活,或小资产阶级生活,可是假使我有意过这种生活,我为什么不留在家,却辛辛苦苦地走遍世界呢?所以我时常对资金说,像这样的事,我在英国,在自己人中间,不是同样地可以干吗?为什么跑到五千英里之外,到这人生地疏,荒野无人的地方来干呢?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翻开英国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这个时期是英国资产阶级的爆发期,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主要时期。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水运力量的丰富,很多商人把目光投向海外,贸易发达的势头延伸到周边国家,鲁滨逊的这种航海行为也是这种现象和潮流的折射。

而等到他重返故乡和旧地重游之后,他多少年前的资本积累开始为他“钱生钱”,巴西种植园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甚至有能力让那个曾经的荒岛成为遍布人烟的地方。人口增加,牲畜也不断繁殖,鲁滨逊把那里的土地分成若干份让人们种植,但财产权归他。

至此,鲁滨逊彻底成为父亲理想中的阶层人,只是三十五年过去,王者归来,他的父亲早已故去。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第三部分 潦草的中等阶级生活

鲁滨逊是十九岁时离家出走,开始顶级冒险人生,待他归来,已经又过去三十五年。那么略略算一下,冒险归来的鲁滨逊应该是五十多岁。也就在这个时候,鲁滨逊才回归普通人的世俗生活。

正如他自己说:“首先,我马马虎虎地结了婚,生下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可是不久我的妻子便去世了,同时我的侄儿王西班牙走了一趟,大获其利而回,我本来就想出国,他又一再劝我,于是我就以私家商人的资格,搭他的船到东印度群岛去了。这是在1694年。”

1694年,彼时的鲁滨逊,年届62岁。

少年追梦,以为追得是大海的波涛汹涌,追在期间,才知道最终让他频繁光顾航行的理由其实是“大获其利”,这才是鲁滨逊出海的动力。这种动力让他在62岁时,依然雄心勃勃,去亚洲再度淘金。而他去的东印度群岛也叫香料群岛,是航海时代有一个新的发现。

《鲁滨逊漂流记》: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而资本的逐利本质,影射出鲁滨逊对财富的极大热情。而本应该享受的富足生活,似乎比不上他在荒岛上费劲力气和心思去制作陶器,怎么把泥罐撘起来,怎么架上木材,怎么点火,怎么烧红,怎么保持热度,已经整夜守着,不让火力退得太快;包括他不辞辛苦,五六次从船上搬运物品,怎么训练野人星期五,怎么给他安排住处等,让人不胜唏嘘:鲁滨逊的情感生活包着厚厚的铠甲,他所有的重点和兴奋点就是实用和拥有,或者说占有,而其实用的利弊权衡,也被很多读者看作也是一种算账。

鲁滨逊自己总结自己:“我这一生有如造物的色彩板,变化多端,世间罕有;虽然开始的时候有些愚昧无知,但结局却比我所敢希望的幸福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