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路遥《平凡的世界》写于什么地方?书中情节是以他的经历为素材的吗?

香格里拉112


大家好我是一位90后文章及短视频热爱者,用心回答每一个问题。

《平凡的世界》共分3部,每部分别创作出版发表。

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而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

书中的情节是根据路遥的经历写的,而孙少平的故事很多是来源于其弟弟的亲身经历,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但是小说终归是小说,里面包含了很多作者假想的东西,比如孙少平的女友去世等等。

其实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其实更像是《人生》中两个不同的高加林,一个奔向外面的世界,一个留在贫瘠的农村。

吃进去的是草,寄出来的是奶,是血,这正是路遥的真实写照,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路遥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在1992年,《平凡的世界》出版后的第五年,路遥去世了,年仅42岁。路遥是一位极端认真,对自己的作品高度负责的作家。他的早逝与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积劳成疾不无关系。若他在写出《人生》之后,便搁笔赋闲,或时不时胡编乱造些小故事发表到杂志上,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仅凭一部《人生》,他依然会在当代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依然可以过得舒舒坦坦,依然会受到无数文学青年的崇拜与景仰。

然而,他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

更悲哀的是,42岁便离开人世的他,也没有享受到太多作品的成功所带来的荣誉与褒扬。

如今,时隔近30年,《平凡的世界》仍然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许多青年的文学启蒙书,甚至对很多人的三观塑造产生积极影响。这大概是对路遥在天之灵的最大安慰。


CPU脑裂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地点不统一,在铜川煤窑进行体验过,然后在那里做的准备工作,也写了一部分,然后到西安写,完成了第二部,后来到榆林清涧县还是哪个县城的招待所写过,完成了第三部。路遥写作很是辛苦,一般人承受不住的。当全部完稿时,他弟还有他的一些朋友准备了一桌饭菜在客厅,等他完稿。路遥写完最后一个字,把油笔从窗外扔了出去,跑到卫生间哭了半个小时。他写作实在是太苦了,在铜川时,把自己关在房子一年多,生活用品是他弟弟隔段时间送呢,经常是干馒头泡白开水,手边的报纸,参考的资料堆了一堆,后来老鼠就常光顾,他又没时间搭理,就用馒头喂老鼠。老鼠吃饱了就不打扰他,登着眼睛看他写作。如果想了解路遥,建议读一下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啊木18648969


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也是在三个地方:

1、鸭口煤矿厂。这个地点是路遥准备创作与完成第一部作品的地点,此处路遥待了4年。路遥的弟弟王天笑曾在此煤矿厂工作过,包括路遥的一此亲友。这处写作地点,也是王天笑按照路遥的要求而找的,符合书中的环境、同时还有熟悉的人多少能够照顾点路遥。


2、黄土高原腹地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县城。这是路遥自己在《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回忆录中写到的第二部创作的地点,但是据其后来描述,应该是在西安某县城的一处武装部大院里。但是具体地点,路遥不知道为何没有说明。
3、陕北甘泉县招待所里。这一处是写作第三部的地点,在此必须要说明一下,这个地点同时也是路遥《人生》创作的地点,在这里他待了21天,完成了成名之作《人生》。路遥曾说过,这个地点,是他自己特地选取的,他出名在此,结束这部巨著也在此,算是一个圆满和祭奠的表示。

《平凡的世界》里,有多少路遥的人生经历?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词:遍地可寻。

当然路遥是一个作家,作家最大的本领就是编故事。但是路遥说过,没有感情的故事人物,就如同蜡像一样,但他的故事里可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角色,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完全不是故事里的人物,而在现实生活便随处可寻;即使像马栓这样的小角色,路遥也描写的形象饱满。

而《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路遥塑造了100多个人物形象,他历时6年时间,写作3部6卷100多万字,最终完成书稿是在1988年,1992年去世,读者一致认为,路遥是为写这部作品而积劳成疾的。

路遥写作有一个习惯,可能其他现实派作者都有这个习惯,那便是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到作品角色中去,对此我们可以看作是给角色注入灵魂,作家们并非是在编造一个个空洞的人物形象,而是现实中就有的,起码作者本人便是。

1、路遥自己幼年的成长经历

例如孙少安小时候打柴,一小捆一小捆码起来十分漂亮,他妈逢人就夸这是少安打的柴,这其实便是路遥幼年做的事情;

2、路遥的学习经历

孙少安与孙少平学习均来之不易,路遥亦是如此。而孙少平在原西县上高中时吃黑馍,其实路遥也曾经历过;

3、路遥的爱情经历

路遥将自己的二段爱情经历都写进了《平凡的世界》分别以孙少平与郝红梅、孙少平与田晓霞他们的情感纠葛显示出来,当然孙少安与贺秀莲的爱情,也代表着路遥与林达的爱情。

当然,上面我说,路遥的经历在里面遍地可寻,就是孙少安的奶奶,也是路遥奶奶的形象,这里便不一一列举了。


阿珂伴读


双水村,双水村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点。位于陕西省黄原地区原西县石圪节公社。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写的石圪节公社原型取自路遥的家乡所在地石嘴驿镇,因为位于210国道上,所以清涧没有直达镇上的班车,去石嘴驿镇需搭乘清涧发往绥德的班车或拦过路班车。

石嘴驿镇位于狭长的山谷中,中间是条小河沟,河的一西面是210国道,河的东面狭长的地带是镇子所在地,一座石拱桥将公路和镇子连接起来。


鲁班石


读过路遥先生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一书,才明白原来生活是如此的安宁,生活安宁了,心也跟着安宁了。《平凡的世界》一书写作于上世纪70-80年代,是中国新旧社会更迭的一个重要时期,作者以城乡结合之间的各种人物的身世和命运,表达着现代时尚和古老传统之间的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小说之中的第一条线作为出发点,向人们介绍了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奋斗之路为核心,此外还描写了一些农村社会的青年人,他们虽然居住在偏僻的小山村,可是对外面世界文明的渴望一直留存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不仅包括了外面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多的是对外面精神世界的渴望。为了走出农村,为了更好的与外面世界接轨,他们以各种方式挣扎着,奋斗着,似乎与自己身处的周围环境以及自身都表现出了复杂的矛盾化。



小说中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两在面对人生的转折时,在面对挫折、爱情、痛苦以及快乐时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所作所为让人深受震撼,很多读者朋友或多或少的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努力过的样子,特别是孙少平的人生路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对于哥哥孙少安来说,作为村子里的一个能人,他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对这片黄土地的关爱,他不断寻思着如何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难得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幸福和利益时想到的是全村的父老乡亲,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自己,所以在十八岁时就当选为生产队队长,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对于命运的抗争,他更像生活中的我们,有着难得的仁慈与宽厚,时刻以我为人人为己任。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力量。”

三分文说


路遥先生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从搜集资料到完成创作历经六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路遥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煎熬,为了作品的真实的性,到够体验到书中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他把小说第一部的创作地点选在了煤矿上一个阴暗潮湿常常有老鼠出没的房间里,他潜心写作往往以馒头咸菜白开水为主食,完全投入到了创作之中。以后几经更换写作的地方,才完成了小说全部的创作。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时刻能够感觉到作者的存在,我们会看到他艰难的求学之路,在孙少安、孙少平身上我们会看到他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领会到他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触到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献身精神才创作出了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也因此把他推向了事业的高峰,而为此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逝者已逝但他的高贵品质会永远的激励着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尤其是年轻的时候。



西域之子cyj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主要在三个地点,在铜川煤窑进行体验过,然后在那里做的准备工作,也写了一部分,然后到西安写,完成了第二部,后来到榆林某个县城的招待所,完成了第三部。


陕北农家情


《平凡的世界》前两部的主要创作地点在延安市甘泉县招待所,第三部的主要创作地点在榆林市榆林宾馆。

创作素材中第一主角孙少平的去煤矿之前的故事主要源路遥自己的亲身经历,

煤矿的故事一部分源自路遥在铜川陈家山煤矿的体验经历,另一部分源自他当煤矿工人的弟弟王天乐的讲述。

其他的人物故事结合了身边的亲人朋友的经历和路遥日常的观察和生活积累。








看什么东西


平凡世界背景是陕北,以陕北为题材写了60,70到8o年代初的陕北。写了主要是70年代陕北农村公社时期,写照陕北也是全国70年代发生的变化。这本书看过15年之久,有些细节忘了,人老,脑梗把一些典故忘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写陕西的,也是路遥先生的一些经历,也有部分是别人给他谈的一些生活故事,总之,路遥是老舍先生之后又一个刻画了贫民生活的真实"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