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路遙《平凡的世界》寫於什麼地方?書中情節是以他的經歷為素材的嗎?

香格里拉112


大家好我是一位90後文章及短視頻熱愛者,用心回答每一個問題。

《平凡的世界》共分3部,每部分別創作出版發表。

第一部初稿的寫作是在一個偏僻的煤礦醫院開始的,第二部初稿的寫作是黃土高原腹地的一個偏僻小縣城進行的,而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賓館進行。

書中的情節是根據路遙的經歷寫的,而孫少平的故事很多是來源於其弟弟的親身經歷,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但是小說終歸是小說,裡面包含了很多作者假想的東西,比如孫少平的女友去世等等。

其實平凡的世界“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其實更像是《人生》中兩個不同的高加林,一個奔向外面的世界,一個留在貧瘠的農村。

吃進去的是草,寄出來的是奶,是血,這正是路遙的真實寫照,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路遙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從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可以看到他對文學事業執著的信心和付出的代價:“寫作整個地進人狂熱狀態。身體幾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性質”。因為生活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來吃了百餘副湯藥,身體略有恢復,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在1992年,《平凡的世界》出版後的第五年,路遙去世了,年僅42歲。路遙是一位極端認真,對自己的作品高度負責的作家。他的早逝與創作《平凡的世界》的積勞成疾不無關係。若他在寫出《人生》之後,便擱筆賦閒,或時不時胡編亂造些小故事發表到雜誌上,以證明自己的存在。那麼,僅憑一部《人生》,他依然會在當代文學史佔有一席之地,依然可以過得舒舒坦坦,依然會受到無數文學青年的崇拜與景仰。

然而,他卻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路。

更悲哀的是,42歲便離開人世的他,也沒有享受到太多作品的成功所帶來的榮譽與褒揚。

如今,時隔近30年,《平凡的世界》仍然深受讀者喜愛,併成為許多青年的文學啟蒙書,甚至對很多人的三觀塑造產生積極影響。這大概是對路遙在天之靈的最大安慰。


CPU腦裂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地點不統一,在銅川煤窯進行體驗過,然後在那裡做的準備工作,也寫了一部分,然後到西安寫,完成了第二部,後來到榆林清澗縣還是哪個縣城的招待所寫過,完成了第三部。路遙寫作很是辛苦,一般人承受不住的。當全部完稿時,他弟還有他的一些朋友準備了一桌飯菜在客廳,等他完稿。路遙寫完最後一個字,把油筆從窗外扔了出去,跑到衛生間哭了半個小時。他寫作實在是太苦了,在銅川時,把自己關在房子一年多,生活用品是他弟弟隔段時間送呢,經常是幹饅頭泡白開水,手邊的報紙,參考的資料堆了一堆,後來老鼠就常光顧,他又沒時間搭理,就用饅頭喂老鼠。老鼠吃飽了就不打擾他,登著眼睛看他寫作。如果想了解路遙,建議讀一下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


啊木18648969


路遙寫作《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也是在三個地方:

1、鴨口煤礦廠。這個地點是路遙準備創作與完成第一部作品的地點,此處路遙待了4年。路遙的弟弟王天笑曾在此煤礦廠工作過,包括路遙的一此親友。這處寫作地點,也是王天笑按照路遙的要求而找的,符合書中的環境、同時還有熟悉的人多少能夠照顧點路遙。


2、黃土高原腹地一個十分偏僻的小縣城。這是路遙自己在《早晨從中午開始》這本回憶錄中寫到的第二部創作的地點,但是據其後來描述,應該是在西安某縣城的一處武裝部大院裡。但是具體地點,路遙不知道為何沒有說明。
3、陝北甘泉縣招待所裡。這一處是寫作第三部的地點,在此必須要說明一下,這個地點同時也是路遙《人生》創作的地點,在這裡他待了21天,完成了成名之作《人生》。路遙曾說過,這個地點,是他自己特地選取的,他出名在此,結束這部鉅著也在此,算是一個圓滿和祭奠的表示。

《平凡的世界》裡,有多少路遙的人生經歷?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個詞:遍地可尋。

當然路遙是一個作家,作家最大的本領就是編故事。但是路遙說過,沒有感情的故事人物,就如同蠟像一樣,但他的故事裡可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角色,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完全不是故事裡的人物,而在現實生活便隨處可尋;即使像馬栓這樣的小角色,路遙也描寫的形象飽滿。

而《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路遙塑造了100多個人物形象,他歷時6年時間,寫作3部6卷100多萬字,最終完成書稿是在1988年,1992年去世,讀者一致認為,路遙是為寫這部作品而積勞成疾的。

路遙寫作有一個習慣,可能其他現實派作者都有這個習慣,那便是將自己的經歷融入到作品角色中去,對此我們可以看作是給角色注入靈魂,作家們並非是在編造一個個空洞的人物形象,而是現實中就有的,起碼作者本人便是。

1、路遙自己幼年的成長經歷

例如孫少安小時候打柴,一小捆一小捆碼起來十分漂亮,他媽逢人就誇這是少安打的柴,這其實便是路遙幼年做的事情;

2、路遙的學習經歷

孫少安與孫少平學習均來之不易,路遙亦是如此。而孫少平在原西縣上高中時吃黑饃,其實路遙也曾經歷過;

3、路遙的愛情經歷

路遙將自己的二段愛情經歷都寫進了《平凡的世界》分別以孫少平與郝紅梅、孫少平與田曉霞他們的情感糾葛顯示出來,當然孫少安與賀秀蓮的愛情,也代表著路遙與林達的愛情。

當然,上面我說,路遙的經歷在裡面遍地可尋,就是孫少安的奶奶,也是路遙奶奶的形象,這裡便不一一列舉了。


阿珂伴讀


雙水村,雙水村是當代著名作家路遙《平凡的世界》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點。位於陝西省黃原地區原西縣石圪節公社。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湧,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

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描寫的石圪節公社原型取自路遙的家鄉所在地石嘴驛鎮,因為位於210國道上,所以清澗沒有直達鎮上的班車,去石嘴驛鎮需搭乘清澗發往綏德的班車或攔過路班車。

石嘴驛鎮位於狹長的山谷中,中間是條小河溝,河的一西面是210國道,河的東面狹長的地帶是鎮子所在地,一座石拱橋將公路和鎮子連接起來。


魯班石


讀過路遙先生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一書,才明白原來生活是如此的安寧,生活安寧了,心也跟著安寧了。《平凡的世界》一書寫作於上世紀70-80年代,是中國新舊社會更迭的一個重要時期,作者以城鄉結合之間的各種人物的身世和命運,表達著現代時尚和古老傳統之間的矛盾,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小說之中的第一條線作為出發點,向人們介紹了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的人生奮鬥之路為核心,此外還描寫了一些農村社會的青年人,他們雖然居住在偏僻的小山村,可是對外面世界文明的渴望一直留存於他們的內心世界,這不僅包括了外面的物質生活條件,更多的是對外面精神世界的渴望。為了走出農村,為了更好的與外面世界接軌,他們以各種方式掙扎著,奮鬥著,似乎與自己身處的周圍環境以及自身都表現出了複雜的矛盾化。



小說中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兩在面對人生的轉折時,在面對挫折、愛情、痛苦以及快樂時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和所作所為讓人深受震撼,很多讀者朋友或多或少的也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努力過的樣子,特別是孫少平的人生路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對於哥哥孫少安來說,作為村子裡的一個能人,他更多的表現出來的是對這片黃土地的關愛,他不斷尋思著如何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難得可貴的是,他在面對幸福和利益時想到的是全村的父老鄉親,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自己,所以在十八歲時就當選為生產隊隊長,最終憑藉著自己的力量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對於命運的抗爭,他更像生活中的我們,有著難得的仁慈與寬厚,時刻以我為人人為己任。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力量。”

三分文說


路遙先生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從蒐集資料到完成創作歷經六年的時間,在此期間路遙經歷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煎熬,為了作品的真實的性,到夠體驗到書中人物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他把小說第一部的創作地點選在了煤礦上一個陰暗潮溼常常有老鼠出沒的房間裡,他潛心寫作往往以饅頭鹹菜白開水為主食,完全投入到了創作之中。以後幾經更換寫作的地方,才完成了小說全部的創作。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時刻能夠感覺到作者的存在,我們會看到他艱難的求學之路,在孫少安、孫少平身上我們會看到他那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領會到他樹立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觸到他深深地熱愛著這片生他養他的黃土地,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獻身精神才創作出了震撼人心的經典之作,也因此把他推向了事業的高峰,而為此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逝者已逝但他的高貴品質會永遠的激勵著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尤其是年輕的時候。



西域之子cyj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主要在三個地點,在銅川煤窯進行體驗過,然後在那裡做的準備工作,也寫了一部分,然後到西安寫,完成了第二部,後來到榆林某個縣城的招待所,完成了第三部。


陝北農家情


《平凡的世界》前兩部的主要創作地點在延安市甘泉縣招待所,第三部的主要創作地點在榆林市榆林賓館。

創作素材中第一主角孫少平的去煤礦之前的故事主要源路遙自己的親身經歷,

煤礦的故事一部分源自路遙在銅川陳家山煤礦的體驗經歷,另一部分源自他當煤礦工人的弟弟王天樂的講述。

其他的人物故事結合了身邊的親人朋友的經歷和路遙日常的觀察和生活積累。








看什麼東西


平凡世界背景是陝北,以陝北為題材寫了60,70到8o年代初的陝北。寫了主要是70年代陝北農村公社時期,寫照陝北也是全國70年代發生的變化。這本書看過15年之久,有些細節忘了,人老,腦梗把一些典故忘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寫陝西的,也是路遙先生的一些經歷,也有部分是別人給他談的一些生活故事,總之,路遙是老舍先生之後又一個刻畫了貧民生活的真實"畫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