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種植水稻,插秧後幾天下肥呢?用什麼肥好?

農友君


種植水稻,插秧後幾天下肥呢?用什麼肥好?

常規水稻種植,在移栽後是需要追肥的。一般是追施返青肥和分櫱肥。但是現在大部分都是省去了返青肥的環節,直接使用分櫱肥。返青肥一般是以硫酸銨之類的速效氮肥為主;分櫱肥,主要是以尿素為主。那麼移栽後幾天追肥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及時的補充扶苗水要比追肥重要的多,而且追肥也是在有水層的前提下進行的田間管理行為。水稻移栽之後,秧苗的根系由於“撕根”、機械“植傷”的原因,秧苗的根系受損,吸收田麵肥水的能力基本停止,直至根系發出新根,這個過程就是咱們說的“返青”或者“緩苗”。這個過程中,水分是至關重要的。肥料的吸收也是依靠根系吸收水分來吸收水中游離的鹽離子。所以,在緩苗的過程中,水分是必不可少的,移栽後未返青的秧苗,通過根系吸收的有限水分來維持秧苗活力。

移栽後補充完扶苗水,可以撒施一些硫酸銨類的速效氮肥,有利於秧苗的返青,這就是返青肥。用量可以控制在5-9Kg/畝左右,速效氮肥的特點就是肥效反應快,但是持效性短。硫酸銨施用後大概2-3天就能看到效果,葉片顏色變綠,葉綠素的合成加快。只不過肥效持續期大概也就7天左右;也有的是在田間撒施壯秧劑,也能加快秧苗返青的速度,只不過成本比較高。最好是在補完扶苗水、返青前使用。

在秧苗返青後就可以及時的撒施分櫱了,基本就是尿素了,大概3-4Kg/畝的用量,這個用量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調節。對於尿素來說,施用過早沒什麼意義;使用過晚,秧苗前期分櫱借不上力。而秧苗在返青後就開始了分櫱的過程。因此,在返青後及時的施用分櫱肥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在移栽後多長時間追施肥料沒有固定的時間。首先是及時的補充扶苗水,其次是可以適當的在返青前追施硫酸銨,最後就是返青後及時的追施分櫱肥尿素了,滿足秧苗分櫱前期對養分的需求。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種植水稻插秧後幾天下肥好?是什麼肥?

中國農業因為南北氣候差異比較大,各地對水稻插秧的的管理辦法,秧苗月齡,大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插完秧幾天施肥也有所不同。東北地區水稻插完秧施肥情況,願意和大家在此分享。

在黑龍江寒地水稻的施肥情況大體是這樣的:

第一遍肥,是水稻地泡田前,旱地機器揚肥,每畝地40左右斤,這也叫底肥,是尿素、磷酸二銨,氯化鉀三大肥的混施肥,比例是1:2:1。也有專門使用水稻專用肥,不同地塊不同農戶根據不同情況使用比例也不盡相同,大體就是這樣吧。

第二遍肥,就是插完秧的這遍肥了。一般是插完秧,三五天左右上一遍扶苗水,主要是緩苗作用。7 到10天,揚返青肥,這遍肥就是插秧後的第一遍肥,主要是速效氮肥,象硫酸銨,尿素等。現在隨著專用肥的增加,主要使用水稻柯杈肥,或者水溶肥。至於畝用量都是按說明使用。在東北三四積溫帶地區都是在五月底進行。

第三遍肥是分櫱肥。這遍肥很關鍵,是肥和除草劑一起使用,把除草劑拌在肥裡一起使用。肥量是尿素每畝15斤左右,再加上7、8斤水稻專用肥。這遍肥水稻抽水最低要5公分以上,並且保證7天不能缺水,以免封閉除草劑降低藥效。這遍肥一般在六月十號到十五號進行。

第四遍肥是穗肥,是在水稻揚花前,畝用量尿素5斤左右,氯化鉀10多斤,一般都是在七月十幾號左右。這遍肥主要是鉀肥,起到壯杆,提結實率作用!抗倒伏上籽粒,增加容重!

還有的用鼓粒肥,一般在水稻灌漿前畝用量3到5斤尿素,現在還沒有特別推廣開來,只是個別種地仔細農戶使用。大部分嫌麻煩!

關於水稻用肥問題,東北地區目前大體就是這樣。希望有不同施肥方法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北國飄雪


水稻一生生長期較長,整個生長期大約130天左右,為了滿足水稻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要,在不同的時期肥料施用的方式,品種和用量也各不相同,但總體上以植物養分三要素氮磷鉀為主,適量配施其它微量元素,以期達到養分需求齊全,達到豐產豐收的目的。

水稻實行移栽扦插後,雖然在苗田撥秧前施了一次送嫁肥,但是由於生長的環境起了變化,加上扦插後根系要重新適應新的生長環境並重新生長,因此,秧苗在扦插頭幾天一度生長受阻,對土壤養分吸收不足,導致緩苗期過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返青期仍然要用施肥的方法促進生長而加速秧苗扦插後返青。施返青肥一般是秧苗扦插到大田後7天左右進行,結合苗情畝施速效肥尿素10一15斤,施用前選放水保留到一寸左右,到追肥撒施到大田的第二天後再放水到二寸左右。從返青到分櫱這段時間還要視苗情再次進行補肥,在二次補肥時,畝施尿素10kg,以利秧苗茁壯,分櫱迅速,有效分櫱數增加,為日後豐產打基礎。


大別山鷹


在我家鄉種植水稻,關於施肥方面。

我就談一談,在我們哪裡一般是在插秧前把底肥施足,插秧後7天是不會去秧田的,如果底肥沒施上,哪最起碼7天以後才能下肥。

原因是:當秧苗移載時,撥秧苗絕對傷根,因在移插時剛到新的環境,傷根還沒有復活,如果給施肥,從而導致再次傷害,從此,秧苗變化相當差。還會導致生病的原理,應該7天以後才能正當施肥。

在我父親每年插秧前,把該施的肥施好,施肥後,才將把秧田耕平,後才插秧,這樣肥料下水化後,沉靜在泥土中,當秧苗隨活隨長,當秧苗轉換也相當快。





張正軍2號


我們長江流域水稻栽插7天左右開始下肥,主要以氮肥為主,在栽7天后,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並結合人工拔草進行,水稻追施大多采用尿素,只有在水稻封行後才追施鉀肥。

水稻栽插7天后,追施第一遍肥,用於水稻分蘗,撒肥時,水稻田積水不能過深,應該保持在2cm左右水位,撒完肥要結合人工拔草,把水稻田水攪渾,每畝施用尿素5公斤即可,水稻分蘗後,再追施第二遍肥,每畝施用尿素10公斤,同樣,水位不能過深,要結合人工除草,在水稻開始封行後,再追施第三遍肥,每畝施用尿素15公斤,也可視水稻長勢酌減,水稻完全封行後,一般不再追施氮肥。

水稻種植過程中,一般選擇氮磷鉀三元複合肥做底肥,每畝15公斤,水稻種植一般不使用磷肥、磷酸二氨,容易產生水綿、苔蘚,扼制水稻分蘗,刺激水稻呼吸,使水稻難封行,莖稈細長,不抗倒伏。

水稻種植上,對農家有機肥也要求不高,水稻田有機肥過多,營養過剩,容易使水稻“戀青”旺長,有機質過多,後期水稻倒伏現象嚴重,因此,我們當地種植水稻一般不使用有機肥。我們當地在水稻“曬田”之後,追施氯化鉀每畝5公斤左右,氯化鉀是鉀鹽,使用過多會使土壤板結。

另外,水稻如果分蘗不好,封行難,可追施過磷酸鈣每畝15公斤,葉面噴霧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內脂來調節水稻生長,促進水稻分蘗封行。總之,水稻封行前,以氮肥為主,水稻封行後,以微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為主。

水稻種植除了水肥管理之外,還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對水稻大螟、稻縱卷葉螟、1——4代稻化螟、稻飛蝨、稻瘟病、莖腐病、紋枯病、立枯病重點防治。要防治夏季高溫、高溼對水稻生長的影響,採取措施保持水溫在35°C以內。高溫高溼是病菌、病毒滋生環境,容易爆發稻瘟病,因此,要做好夏季水稻四間管理。


長江三農


有15年種植經驗的農村小夥,來回答您的問題,插秧後何時下肥要看秧苗緩苗如何,最好時間是4天,如果秧苗緩的不好,或者秧苗本身盤根就不好,要插秧的時候同時揚肥,這樣秧苗直接就能吸收到肥,直接緩苗。

  1. 為什麼要4天下肥?是因為秧苗在插下去後,要三天才覆水,水覆好了,才能揚肥,要不肥會隨著水漂一段距離的,池口子就沒有肥了,三天後覆水一個是為了防止秧苗漂秧,另一個就是防止地泥濘於苗。

  2. 秧苗如果盤根不好,就要邊插秧邊下肥,這種方式地就要先晾乾,這樣在插秧的時候,就不必再曬田了,直接揚肥,直接借力。


  3. 肥是每晌地一袋半硫銨加上一袋尿素,攪拌均勻,之所以選擇硫銨,就是我們東北這是鹼土地,硫銨有硫酸,在五月十多號以後,東北的氣溫還是很低,用硫銨能提高一下地溫,讓秧苗在更適宜的溫度吸收肥力。

我們多數都是選硫基肥,因為硫基肥適宜東北的鹼土地,用什麼肥要根據自己家的土地特性,如果土裡磷多就用低磷的複合肥,如果鉀多就用低鉀的,測土配方是最好的施肥方法。

  1. 在第4天下完肥後,再間隔7天揚分櫱肥,每晌地是兩袋尿素,兩袋硫基複合肥(氮磷鉀含量:12,15,18,一百斤裝)摻混著揚,揚的時候要覆水完畢,然後最好是間隔兩天在蓄水,這時秧苗能多吸肥,揚肥後7天以內不要斷水,防止肥效流失。

  2. 揚完分櫱肥,間隔十天左右,揚最後一遍肥,兩袋80斤裝的氮鉀追施(25個氮,5個鉀),這時追肥完畢,水稻就不要揚肥了,如果看見池口子不好,可以打微肥或生長調節劑,不要揚氮肥,池口子水涼,容易貪青。


  3. 經過多年的追施,還是硫基複合肥好,農家肥,微生物菌肥,有機肥,要麼是輔助肥,要麼是勁太長,要麼就是易倒伏,效果都沒有硫基複合肥好。
  4. 條件技術成熟的地方,還是秸稈還田好,它與農民用的農家肥一樣,都是含有有機質,腐熟後肥效時間都長。

種水稻還要注意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一定要預防到位,至少三次預防,分別為,葉期,齊穗期,灌漿後期,農藥要交叉使用,預防效果好。

秧苗強壯插秧後4天揚肥,秧苗不好,邊插秧邊揚肥,肥料要選擇複合肥,現在市場上宣傳的各種特殊含成分的複合肥,效果都不太明顯,請農民不要亂買 ,概念肥沒有意義。


田俊超白


💔國慶節前後,南方就要收割二季晚稻了,進入秋收秋種了,全國各地油菜小麥產區,馬上直播油菜小麥了,這類題我不回答,作為三農人要結合季節出題答題,讓農民從中學到經驗技術在生產中獲益。💔

農家福報優秀通訊員


我是江蘇北部連雲港地區的一個農民,我們縣歷來是一個農業大縣,稻米之鄉,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之一,因此水稻種植多年且經驗豐富。下面筆者根據親身經驗給朋友講解一下水稻種植過程和施肥的有關知識。‘

我們江淮地區氣候溫暖,農作物種植以水稻和小麥輪作為主,每年實現麥稻兩熟制,儘可能發揮土地價值,增加經濟收入。

每年芒種過後收穫完小麥,就要開始水稻插秧了。水稻秧苗多是在小塊地提前培育,每年5月1號前後落谷。等到小麥收完稻苗已長至20釐米高,剛好適合拔秧栽插。首先,將麥秸稈清理乾淨(說粉碎還田都是騙人的,目前小麥收割機還不具備將秸稈加工成碎粉這一功能。),然後由村裡統一開閘打水放水泡地,最好泡上一到兩天再一拖拉機旋耕,這樣能使土地泡透泡軟,旋耕過後成糊壯無大團塊,既能保水更有利於水稻根系生長。

土地耕完以後,在插秧前一天提前將肥料撒入地中,以每畝1袋(80或100市斤)氮磷鉀複合肥作基肥。此時所施肥料應占整個水稻生長過程中所用肥料的80%左右。

水稻栽完以後大約六、七天開始緩苗,這時要及時施返青肥,每畝可施5∽10斤尿素,最好結合除草藥和殺鑽心蟲藥一起拌均撒施,既施肥又除草殺蟲,一舉兩得。

水稻生長一個月後進入分櫱期,開始封行,這時可據據水稻葉面顏色判定肥力大小,如葉面深綠則養份充足無需施肥,如葉面發黃顏色深淺不一就要補充肥料,特別是葉面發黃處更要重點施肥,這時應撒施少量尿素或將尿素溶於水和葉面肥攪拌均勻噴霧。這時進入7月,正是高溫高溼天氣,既有利於水稻生長又容易發生病蟲害。因此,要提前噴施井岡黴素、三環唑、菊脂預防紋枯病、稻瘟病和卷葉螟等病蟲害。

到了後期水稻揚花過後進入抽穗灌漿期,這時有經驗的農民往往會撒施穗肥,每畝撒3~5斤尿素,有助於防止穎花退化,促進稻穗良好發育,實現穗大、粒保滿無空谷。

水稻生長後期,病蟲害防治尤為重要。這時要噴施三環唑、多菌靈、菊脂預防穗瘟、稻曲病和二、三代縱卷葉螟、稻飛蝨等害蟲,確保糧食豐收。

以上就是筆者多年種植水稻的一點體會,請大家交流補充。





大哥帶你看鄉村


水稻插秧後5一6天就可以追施肥,此次追肥按每畝用有機複合肥40斤的用量另加5斤尿素拌勻撒施在水稻田中,應注意的事,每次施肥時,應控制好水的深度,保持水層深一寸為宜。在水稻整個生長期最多隻能用三次肥。施肥規則應做到:頭輕,中重,尾補足,第二次施肥繼續用有機複合肥按每畝用量60一70斤施入田中,最後一次施肥應根據禾苗長勢確定施肥量,一般正常情況下按每畝10斤量施入就行。在水肥管理中還應同時對水稻病蟲關也應管好才有豐收的希望。


林林生態果園


水稻各個生育期對氮、磷、鉀的吸收比率不同。水稻一生中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量,與品種、土壤類型及產量水平等因素有關。秧苗期氮磷鉀吸收量佔全生育期吸收總量比例都在1%以下;分蘗期氮佔30%左右,磷為11%~18%,鉀肥為20%左右;圓杆期(幼穗分化至抽穗),氮佔50%左右,磷為58%左右,鉀為60%左右。抽穗到成熟期,氮佔20%,磷佔24%~31%,鉀為20%左右。早稻生育期短,前期吸肥快,應施足基肥。晚稻生育期長,前中期吸肥比早稻少,後期比例相對較高,因此要施足基肥、早施分櫱肥、補施穗粒肥。單季稻全生長期和本田分櫱期較長,一般20天和60天前後,分別有一個吸氮高峰期,因此其施肥以適量多為原則,以保整個生育期不脫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