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賁門鬆弛導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個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患者案例:

34歲女孩,姓高,氣質清新淡雅,1米7的身高,體重卻不到80斤。在這個減肥盛行的時代,這是一個讓多少女孩子羨慕至極的“身材”。

然而,高小姐已經被反覆發作的胃病折磨的形容消瘦,醫生通過問診發現,她吞嚥困難已經連續5年了,並且時不時有胸痛感。美食對常人來說是享受,對她來說卻是痛苦,甚至進食流食都非常困難,生活質量已經降到了谷底。

賁門鬆弛導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個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為了減輕胸痛和胸骨後的不適,她刻意減少食量和放慢進食速度,於是體重逐漸下降。可近期她怎樣調節都無法嚥下食物。若不是家裡人督促,她甚至覺得不用來看病。

據高小姐反應,幾年前外院做過胃鏡檢查並沒有發現明顯的問題(本病的早期階段通過胃鏡檢查,基本發現不了什麼問題),醫生曾給她採用食管擴張治療,但治療後仍反覆嘔吐。經過我院的食管造影檢測,高小姐的賁門呈現“鳥嘴”狀,食管已經擴張,扭曲。

食物瀦留在食管內,無法進入胃腔,已經把食管寬度擴張到原來的3~4倍。

醫生告訴她:賁門鬆弛可導致胃酸反流,致使胃食管反流病;而賁門過於狹窄,就會導致賁門失弛緩症!

賁門鬆弛導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個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賁門失弛緩症到底是什麼?

賁門失馳緩症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於食管賁門部的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礙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弛緩不全,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而滯留,從而逐漸使食管張力、蠕動減低及食管擴張的一種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賁門失弛緩症累及到整個食管,可繼發食管炎、食管黏膜糜爛、潰瘍和出血,甚至併發食管癌或賁門癌。

賁門鬆弛導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個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做個比喻,如果我們把食管比作一根輸送管道,賁門就是起到打開和關閉的閥門功能。如果食管向胃一側推送食物的能力減弱,閥門又不能在食物通過時及時打開,食管裡的食物就不能快速通過食管進入胃內。食物會積存在食管小小的空間內,甚至從口中反流或嘔吐出來。所以患者就會出現吞嚥困難、胸痛、反流、嘔吐甚至嗆咳等症狀。長期進食不足會導致體重減輕、貧血,營養不良等。

賁門失弛緩症的典型症狀:

1、吞嚥困難:

早期患者都有吞嚥困難,但不十分明顯。有時是間斷性發生的,也可能會自動緩解。如果不早期發現和治療,就可發展到食物完全不能嚥下的程度。


賁門鬆弛導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個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2、胸痛:

胸痛可以是多樣特徵的。如痙攣痛、針刺痛、悶脹痛、灼痛等。發作時像心絞痛,所以容易被當做心臟病的症狀,治療很久病情都沒有好轉。

3、反流:

隨著食物吞嚥困難,大量食物滯留在食管裡,沒有進入胃腔內,隨著人體的變化,比如:吃完飯躺著、蹲起運動等,食物從食管中反流出來。很多人曾按照胃食管反流病治療多年。

4、呼吸道症狀:

賁門失馳緩症有明顯的反流性症狀,反流物可流入呼吸道內引起呼吸道反覆感染。在夜間會出現陣發性嗆咳。

賁門鬆弛導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個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日常預防:少食多餐、飲食細嚼,避免過冷過熱和刺激性飲食。對精神神經緊張者可予以心理治療。為防止睡眠時食物溢流入呼吸道,可用高枕或墊高床頭。

治療:病情發作時,可通過長期服用鎮靜解痙藥物,來加速食管排空。近年來,隨著微創觀念的深入,新的醫療技術及設備不斷湧現,微創治療賁門失遲緩症得到廣泛應用,並取得很多新進展。具體如何治療,需要找到專業的醫院和醫生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

看看自己是否患了胃食管反流病

正常情況下,胃與食管交界處有一個“高壓區”——賁門括約肌,它猶如一道“安全閘”,讓食物順利通過,使胃、十二指腸內容物不會反流到食管裡。然而,因為各種原因,有些人的“安全閘”變鬆弛了,不能緊密閉合,胃一運動,就會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擠壓到食管裡,從而引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會出現燒心、泛酸、吞嚥不利、胸痛、哮喘等不適症狀,時間長了,還可能發生食管癌。

賁門鬆弛導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個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下面,你可以做個小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患了胃食管反流病。測試內容:

  1、是否經常感到燒心?是否經常因燒心而睡不好覺?

  2、吞嚥食物時是否感到不順暢?

  3、吃下去的食物是否有時候會反流到口腔裡?

  4、是否經常有酸味液體反流到口腔裡?

  5、是否經常打嗝?

6.半夜平臥時是否經常感覺呼吸困難、喘不過來氣?是否在坐起或抬高床頭的情況下症狀有所減輕?

  7、是否經常感覺胸痛但心臟方面的檢查結果又基本正常?

  8、飯後、彎腰或睡下時,燒心、呼吸困難、泛酸等症狀是否會加重? 3

如果上述問題,你回答“是”的達到兩個,就提示你可能患了胃食管反流病,應儘快到醫院檢查,及早治療。

賁門鬆弛導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個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這裡再次和大家一起共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按照科學的作息時間、保持豁達的精神狀態。這才是最省錢、最簡單的“治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