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贲门松弛导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个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患者案例:

34岁女孩,姓高,气质清新淡雅,1米7的身高,体重却不到80斤。在这个减肥盛行的时代,这是一个让多少女孩子羡慕至极的“身材”。

然而,高小姐已经被反复发作的胃病折磨的形容消瘦,医生通过问诊发现,她吞咽困难已经连续5年了,并且时不时有胸痛感。美食对常人来说是享受,对她来说却是痛苦,甚至进食流食都非常困难,生活质量已经降到了谷底。

贲门松弛导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个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为了减轻胸痛和胸骨后的不适,她刻意减少食量和放慢进食速度,于是体重逐渐下降。可近期她怎样调节都无法咽下食物。若不是家里人督促,她甚至觉得不用来看病。

据高小姐反应,几年前外院做过胃镜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本病的早期阶段通过胃镜检查,基本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医生曾给她采用食管扩张治疗,但治疗后仍反复呕吐。经过我院的食管造影检测,高小姐的贲门呈现“鸟嘴”状,食管已经扩张,扭曲。

食物潴留在食管内,无法进入胃腔,已经把食管宽度扩张到原来的3~4倍。

医生告诉她:贲门松弛可导致胃酸反流,致使胃食管反流病;而贲门过于狭窄,就会导致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松弛导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个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到底是什么?

贲门失驰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碍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贲门失弛缓症累及到整个食管,可继发食管炎、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甚至并发食管癌或贲门癌。

贲门松弛导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个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做个比喻,如果我们把食管比作一根输送管道,贲门就是起到打开和关闭的阀门功能。如果食管向胃一侧推送食物的能力减弱,阀门又不能在食物通过时及时打开,食管里的食物就不能快速通过食管进入胃内。食物会积存在食管小小的空间内,甚至从口中反流或呕吐出来。所以患者就会出现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呕吐甚至呛咳等症状。长期进食不足会导致体重减轻、贫血,营养不良等。

贲门失弛缓症的典型症状:

1、吞咽困难:

早期患者都有吞咽困难,但不十分明显。有时是间断性发生的,也可能会自动缓解。如果不早期发现和治疗,就可发展到食物完全不能咽下的程度。


贲门松弛导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个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2、胸痛:

胸痛可以是多样特征的。如痉挛痛、针刺痛、闷胀痛、灼痛等。发作时像心绞痛,所以容易被当做心脏病的症状,治疗很久病情都没有好转。

3、反流:

随着食物吞咽困难,大量食物滞留在食管里,没有进入胃腔内,随着人体的变化,比如:吃完饭躺着、蹲起运动等,食物从食管中反流出来。很多人曾按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多年。

4、呼吸道症状:

贲门失驰缓症有明显的反流性症状,反流物可流入呼吸道内引起呼吸道反复感染。在夜间会出现阵发性呛咳。

贲门松弛导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个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日常预防:少食多餐、饮食细嚼,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饮食。对精神神经紧张者可予以心理治疗。为防止睡眠时食物溢流入呼吸道,可用高枕或垫高床头。

治疗:病情发作时,可通过长期服用镇静解痉药物,来加速食管排空。近年来,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新的医疗技术及设备不断涌现,微创治疗贲门失迟缓症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多新进展。具体如何治疗,需要找到专业的医院和医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看看自己是否患了胃食管反流病

正常情况下,胃与食管交界处有一个“高压区”——贲门括约肌,它犹如一道“安全闸”,让食物顺利通过,使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不会反流到食管里。然而,因为各种原因,有些人的“安全闸”变松弛了,不能紧密闭合,胃一运动,就会将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挤压到食管里,从而引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出现烧心、泛酸、吞咽不利、胸痛、哮喘等不适症状,时间长了,还可能发生食管癌。

贲门松弛导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个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下面,你可以做个小测试,看看自己是否患了胃食管反流病。测试内容:

  1、是否经常感到烧心?是否经常因烧心而睡不好觉?

  2、吞咽食物时是否感到不顺畅?

  3、吃下去的食物是否有时候会反流到口腔里?

  4、是否经常有酸味液体反流到口腔里?

  5、是否经常打嗝?

6.半夜平卧时是否经常感觉呼吸困难、喘不过来气?是否在坐起或抬高床头的情况下症状有所减轻?

  7、是否经常感觉胸痛但心脏方面的检查结果又基本正常?

  8、饭后、弯腰或睡下时,烧心、呼吸困难、泛酸等症状是否会加重? 3

如果上述问题,你回答“是”的达到两个,就提示你可能患了胃食管反流病,应尽快到医院检查,及早治疗。

贲门松弛导致的胃酸反流病,主要有4个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这里再次和大家一起共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保持豁达的精神状态。这才是最省钱、最简单的“治疗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