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关羽用了一辈子,为何刘备封赏,关羽不接受?

大马哈鱼12


这里得普及一下官和爵的知识

官品

表示官员的等级,与地位、俸禄紧密相关。

西周以天子赐命的多少形成官品,有一命至九命之差。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王之三公八命,伯侯七命,王之卿六命,子男五命,王之大夫四命。公、卿、大夫出封,则加一等。

爵位

表示宗室、官员或有功人员、才智之士的地位和待遇。封号,性质与爵相当。


宗室封爵,在西周时一般分为诸侯、大夫、士三级。诸侯、大夫,同时也是官称。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邑,封地的收入即其俸禄。士有禄田。战国时宗室爵多称“君”,如信陵君、平原君,但封君不限于宗室,君也不是官称。受封者只在封地收取租税以为俸禄,行政长官由君主另行选派。


汉朝宗室封爵,分王(也称诸侯王)、侯(县侯、乡侯、亭侯)两等。诸侯王先有行政权,后被收归朝廷。

三国魏至南北朝,宗室封爵大体分王、公(县公、乡公)、侯(县侯、乡侯、亭侯)、伯(亭伯)、子、男六等。

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关羽用了一辈子,为何刘备封赏,关羽不接受?

一、爵比官受用

爵是可以世袭的,是一种荣誉,为什么刘备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王也是爵位,有了爵位意味着,家里从此步入贵族行业。如不犯造反之类的罪,爵名一般不会回收。

而官品不世袭,随时会被替换,而且官高不过宰相。而且五品以上的官,必需是有爵位的人才能担当。6品之后,都叫散官,用现在的话讲,没有编制,临时官。

二、当时所有的人还是以汉为正统,其他都只藩镇割据,大家心里都明白,刘备的赐封哪有汉献帝惕封好用啊。

另外 ,关羽性格孤傲,在刘备封五虎上将时,听说与黄忠这个老人家为伍,不服气而已,为什么呢?张飞、赵云是自家兄弟,可以不计较,马超乃名门之后,贵族出身,与自己同封为五虎上将,也不都埋汰自己的身份,黄忠只是官,没有爵位,自己乃朝廷御赐“汉寿亭侯”,是有爵位之人,所以看不起黄忠,刘备也汉权力封人家爵位,汉中王还是自封的,曹、吴两家根本不认可。孙权还得向汉献讨封呢。

总结

说到底关羽对自己的出身低微还是非常介意,汉寿亭侯虽说是曹操封的,但终究是以汉献帝的名义封赏,这种感觉是非常之爽的。


国内ERP专题


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是汉献帝册封的,曹操只是表奏,曹操当时是没有权限封侯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因官渡之战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曹操便上表天子,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是忠义之士,在得知刘备的下落之后,便将曹操授于他的官印悬于中堂之上,护送两位嫂子离开曹营,千里走单骑,到河北袁绍处寻找刘备去了。这“汉寿亭侯”爵位既然是汉朝皇帝封的,就是他的荣誉,所以,无论他走到那里,还是什么时候,都享用着这一殊荣。

而刘备在公元219年自称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当时并不愿意接受,害得授衔大使费诗费了好大力气,好说歹说才劝服了关羽接受封职。尽管如此,关羽还是习惯享用汉献帝封他的汉寿亭候的爵位,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是皇帝封的爵位,另一个是王封的职位,皇帝与王谁大,孰轻孰重应该清楚,再说,关羽本是忠臣良将,忠汉、忠君,他们桃园三结义时,一心想的都是匡扶汉室。

也许,正是关羽是一个忠汉、忠君、忠义之士,才为自己日后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埋下了祸根。因为刘备看清了关羽本质,如果汉献帝不死,只要有关羽在,刘备就不敢擅自称帝,否则,就违背了他们桃园三结义匡扶汉室的初衷。这也是关羽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刘备所封,享用“汉寿亭侯”一辈子的原因。


M易2


封关羽汉寿亭侯,虽然是实际是曹操封的,但名义上却是汉献帝封,是最高中央政府给的。自跟随刘备起兵以来,就一直把匡扶汉室作为旗号,在关羽看来,献帝赐给自己汉寿亭侯爵位,是汉朝最高中央政府对自己跟随刘备起兵以来,奋战沙场,为汉室所做的一切的最大肯定,自然自己珍惜非常。



至于刘备的封赏关羽不接受,主要是因为关羽骄傲的性格,在他的眼中自己“绝伦逸群”,谁都看不起。但关羽不受刘备封赏,主要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派费诗前去向关羽宣布诰命。关羽在听到自己与黄忠同列五虎将,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于是拒绝接受官印。



这时费诗用当年韩信、萧何、曹参的故事劝说关羽。费诗说,萧何、曹参与刘邦自幼的交情,而韩信后来投奔刘邦,但封爵的时候韩信最高,萧、曹二人没有怨言。现在汉中王因为黄忠一时的功劳,给予他很高的恩宠,但说到汉中王心中的地位,怎么会把黄忠与您等同起来啊!汉中王与您就像是同一个整体,忧乐同享,福祸共当。在费诗劝说下,关羽最终接受了封赏。



关二爷虽然后世封神,但在俗世还是不能免俗。对自己的所处的位置还是很在意的。在大战当前,不是谈军事,而是首先问自己爵位。这里固然有关羽瞧不起黄忠老迈不愿与之同列,但各。更多还是在意刘备成为汉中王后,自己的地位,听到刘备竟然把自己与别人同等对待,未加特殊礼遇而感到不满,所以拒不接受封赏。而费诗的马屁恰到好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说到了关羽心里,自然让关羽乐于接受。


一壶清茗品春秋


释刘备猜忌不得不留!

耳边的狂风吹个不停,身后掉队的士卒越来越多。看着前面有人高的芦苇,心里一阵恐惧袭来,更远处暗藏的泥泞沼泽,就像是阎王爷准备的礼物。回想起前日东风刮个不停,战船和士兵皆葬身火海,此时的曹操是惊魂未定。这一年是东汉建安十三年,此地是其逃出生天的华容道,此战是奠定三国的赤壁之战。

据《三国演义》的记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此处,安排了赵云、张飞、关羽堵截曹操的归路。果不其然守在最后关口的关羽,在苦守5个昼夜后,终于看到蓬头垢面的曹操。这时的曹操究竟有多狼狈,据《资治通鉴》的说法,在途径华容道时风雨交加,导致道路泥泞不堪,迫于无奈曹操命瘦弱的士兵,背负柴草垫补在地面方便行军。待大军过后死于踩踏的不计其数,所以关羽想要抓住曹操并不难。

说起两人的见面,那是尴尬的不行。只听见一声炮响,一千校刀手分两边列阵,赤兔马驮着关羽走出来,银光闪闪的青龙偃月刀,震慑曹军士卒丢魂丧,胆口干舌燥的曹操问谁能出战,没曾想众人不谋而合往后退,将曹操留在了最前沿地带。局势骤然紧张时,谋士程昱驱马上前道:“足下今日的确是威风八面,但我想你肯定知道庾公和子濯的故事。我请你想一想你的坐骑赤兔马的来源,你的爵位汉寿亭侯如何来得?”最后义薄云天的关羽,枉顾军令状放走了曹操。

虽然上面的故事有演绎的成分,但却道出了关羽的致命危机。通过蜀汉五虎上将的分析,竟然只有关羽一人曾经受过曹操的厚恩。如何才能堵住小人向刘备进谗言,那就是必须保住汉寿亭侯的职位,因为说起它人们就浮想翩翩,毕竟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循刘备是家喻户晓的!

蜀汉五虎上将很融洽?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的秋季,刘备在汉中大战击败曹操。其地盘得到空前扩大,其威望那是如日中天。为此众人联名上书汉献帝,请敕封刘备为汉中王。细看这道联名书,领头者是西凉马超,而关羽落后于他。

说起两人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马超刚加入的时候,关羽曾去信问诸葛亮谁的武艺最高。善解人意的诸葛亮为了大局,乃回答曰:“将军的武艺勇冠三军,而马超和张飞是平手,远非您的对手!”除了和马超有缝隙外,老将黄忠也为关羽所轻。

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

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特别倚重魏延、黄忠等人。同年八月魏延由牙门将军,升任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驻扎在汉川。至于年过六旬的老将黄忠那更是不得了,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和关羽并驾齐驱为后将军。当委任状发给关羽时,当即暴跳如雷:“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将刘备颁布的委任状撕成粉碎。

前来递委任状的费诗吓得是目瞪口呆,但转念一想皇命必须完成。于是苦口婆心劝慰:“昔汉高祖刘邦为夺取天下,不得不委屈沛县的樊哙、萧何等人,而将投诚过来的韩信封为大将军。难能可贵是樊、萧二人毫无怨言,尽心辅佐大哥刘邦终成帝业。如今您口口声声要为刘备肝脑涂地,却连顾全大局的事都做不来,又如何辅佐刘备中兴汉室呢?”听完此言关羽如梦方醒,立即跪伏在地接受了委任状!

遣益州前部司马犍为费诗即授关羽印授,羽闻黄忠位与己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资治通鉴》

作为忠义之人的代表,关羽从来不隐瞒自己的喜恶。虽然经诸葛亮和费诗二人的安抚,他同意和马超、黄忠合作为大哥大江山,但是他想到了另一种办法,来弥补心里受的憋屈。那就是他坚持自己的汉寿亭侯爵位,如此以来他的爵位必定高于他二人,一个是皇帝亲封,另一个是割据之主赏赐。其含金量孰高孰低一目了然,所以他才拒绝刘备的赏赐!

综上所述,关羽过得也挺不容易。虽然和刘备是结拜兄弟,仍免不了小人的谗言损伤,披坚执锐为大哥打江山,到头来却要和外人瓜分胜利果实。因此他只有保留汉寿亭侯的爵位,才能彰显对大哥的忠心,以及弥补冷落的心灵!

——END——


惜缘小历史


在蜀汉中,关羽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虽然关羽的地位非常高,但是刘备却没有给关羽封侯,关羽一直是汉寿亭侯,不过这个侯爵是曹操给关羽册封的。曹操册封关羽时是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的,那么关羽就是汉朝的寿亭侯,作为忠义之士,关羽对这个封赏还是比较喜欢的。但是刘备封关羽则是以蜀国的名义册封,关羽若是接受了封赏不是承认自己背叛了汉朝。

关羽一心为汉室,汉寿亭侯的封爵伴随了关羽的一生,当初关羽投奔曹操,解白马之围中,斩杀了敌方大将颜良后,曹操将关羽册封了汉寿亭侯。在当时来说,这个爵位已经是比较高的了。在汉朝时期,封侯爵是比较难得。看一个人就知道了,汉朝有一个大将叫做李广,他一生征战无数,至死没有封侯。从这一方面来看,关羽能够被封侯就已经是很厉害了。要知道曹操册封关羽,这个汉寿亭侯可是汉献帝盖过玉玺的。换句话说,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汉朝官方承认的。正是因为这样,汉寿亭侯这个职位在含金量上是非常的高的。所以关羽是不愿意接受其它官职册封的。虽然三国时期不断征战,但是曹操进行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算是正统。

因此关羽不接受刘备的封赏是很正常的。关羽的一生征战无数,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从这一点来看,刘备封给关羽一个大官根本不为过,可是与汉献帝的玉玺比起来,刘备就差多了。毕竟刘备只是中山靖王之后,汉献帝可是正儿八经的汉朝皇帝。

关羽一生忠义,他接受了曹操封赏的汉寿亭侯,还有汉献帝的玉玺,这是受到后人赞赏的。关羽之所以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原因就是关羽“忠义”,这两个字足以解释。关羽忠义的是汉室,可不是刘备自己。关羽开始追随刘备,以为刘备一心想的是恢复汉室,可当刘备后来想要称帝时,关羽就不高兴了,关羽比刘备更要在乎汉室,所以他只接受有汉献帝玉玺的封赏。


冬冬讲历史


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关羽能接受,是因为曹操是通过汉献帝封的,而汉献帝毕竟是东汉最后一个正统皇帝,不管他是不是没有实际控制大权。而刘备封关羽是在汉献帝被废以后,刘备自己称帝封关羽的头衔,虽然关羽愿意跟着大哥干是出于兄弟义气,但在思维上他还没有完全认可他大哥的帝位是不是正统,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让他不接受刘备的封赏。




六扇门人jgy


因为关羽汉寿亭侯的爵位是曹操请汉献帝,以朝廷的名义封给关羽的。

不管当时汉献帝是多么傀儡的一个人物,但至少他在名义上是大汉的天子,是汉家恩养天下四百多年唯一的法统和道统的代表,关羽可以不要曹操的金钱、美女,但不可能不接受来自天子的封赏。

至于关羽为什么不接受后来刘备对他的封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汉朝其实外臣很少封侯,所以才有李广难封的说法,而亭侯爵位已经是列侯中的除“关内侯”外最高级别的侯爵了(其下县侯、乡侯),其实已经很高了;

其次,这次的封赏是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一刀一枪死拼下来的,见证的是他本人的至高的武勇和至尊的荣耀,而刘备的封赏基本上是和他有关系的人都封,含金量自然不同;

再次,亭侯封赏毕竟是经过汉献帝和朝廷认可的封赏,在当年注重名分、名义的环境中,自然比刘备这个不受当时承认的小朝廷的封赏要强得多;

最后,关羽一生忠义,以汉臣自居,并以解救天子、兴复汉室为毕生志向,他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并一直以汉寿亭侯自称,正表明了他以上的行为和志向。

刘备估计除了内心有几句不快之外,也只能无可奈何了。刘备称帝的时候,汉献帝还没死呢,只是禅让之后做了山阳公而已,估计刘备也是心虚,所以不好在这个事上过多计较了,而且关羽是跟随自己鞍前马后多年的手足,宠一宠也无所谓了。

PS:有个小彩蛋,你知道“汉寿亭侯”这四个字怎么断句吗?你不会认为是"大汉的寿亭侯"的意思吧?


强哥说文史


关羽身前一直使用汉寿亭侯,这是十分好理解的。我给出两条理由:其一、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大汉朝庭册封的,并不是曹操册封的,这是国家给关羽的荣誉;其二、蜀汉政权只给关羽官职,并没有给他爵位,死后才封为壮缪侯,那时关羽也用不上了。

关羽被曹孟德生擒后,获得曹操礼遇,封为偏将军,跟随曹军一起征战袁绍,双方战于白马。袁绍手下的悍将颜良十分厉害,连连斩杀曹军数员大将,这时关羽拍马出战,于万军之中一刀斩杀颜良!袁绍军主将一死,军无战心,曹军正面掩杀,袁绍大军溃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为了笼络关羽,故向汉献帝奏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汉献帝作为傀儡,有曹孟德之请,又出于对关羽的敬仰,故册封了关羽为汉寿亭侯。

曹操虽为汉贼,但是他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关羽的侯爵又是汉献帝亲封的,故关羽接受了此爵位。蜀汉政权建立后,刘备没有封关羽的爵位,只是一再加升关羽的官职;一方面刘备以汉朝正统正居,关羽已经有了汉朝的封爵,就没有必要再封了,再封只会表示自己不是汉朝正统;另一方面以关羽的爵位为代表,正可以表达刘备蜀汉政权的合法性。故关羽身前再没有其它爵位了,不用汉寿亭侯就没有用的了。

如果关羽的侯爵是魏寿亭侯,那么关羽一定不会接受,更不会使用。蜀汉政权建立后一定会给关羽重新封爵,而爵位很可能是公爵甚至是王爵,奈何汉献帝已经给关羽封爵了,故无法再封爵。刘阿斗后来给关羽的封爵是壮缪侯,这个侯爵还不如汉寿亭侯值钱!如果封个壮缪公或者壮缪王,那么罗贯中会采用之,正因为还是侯爵且意义有贬义,故罗贯中采用了汉寿亭侯,民间受《三国演义》影响,关羽也就只有汉寿亭侯这个爵位被大家记住了。





诗雨花魂


1、从当时的大环境来说

在当时的社会,世人对汉朝是很认同的,人人都以是汉朝官员为荣,毕竟汉家400年的江山还是很得人心的。从曹操最开始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封汉征西将军为汉家开疆拓土,到后来形式逼人急也只是称魏王假九锡而已。

2、从关羽个人来讲

关羽这人,没事喜欢读《春秋》,讲大义。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扶汉室,留名千古。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假借汉献帝封给关羽的,但这毕竟是在朝廷上被了案的,是属于正统的。所以对于这个封号,关羽十分看重,毕竟这在名义上是汉朝所封,自己从此算是汉朝的官员了。

按理说后来离开了曹操,关羽就应该避免再提这个“汉寿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刘备。因为在刘备眼里,这就是曹操封的。但是,关羽依然高调自称“汉寿亭侯”,大旗上绣着“汉寿亭侯关”,因为在他看来这是荣誉,足以光宗耀祖的。

3、来说说刘备

刘备取汉中后就自封为汉中王,没有经过朝廷批准,可以说是乱臣贼子。所以对刘备自封汉中王这件事,关羽心中是很不满的,因为没经过汉献帝批准,这就是僭越,就是不臣的表现。所以刘备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不肯受命。从《三国演义》中就可看出一二,当费诗带着刘备的任命书来到荆州的时候,关羽直截了当地问:“汉中王封我何爵?”语气中明显带着不满和不屑,因为他知道,作为王,刘备是没有资格封爵的。之后听说自己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大怒。关羽的反应是很不正常的。虽然最后关羽勉强接受了封号,其不满已经昭然若揭。

综上所述,这就是关羽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刘备的封赏的原因了。


锅盔饼子


关羽的这个汉寿亭侯含金量实在太高了,所以刘备就不给他另外封侯。关羽所封的这个汉寿亭侯,是他投奔了曹操之后,袁绍和曹操之间进行了三国之间关键的一战官渡之战。在这一战中,因为关羽斩掉了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所以立了大功。



后来曹操就上表天子,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个侯的含金量相当的高。因为是汉献帝所封。汉献帝虽然当时是傀儡,但他毕竟还是天下人所公认的天子,他所封的爵位自然是含金量最高的,因为是由天子认证的。像刘备本来也是汉室宗亲,可惜大家都说他是骗子,一直到汉献帝认他是皇叔之后,人们才不那么说。



后来关羽又回到了刘备那一边,替刘备南征北战。刘备实力强大起来之后也封了其他人不少爵位,但是在三国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被封为侯爵。因为除非是篡位,否则的话一般人连公爵都不可能封,像曹操被封了魏公之后,甚至遭到荀彧这样的汉室大忠臣的反弹。也就是说,一般人是不可能封公的。



因此当时关羽所封的那个汉寿亭侯应该是比较高的了,再往上封已经无法再封了。因此,刘备就一直没有再给关羽加封爵位,而只是在职位上给关羽增加,像后来当了汉中王之后封官以为前将军。关羽死后,汉寿亭侯这个爵位,也由关羽的子孙一直传承下去,可见他们对这个爵味还是相当看重的。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