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被戲稱“孩兒體”的謝無量書法,為何還能“一兩黃金一個字”?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更新各種書畫資訊!

謝無量以"孩兒體"飲譽書壇,作品追求返璞歸真之美。當然,最初人們稱謝無量書法"孩兒體",未見得一開始就是褒揚。社會上對這路書寫率意隨性、字形欹斜歪扭的書風不乏揶揄、戲謔。

被戲稱“孩兒體”的謝無量書法,為何還能“一兩黃金一個字”?

謝無量書法,單字筆畫上時常斷開,上下字之間也少牽絲連帶,然而筆斷意連,筆畫講究俯仰向背,筆勢似奇反正,氣息圓通,渾然忘我,這確是窺得"二王"神韻,並且也作出變化,刪繁就簡,不斤斤計較於高妙、複雜的技法層面,而是 追求散淡、自足的藝術氣息,再糅入自身"稚 拙"的審美理想,從而塑造出自家的書法面目。

書法寫"熟"易、寫"生"難,寫"巧"易、 寫"拙"難,謝無量追求則是稚拙、生趣,"復歸於嬰兒",這其實是更高的精神層次了。

被戲稱“孩兒體”的謝無量書法,為何還能“一兩黃金一個字”?

嬰兒的世界純真、自然,未經雕琢、沒有機巧,因此老子以"嬰兒"比喻"道"。同一時期的李叔同,出家後改名李嬰,以示脫胎換骨、返璞歸真。大凡這類高明的藝術家、大德之人,往往其終極都是迴歸本真、明心見性。

追隨孫中山,是謝無量人生的一大重要轉折點。那是一九一七年。孫中山撰寫《建國方略》,馳函約見謝無量,徵求意見,成立大元帥府後,先後任命謝無量為大本營參議、特務秘書。

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北上,十一月從廣州抵達上海時,電邀謝無量同行,等謝無量趕至天津,孫先生卻已然病危。在謝無量護送孫中山到北京後的三月份,孫中山病逝。謝無量悲痛難耐,作詩、聯哀悼,詩云: "淺淺春池曲曲廊,闌干寸寸是迴腸。多情花底纏綿月,縱改花蔭莫改香。"聯雲:"別有壯心營四海,笑人攬臂作三公。"

被戲稱“孩兒體”的謝無量書法,為何還能“一兩黃金一個字”?

孫中山去世後,謝無量對時局感到失望,將主要精力轉移到學術、教育、書法藝術上。雖然在一九三〇年受于右任之邀,又出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但只是掛職,不理監察事務,潛心著述,在三五年的時間裡,出版刊行了《李白》《中國古田制考》《楚辭新論》等,在 亂世中守護學術淨土。

世事紛紛擾擾,謝無量也疲於奔命,思想上漸漸發生了大變化,由積極入世的儒家理想,漸漸轉入釋、道,研究佛教,研究老莊哲學。

被戲稱“孩兒體”的謝無量書法,為何還能“一兩黃金一個字”?

知天命、奔花甲之年,他的"孩兒體"書法也漸趨成熟,這種成熟不只是技術層面上的筆墨嫻熟、從心所欲不逾矩,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昇華。等到一九四〇年代,謝無量養病於青城山, "只為青城返故鄉",久違的山林生活更是滋養了 他的精神世界,他的人生觀、生活方式,也跟魏晉人越來越契合了。

在蓉城這一時期,謝無量創作出大量的詩歌、書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謝無量寫詩給劉厚祜:"久聞莊蝶能相化,斗室清談淨客魂。"這種"清談"思想上的深刻轉變,謝無量書法也在四十年代後達到了神凝氣斂、簡淡沖和,一任自在的境界。

被戲稱“孩兒體”的謝無量書法,為何還能“一兩黃金一個字”?

社會上流傳著不少謝無量的"逸事",如"不飲也醉宦場家""一兩黃金一個字"等,行事作風也頗有"魏晉風度"。這種"近乎玩世",甚至被人指為"不自拘檢,已屬怪人之目",在民國也頗多同類現象。對於謝無量而言,也唯有性靈的解放,筆下才能有那種天真、浪漫,進而由技入道。

謝無量的書法得益於碑帖兼容,取法多樣包容,雖然不同的學習階段,碑帖各有側重,但並不刻意於碑帖之爭,而是碑帖兼蓄,用筆方圓兼備, 筆到意到,結字古拙生趣,氣息朴茂,神清骨健,達到了博通無礙的境界。

被戲稱“孩兒體”的謝無量書法,為何還能“一兩黃金一個字”?

"太剛易折,太柔易靡",謝無量明顯區別同時代學北碑一味霸悍、狂野的書家,筆下百鍊鋼化為繞指柔,顯得從容、悠遊。

被戲稱“孩兒體”的謝無量書法,為何還能“一兩黃金一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