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難管,事難辦,責難負

安全管理有三難:人難管,事難辦,責難負,這也是目前我們進行安全管理時所面臨的主要難題。

那麼安全管理所面臨的現實難題有哪些呢?這就是接下來要告訴大家的。

一、假配合

人難管,事難辦,責難負


安全管理作為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參與和積極配合,才能真正把安全理念和措施推行下去。

但是,現實中,很多企業的安全管理只是安全人員的事,其他部門對安全是毫不在意。

人事部不會把安全納入員工考核機制,因為業績才是第一位的;生產部和工程部也不會在具體生產或作業中100%按安全規程行事,因為按期完成生產或工程任務才是第一位的。

二、假重視

人難管,事難辦,責難負


領導作為安全管理的推動者和領導者,在安全管理實施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如果他都不重視,甚至不帶頭推行,更不用提其他員工能夠嚴格去執行了。

現實中,領導面對與安全管理相沖突的行為時,只要暫時不影響公司業績,他也不會堅決制止,結果只會造成安全管理的弱化,導致安全人被邊緣化。

領導名義上重視,但對於下基層進行“走動”管理,瞭解一線的安全狀況動力不足。因此安全管理基本上最後就停留在安全人員層面了。

三、假宣傳

人難管,事難辦,責難負


現實中公司更喜歡象徵性地宣傳,張貼幾張宣傳標語和警示牌,基本上就算大功告成了。只要安全上沒出事,他們就認為是安全上沒問題了,標語就起效果了。

但如果沒有長期性、大量性的宣傳和培訓,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就不會被人們認可和接受,最終安全管理也不會有任何起色。

四、溝通乏力

人難管,事難辦,責難負


安全管理的有效推行,不僅需要時間的長期沉澱,更需要強有力的溝通。

一旦出現溝通不暢,或溝通乏力,對企業來說絕對是致命的,因為這意味著隱患不能第一時間被整改,事故不能第一時間被瞭解,傷員不能第一時間被救治。

一個全面高效的溝通應該是充分授權、團結協作、積極配合和坦率信任的。

現實中,一旦發現隱患或出現事故,大多數員工會選擇隱瞞,就是溝通乏力的一個例證,也是安全管理面臨的一大現實難題。

人難管,事難辦,責難負

企業安全生產怎麼抓?三個關鍵很重要

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雖然千頭萬緒,錯綜複雜,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抓住“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後學習”三個關鍵環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事前預防”是關鍵

讓員工會處理事故發生前的異常狀態,變事後管理為事前管理,抓住事故每一類苗頭,將事故停止在千鈞一髮之際。把可能發生事故的人、物、事、時等諸多因素處於受控狀態,把靜態的、被動的、滯後的安全管理變為動態的、主動的、超前的安全管理,變事故的事後處理為事前把關。

1、對作業風險進行分析。只有分析全面了、透徹了,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產製度和措施,將風險降到最低。

2、抓教育培訓。實施全員培訓工程,提高幹部職工的安全意識、安全管理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築牢思想和能力防線。

3、全面落實安全責任。從企業主要負責人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班組、每一個崗位操作人員,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真正把安全落到實處。

4、保障安全投入。提高員工安全素質,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控制發生事故的風險。

二、“事中控制”是核心

學會如何讓風險“說話”,讓風險一目瞭然,一旦有風險員工能知道如何進行先期處置。要確保現場安全工作的能控、可控、在控。任何工作在失去監管、失去控制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偏差,出現失誤,出現漏洞,出現死角,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1、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並落實安全監管臺賬、安全檢查制度、安全生產獎懲辦法等一系列措施和制度,落實生產服從安全的要求。

2、加強“三違”控制。強化崗位作業標準化,對於各種違章違紀現象,各種麻痺僥倖做法,各種冒險蠻幹行為給予及時批評糾正和嚴格考核處理,使職工在安全、良好的作業環境中工作。

3、加大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對檢查出來的隱患要及時處理,舉一反三,深入分析隱患存在原因,確保安全隱患得到及時徹底的整改。

4、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形成“安全第一、職工生命安全為先”的價值取向,開展“安全示範崗位”,評比“安全標兵”等活動,以實現企業設備質量完好、操作行為規範、安全管理科學,保證企業本質安全。

三、“事後學習”是保障

學會非日常安全管理,抓住危險作業、檢維修、外部施工、非正常天氣、意外設備情況、各類報警信號六大容易出事故環節。通過設施防護線的學習,可以掌握技防的訣竅,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

1、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依法查處事故,通過深究問題的經過與根源,從問題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根除“病情”。

2、建立完善應急救援體系,落實演練制度,至少每年進行一次綜合實戰演練,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事態擴大、減少事故損失和人員傷亡。

3、定期召開工作小結和安全分析會,分析工作進展情況以及不安全現象。針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集思廣益,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做到持續改進。

安全工作11條原則和10個大字

1、長效原則

通過多種安全防範、應急救援等措施,提高勞動安全係數,增加安全保障。

2、距離原則

當危險和有害因素的傷害作用隨距離的增加而減小時,應儘量使人與危險源距離遠一些。

3、時間原則

使員工暴露於危險、危害因素的時間儘可能縮短到安全程度之內。

4、屏障原則

人、物與危險之間必須設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體和物體上,以保證人和設備的安全。

5、聯鎖原則

使用安全聯鎖裝置,作為安全保證條件。

6、清除原則

查找隱患源,加以排除和預警,從根本上消除發生事故的條件。

7、防護原則

根據不同作業區域配備相應的保護用品和用具。

8、目視原則

採用多種標識、標誌作為傳遞安全信息的目標,以保證安全。

9、群體原則

嚴格遵守各類操作規程,嚴禁違章、違規操作,人人警惕,相互照應,群策群力,搞好安全生產。

10、規範原則

只有規定動作,沒有自選動作。

11、檢查原則

定期組織安全檢查,排查重點區域隱患,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安全管理一定要抓好這“10個字”

突出一個“學”字

經常開展班組安全知識學習活動,提高個人安全意識,增強班組的群體安全素質和安全責任感。


狠抓一個“嚴”字

工作上講求嚴密,使事故無可乘之機;態度上要嚴肅,抓安全毫不放鬆;標準上要嚴格,抓規程作業一絲一毫不含糊;在行為上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做表率;


堅持一個“查”字

堅持做到班前互相確認檢查制,班中現場巡查制,定期排查治理,查現場各種不安全因素,查人的思想動態,及時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


立足一個“準”字

個人動態有標準,作業行為守規範;


深化一個“細”字

細在安全責任制上,細在規章制度上,細在操作標準上,細在班組建設上,細在每一項作業環節;


注意一個“防”字

要有超前預測預防意識,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環境對人的影響,在生產活動中形成自保互保的三道安全防線;


貫徹一個“全”字

做好全員培訓,全線預防和全面管理,對人與機、人與環境、物與環境的安全進行分析和評價,處理好這三者相互間的事故產生的關係,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落實一個“實”字

將安全預防措施落到實處,確確實實落實各工種、各崗位,實事求是搞好安全生產;


要求一個“快”字

對上級關於安全工作的指標精神要傳達得快,現場發現問題要處理得快,查出事故隱患要整改得快,對“三違”人員要制止批評教育得快,安全生產情況要彙報得快;


保持一個“多”字

在生產活動中多留一個神,多說一句話,多提一個醒。對易發事故的區域和崗位,在工作中力求多一點確認,多一些查看,進而達到多一處預防,多一個措施,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來源:員工安全教育平臺、安全永無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