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雍正皇帝有沒有弒父篡位?雍正皇帝弒父殺弟是否確有其事?

洪浩江蘇南通


這些,都是被雍正改革的“士紳一體當差”,而不得不盡“匹夫有責”的“讀書人”,對雍正皇帝的造謠抹黑。對這些“讀書人”,實行文字獄是對的,省得他們造謠惑眾!

對反對改革的八阿哥之流,進行修理,是為公而非為私。


安平144796971


如果沒有雍正皇帝,清王朝可能早就滅亡了,一個王朝的滅亡往往先從內部開始腐化墮落,盛極必衰的規律在歷史上不知上演了多少次,康熙統治的六十一時間裡是清王朝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在這六十一年中,清王朝走上了巔峰,農業文明成果顯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但很可惜的是繼續農業社會創造的文明再輝煌,也終究敵不過西方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康熙在安定內政、平定三藩、剿除外敵之後終於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盛世。

然而這種盛世輝煌並沒有持續多久,戰爭創造的盛世往往被當作皇帝的政績,但是戰爭帶來的還有苦難和破壞,每一次大戰的開始都是對生產力的一種極大破壞,朝廷的文武大臣還在康熙盛世的歌功頌德聲中繼續陶醉,危機已經開始到來,而危機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官員的腐敗。二是關於皇子之間的內鬥。任何一樣處理不好就會將康熙盛世的幻夢擊個粉碎。

康熙的頭腦還算是非常清醒的,他雖然在自己的一生功績中有些飄飄然,但還不至於糊塗,此時的他已經進入了風燭殘年,但是還要周旋於眾皇子之間,極力肅清官場上的貪腐之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無效之後,康熙徹底心灰意懶,只能寄希望於後人,他對太子胤礽寄予厚望,自小便放在身邊親自教養,但是太子胤礽後期心浮氣躁,只盼早日即位,不僅脾氣暴躁毆打老師,甚至多次在背後說不敬之語,康熙與胤礽的關係逐漸疏遠。

胤礽被廢之後,康熙將橄欖枝拋向了四阿哥胤禛,胤禛性格剛強、堅決果斷,雖然待人刻薄,但辦事雷厲風行,康熙多次告誡胤禛待人要寬厚一些,不能操之過急,實際上就是要胤禛磨練好自己的性格來接替自己的大位,因為康熙意識到眾皇子之中恐怕也只有胤禛能夠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業了,胤禛性格雖然有缺陷,容易矯枉過正,但此時的康熙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此時的他已經病入膏肓,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在暢春園病逝,在離世之前,康熙似乎有所察覺,從早上八點起,一天之內連續三次召見胤禛,囑託後事。

關於康熙和胤禛的對話,史料上無從考證,但是從康熙晚年對待胤禛的系列態度上,可以確定胤禛就是康熙心中默認的繼承人,然而八爺黨勢力不甘心就此失敗,在雍正即位前後多次製造謠言,在政治上孤立雍正,想要重新奪權,雍正也意識到自己要放手改革,必須要除掉這些攔路虎,於是雍正上臺不久便將八爺黨連根拔起,自己的兄弟大多都不能善終,因此後世對雍正的評價非常差,更加認定雍正為堵住世人的嘴才對兄弟們打壓迫害,前幾年甚至有傳言雍正的皇位是篡位得來的,很多影視劇和歷史劇都將胤禛的形象刻畫的非常負面,採取野史中記載的雍正篡位說,但實際上雍正篡位是不可能的。

前幾年,康熙的傳位詔書終於亮相,也為大家揭開了這個百年謎團,康熙在傳位詔書中明確寫道:傳位四子雍親王,所以野史中的傳位十四子,雍正將十改為於簡直是無稽之談,況且傳位詔書由滿漢蒙三種語言書寫,完全沒有篡改的可能。這份傳位詔書的出現也還了雍正皇帝一個清白,雍正十三年是清王朝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如果沒有雍正的勵精圖治也就沒有乾隆盛世的出現,如果沒有雍正十三年的嘔心瀝血,恐怕清王朝早就在乾隆手中滅亡了!


配音經典


雍正繼位後,先後將同父異母的兄弟老八、老九、老十圈禁,併為老八、老九改名阿其那、塞思黑,最後這仨人都被迫害致死,可以說,雍正殺弟之事是名副其實。那麼,雍正究竟有沒有弒父呢?

按照《清史稿》記載:午,聖祖大漸,召於齋宮,宣詔嗣位。聖祖崩。辛丑,上即位,以明年為雍正元年。這段話的意思是:康熙駕崩前,把雍正召入圓明園,宣佈立雍正為皇位繼承人……在《清史稿》中,既沒有雍正篡位之說,更沒有弒父之事,雍正的帝位完全是合法得來的。但以下發生的三件事是史學家百思不得其解,足以證明雍正有弒父嫌疑。




一:康熙病逝前的反常現象。按理說,人快要死的時候,總要囑咐些後事,皇帝更是如此。但康熙駕崩前,卻把嬪妃、皇子、大臣等人一律趕出圓明園,獨留心腹太監趙昌一人伺候。這究竟是康熙所為,還是他人故意為之,成了歷史迷案。康熙死後,趙昌立刻告訴了九門提督隆科多,隆科多把雍正請入宮中,並密不發喪。直到七天後,才宣佈康熙駕崩,並選讀康熙的傳位詔書。康熙駕崩這七天時間,雍正和隆科多在宮裡幹了什麼,為啥不發喪,很值得推敲。按照常理,皇帝駕崩,國家不可一日無主,雍正應該在靈前即位。但雍正卻在康熙駕崩七天後繼位,這不能不讓後人對康熙的死心生懷疑。



二:雍正處死了兩個對康熙死因最有發言權的倆人。康熙剛死,雍正就進宮處死侍奉康熙幾十年的心腹太監趙昌。按理說,趙昌伺候康熙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雍正即使不重用他,也應該善待他,讓他回家頤養天年。但雍正卻以"欠銀欺君‘’之名處死趙昌。要知道,康熙時太監根本沒有干政的機會,純屬奴才。雍正給趙昌戴這頂罪帽,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唯一能解釋的是:趙昌知道了不該知道的秘密,看見了不該看見的事。只有他死,一切才能永無見天日。做為擁立雍正登基的第一大功臣隆科多,在雍正登基初年,就被以‘結黨營私,私藏玉牒’的罪名圈禁於暢春園,不許任何人接近探視,不久便不明不白的死去。這兩個知情人一死,康熙究竟是如何死亡,就永遠沒有答案。



三:雍正陵寢選址不合常理。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講究生前盡孝,死後相伴。按理說,雍正死後應該葬於康熙身邊,永遠侍候父親。但雍正卻以清東陵的風水有問題,另選埋葬之地,這顯然有悖禮法。很多人懷疑,風水問題不過是藉口,雍正真正不葬於清東陵的原因是:無言面對地下的康熙,因為康熙的死跟他有關,同時,他又害死自己的幾個弟弟,怕康熙在地下不會饒恕他,這才不得已,另選陵寢之地。

總而言之,雍正究竟有沒有弒父,歷來眾說紛紜,雍正是很難自證清白的。但不管怎麼說,雍正是清朝最勤勉的一個皇帝,他在位期間,積極割除康熙晚年吏治腐敗的弊端,實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改革措施,是國庫充盈,百姓受益。他雖然在位只有13年,卻是個能和康熙媲美的一代有為皇帝。


洛水清風


其實雍正是一個好皇帝,野史,電視上播放的,都指雍正皇帝的皇位來路不明,說是弒父,殺兄弟。清朝皇位的繼承,寫的都是滿漢文,而且還是繁體字,根本改不了。



真情贊贊贊贊贊贊贊贊


歷史書雍正皇帝與隋煬帝一樣弒父篡位也是歷史上又一千古迷案,歷史學家爭議不休的話題。既難排除又缺實證加以證實。雍正皇帝圈禁手足兄弟、致他們死的死、關的關是真,弒父篡位難辨真假。


小龍女5505


在當今的很多影視作品中有很多都是說雍正弒父篡位的!畢竟很多人都是有這方面的猜測的!君臨天下之血濺太和殿中就演出了雍正為了皇位弒父篡權!而步步驚心中則只出了雍正是通過篡改遺照來繼位!史實如何或許人云亦云!但是在我看來我還是比較傾向於雍正皇帝並未弒父的!雖然晚年的康熙十分看重十四阿哥胤禎(雍正同父同母弟)的才能任命其為大將軍王並託以重兵!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年羹堯與隆科多都是康熙提拔的,以康熙的政治才能是不會不知道年羹堯與隆科多是雍正的人的!正如二月河的雍正王朝裡康熙向雍正說明關押十三皇子胤祥是為了保護他。也是為了保護雍正!從康熙晚年的安排當中是可以看出康熙心目中是想將皇位傳給雍正的!康熙在晚年時其實已經對於諸位皇子的奪嫡之爭是洞若觀火的!比較著名的黨派有八爺黨,太子黨,經過二次廢太子之後,最後便出來了四爺黨與八爺黨的競爭!而且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清朝的傳位遺詔是漢兩種文字寫成的,一邊是滿文,另
一邊是漢文,即使漢文可以修改,但滿文是由字母拼成,無從修改!所以說猜測雍正將十改成於是毫無邏輯與真實性的!但是後面的雍正殺弟以我個人的關點看來這應該是真實的!無論是從太子黨還是四爺黨八爺都是四爺的死對頭!在政治面前沒有親情只有生死!最後是四爺贏了!以雍正對於八爺九爺的賜名中,一個為塞思黑,一個為阿其那,漢文意思是豬狗,可見雍正的厭惡程度!而且根據史實記載八爺九爺都是暴斃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