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

點灬小點


這個家長“不管”其實不是真的就對孩子不管不問了,而是孩子自律的一種表現,家長在這個階段就非常的輕鬆了。

舉個例子:到了初三的學習階段,一般孩子的課堂作業量都比較大,大多數孩子對作業量增大都有點吃不消,哪裡還有時間去有什麼娛樂時間。

孩子班上有個女孩子,到了這個階段,竟然還有時間回去在家裡看動漫,而這個女孩子學習成績長期考前三,引來周圍同學的“羨慕嫉妒恨”。
作為家長,也很納悶!細細的瞭解了一下才知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非常的高效,認真的把老師授課的內容進行消化,下課後抓緊時間寫作業,她的速度極快而且正確率高,所以每天回家後就有空餘時間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她的家長在這個階段早就不過問孩子學習了,典型屬於“甩手”狀態了,和題主的這個“不管”的家長狀態非常相似。
那麼怎麼這類孩子學習不用家長操心了呢,到底是有什麼法寶培養孩子呢?

學習效果來自學習品質和專注力

我們是不是為了讓孩子的成績提高,做過以下的一些事情呢?
1、讓孩子刷題、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
2、讓老師多給孩子上課教導;
3、報各種課外班、輔導班。
然後呢,我們的孩子效果如何呢?很多家長都埋怨,怎麼給孩子做了這麼多的努力都沒啥效果,好像孩子上了n多個輔導班都沒太大起色。
我們都希望孩子的學習能結出好的果實,在這個過程中,感覺系統、思維能力、學業技能是需要通力配合的。
我的女兒,經常喜歡被我們大人的聊天的聲音、一點外界的干擾而打斷她正在做的學習,所以老公總喜歡說她:你需要專心致志。對了,就是這個,因為她不夠的專注,所以導致她的學習結果不是那麼好。
她需要靠自己的感覺系統為基礎、學會的思維能力去輸送學業技能,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這個能力是可以通過兒童階段進行培養和訓練,可是我們小時候也沒有去注重這些,導致了現在孩子與別人之間存在差距。
而文中講到的她的同學,那個總考前三名的女孩子,經瞭解在小學階段,她媽媽就有意識的對她進行訓練,對她而言也是一個當時覺得很苦惱的過程,但現在,這個小女孩感恩她媽媽當時對她的培養。

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習類型傾向,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注力練習

需要用一個測試來了解孩子是哪個類型:你對孩子說:我把麵包放冰箱裡,牛奶放在桌上,蘋果需要你在廚房去拿,雞蛋在微波爐裡,現在問:麵包在哪裡?看看孩子能夠記得住。

第二個測試,用白紙連線的方式讓孩子先看,然後同樣將這幾個點畫在白紙上,看看孩子能否連得和之前的樣板一樣。

這個方法可以區分孩子是視覺性還是聽覺型的學習傾向。對不同類型的孩子需要做有效的補充練習,聽覺型的孩子需要補充視覺動作的鏈接,視覺性的孩子需要補充聽覺有關的訓練。

這樣從小就打造孩子專注力練習,長大後學習效率就會高效,學習結果也就會向好。


-end-

我是親子壹課,哪一個孩子的成長不是浸透了父母的心血?自己是兩個孩子的寶媽,職業女性,在教育的這條路上不斷付出和投入,卻依然經常焦慮。同為父母的你是否有同感呢?一起探討孩子快樂成長的方法和心得!歡迎轉發、留言討論!如果覺得有用請給個贊喲!


親子壹課


父母對孩子大撒把,不管不顧,一般而言孩子的學習很少有好的。僅以我周圍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而言,學霸基本都是父母未雨綢繆及早為孩子進行學業規劃的結果。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比如我身邊就有兩個非知識分子家庭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一個小飯館麵食師傅家的孩子,夫妻兩個都是打工一族,丈夫小飯館打工,妻子賣菜,夫妻倆整天早出晚歸,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小的時候夫妻倆也沒有為孩子做過任何學習規劃。但這樣大撒把不管不顧,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卻很高。現在孩子正在上初一,學習的勤奮程度達到了讓父母煩惱的程度:孩子每天晚上12:30睡覺,這麼晚睡覺,除了要做作業,孩子還要拿出相當多的時間對一天的主課、副課(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進行知識點總結和複習。孩子每天早上4:30起床,起床後就開始背誦各科的知識點。父母擔心這樣高強度的學習孩子身體受不了,幾次三番勸阻孩子不要這麼拼,但孩子依然執意而為。當然,孩子的學習很好,基本全年級的前幾名。

案例二:出租車師傅家的孩子,夫妻倆都是初中畢業,丈夫開出租,妻子打臨時工,家庭收入較低,基本屬於“月月光”狀態。孩子從小的學習夫妻倆基本沒怎麼管,對於孩子每次的成績也基本不太在意。孩子在小學學習一般,但升入初中後,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勤奮程度都明顯提高,學習成績也是節節高,初中升高中,中考成績超出了市重點高中幾十分。

結合這兩個案例,我個人覺得有些孩子“不用管”的學習動力不外乎幾個原因:第一、改名底層家庭命運的動力;第二、興趣動因,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愛學習和鑽研,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我,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第三、較強的好勝心心理,凡事不甘於居人後。學生時代,學習成績和排名無疑為這種好勝心提供了最佳的舞臺。

總之,“不管不顧”,沒有外力推動下學習依舊出色的孩子,學習更多基於一種“內生型”動因,這樣的孩子對待學習是主動進取型的;與外力推動、處於被動型學習狀態的孩子,這類孩子往往能走得更遠,可期待的成就往往也會更高。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現實中的確存在這種現象: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但如果你真認為家長對孩子教育放任不管,把所有事情都推給老師,那就大錯特錯。表面上雖然家長對孩子成績不聞不問,聽之任之,但實際上卻與班主任老師密切聯繫,密切關注孩子在學校動向,在給予孩子充分自我管理權力下,掌握大方向,看似不管,實際卻是全方位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寶。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面面俱到,什麼時間段幹什麼、什麼時間段休息等,孩子只是順從的去做,而不是我要去做什麼,我該去做什麼,我該怎麼去做,孩子被家長安排的看似挺充分,實際卻缺乏自我的“主動性”,一旦家長有事跟不上節奏,孩子便不知道去做什麼,學習節奏便會被打亂,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鍛;其次,孩子 “積極主動”學習和“被動安排”學習的效果截然相差很大,很多學生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做作業到凌晨十二點,而實際情況卻是孩子在磨洋工,氣的家長火冒三丈,而孩子被安排的結果自然而然的認為“熬過這個時間段就可以”,也就會出現越管學習越差,甚至影響自己和孩子的情感。

不知還有多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越俎代庖,認為孩子這安排的不合理、那安排的不合理,強制插手去安排。在我看來,孩子自我安排如果不合理,孩子自己會認識到,也會自己慢慢調節到位,不需要爸媽越俎代庖的代替去做,這個過程很重要,也是鍛鍊孩子能力的一個必須的過程,省略了這個過程,孩子越差勁、家長越努力,漸漸形成惡性循環。最終成了:家長帶著孩子在跑道上長跑,孩子疲於應付,一旦放任不管,孩子左看看右看看,自然會迷失在長征的路途中。


迷途遠望


現身說法。

我小學的時候成績比較差,在同學們都考雙百九十多分的時候,我語文也就考個80多分,數學大多數都是70多分,為什麼呢?因為煩我媽,不想好好學··

我媽媽每天一定要監督我寫作業,寫完的作業一定要給她檢查,每次寫作業的時候,站在我身後,一寫錯或者寫得不規範,馬上就嘮叨說:“你這寫的什麼?擦掉重寫!”

每次寫作業都要磨蹭好久,等她不站在我身後時,就快速的寫完,寧願拿給她檢查,一到檢查作業,先開始質疑我是不是做完所有作業,再質疑我的正確率,最後批評一頓!

當時就特別討厭我媽這種行為,你要我好好學,我就給你唱反調,刺激了我當時對學習的逆反心理。

等到了初中,剛初一叛逆期撞上更年期,幾乎是三天一小吵5天一大吵,但到後面媽媽已經看不懂我的作業,無奈只能放手“不管”,但她仍然會督促我每天按時完成作業、預習,短短兩年時間,母女倆的關係緩和了,成績穩步上升,最後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重點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學。

現在大多數的家長學歷都挺高的,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其實很糾結,既想管又怕管,所以很焦慮,被孩子作業氣得心肌梗塞的父母不少!

所謂的“不管”,不是說一味的放縱不管,而是不要事事插手孩子學習,而是要有目的規劃地去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給孩子學習的自由,慢慢的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那時才是家長什麼都不管,孩子成績依然不會差,這才是科學的教育方式!


甜甜圈伐木累


千萬別誤解了!

不管孩子的家長,要想收穫一個成績好的孩子實際上是看運氣!


有兩兄弟,弟弟和哥哥小時候都很聰明,小學成績都非常優秀。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上,父母都不怎麼管。

後來到了初中,哥哥跟著一些愛玩的同學一起玩,成績越來越差;

而弟弟,則一直成績都很好。

同樣的天分不錯,而且小學成績都很好。為什麼到了後來,成績卻相距很大?


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家長不怎麼管孩子,而孩子成績很好的情況。但是你如果去研究大量的成績好的學生的家庭情況,就會發現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傾注的心血絕對是非常多的。

首先,父母會早早地培養孩子的行為規範。

一個孩子如果早早地形成很好的行為規範,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能夠和大人很好的溝通、配合。這些都是需要平日裡一點一滴地培養孩子。


其次,父母會在平時就培養孩子的思考的習慣。

學習不僅僅是發生在上學的時候,也不僅發生在課本。很多思考的機會,存在於生活中。甚至包括說話的邏輯,就存在於日常的對話中。

被譽為“生理學無冕之王”巴浦洛夫,在年老時回憶起自己的成長過程,就由衷地表示:他的成材與他父親對他開放式的態度和教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他的父親會帶著他博覽群書,在他讀完書後,父親會讓他試著提出問題並且引導他去尋找答案。

這就是一個例子,當我們看到巴普洛夫如飢似渴地追求知識的時候,實際上跟他父親早期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第三,父母早期已經培養起孩子積累知識,尋找答案的方法

有很多孩子,早早就養成了自己尋找答案的習慣。他們知道如何使用工具,比如課本,參考書,或者是主動問人。這些能力大部分都是後天習得的,而培養孩子具備這樣的能力,則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的。

當我們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能獨立學習”的時候,實際上忽略了別人父母前面做的大量的鋪墊工作!

可以說:絕大多數好孩子都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但是,這種培養,不是限制,不是逼迫。更多的是通過平時潤物細無聲地感染,來引發孩子內心的學習動力!

當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為表現時,父母的寬容和耐心,能夠幫助孩子慢慢地調整過來!


當然,很多嚴管孩子的家長,也並不一定能夠培養出一個好孩子。因為很多時候,如果管得過多,確實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實際上很簡單,也很難。簡單一句話,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你首先活出什麼樣子,然後你才有讓ta“成為”的底氣!孩子也更容易信服家長的管教!

這也就是為什麼家庭的環境對孩子成長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有的家長看似“不管”孩子的學習,有的對孩子的學習管的特別多。先讓我們來看一看家長看似“不管”的兩個案例。

今年剛出爐的浙江省高考狀元徐嘉驁,考出了720分高分。他的爸爸媽媽家庭教育方針是“自由發展”為主,徐爸說:“我們對孩子不做要求,多數事情由孩子自己做決定,我們只給建議。”

並且徐爸徐媽反對死讀書,倡導勞逸結合,假期孩子該玩玩,打遊戲、下棋、踢球都不管。

再來看一看徐嘉驁的爸爸媽媽。徐爸是溫州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的財務科科長,財務性質的工作素來以嚴謹著稱,儘管管孩子管的少,但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絕對是有的。而且徐爸還是圍棋高手,曾經考慮過讓徐嘉驁走專業圍棋路線,但考慮再三放棄了。在這裡也能看到,徐爸的不管,不是事無鉅細的管,管的是大的發展路線的規劃。

徐媽是一名小學教師,徐嘉驁小學階段便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再看2014年安徽省理科狀元董吉洋,當年高考分數675分。最讓你驚歎的是,董吉洋不僅高考考出了狀元的好成績,其他方面的成就也讓人咋舌:國奧數競賽銅牌、小提琴專業八級,國際象棋國家二級運動員、運動健將,在網球、羽毛球、長跑等各類比賽中都紛紛斬獲名次。

這樣的全能學霸,自稱我不是學校裡學習成績最好的。提到父母的教育,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再來看一看董吉洋的父母,爸爸是合肥工業大學的教授,媽媽是工程師。


從上述兩個高考狀元例子來看,家長的看似“不管”,並不是真的大撒手,不管不問。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大的規劃路線做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本身的影響力薰陶孩子。

如果家長天天看偶像劇,打遊戲,卻命令孩子去看書;有的家庭裡是一個小型麻將館,不管白天黑夜,每天充斥著洗麻將嘩啦嘩啦的聲音和滿屋子的烏煙瘴氣,卻要求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專心做作業,相信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這孩子的學習會怎麼樣。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一個孩子怎麼樣,往往就能瞭解他的父母是什麼樣。


再說說那些管孩子特別多的父母都是什麼表現。

1每天盯著孩子寫作業。只要是盯著孩子寫作業,脾氣再好的父母也難免數落孩子,脾氣不太好的更不用說了,“笨蛋”、“沒出息”責罵不絕於耳。孩子在這樣的數落、訓斥、責罵聲中,還能夠心平氣和,專心致志的寫作業見了鬼了。

2逼迫孩子上補習班,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人天然對感興趣的事情投入巨大的精力和熱情,而對外界強迫的事情具有反抗性。強迫孩子去學習,而不是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屬於本末倒置,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3包辦孩子學習之外的一切。“你的任務是好好學習,其他什麼都不用管。”孩子除了學習,其他生活都屬於低能兒。特別是一些媽媽,所有的重心都是圍著孩子轉,全部的世界就是孩子。

在父母的高壓之下,孩子壓力過大,精神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

(1)順從型,看似把精力都花在了學習上,實際上大部分時間都心不在焉,最主要的是死學知識,從而輕視了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等高年級之後,知識越來越複雜,成績直線下降。

(2)反抗型。表現為叛逆,父母要他往東走,偏要往西走。即使父母管的再多,暗地裡打架、逃課等各種問題不斷,學習更是以差成績來“回報”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除了學習,更多的還有良好習慣養成、獨立人格培養及獨立思維能力形成,把這種最基礎的底子打好後,成績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太差。


一諾媽聊育兒


我就是那種所謂的 家長不管,學習很好的孩子,現在研究生畢業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1.並不是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只是有這種現象而已。一方面,是因為人家的孩子本身就學習好,家長不用太操心,全靠孩子自覺。還有一大部分家庭是那種,家長不管,學習不好的。

2.孩子學習成績小時候確實看不出來,等到初中、高中才真的能看的出來,那些孩子是真正的學習好的,這些孩子都是小時候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再加上個人的天賦或者說遺傳的智力,共同造成的結果。

3.有的孩子真的不是讀書的料,家長再管,他也去不了清華北大。有的孩子一點就通,家長就算不管,自己也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對知識產生渴望。

4.最重要的是,沒有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看似家長不關心孩子學習,其實只是不去盯著孩子寫作業,不去逼著孩子去補習班這些表面現象,聰明的家長要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去管他每天做多少練習題的。

5.有些家長管孩子,方法不對,孩子出在青春期,叛逆啊之類的,再加上家長的嘮嘮叨叨,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自然就不願意學習,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所以說,孩子的成績,最重要的是靠自己自覺,其次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方法。而錯誤的“關心”孩子學習,可能會讓他更加不習慣學習。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90後小萌主


這個我還是深有體會的.

1、就拿我來說吧,小時候媽媽經常教導我的一句話是"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你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害的也是你自己",因為經常說,所以這句話記得很清楚.媽媽可能就是為了讓我去自主的學習,而不是讓她在後面逼著去學習.這種方法也的確管用,雖然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想著玩學習中等,但是自從上了初中以後,我基本上學習不需要老師去逼著、催著,基本上都是自己自主的去學習,初中成績還能保持在班上前十名在開學典禮的時候獲獎也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後來到了高中的時候,自主學習的習慣更是發揮到了極限,心裡面只是想著學習、考試的事情,最終本來能考普通二本的實力,高考的時候超常發揮考了個一本成績,這都是有父母給我灌輸的自主學習的理念的功勞.


2、鄰居家的孩子小時候經常被他爸媽逼著學習,作業寫完了後還有 佈置的其他習題,還有練習毛筆字,即使家裡面特別忙的時候也不讓孩子去幫忙.但是前些年的時候,我看見鄰居家的孩子週末也出去放羊了,問其父親,說是這孩子不愛學習,現在不管他了,讓他混去.

3、我一個堂哥,小時候的家教特別的嚴格,平常週末都是在家裡寫作業、練習毛筆字;有時候堂哥悄悄的跑去鄰居家玩,被發現的話就是一頓罵、打;記得有一次堂哥悄悄的跟著鄰居家的幾個孩子去山上捉蠍子,後來被嬸嬸發現了,那是我見過打孩子最慘烈的一次.

後來哥哥上高中的時候,聽說其談了個對象;後來順利考上本縣的重點高中,遠離爸媽,好像在高中也談了個對象,結果高考僅僅考了個普通二本.


1927年的古董先生


因為父母“不管”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自主學習意識,他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無關老師和家長。


舉個真實例子吧!

我媽家鄰居的孫子今年上5年級,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可是讓四鄰好奇的是,他媽每天工作那麼忙,根本沒時間管他,怎麼孩子學習那麼好?

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他媽不是不管,只是不像一般父母那樣整天陪著、嘮叨著、訓斥著管。

開始上小學時,學校開始留作業了,他兒子回到家,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完作業。

她下班回到家,問孩子作業做完沒,聽到孩子說做完了,她說:“這個習慣很好,繼續保持吧!”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很是歡喜,從那以後,她知道孩子自己能獨立完成作業,也就不怎麼過問孩子的作業問題。有時回家早,會看到孩子在房間裡正認認真真的做作業。

偶爾,孩子因為貪玩忘記做作業,她也不會陪在孩子身邊去監督孩子,更不會嗔怪孩子說“趕緊寫吧,誰讓你忘了”“以後不要忘記寫作業”的話。

她會說:“忘記也很正常,每個人都有忘記的時候,不用著急,想一想接下來怎麼辦吧?”

看到媽媽不指責孩子,孩子發自內心的開心,便自己主動去做作業。而她也不會陪在孩子身邊,而是待在自己房間做自己的事。

就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了自主學習意識,不需要家長督促便很快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也在班級裡數一數二。


可見,要想孩子學習成績好,養成好習慣,鍛鍊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真的很重要。

這裡要著重指出的是,我很理解家長要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急切心情,也許家長會很焦急擔心,這很正常,但儘量不要嘮叨指責孩子的不是,否則很難便於孩子養成好習慣。

同時,也請家長不要控制孩子,對孩子要適當放手,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對孩子多一點信任,給他多一點時間,相信你的孩子會越來越好。


知書達梨


為什麼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首先,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吧。先講講我自己吧,我讀小學的時候,經常在晚上做家庭作業。很多時候,我的父親和家裡的弟弟妹妹都睡覺了,而我主動拿出書本坐在桌前做家庭作業。有好幾次,母親看我這麼晚還要做作業,於是她就在旁邊靜靜地坐著陪我。


我覺得母親坐在旁邊,自己反而不自在,於是就催她去睡覺了。從那以後,母親再也不陪我寫作業了,也不管我作業做不做,反正我自己會主動做的,我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班上名列前茅的。


而我親戚家的孩子建平就不一樣,他母親總是喊他寫作業,但他貪玩就是不聽母親的,因而經常捱罵。建平比我大一歲,他會抓魚,偶爾會送魚給我,換我作業給他看。小小年紀的我也不懂事,就把自己的作業經常給他看,結果建平的成績一塌糊塗。

其實,我認為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引導就好,不要把孩子管得太嚴,否則會抹殺孩子的靈性,讓孩子學習成績反而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