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易經》:真正的聰明,是遇到矛盾“不動怒”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易經》:真正的聰明,是遇到矛盾“不動怒”

忍得一時之憤,終身則無煩惱。

世人易怒,總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人爭吵,與人起衝突,動不動大發雷霆,大打出手,世人愛面子,甚至容不得別人說一點自己的不是。

但是當一個人發怒的時候,福氣早已遠離了自己,當一個人大打出手的時候,災禍早已來到了自己的身邊。

而煩惱皆由心生,一個人處在這個世界,如果你對待外在世界,連一些小小的糾結和矛盾都無法釋然,你怎麼更好的走完餘生路呢?

俗話常說:百忍成金,繁瑣的現實無時不在考驗著我們,有的時候自己一語不慎就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從而讓自己遺憾終生,所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以後更是清醒的處世智慧,也是笑到最後的法則。

《易經》:真正的聰明,是遇到矛盾“不動怒”

《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九四,臀部受傷,走起路來踉踉蹌蹌,牽羊上路,悔恨丟失了羊,這是由於不相信別人的告誡。《象傳》之中說“走路踉踉蹌蹌”,因為九四陽爻而居陰位,就像人居位不當,“不相信別人的告誡”,說明聽覺最好,但不明事理。

九四屬於陰爻陰位,又不在中位,象徵心中遲疑,坐立不安,就像屁股上皮膚剝落,無法坐穩一般,以至於進進退退,遲滯不前。

而這一句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提示,就是:在決斷小人時,既不可遲疑也不可衝動。

生活中,所有人發怒的時候,通常都是因為覺得自己遇到了小人,大多數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想大打出手,但是殊不知,衝動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易經》:真正的聰明,是遇到矛盾“不動怒”

有的時候隱忍和退一步並非是一種懦弱,而是更好的策略,即便當時忍得了一時之氣,但你換來的是更平安的餘生,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沒有災禍,平平安安。

有一個禪師叫白隱禪師,是一個以慈悲心處事的人,他看破世事,沉默守護心靈淨土。

有一天附近的夫婦家中有一個漂亮的女兒,不經意間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大了起來,他的父母非常生氣,就追問那人是誰,女孩兒支支吾吾的說出“白隱”兩個字,父母非常生氣,找到禪師一頓理論,但是白隱禪師卻淡淡的說:“就是這樣嗎?”

孩子生下來之後,這一對夫婦就將孩子送到了白隱禪師那裡,白隱禪師忍受著名譽掃地的痛苦,卻不介意,仍然非常細心的照顧這個孩子,還向鄰居祈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一切用品。

後來時隔一年之後,那一個女孩終於忍不住跟她的父母講述了實情:孩子的親生父親其實是在街市工作的青年。

她的父親立刻跑到白隱禪師那裡,跟禪師道歉,請求原諒錯誤,並且請求把孩子帶走,白雲禪師這個時候依舊沒有太多的話,只是說:“就是這樣嗎?”

白隱禪師的修為無疑是令人驚歎的,他忍受著別人的誤解,誹謗,當名譽掃地時依然表現出欣然接受的態度,心平氣和的付出,並且不在意對方的惡語傷人,細心的照顧那個孩子。

《易經》:真正的聰明,是遇到矛盾“不動怒”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面對著這一系列的事情時,還能保持如此堅定呢,換做世俗之人,大部分人可能早就已經大動肝火,大打出手了。我們不妨學習禪師的這一個境界,在避免了糾紛,自己忍受一些不公平的對待,以便換來人生的平和。

真正的聰明,並不是頭腦聰明,而是用寬厚的胸懷去面對一切,這更是內心的一種大格局,能容納他人之過,並不與人計較,才能成為最終的人生影響,這便是忍得一時之憤而,成終身無煩惱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