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蜂箱太大对蜂群有害吗?

李liguoliang


土养蜂箱过大

传统土养的中蜂蜂箱并不标准,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从传统土养的蜂箱来看,似乎对蜜蜂没有什么危害,因为我们在农村一些家具里面会有蜜蜂入住,那个空间是绝对大于科学的蜂箱的空间的,但是这些蜂箱养殖的蜜蜂反而能养殖出大群。除了土养易出强群这个原因外,蜂部落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家里面温度比较适合,一般不会遭受狂风暴雨,所以这种蜂箱虽然很大,但是越冬越夏都比外界的要好。如果是在外界使用这种大空间的蜂箱,蜂部落认为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对于热带地区来说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有冬季的地方来说可能越冬有问题。

活框养殖的蜂箱过大

其实对于活框养殖的蜂群而言,就算蜂箱过大影响也不大,因为活框养殖不像土法饲养,活框养殖也不存在大空间的说法,因为活框养殖的蜂箱还有中隔板和保温板,一般养蜂人用活框养殖蜜蜂并不会只用蜂脾,而是用中隔板和保温板搭配的,随着蜂群的增大,保温板逐步向外移动,扩大蜂巢空间。所以对于这种蜂箱来说,并不存在空间过大,因为我们是根据蜂群的大小来控制蜂群的空间的,只是在越冬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保温板外空间太大容易造成蜂群越冬保温不良,最好在空置的地方加上一些杂草作为保温物,利于蜜蜂越冬。

蜂箱多大才好?

关于蜂箱多大才好的问题,其实对于传统土养的中蜂来说,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尺寸,我们都知道,蜜蜂会在棺材里面筑巢,而且可以生存得很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一个棺材的空间就是土法饲养的蜜蜂的标准尺寸,而民间大量使用的土养蜂箱都是根据养蜂人的感觉来制作的,想做大就做大,想做小就做小,没有一个标准,所以说从土养的角度来说,我们是无法判断一个蜂箱的标准大小的。

活框养殖的蜂箱提供了蜂箱的空间标准尺寸。一般活框标准箱的内部长是465毫米,宽为380毫米、高位245毫米,折合下来的话,大约是43.2升,这就是十框标准箱的巢箱容积,一般中蜂是没有用继箱养殖的,所以说我们可以参考这个容积大小,确定一个蜂箱究竟应该做多大才好。


蜂部落


有害,尤其是对中蜂来说,蜂箱太大的话,不利于蜂群的温度调节。蜜蜂在蜂箱里生活,蜂王产卵,幼虫发育都是要35.5度的恒温。对温度要求很高。

1:蜂箱太大,如果不是强群,不利于保温,如果温度太低,蜂王就会不产卵。不利于春繁,尤其是春天容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2:如果温度太低,蜜蜂也会聚团取暖,这样就护不住巢脾,在春繁秋繁期间,这样会让蜜蜂幼虫达不到35.5度而冻死,或者残疾,或者生病形成烂子病。冬天蜜蜂护不住巢脾,巢脾空余的地方会容易滋生巢虫,引发巢虫病。

3:蜂箱太大,寒冷时,蜜蜂要靠吸食蜂蜜来散发热量,维持35.5度的恒温。所以消耗蜂蜜特别快,不利于蜜蜂储存存蜜。

所以蜂箱太大对蜂群是有害的。虽然增加了蜜蜂通行、空气流通的空间。但是蜂箱太大,不利于蜂群对温度的调节。且对蜂蜜的损耗大。北方冷,南方有容易有分蜂热,所以太大的蜂箱并不必标准箱好。不太懂得养蜂的人,很容易把一个强群养成弱群,弱群养成逃群或者消亡。如果一个蜂群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一般标准箱装不下了,可以考虑加继箱的。

希望我的回答会对养蜂的朋友有所帮助,喜欢的话点个赞,或者关注我,谢谢。


新农民山庄


新手养中蜂还是用小箱养蜂好,大长对天气不好蜜蜂不足地方是很难养强的。36长框养,养强加继箱。单层,46长框。蜂自然性球形保温好,所以框短有利保温。






荣华蜂蜜


蜂箱是蜜蜂活框养殖必不可少的基本用具,它的尺寸大小,是养蜂者依据蜜蜂的品种特性和生活习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衍生定型的。

目前,蜂箱根据其尺寸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大致分如下几类:中蜂标准蜂箱,十框标准蜂箱,十六框卧式蜂箱及桶箱等。

三种主要蜂箱的内围尺寸如下

中蜂标准蜂箱的长宽高分别为46x37x27cm

十框标准蜂箱的长宽高分别为46.5x38x26.5cm

十六框卧式蜂箱的长宽高分别为46.5x63ⅹ26.5cm。通过以数据比对不难发现,三种蜂箱尺寸是以巢框摆放位置,即巢框与巢门垂直方向来称呼蜂箱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几种蜂箱的长度和高度区别较小,其主要变化在于宽度的不同。也就是说,巢箱大小主要在于安放巢脾的数量多少。

因桶蜂和笼蜂是就地取材,加之多数巢箱为蜂农自己加工制作,随意性较大,但其所用的巢框尺寸基本在这三者之间徘徊。

生产实践中,规模型转场饲养的蜜蜂箱体,根据蜜蜂养殖特性,为规范化起见,从运输装卸便利和蜂场美观考虑,使用的箱体一般较为标准和统一。而定地少量饲养的蜜蜂箱体则差异较大。就一群蜂而言,一年四季群势也随着内外环境及管理水平的不同处于动态波动之中,过分强调蜂箱大小是乎略显刻板。为尊重蜜蜂特性,满足实际需要,调整蜜蜂巢箱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蜜蜂隔板和继箱随之应运而生,很好的解决了巢箱温度和蜂群对空间的变化要求。

如冬春两季和以分蜂繁殖为目的弱小蜂群,为了保温和防止盗蜂,就适合使用较小的巢箱或专用育子箱体,也可用已有箱体加入隔板任意调节。若夏季高温或优质蜂王率领的强群旺群,为解决巢内闷热和拥挤现象,则宜选择较大的巢箱。


亢岁平


蜂箱太大对蜂群有危吗?这需要说明的是你如果把一二框的蜂放在十六框的蜂箱中饲养是绝对对蜂群的繁殖是不利的。因为二框蜂去维持十六框的大蜂箱内的衡温,是要消牦掉大量蜜蜂的能量才能夠完成的,就会出现蜂群发展缓慢,很难发展成大群,因为工蜂的体力和能量大部分用到去维持这个大箱子内的衡温上面去了。

如果把有十四五框的蜂放在十六框的蜂箱里面饲养,它就刚好适应这个大蜂箱的空间。所以说要以蜂数多少决定用多大的蜂箱才是最合适的选择。总的来说只要巢脾外边有二框蜂的空间,就是最好的蜂箱选择。

在七十年代那时大部分人用的都是十六框卧箱。到了八十年代全部都换成了十框蜂箱,因为通过对比同样的蜂群,在十框蜂箱和十六框蜂箱春繁的时候,发蜂的速度十六框箱要慢的多。根居这种启发,我后来又做了一批六框蜂箱,在二三脾的弱群用六框箱繁殖,达到五六框足蜂时,换成十框蜂箱,这样要比直接把这些小群直接放在十框箱内繁殖快的多。现在我蜂场一直使用的就是六框蜂箱和十框蜂箱,这样根居蜂数决定使用多大的蜂箱对蜜蜂的发展和越冬绝对是有优势的。

总的说小群蜂用太大的蜂箱不管是繁殖蜜蜂的时候,或者是越冬期间都是不利的。所以根居蜂数多少选择使用多大的蜂箱才是养好蜂的基础。


纯正农家蜂蜜


蜂箱太大当然对蜂群不好。

蜂群必须要维持蜂巢温度和湿度,才能正常繁殖。哪怕在越冬期,没有幼虫,也要维持基本的蜂巢温度才能活下去。如果蜂箱太大,蜂太少,功夫就很难维持蜂巢温度,湿度,这样就会使幼虫发育不良,造成疾病发生。

要知道,在抚育幼虫时,蜂巢温度要达到35摄氏度,高一点低一点,都会出现问题。想一想,在气温低的湿冷季节,工蜂怎么样能够保持这么高的温度?工蜂是靠吃蜜糖升高自己的体温来保持温度,这是实在辛苦,十分消耗工蜂体能的方法,会大大缩短工蜂寿命。

温度过高时,工蜂也要想办法使蜂巢温度降下来。要大量的采集水分,要不停的扇风,让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进行通风透气降低温度。小小的工蜂用这种办法降低温度,有多么难,你应该明白吧。

如果蜂巢空间小点,工蜂维持蜂巢温度湿度就容易得多。大商场得用中央空调才能调温,小房间用小空调就可以,需要的电能也差别很大。蜂群也是这样的道理,空间小工蜂付出的体能就会少得多,能延长工蜂寿命,幼虫也能健康成长。

蜂箱越大,蜂巢空间超过了蜂数,维持蜂巢温度湿度就难的多。只要蜂巢温度湿度不正常蜂群就不能正常。幼虫发育不良,蜂病频繁发生,蜂就养不好了。

而且,为了使蜂群少得虫害疾病,工蜂必须清理蜂巢内的每一个角落,不能让巢虫滋生,不能让病症病毒滋生,这样才不会有虫害疾病发生。如果蜂巢过大,工蜂无力清理蜂箱的每一个角落,蜡蛾就会悄悄的产卵,工蜂没有及时清理孵化出巢虫就能危害蜂群。

所以,养蜂必须要跟住蜂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蜂箱。中蜂繁殖能力弱,难以养出强盛蜂群,就要用中蜂箱,蜂巢脾也要用小一点的,还要注意不要随便多加巢脾,这样才会少得蜂病虫害,能把蜂养好。

千万别以为准备大的蜂箱,准备多的蜂巢脾,蜂就会发展的多。蜂不多千万别胡乱的架继箱想多产蜜。多少蜂用多大的空间,保持蜂脾相称是养蜂人永远要记住的。


追花精灵


蜂箱太大对蜂群有害吗?对于这问题,蜂班长就跟大家讨论下蜂箱方面的问题。

不知到什么时候开始,有人使用了7框蜂箱,从此7框箱满天下遍地开花。后来有人觉得7框箱不便操作,便使用了10框意标箱,接着10框便在养蜂界也盛行起来。其实7框箱是早期蜂农为异地搬迁方便而制造的,便于搬动迁移转场地。慢慢地所有养蜂者便有样学样,用起了7框箱。生怕蜂箱大了对爱蜂不利。有人甚至养了半辈子蜂,误认为中蜂只能在7框箱里才养得好。其实中蜂完全能养出8框以上的群势。问题的关键,养蜂人自己用一个误会的“囚笼”将中蜂的天性拘束了。为什么不用大一点的蜂箱呢?就算你不想发展到8脾10脾,但小蜂箱工作起来(检查、调脾和抖蜂)实在不便。

为什么‘明巢’的群势可以很强群,而我们养在蜂箱里的蜂3脾就闹“分蜂”呢?大家要知道,蜜蜂是一种对生存环境极至敏感动物。假如把蜜蜂比做人类,如果将100人关在一间100平米的房子里,四面密不透风,空气浑浊,令人窒息……这些人就想改变眼前糟糕的环境,尽快分一部分人出去?又如果将100人关在1000平米的大房子里,宽敞、舒适……这些人就不会早早想要将人分出去,而是想再多聚一些人来壮大队伍,建守家园。

许多人养强群锁定在蜂王品种上,忽略了蜂箱(适应强群的必然条件)。当然蜂王品种固然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品种,蜂箱再大2脾便会分起蜂来。所以两者必不可缺,相辅相成的。

当然再好的硬件设施(好王、大蜂箱),没有养蜂技术也枉然。说到技术,不能太相信蜂书上的理论和执迷他人的指点,蜂书上说的和他人的指点,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要死板硬套,要结合自身(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慢慢去领悟,技术才会有所长进。这样才能养出好蜂。

关注 蜂班长 了解更多蜜蜂和蜂蜜知识

点赞 蜂班长 就算是同情发文章的辛苦

评论 蜂班长 可以骂蜂班长是个大傻逼

转发 蜂班长 对生存意义有更好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