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上一篇,我們講了一個關於“貧富差距”的問題。

提起貧富差距,大部分人都會有牴觸心理,覺得貧富差距擴大是不可接受的。

這種心情其實可以理解,因為“嫉妒心”是人類進化中的一種正常的情緒。

看到周圍的朋友同事升官發財,雖然表面上恭賀,但難免心底會感到不舒服。

只不過我們的理智會告訴我們,不要把嫉妒心表露出來。

那麼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貧富差距過大是否會讓窮人的生活更加悲慘呢?

或者我們換一個問法,假如剝奪富人的錢分給窮人,從長因果鏈條上看,是否真的有利於窮人呢?

貧富差距

假設你現在月薪1萬,小馬月薪1億。

這麼看的話,你們兩個人的差距1萬倍。

但是你們二者之間,真實的差距真的有一萬倍這麼大嗎?

按照現代的醫療技術,說不定你的壽命還可能比小馬高一些。

從個人消費的角度看,你們兩個享受的服務,也沒有太大的不同。

舉個例子,在30年前,電話是絕對的奢侈品。

大哥大一萬一部,絕對屬於富豪級消費。

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至於視頻通話,那更是不敢想象,科幻電影裡才會出現的場景。

可如今,智能電話的普及使幾乎所有人都能用得起視頻通話。

小馬的努力,使得窮人和富人能夠享受到同樣的服務。

當然,小馬依靠視頻通訊月薪達到上億元,可他用視頻聊天、辦公,享受到的服務,基本上是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的。

看似財富差距相差一萬倍,但窮人和富人之間,享受到的服務,卻是越來越小的。

若是沒有小馬,只能用“上古時代”的書信聯絡,起碼要兩週才能得到回信,你還在怪小馬依靠視頻通話比你富有1萬倍嗎?

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假如沒有視頻通話,小馬月薪有1萬元,而你只有100元,差距有100倍,小馬可以享受奢侈的電話服務,而你只能用書信聯絡。

小馬有1億,你有1萬,差距有1萬倍,同樣都能用視頻通話,享受到的服務差距反而變小了。

可見貧富差距,並沒有使窮人過得更悲慘。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在古代,沒有如今發達物流的時代,吃新鮮荔枝絕對也是一個奢侈的行為。

楊貴妃為了吃荔枝,用驛卒快馬傳遞,驛站不間斷換人換馬,保持最高速度的結果,也需要10天的時間。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馬老師市場化的物流,如今也已經非常發達了,就算普通百姓,也能吃得起新鮮荔枝了。

馬老師依靠物流服務,得到的財富也是你的10000倍,他吃的荔枝和你吃的,也是同樣的味道。

你看,貧富差距擴大了,窮人和富人享受到的服務,反而縮小了。

不僅如此,在任何領域,包括醫療、教育、甚至婚戀領域,貧富之間享受到的服務,也在大大縮小。

原本很多精密的高端手術,普通人也能享受得到。

網絡的普及,使得全國各地,在獲取知識上的差距也在大幅縮小。

我還記得小時候去圖書館借書,要換兩次公交車,來回路程超過3個小時。如今想要獲取知識,再也不用這樣辛苦了,只要在電腦前,你就可以瞬間瞭解遠在天邊發生的事。

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這種例子還有很多,你如果對比一下改革開放後幾十年,貧富之間享受到的服務,差距是不斷縮小的。

當然,除了那些沒有市場化的領域。

小馬、馬老師看似財富是你的幾萬倍,幾十萬倍,是因為他們的效率高,市場對他們的認可。

是他們幫助消費者降低了成本,消費者得到了更優質的服務,市場才會認可他們。

是消費者決定的“市場”,才有他們如今的財富。

他們如今獲得的財富,完全可以退休去享受生活,不用費力去改進他們的產品。

這樣做的結果,就會被他的替代品超過,並最終被市場淘汰。

競爭的結果,是讓他們以更優質的服務,和更低的成本去主動造福消費者。

你只看到市場化讓你們的“數字財富”不斷拉大,卻對享受到的服務不斷拉近視而不見,這顯然是不理智的。

“嫉妒心”可以理解,看到富人的財富,會忿忿不平也可以理解。

但是,從邏輯上看,全世界都比你富,你反而會過得更好。

這兩者相加,得到的結果,就是“競爭”。

淘汰

“嫉妒心”是為了讓你在競爭中,過得比別人更好。

但這絕對不是“劫富濟貧”搶劫的理由。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比吉特·巴納吉稱應該給富人加稅以造福窮人。

(可見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在“白左”的環境下迅速墮落。)

在市場經濟下,可以讓窮人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廉價的商品。

只有更優質的服務,和更低的成本,才會讓消費者認可,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換句話說,富人有錢是因為資源更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那如果窮人看到某個富人有幾千億的資源,他們想的是,如果把富豪的資源瓜分了,每個人就能分個幾萬塊。

此時正確的資源就配置在錯誤的地方,那麼幾千億的資源就有可能變得一文不值。

看似每個人都得到了幾萬元的數字財富,但實際上,他們將無法享受原本優質的服務和廉價的商品,生活只會變得更加貧困。

所以“打土豪、分田地”實際上並不能讓窮人過得更好,無數的歷史都證明了這一點。

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競爭

市場經濟從來不會淘汰窮人,也不會淘汰富人。

而是會淘汰“沒有效率的人”。

我們可以看到,改革開放後,窮人的生活反而過得越來越好。

市場是公平的,但卻不是仁慈的。

市場無法保證每個人都不被淘汰,但卻能獎勵每個做對的人。

如果強行干預市場,導致資源錯配,那麼每個人的消費成本都會提高,最終反而是窮人的處境變得更加困難。

是市場,讓貧富之間享受的服務差距越來越小,是市場,讓更多的窮人有機會變為富人。

所以,無論從那個角度看,市場都不會讓窮人過得更慘。

因此,市場帶來的貧富差距,也並非是難以接受的。

結語

所謂的“嫉妒心”,是人類進化中的一種正常情緒,其實可以理解。本意是為了“我要比別人更強”,而並非是窮人搶劫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