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演員為什麼不實行工資制?

用戶153071153353


隨著名氣的不斷提高,演員的高出場費和身價也不斷的在上升。顯然拉大了貧富差距,使一些人也產生對社會的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所拿到的工資卻不如一個演員賺的錢的零頭。

現在演員的工資真的是高到讓人可怕的地步,拍一部電影所得的報酬可能需要一個平常老百姓去奮鬥一輩子。

有些演員拿著高的報酬卻沒有回報社會的良心,倒是那些明明掙不到多少錢的老百姓卻有一腔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的熱血,著實讓人感到心寒和憤慨。

演員是一群特殊的人,他們也有經紀公司,也拿工資,只是他們的工資太高了而已,你覺得呢?


迷路於迷霧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演員是完全可以實現工資制的!以前的演員都是工資制,每個月領工資,只是到了後來,這些人開始不滿足工資收入,才有了後來的天價片酬!



在50、60年代,演員都是有單位的,譬如各種文工團、歌舞劇團、電影製片廠、話劇團等等,演員每個月和普通工作人員一樣,領取幾百塊錢的工資!譬如現在很多老演員演員依然有單位,譬如濮存昕、馮遠征等是人藝的,韓紅以前還是空政文工團的等等。


為什麼現在演員不能實行工資制了呢?

第一:市場開放了,演員有了更多賺錢機會。

以前拍攝電視劇、電影一般都是國有企業拍攝,去中央電視臺、中影、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瀟湘電影製片廠等這樣的單位拍攝,排話劇也是話劇團來排,歸屬這些單位的演員,也就在這口鍋裡吃飯。

隨著改革開放,市場放開,很多民營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也開始拍攝各類影視劇,這樣一來,演員有了很多機會,加上單位每年拍攝的劇目有限,效益也不好,所以演員們紛紛離開單位,到外面賺錢!

外面的錢比固守在單位肯定要強好多倍,特別是現在,眼球經濟,一些走紅的明星更是價值天價,他們在外面賺錢更容易,更多,你讓這些人去拿工資,怎麼可能!

第二:市場已經形成,走回頭路不太可能

說實話,明星資源依然是稀缺資源。舉個例子,譬如說趙麗穎,找她拍戲的公司,同一時期,基本上不會少於20家公司。當一個人有了20個選擇的時候,第一想法就是“價高者得”!這種競爭的市場機制已經形成。

之前不是有一個導演披露過嗎,有一個演員接到一個劇本,她不願意演,就報出了一個天價,想把投資方嚇走,但是沒想到,投資方竟然答應了!這樣一來,演員價格就越來越高!

作為一個已經“嚐到了甜頭”演員,這幾年賺的錢已經足夠幾輩子都用不完,你說他們還會回去拿工資嗎?他們情願不拍戲,也不回去啊!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演員現在沒有實行工資制,主要原因是市場的自我選擇。但是現在這個選擇已經嚴重偏離市場發展規律,影視工業上下游,全部都在給演員打工,已經非常不正常。但是實行工資制不現實,現在唯有出臺嚴格的薪酬制度和懲罰制度,才有可能調控現在演員的天價片酬!


第一娛記


影視行業實行“工資制”,這個建議好。只是,現在的演員不像過去的演員,都有“單位”。如今的演員要麼被影視公司簽約,成為其員工;要麼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自己當自己的老闆。當然,片酬也是工資,可與過去的“單位工資”相比,早已是天壤之別。



實際上,過去的演員一直都是“工資制”,因為過去的演員都有自己的單位,比如長春電影製片廠、峨眉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等等。那時候,演員除了基本工資外,若是拍了本電影製片廠的影片,還會有額外的工資,算是特別獎勵或是獎金。



後來,影視行業市場化之後,很多演員像其他行業的“弄潮兒”一樣,下了商海,成為了“自由人”,其中有很多演員都賺到了比原單位工資多得多的錢。所以,那時候沒人想回到原單位,更不想像原來一樣“領工資”。其實,憑本事賺錢本沒有錯,只是後來的後來,片酬確實越來越虛高……



說回當下的影視行業。過去20年,演員已經習慣了不領工資,只賺大錢,於是,一撥又一撥的年輕人因為影視行業的巨大“福利”,才選擇了這個行業。若重新實行過去的“工資制”,雖說有一定難度,但也勢在必行,因為高片酬的現實遲早要變,並且已經在變。



不同於過去的“工資制”,現在演員的經紀公司和工作室,可以適當調整目前演員的“工資”,按勞取酬就是。別再讓影視行業被世人看作為“賺大錢的行業”,這樣影視行業才能更健康、更有序地發展。


南瓜報告


個人覺得這是一條產業鏈問題。

例如電視劇(延禧攻略),

裡面的女主角魏瓔珞扮演者吳謹言

是個不怎麼知名的演員,

所以估計她在此電視劇的片酬應該不高

但是延禧攻略上映了

有一部分人因此劇開通愛奇藝會員了

有老會員因此劇也繼會員了,

愛奇藝有後臺數據,

這樣因此劇愛奇藝會員費就賺了一筆是不是

還有加進來的廣告可能會往前增加

廣告費又賺是不是

有些人因看見廣告去消費產品

是不是又愛奇藝賺了一筆

如果還有其他APP例如優酷也播放

那和上面一樣

視頻APP賺的這些不一定給演員

也可能給,但愛奇藝後臺數據記著了

如果以後由愛奇藝相關的影視製作公司

找吳謹言拍戲時是不是會給漲價呢?

再者吳謹言因此劇名氣大增,並且會“搶手”

如果是你,你肯定也會自漲身價。

然後再說我們經常說在網站上看免費的

網站買的,發行此劇的公司是不是又賺了

你看看有多少網站是免費的,

我自己知道的,比較大的,有十家,估計不止

這樣是不是又賺了一筆。

然後推動劇裡面的一些元素,

精美的服裝,小玩意等是不是又推動一些產業

這些產業如果跟發行公司有關聯

是不是有賺一筆,

如果沒關係

下次這些拍戲這些產業想打廣告

是不是可以合作

是不是又有新的經濟效益。

然後在說明星火後代言產品廣告

因此劇有人開始喜歡她是不是

她如果代言某產品

喜歡她的粉絲可能會去買

產品公司有數據

如果因為她代言銷售額大大增加

她是不是得到更多的報酬

等等,

所有相關的產業都可能在因此劇量變

明星是一個品牌打工仔

給所有老闆(相關產業)賺了錢

首先老闆會給你漲工資

其次自己也覺得“作用”大

也會要求老闆漲工資。

例如你是銷售員,開始一個月只能

銷售一萬銷售額的東西

你老闆給你底薪2500加2000提成

後來你賣的好,有名氣了

跟你買的人越來越多

你一個月銷售額達500萬

你老闆還是給你2500加2000的提成

你會不會想頂你老闆的肺?


殿糖計劃


演員的片酬,是普通人幾十輩子也難掙到的,為什麼不能迴歸,為什麼不能實行工資制,看看現在的演員,一個個高高在上,出門保鏢成群,說話氣粗得瑟,什麼不差錢,什麼就值這個價,什麼這麼"點"錢不演,他們演員是一個職業,根本沒有職業素質,追求的是天價片酬,而不是藝術本身,長此下去無法想象,給年輕一代造成什麼影響?該徹底整治了。


楓葉3867638243577


1.現在不是都有職業證麼,律師,醫生,老師,護士,哪怕是工人都需要證,為什麼明星不要呢?我覺得很有必要。

演員證應該和證件掛鉤。讀了藝術院校出來必須要有從業資格證,有效期六年,三年一審。從業資格證為入行底線。工資分等級,必須就要考等級證,分初級,中級,高級,特級。每級必須間隔幾年。

2.取消私人制片制度又有製片廠統一制度,演員統一改為文藝工作者,納入工作體質,能者居上。而不是靠臉蛋,靠不正當手段競爭。取消各電視綜藝節目,禁止娛樂宣傳。電視劇必須嚴格審查,現在的電視劇太垃圾了,必須精不能一味求多。

3.、已經加入外國國籍的華僑,原則上不允許參演國內主導的影視劇,兩國或多國共同製作的影視劇,其國籍國投資不少於總製作成本50%,方可取得參演資格,片酬不可高於我國參演人員最高片酬的50%。

4、中國公民或有中國綠卡的演職人員在我國要從事演藝工作,除持證上崗外,實行年終考評認證制度,每年由廣電總局及大眾網絡評分,滿分10分,連續三年低於5分,取消其演職員證資格,需從新申請並考核合格後從新發證上崗。

5、執行片酬最高定價制度,獲得國家一級演員歌手等認證的最多可獲得影視劇製作總成本不超過5%的總片酬(稅前),其他演職人員以此下降,當年評分低於5分的不得超過5萬(總片酬稅前),連續兩年低於5分不得超過5千(總片酬稅前)。

6、有違法行為的,終身禁演;虛假代言的,當年禁演;


伊宇驚人


很多百姓都對這個問題感覺奇怪,文藝團體稱“文藝工作者”他們都是工資制度,比如不言而喻的剛剛參加文藝團體工作人員從4級演員起步,2至5年根據表現和技能提交可否轉為3級?到了3級等著轉2級演員,目前基於2級演員的文藝工作者及多,有特殊貢獻的再往一級演員上來評選和審批。

那麼藝人多數人都不在文藝團體,他們來自各影視公司或者廣告傳媒集團等,他們基本沒有完善的工資制度,這也就造成他們不是工資待遇,拼命的往成名上發展,那樣的話就會有可觀的收入,如果是“星”了,就會成為“嬌嬌者”,每其名曰:不少於多少錢?我們不演,逐步形成這類怪異的現象。

國家經濟發展體系規劃沒到這步田地,所以藝人們的錢會有“天價”一說,不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因為我們只是心裡不舒服,所以藝人或演員們,他們有自己的發展空間,但他們不在體制內,如果按工資待遇的收入分配的話,目前真的很難做到,首先取締私有企業或整體改革,也就是各影視公司必須有國家文件精神按工資制度走才能達成目標。

(個人淺談/可當杜撰)





蘭竹ZLZ


演員實行工資制度的前提是計劃經濟,即社會所有的物資和權力收歸政府,編導和演員有科級處級職稱,目前肯定不適合了。
其實網友應該明白演員到底拿了誰的錢,是納稅人的稅收嗎?應該說絕大部分不是,只有少數政府拍攝的宣傳片動用了納稅人的錢不談。
實際上演員拿的是片方的錢,而片方的錢,
一是有的很拮据,靠尋找投資人當股東,例如流浪地球,例如一些低成本小製作網劇,個人投資十萬都是菜。例如馬雲高興了投資電影,他願意給演員100億的話,對國家稅收是有利的。
二是大公司運營的,也很少亂來,就看公司是不是個人的了,哈哈。
三是股民的錢,這裡面的資金使用還是多少讓人不放心的。
一句話總結就是,演員並沒有拿納稅人的錢,個人投資對演員報酬總是斤斤計較的,其他嗎,不深說,要加強管理的也是這一塊。

我們家魯照華疫情期間開始給網友直播了,每週三週日晚8點抖音直播,半年沒看過她直播,演員上線直播的機會還是難得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5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603f495c6d14133a8485b399a44752d\

魯沐沐


多個藝術類職業都可以稱作演員,如話劇團演員、曲藝團演員等等。這裡以國家開辦的正規藝術團體為例。這樣團體的正式演員是按月開資。

話劇等表演類的演員可以接外戲比如影視片等,收取片酬,從幾萬元到上千萬不等,像呂中、鮑國安等老演員都是中央話劇院或兒童劇院的演員,他們是這些院團的正式員工。像這樣的演員工資一般每月在幾千元到上萬元。

除了這些正式和個體的演員,還有些演員是某個機構的職工,比如章子怡是北京某個藝術研究所的員工。這種情況的演員,除了與單位另有約定,一般是隻開基本工資,每年上幾天班,或者乾脆停薪留職,或者每年向單位交點錢,工資照開。

是再有的就是沒有單位但是簽約經紀公司或某個影視公司的演員了,比如很多演員是華誼兄弟旗下的簽約演員,如安以軒、張涵予等等。他們有的本是有單位的,但是簽約給華誼兄弟後,只能給這個公司拍戲,即使給別的公司拍戲,也要有收益分成之類的協議。這種簽約演員是按片酬算收入的,也有的公司會每月支付生活費給簽約演員,主要該演員看一部影視片的片酬高低了。

再剩下的就是沒有什麼名氣也沒單位收留的演員了,這其中有大部分是臨時演員或群眾演員。這樣的演員只有拍戲才有收入。


斯內克


演員行業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實行工資制。

香港的tvb是老牌電視臺,他們的演員在本臺拿到的薪水都不高。演員生存模式是爭番位,爭角色。通過這些,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然後建立自己的個人流量。隨後,通過接代言、廣告等方式,把自己流量變現。

這種方式可持續的前提是,電視臺能夠持續不斷的產生好劇本,製作好的電視劇和節目。如你的創作能力下降,那麼你就很難再留住演員。這幾年tvb經營困難,人員流失嚴重。很多有觀眾緣的小花小生們紛紛離巢,北上撈金。

每個人的時間是一樣,所有人的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但是每個能夠帶來的商業利益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演技過硬,能夠把某個角色塑造的深入人心;有的自帶流量,只要有他,就會有粉絲買單。所以,每個人給節目帶來的收益是不一樣的,所以商業價格也是不同的。

如果所有人都是同一個價格,或者差別不明顯,那麼資源特別好的演員就一定會吃虧,資源差的演員就會搭便車。如果是大鍋飯,那麼就沒有競爭效應,好壞差別不大,那麼自然就沒有競爭力,最後的結果看tvb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