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中国,有多少家长为了辅导作业在玩命的读书,比自己的学生时代还用功?

依律行法


我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状态就是这样的。

我的一些文章下边,也常有一些陪读妈妈的心得体会,其中无一例外都谈到了陪读的状态:陪读爸爸妈妈往往比孩子更努力。

我从孩子小学6年级进入陪读状态,当时之所以选择陪读有几个原因:



第一,孩子在外上辅导班效果不彰,对提升成绩帮助有限。

第二,由于从小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孩子升入小高年级之后,带着一大堆学习坏习惯和坏毛病。这种坏习惯的矫正必须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矫正。

第三,孩子越往高年级走,学习科目越多,作业越多,为了跟孩子节省出一点宝贵的休息时间,我亲自陪读,希望能通过陪读,为孩子摸索出一套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用较小的时间成本,获得更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入读初一以来,孩子一直是我陪读过来的。

我的经验和体会:陪读的这个过程,往往起步阶段最难,万事开头难这话没错。



我的陪读方式具体表现为:帮助孩子制定并监督孩子落实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找寻鉴定学习辅助材料,引导孩子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我也会定期帮助孩子整理归类阶段性学习难点和错点。有时候孩子遇到自己攻克不了的难题,我也会亲身参与,尝试和孩子一起学习思考。

这个陪读的过程很艰辛,前一段时间孩子生病在家,我天天跟孩子一起学习:证明几何问题,设计物理实验,带着孩子每天复习一点小四科等。有一天做的物理数学难题过多,导致大脑兴奋到睡不着觉……

说实话,陪读这个过程也是很考验家长意志的一个过程,我常常感叹:我的青春期就是在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中读过,没想到人到中年,依然还需要头悬梁锥刺股⊙ω⊙

当然,陪读有没有收获?有,第一,比如我和孩子的的感情在“同窗共读”的过程中被拉得很近。孩子看到了我的付出,感激妈妈,母子可以奔着一个目标协力同心。第二,陪读的过程,也是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的过程。第三,孩子的成绩比依赖辅导班拐杖要更稳定,而且,陪读也可以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因材施教。第四,陪读也有效降低了上辅导班的钱财浪费……



当然,我也走过陪读的弯路,比如辅导孩子过程中的大发雷霆、河东狮吼,恨铁不成钢的“欲速则不达”,有过跟孩子因为学习关系降到冰点的矛盾期,但所幸的是,我最后艰难地把自己的状态调整了过来,跟孩子关系慢慢走入了佳境。

度过了磨合期的一个最大体会,父母要选择陪读,控制脾气,学会赞美和肯定孩子是第一步。

当然,陪读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所以,适时放手,慢慢从孩子的学习中抽离始终是父母要面对的功课。我现在就在经历这个抽离过程。

有时候想一想,孩子从现在到考入大学,脱离父母的羽翼,只剩不到5年的时间,彼此朝夕相处的时间已经很有限了,为何不把这段时间变成未来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呢?这样的念头一上来,对孩子就没有了脾气,而且,孩子本来学习就很苦很累了,为什么我们还要雪上加霜呢?这样的念头一上来,对孩子基本就没有了脾气,只想把自己最温柔最美好的一面留给孩子。

希望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以此共勉吧。


孙卫华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家就有一枚。

我爱人是92年师专政史系毕业的,文科生,但是为了闺女,把荒废了20多年的数学又重新拿了起来。

女儿上学读书,数学很差,小学、初中还勉强过得去,可是到了高中,数学难度一下加深,让她数学科顿时亮起了红灯,常常月考都不及格,更不要说像期中期末这样的考试了。

这可急坏了爱人。

她先拿过女儿的试卷,仔细分析了一下,说:“这些题目我好像还能做得上来,似乎还有点印象!”

我说,你拉倒吧,你高中时数学并不突出,大学学得又是文科,高中那点底子隔了20多年,恐怕早忘光了吧!

她坚决地说:“不行,不能眼睁睁看着女儿连高中也读不下去!”

她拿定主意让我从淘宝网上买来全套高中数学教材、高考数学试卷汇编。从此她点灯熬夜日日与数学相伴。

她是先学后教,废寝忘食,自己实在想不出思路,作上记号,第二天再到学校请教专职的数学老师。她常自嘲说,比自己读高中还用功!

弄得专职数学老师莫名其妙,以为她要与数学老师抢饭碗!

女儿畏数学如虎,常常掏出作业本,看一眼,不会做就推一边去了。爱人再拿过她的数学题,一题一题帮她分析理思路。

在爱人的陪伴下,女儿数学成绩渐渐有了起色,高考的时候,卷面160分考了129分,考入了江苏一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女儿含着泪说:“这录取通知书里一半都是妈妈的功劳。”

爱人把那套被她翻烂的数学书收起来自嘲地说:“明天我去向校长申请教数学喽!”

一家人热情相拥,甜蜜而笑。

每一个孩子成长能够离开父母的付出,那些学得比自己读书时还用功,比孩子还苦,比孩子还累的父母都有一颗拳拳的爱子之心,否则,哪里来的那么大动力。


青衫李探花


我的同事中就有这样一位。上班必带孩子的学习书籍和辅导资料。

她在实验室上班,空余时间相对多些,只要有空他不是像别人一样闲聊天,而是学习再学习。

己是高级工程师的她为了女儿的前程,从初中开始就一直身兼女儿的课外辅导员,也是最廉价的最认真最勤奋的课外老师。母女俩同甘共苦,并肩学习,言传身教。

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女儿被西安交通大学本硕连读的法医专业类录取,最近她又在了微信中自豪的亮出女儿读博的录取通知书。

女儿一路高歌,步步为营,如愿以偿的背后是母女俩多年辛勤付出的结果。


蓉颜易流入言林


主要还是自己学习的时候,有压力,我不善于在压力下做任何事。我又是很懒的人,所以学习对我来说能拖就拖。

但我发现,我是一个很善长于监督別人学习的人,管起人来精神倍增,毫不拖延。

比如从五年前,就给女儿买了网上一对一英语课,一天一节,一节25分钟。坦率的说,如果是我自己学,我肯定,百分百,绝对坚持不下来,更不用说课前预习半个小时了,那对我绝对是天大的折磨。

但是,监督女儿每天上课,我却毫无厌倦,反而打了鸡血样。为了让她上好课,每天陪她预习半小时,我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有了飞跃,现在和老师聊任何话题没问题。

我想,我真的不适合压力,压力让我倦怠,逃避,不开心。但是监督女儿,我自己没有压力,相反她不好好学,我还会着急。

奥数也是一样,为了陪她预习,做题,我同步学习,打了鸡血样。如果是我自己考试,我肯定泄气了。

所以有的朋友问我,报英语一对一的课程,坚持不下来怎么办?我告诉她,你见过监工坚持不下来过吗?


用户4890946490130


在中国,有多少家长在玩命的读书,比自己的学生时代还用功。

我觉得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尤其在大城市里面。从孩子上小学就开始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我们老大小学同一届同学的爸爸妈妈,那可真是下了大功夫。

这孩子每次考试在学校都是第一名,6年从没有考过第二名,后来知道这孩子家教甚严,如果不是第一名,就要罚站。

当然孩子爸爸妈妈也是相当的下功夫,现在想来那时人家的目标可能就是市五所重点高中,平时就按这个标准培养的。

每天放学后,孩子把学校作业弄完了,说实在话这孩三年级之前己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自觉性非常高,学校作业对于孩子不是大问题。基本上在一个小时就能搞定。

然后爸爸开始辅导学校以外的语文和英语。一节课的时间。像学校做息一样,休息十分钟,喝个水上个厕所之类的。马上进入妈妈的数学辅导课。爸爸妈妈的辅导据说都是每学期定了教学计划的,也是比较的系统化的。

她爸爸从幼儿园开始就每天给读经典,唐诗,宋词的,接送孩子的路上给孩子讲古诗词里的故事,讲上下五千年。到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一起读古文观止,很多经典名篇都会背诵。

有时一起接孩子碰到妈妈聊一会儿,羡慕爸爸真是文化人,妈妈说什么文化人,他也是和孩子一起学,以前没读过。每天早上他都读二十分钟。上班的空闲时间研究研究,好给孩子讲。自叹不如。

当时真的理解不了这种做法,就觉得这样孩子太累了。现在看来,这种作法有一定的道理的。

孩子小时侯,也就是习惯观念的形成时期,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你想让她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努力把她朝哪个方向培养,坚定不移。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家庭教育的方法论上,做为家长也要多学习,虽不能说玩命,但至少自己心里要有谱,明确知道自己对孩子的培养方向。

像上面这位家长那就是有明确的目标,高中非市五所不上,从小就给孩子立下flog。按这个标准去准备各种条件。最后还真是如愿以偿,上的市五所的前三所。并且到现在学习还不错,也是真学霸,不用爸爸妈妈辅导了,985.211完全没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时间辅导孩子,但是无论多忙小学三年级之前一定要盯好孩子养成习惯,放学后先写作业,再玩耍。写作业时必须专心,不能有小动作。养成复习和预习的习惯。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等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与否对后续高年级的学习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即使再忙,至少一二年级家长要有亲自陪读的经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起充足的自信。

总之,为辅导孩子作业而拼命学习,家长要量力而行,学习不一定要拼命。一定要保证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和自己都通过学习而成长。


家有女儿上高中


这是我今天做的,家有四年级的娃。为了陪娃学习,我这个高中都没上过的学渣,捡起了书本,小学、初中的知识和娃一起学,居然乐在其中。

为什么要自学呢?因为在陪学的过程中,帮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理清思路很重要。比如今天研究的初中阿氏圆问题,网上很多老师讲,但自己做还是没思路,问题不是老师讲的不好,而是自己没听到重点。老师哇啦哇啦讲十几分钟,听着好像也懂了,但是根本没抓住重点。重点只有自己领悟和总结。后来我自己总结出来了,其实很简单,每道题都变简单了。

又回去听老师讲,发现老师其实讲到了,但他语气中没有着重强调,所以我没抓住。或者老师没觉得这是重点。学生和老师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老师不知道学生哪里不会。

我自己学会了,再跟孩子讲,孩子也很容易学会。






715


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没有那么做。

我唯一做的或者辅导孩子的,也就是幼儿园以及一年级之前。

从步入二年级开始,我就没有具体辅导过我的孩子,我最多是思路上引导一下。

但是目前我家孩子就表现来看,我觉得还是相对满意的,到目前初三,成绩一直相对优秀,一直稳居班级前二,年级前五。

我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最简单的引导,让他对学习感兴趣,让他爱上看书。

从小的时候就相互考十万个为什么,脑筋急转等,相互讲故事,让他讲历史故事,然后对人物进行评价等,读书读到不会的字,让自己查字典,然后所有这一切,我都会在合适的时间里给予表扬或者奖励,体现了一种对他的肯定,激发了他的学习性趣。

1、就是一些不会做的题目,我也从来不会正面给出任何答案,而是根据作业,我会要求他回忆今天课堂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然后让他对照题目,能不能看出什么问题来。

2、一般情况下,这思路引导,孩子基本没有不会做的,假如孩子确实不会做,我就会把孩子讲述的老师课堂所讲的跟着题型有关的内容拎出来,然后让孩子多读几次加深概念,然后再让他对照题目发现问题。

3、这题孩子会做后,我立即再次让他自己讲解这个题目答案怎么演变来的,把过程再跟我说下看看是否是真的弄懂。

4、趁热打铁,连续自己出同类的两道题让孩子做,看看是否真实理解了。

到了二年级以后,我基本就没有具体教导孩子了,全靠他自觉学习,他养成了一个相对还可以的学习习惯了。

所以我这个甩手掌柜做的相对而言很轻松,而我需要做的,就只是对孩子进行鼓励和挫折教育了。

因为我所希望的是,孩子能够自己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如解决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且我所希望的孩子是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够了。


逆流家长



我是语文老师,工作20多年,全是与文字打交道。但是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我也曾扮演他的数学辅导老师的角色。不仅如此,在这之前,还当过两个妹妹初中数学的辅导老师。

我和丈夫结婚不久后,两个妹妹就上了初中。每年寒暑假,我们都会回去待一段时间,也会把妹妹们的作业检查一下,特别是语文和数学。做数学题时,我和老公因为多年没做数学题,也会有卡壳的时候,我们就会先把教材看一遍,然后再去做。实在不会的,就翻翻答案,再从结论推起。



等儿子上小学时,他的语文数学几乎都是我辅导,丈夫负责陪孩子锻炼身体。那个时候的数学比起我们上学时,深了不知多少。在辅导孩子之前确切地说是检查孩子作业之前,我都会把数学书上相关内容认认真真地看一遍,然后再去检查孩子的作业。拿不准的题,我会问问丈夫,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后来,上初中后,孩子的学习都是自己完成,根本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扮演很多角色:孩子的朋友、老师……看着孩子一点一滴成长起来,有许多感触。一个小不点在自己的陪伴下慢慢长大,真的很有成就感。

每个家长都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陪孩子学习、阅读、游戏、交流、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如果可以的话,不要让孩子在辅导班度过童年,陪着孩子一起成长,那样,你会感觉生命的奇妙。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孩子让我成长,孩子让我学习,孩子让我进步。

读书期间,我就是一个学渣,学啥啥不行,靠啥啥考砸。跟读书沾边的事情,我真的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自从有了孩子后,完全变了样。

第一,孩子让我成长。

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生活懒散,上班下班,天天唱歌蹦迪吃宵夜。自从有孩子后,晚上九点准时上床睡觉,早上6点准时起床。

起床做早餐,熬小米粥打豆浆,准备好了早餐后,叫孩子起床吃早餐。家里脏了乱了,赶紧拿扫把打扫,恨不得把地板拖得发光发亮。

为了孩子,怀孕期间天天去图书馆,看怀孕知识看育儿书籍,买了好几本做菜书籍。孩子出生后,一切得心应手,根本没有当过妈妈的人,却了解了所有孩子成长环境所需的一切。

孩子让我成长,孩子让我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第二,孩子让我学习。

我的孩子没有报任何培训班,我教会孩子玩魔方,弹电子琴,溜旱冰,滑滑板,教孩子简单英语和儿歌等等。

只要孩子想学的,我一定先自己学会后,然后再来叫我的孩子。上面这些东西我根本一件都不会,为了学会魔方,我一遍又一遍地看视频,一次又一次的犯错。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三阶,四阶,五阶魔方。我孩子五岁,我教会他三阶魔方,孩子还原三阶魔方的时间为一分三十秒。

其它也是一样的,我不会的,只要我孩子想学,我就会先去练习,学会后教我的孩子。溜旱冰,不知道摔了多少跤,终于学会了,现在孩子也跟着我学会了溜旱冰,我是孩子的朋友,我愿意为她学习。

最近孩子开始学习拼音了,我开始在网上学习认识声母,韵母,声调,整体音节。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学习过拼音,一遍一遍地拼读,一遍一遍的a o e,最后发现原来自己,错误地使用拼音这么多年。

学习算术也是一样的,在网上搜索凑十法,五岁的孩子,100以内的加减法都没有问题。

还有很多很多,而且我发现自己爱上学习后,孩子的课本,我看过一遍后就能过目不忘。要求孩子背诵的课本,我会给孩子解释课本的内容,让孩子想象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再去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做孩子能够很快的理解并且记住。

还有画画,英语,家里贴满了便利贴,冰箱洗衣机电视上都有贴,上面学了一点简单的英语和英语句子。

第三,孩子让我进步。

毕业了好多年,根本没有看过一本书籍,因为孩子,我愿意学习,家里书架上面放满了自己喜爱的书籍。

有人说全职妈妈很无聊,我一点也不认同。反而我每天很忙,买菜做饭拖地,一有时间就会看书写字画画等等。我觉得每天的时间太少了,我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一天没有看书,觉得心里空荡荡。

孩子让我进步,孩子让我学开车,孩子让我学会享受生活,孩子让我学会感恩,孩子让我学会包容,孩子让我学会寻梦。

未来我不知道我还要继续学习什么新技能,也许等我孩子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的时,我会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神奇实验吧!

现在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在中国有多家长为了辅导作业在玩命的读书,比自己学生时代还用功?

我就是这样的人,但是我不是为了辅导孩子作业才玩命的读书,我是为了和孩子共同成长,才愿意读书和学习。我是比较自私的人,我是为了我自己才玩命的读书学习,这样的做的目的就是,有那么一天,孩子拿一个高科技产品给我用时,我不用问孩子如何使用,就可以玩的得心应手。

最后我想告诉辅导作业的家长们,我们真的不是为了辅导孩子作业才看书学习,我们看书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月爱八月


我来说说我的经历

我孩子现在三年级,家里我和我媳妇分工明确,她负责辅导功课和作业,我负责扩展孩子的知识面。

这事是怎么引起的呢?

我之前在外地工作了1年多,每个月回来1-2次,每次在家的时间只有1天半。因为我很少回家,孩子跟妈妈更亲近一些,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每次回来都会给孩子讲东西,开始也不知道讲啥,但是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听我讲。有一次实在不知道讲啥了,我就随便拿了本《苏菲的世界》讲了起来。结果孩子听的非常着迷,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儿子竟然对哲学感兴趣,特别开心。后来我想明白了,不是孩子喜欢哲学,而是讲这本书的人是他爸爸。

那之后我就决定离职,不再外面奔波了。

离职后,我每天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孩子讲东西,目标特别简单:扩展孩子的知识面。

我每天背课,给孩子讲历史、古诗文和经典小说。

我按照时间顺序,从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讲起,讲到三皇五帝,讲夏商周,每天讲30分钟,查阅了很多书籍和网站,就是为了能让儿子听懂(也是自己之前知道的都是一知半解,需要重新学习),里面也会涉及到类似于人类是如何由部落转向奴隶制度转向封建制度这样超出年龄的话题。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代君主都讲,改朝换代时期内容多点,中间平稳期内容少点。遇到有经典书籍的时候也会讲讲里面的故事,昨天晚上讲到雷震子下山救文王了。孩子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上睡前的时光。

后来我又更新了一个“小栏目”,就是把小学必备的75首古诗,每首讲一个故事讲给孩子,加强对诗词的记忆,加深理解,等这75首都讲完,争取扩展到300首。因为有这个,我正好也在做创业,我就把我背课的一些草稿给了一个老师,让他帮我重新整理并录音,每周固定时间发到家长群里给适龄的学生听。也吸引了很多目标客户。

以上就是我的故事,有跟我经历很像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