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肖戰事件:一場幻象的對峙,兩個團體,兩個劇本

引文:凡所見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肖戰的熱搜已經持續好幾天了,這場大型的互聯網口水戰不禁讓人想起亨廷頓的那本《文明的衝突》,只不過這是飯圈與同人圈。

老實說飯圈與同人圈在多數人眼中算不上主流,尤其是在某些家長眼裡更是冠以不務正業的頭銜,和遊戲一道並肩成為阻礙學習的毒瘤。

當然,我今天不是站在批判他們任何一方的基礎上,我想要傳達的依然是前面兩期連續提到的一組詞:必要的惡。

在飯圈與同人圈的爭論中我們幾乎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兩派團體所維護的那個符號性的東西是極致的善良,極致的純潔,乾淨正能量到無法忍受它被任何人玷汙和汙衊。

肖戰事件:一場幻象的對峙,兩個團體,兩個劇本

而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此次事件中,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在此次疫情中被人熟知的鐘南山院士,作為疫情防控的領頭人他為國為民因而被冠上國士的頭銜,然而最近卻因為他兒子的名牌穿著被許多網友質疑不夠清廉。

肖戰事件:一場幻象的對峙,兩個團體,兩個劇本

所謂的正能量,所謂的他是好人,在被符號化以後,在許多人心中就應該成為像雷鋒那樣極致的人。

極善的人,超正能量的人怎麼會有舒適享樂的一面?如同純潔乾淨的肖戰怎麼可能會是耽美文中所刻畫的那個模樣?

當想象被摧毀或是被玷汙,這樣的人,心中的仇恨與怒火就如同處於全能自戀中的嬰兒第一次意識到了“壞母親”“壞乳房”的存在而變得充滿敵意與歇斯底里。

在這場口水戰中,許多純吃瓜群眾感慨肖戰到底做錯了什麼,而我之所以說“符號化”其實也是想表達一個類似的觀點,那就是自始至終“肖戰”是以一個“符號”出現,而非真實的人。

我們都知道娛樂圈中有個詞叫“人設”,佛教哲學裡所對應的則是“相”,而心理學中最接近的應該是“人格面具”。

任何一個公眾人物對於觀眾而言他的真實主體都是缺失的,他是以包裝過的模樣符號性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因此他本人究竟是怎樣,是否如同粉絲所說那樣上進,那樣正能量我們都不得而知。

肖戰事件:一場幻象的對峙,兩個團體,兩個劇本

拉康派精神分析的創始人拉康曾說過一句驚人的話,他說:“我們是處在一個幻像的世界。”

如同佛教的“空”,道家的“無”,與海德格爾意義上的“深淵”以及薩特所述的“虛無”。

因此同人圈與飯圈的對峙,其本質不過是不同幻想之間的衝突,只不過兩邊的劇本不一樣。

再說迴文章開頭提及的:必要的惡。

在此次事件中,最讓人明顯感受到的就是肖戰粉絲對於偶像那濃烈的愛,以至於這樣的愛快殺死了自己的偶像。

許多人無法理解,作為給人帶來溫暖帶來希望的愛,為何同樣也具有如此之大的摧毀力量?

所謂物極必反,就像似黑到深處自然粉,愛到極致必然恨一般。當肖戰的粉絲把肖戰臆想成一個乾淨努力又上進的形象時,真實肖戰便已經消失了。

因此,一個完美極善聖潔的大他者是一個現實世界不存在的客體,因而要想找到這個具體化的崇拜符號就註定只能是像佛祖,上帝這樣的神學人物。

肖戰事件:一場幻象的對峙,兩個團體,兩個劇本

《西遊記》中唐僧所代表的就是極善,他心中滿懷仁慈,沒有殺心亦沒有向惡的一面,然而這般善良的人在成佛的路上卻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

對比唐僧每次遇到的妖怪們,在被降服幡然醒悟後卻可以立馬歸位仙班成仙成佛。為什麼好人成佛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而壞人只需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是不是太不公平?

分析心理學的始祖榮格曾用“陰影”一術語來表示人內心中那些難堪的不願示眾的一面,那麼對於像唐僧這樣的極善者,他的陰影又是什麼?

愛可以創造世界,愛也可以摧毀世界,如同肖戰的粉絲;同樣的,善可以創造世界,善也可以摧毀世界,如同唐僧。

極善的人的“陰影”是來自對“向善的誘惑”的無法克服,因而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唐僧總是聽不得妖怪喊聲救命,儘管徒弟們告訴他那只是妖怪們的伎倆;

同樣的,對偶像極致的愛則是對來自“必要的惡”的無法接納,強行將偶像塑造成“聖人”形象,其結果一定是來自愛的對立面“恨”的反彈。

就像似飯圈文化與耽美文化,組成這兩個群體的人員多是年輕的孩子,在被父母圍追堵截下飯圈、同人便成了他們精神的駐紮地,成為了他們對權威的反叛和對現實世界的逃逸。

非黑即白,非愛即恨,非善即惡,非好即壞等等這樣極端的邏輯似乎是互聯網上常常出現的現象,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唐僧是代表善良為正義申辯時,“必要的惡”又該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