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前文回顾:

截止2019年,

萨姆·门德斯总共执导了八部电影,除去两部非常商业化的007电影,遮盖了他明显的个人趣味,[美国丽人]、[毁灭之路]、[革命之路]、[为子搬迁]四部,则让他的艺术兴趣得以施展;

战争题材的[锅盖头]和[1917],虽然跳出了中产/家庭的角色框架,但其人文主义视角,仍是门德斯电影最清晰的标识

危机中的个体

通俗来讲,门德斯的[美国丽人]、[毁灭之路]、[革命之路]可以归为“家庭三部曲”。

他在这三部电影里,分别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中年危机,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好奇,一对新婚夫妻的婚姻危机。家庭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门德斯对“危机”在故事中应该出现的节点,掌控得非常精准,剧情紧凑。[美国丽人]从头到尾呈现的就是处于危机中的一家人,渐行渐远的生活。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影片开始,女儿面对邻居儿子的DV镜头,倾诉对父亲的厌恶,甚至希望他死,邻居儿子表示可以帮他;接着父亲莱斯特的旁白出现,从中我们得知他已经死了,而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他死前一年的人生。

这个人生因为多年的碌碌无为、平平淡淡,已经出现危机。

透过莱斯特的旁白,妻子卡罗琳、女儿简以及莱斯特自己,一一出现场。观众犹如访客,被介绍认识这一家。

此段人物出场戏,提前告知了莱斯特将死的命运,也暗示了一个可能的凶手。除此之外,莱斯特一家的关系,表明他们正艰难地维持着生存共同体。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随即,这一家的第一个外在危机出现——莱斯特可能要失业了

接着,比失业更“危险”的是,感觉自己是“活死人”的莱斯特看上了女儿的高中同学,像是麻木的神经突然渐渐被激活,他把对老板、妻子、女儿、甚至是自我的不满,一下倾倒出来。

辞职,吸大麻,健身,他又有了活着的感觉。

女儿的高中同学让他斗志昂扬,可是一切水到渠成之后,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危机并没有消失。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美国丽人]通常被认为是对美国中产家庭矛盾的一种刻画:丈夫已经不太可能有更大作为,甚至一脸碌碌无为样,招人嫌弃;妻子强势进击,企图创造更高工作业绩,实现更完美生活,所以变得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神经紧张;

青春期的女儿看他们当然是一脸不爽,父亲丢脸,母亲虚伪,如此叛逆的女儿,在父母眼里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一家人终究是一家人,彼此得过且过。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在文德斯接下来执导的[毁灭之路]里,家庭危机表现为父子关系的疏离。

两个儿子对身为杀手的父亲知之甚少,父亲几乎跟他们没有亲密接触。影片从大儿子的旁白和视线引出父亲。他只敢在远处观察父亲,不敢靠近。

小儿子还不太懂事,但大儿子却很想知道父亲的工作。于是在一个夜里,他偷偷藏到父亲车内,偷看父亲“工作”。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另一个危机出现——黑帮老大的儿子为了不让事情败露,杀了杀手的妻子和小儿子。他本想杀掉他们全家,但没有成功。

父亲和大儿子被迫逃亡并展开复仇行动,大儿子不仅知道了父亲的工作,还同他一起体验了一回。

他们从疏离渐渐亲近,在一对穷苦老夫妻家里,家庭生活的平凡性被放大。那是他们此刻想要的一种归宿,但已成了奢望。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相对而言,[毁灭之路]并不是典型的家庭剧,之后的[革命之路]则回到了[美国丽人]那样的纯正家庭路线。

一对在浪漫中相识的男女,陷入了失去生活方向的泥沼中,彼此疏远,但仍在努力维持正常的夫妻关系。

妻子建议搬去巴黎,她出去工作,丈夫去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但丈夫虽然对生活现状不满,可也不知道做什么能感到满足,突然升职后,他又对生活做了妥协——不去巴黎。

在那里,他也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人生。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门德斯很善于在这类情感危机中,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形象。他们立体化地映射了每个人可能面临的家庭和生活问题

即使是黑帮片[毁灭之路]也是如此,本质上那是两个大佬维护自己孩子的故事。

在谈论危机时,门德斯始终把焦点放在个体身上,即通过故事塑造人,而非仅仅让人完成故事

因此,他总是以特别的方式展现人的个性。除了以上提到的三部电影中的主角,在战争片[锅盖头]里,镜头始终引导观众进入主角心理层面,对于战争本身的表现,退居其次。

这些影片,主角的出场格外令人印象深刻,是结合了之后剧情的一种形象暗示,从一开始就让观众站在主角的旁边观察和体会他的一切。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战争片中,门德斯仍然将焦点放在个体身上,努力用画面刻画角色心理,[锅盖头]如此,[1917]亦是如此。后者中,他以一个“长镜头”跟随两名士兵奔波在战场,对角色的心理刻画更上一层楼

疯子更懂生活

当我们说门德斯是一位人文主义者时,实际上正是强调了他的作品与现实的紧密连接。

透过他的电影,我们能够看到对现实及人性问题的反映和反思

这些作品基本都用写实与写意兼具的画面,刻画我们熟知的现代生活。某种规范束缚着我们的生活,冲破它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深陷其中,也是充满痛苦。

那些真正冲破生活的人,则都被当成了疯子。

不过,门德斯只是借这类“疯子”角色阐释一种生活形态或观念,并非借此类角色实现“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讽刺。

更多时候,他们只是说明了生活本身具有的可悲性。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莱斯特找回活着感觉的方式,恰恰包含了某种自毁。

作为一个有家庭的中年男人,他不可能像邻居的儿子那样,一直不工作,吸大麻,所以在最终有机会同女儿的同学发生关系时,他反而退缩了。

莱斯特邻居的儿子是父母和他人眼中的“疯子”。

他的父亲是个退休军人,严厉专横。他表面顺从父亲,背后做的却都是父亲厌恶至极的事情。

被生活磨得精神麻木的莱斯特,却被他的“潇洒”吸引。他抽他给的大麻,看到他顶撞老板并辞职的样子,羡慕至极。

邻居儿子同周围人不合群,喜欢用DV拍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并称之为美,陶醉其中。

对于活在正常规范中的人来说,他是个怪人,可有时也确实令人羡慕——只有他没有被压抑在主流生活中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革命之路]里也有一个疯子式人物。

他是个数学家,却更像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看破生活的虚妄,完全不把生活当回事,用自毁的方式对抗虚妄。于是,他成了“疯子”,父母的负担。

他理解年轻夫妻为何想去巴黎;他知道他们在逃避什么,那正是他自己所要逃避的。

他越看清生活,越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他知道自己要逃避什么,却没有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这就是现代人最大的困境。最懂生活的人,不一定就能过好生活

门德斯这样的创作者也如电影中的“疯子”一样,透过他的角色道出满是荆棘的人生。如何避开荆棘,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且看且思考。

萨姆·门德斯:活像电影中的“疯子”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