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玩过象棋的朋友都知道,棋子“車”所代表的含义恰好是楚汉争霸时驰骋在华夏大地上的战车,而象棋中“車”的走法横冲直撞,也与那个时代战车的使用方法不谋而合。

在先秦时代的华夏战场,战车即是力量,战车就是强大。

但总有个声音表示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还在玩战车,恰好展现了中国古典军事的落后,因为当诸侯们还在御车冲锋时,远在西亚小亚细亚半岛的战士们已经开始用骑兵作战,淘汰了战车。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赫梯人的重型战车(左)和埃及人的轻型战车(右)


而在传统的军事理念中,骑兵比战车具有更高强度的战场适应性和机动性,所以骑兵取代战车,是一种进步的行为,而较早使用骑兵的国家,可以看作时军事方面的先进。

巴拉巴拉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他们认为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军事理念是落后于欧洲的。

真的是这样吗?

以大著称的中国战车

中国人使用战车的时间不算晚,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夏代,就已经有了单马战车的存在。现在的考古出土文物证明,至少在殷商时期,双马战车就已经成为了军事作战的必备成员。

商代的战车,和世界同时期的战车相差不大,不同点在于商代战车的辕是从车底以较小的弧度直接搭在车衡上。这样一来,战车的底盘离地面的距离就会变高,而相应的车轮就会变大。骑过自行车或者开过车的朋友应该都清楚,

在野外,轮子越大,意味着车子越稳,受地形因素的限制越少

商代的战车驾驶平稳除了因为轮子大,还有两点原因:轮轴居于车体的中央而不是后方,确保了即使在颠簸的路上奔跑也不会对车里的成员造成太大的影响

第二就是数量众多的辐条对轮子是一种加固,也使得车轮再通过颠簸路段时更加坚固和有力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不过从出土的武器来看,商人的战车尚不具备近战功能,只能利用弓箭进行远程打击。这倒不是说商人落后想不到,而是商人太骄傲了,大规模的骁勇步兵和一定数量的战车已经足够碾压周边势力了,还有什么改进的必要呢?

直到他们遇到了周人。

相比于商人,来自关中地区、有着更多马匹的周人要更重视战车,因此在牧野之战中才会有周武王以三百戎车驱商军的局面。

除了数量多,西周战车还有个巨大的飞越,那就是由商代的二马变为四马,如此一来,不但为战车提供了更快的速度,还为战车提供了更强的冲击力。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诗经·大叔于田》云: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其中“执辔如组,两骖如舞”“两服上襄,两骖雁行”“两服齐首,两骖如手”所描述的正是驷马战车的运作方式:中间的两匹服马是主动力,游离在两侧的骖马在提供一定驱动力的同时,可能还能方便战车的整体转向,提高战车的灵活性。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除此之外,西周战车的车栏比商代的车栏明显增高,而且出土车辆也伴随着一些铜矛铜铋。这就意味着,周人在战车上已经不需要再像商人那样跪坐着只能远程攻击,而是可以站起来用长矛展开进展厮杀

中国战车称霸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绚烂的“千乘争霸”

在三百多年后的春秋时代,驷马战车已经成了各个诸侯国的军事标配,而战车的乘数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

为了适应日渐增加的车战,战车所配备的武器也发生革新,原本商周时期适合短兵交接的短戈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在战车上使用的长戈。

不难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25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一辆战车在乱军中疾驰而过,左侧的弓箭手放箭杀敌,右侧的长戈手挥戈取首。御夫驾驶战车,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如何在车战中减少损失,斩获更多,就成了各个诸侯国的军事家们所探讨的话题。

因为战车的车轮上有着长长的轮毂,为了避免在战场上出现车毁人亡的局面,两辆相向疾驰的战车必须学会错毂,也就是急转弯,从而避免直接碰撞。这要求战车的前进和後退都要严格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车身左右旋转要能达到90°的直角。《吕氏春秋》云:“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说的就是这个车技。

在此战术原则基础上遂形成了战车的初级战术编队。有关资料表明﹐在车战的战场上﹐即使车阵被敌击溃﹐战车也不能单独行动﹐仍是两两成双﹐称“双车编组”。“双车编组”由左右两辆战车组成﹐其中一辆是主车﹐另一辆则称“副车”。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除了战车之间的相互配合,战车作战时还要求有有步兵辅助作战。步兵以战车为核心组成方阵,作战时先以步兵冲乱敌阵,再以战车收割散兵。一般说来﹐如有一方阵形动摇胜败即大致定局﹐所以战斗持续时间较短﹐最长不过一日。《司马法》说:“古者逐奔不远,逐奔不逾列,是以不乱”,大概为了保持队形﹐一般不提倡长距离追击。

日暮西山前的最后辉煌

战国时期,随着步兵方阵战术的日趋成熟,古典步兵在对抗战车冲击时的抗性也越来越强。

尤其是秦、三晋和燕国在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时多在山地作战,庞大的战车显然不适合这种地形。

相应的,这些国家在军事部署上做出了改善,越来越多的主力精锐变成了步兵,像战国时期的魏武卒、秦锐士、齐技击,都是有着精干的战斗技巧并能熟练的掌握方阵作战的步兵。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但是战场上机动兵种不能没有,此时的中国骑兵还只能担任侦察、巡逻的作用,步兵的速度就那样,所以高速移动的兵种还得靠战车担任。

不过时代变了,战法装备也得变,曾经适用于春秋时代的车战战术很明显已经不实用了。

为了保留战神的头衔,战车开始了内部重组,以求更强大的战斗力。

首先是远程打击能力,经过了春秋时代的洗礼,中国的弩箭工艺已经发展到世界领先水平,精致的弩机保证了弩手可以比弓手更准确的打击敌人,而且在平射中强弩的射程还要更优于弓。对此战车表示,给我装上来用。

此外,为了强化战车的冲撞能力,更好的同步兵方阵周旋,军事家们在战车上装配了青铜护甲,战马也配套了皮制马甲,在战车的轮毂部配置了金属矛刺,以图更大的防御力、冲击力和杀伤力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至此,中国的马拉战车已经变成了远近皆可功的巨大装甲车,曾经王者的名号又回来了。

纵使时过境迁,我也不会轻易屈服。那些曾经被我所威慑的人啊,继续沉浸在我的威严之中吧!

直到战国中后期。

要退场了?

从春秋到战国中期的东亚战争,多是诸侯国之间的互相切磋。就算是西边和北边有一些游牧民和渔猎民骚扰边境,也都是在山地之间的步兵交战。在这样的环境下,战车和步兵各司其职,已经足够应付战事了。

直到那个可怕的民族的到来,一切规则都被打破了。

战国中期,匈奴屡屡南下犯境,袭扰秦、赵、燕三国。

这帮游牧民不同于以往的放牛娃那样喜欢在山地步行作战,而是热衷于在丘陵和平原上骑马射箭。

这就苦了国势日渐衰落的赵国,因为这帮游牧民骑着马风里来雨里去,赵军仅靠笨重的战车和步兵,根本追不上人家。

怎么办?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改革创新。

然后一代明君赵武灵王就下令胡服骑射了。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战国策·赵策二》记载:

“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也记载:

“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

政策一出,赵军的实力很快就长了上来,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一大军事强国,还顺便灭了之前老来找事的中山。

不过武灵王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将彻底改变中国的军事历史——骑兵不再是简单的仆从军队,而是可以成为强大战力的存在

而且这一政策还动摇了战车的军事地位,以往战车所依仗的机动优势,在新型的骑射手面前不值一提。而且骑射手的灵活性以及战场适应性还要远强过战车。

大人,时代变了。

别急,至少我还能撞。

然后,项羽出现了。

可以说,秦国的一统,为战车的苟延残喘提供了机会,但是当乱世再次到来是,战车覆灭的命运还是到了。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史记·项羽本纪》曰: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集解》张晏曰:

“一日之中也。或日旦击之,至日中大破。”

而无论是在一日之中,还是在中午时分,楚军即攻入彭城,大破汉军,都说明了它的攻击力之强和行军之快。这恰恰是骑兵作战的特征。

而在彭城之战中,司马迁所描写的战术多是“溃围、斩将、刹旗”。

很明显,项羽这是把骑兵当冲击骑兵用了。

拥有战车意味着落后?先秦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青睐战车?


大人,时代真的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