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教出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父母做到了這3點

相信很家長都是“談熊孩子色變”,讓他做什麼他偏不做,不讓做什麼偏要做,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別人家裡,都是一樣的調皮搗蛋,看著也心煩,小聲教育和大聲吼罵都不行,真是讓家長頭疼。經常能看到網上吐槽和“報復”熊孩子的段子,看著好笑,但是輪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時候,那真是叫一個丟臉和不堪。

想要讓孩子聽話,那就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教出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父母做到了這3點

首先,作為成年人要明白,所謂的讓孩子“聽話”,並不是讓孩子失去主見和想法,也不是讓自己成為“法西斯”式的家長,而是要讓孩子在教育過程中跟我們打配合。我們做家長的任何教育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現在讓孩子聽話,也是為了孩子長大後能夠聽他們自己的話。

如果我們說的話,只說一遍孩子就能記住的話,那就太好了,但現實往往是不管你說多少遍,孩子還是可以把它當耳旁風,我們的耐心也漸漸消磨,導致最後爆發至大聲吼叫威脅,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之一可能是家長們叨嘮了太多遍,孩子接收信息疲勞,這個時候孩子形成習慣就容易充耳不聞,直到提高嗓門發火的時候才會認真對待,更難受的是孩子長大了,反抗心理更強了,可能發火都不一定會聽話了;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家裡沒有一個規矩,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孩子會覺得家長這一次發火也不是認真的,就在不斷的試探家長的邊界。

家長這樣做,讓你的孩子學會聽話!

1、不嘮叨

教出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父母做到了這3點

嘮叨會導致孩子接收信息疲勞,將心比心的想一想,當一件事別人在你面前重複多次的時候,自己心裡也會產生不厭煩、抵抗的感覺,那麼孩子也是一樣。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當孩子做事很慢或遲遲不做,這時候我們加以催促,孩子做起這件事更是慢吞吞,甚至產生厭煩,悶悶不樂,而我們的正確做法就是說話要簡短有重點,不要嘮叨,不重複說,讓孩子自己體會,而且當一件事既定結果之時,專注於補救大過埋怨。

2、學會傾聽

教出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父母做到了這3點

溝通是雙向的,想讓孩子聽我們說話,我們先要學會聽孩子怎麼說,很多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家長說得多,聽得少,而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要做出傾聽的示範。

很多家長聽孩子說話說到一半就喜歡用自己的生活閱歷來教育孩子一番,這樣以往,孩子怎麼會願意跟家長溝通呢?當你傾聽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能感受得到你的尊重,自然之後他也會尊重你。

3、堅持原則

教出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父母做到了這3點

堅持原則聽起來像是很簡單的詞,但要做起來那叫一個難。家有家規,甚至是不成文的規矩都要一直堅持,孩子本是一個試探邊界的高手,他會用各種行為來試探家長的底線,但如果這是家長的原則不斷變化的話,他還會繼續試探直到家長髮火。

我們要做的就是減少孩子試探邊界的空間,甚至不給他機會,如果家長一邊不斷責怪孩子,一邊有不斷妥協,那麼孩子下一次還是會一樣不聽話。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白牆,牆上的顏色和圖案都是家長間接的畫在牆上的,所以家長們首先要以身作則才能教育好孩子,其次要真正的關心孩子需要什麼,而不是想要什麼,好好的溝通,傾聽,這樣才能讓孩子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