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为什么说北京八旗家家戴孝?

无根树花正孤


清军在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中的战损数字并不大,只是由于参战清军都是精兵,而且一大半都是京营八旗兵。所以惨败后,北京八旗家家戴孝,雍正皇帝也被惨败震惊了。





公元1727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暴毙而亡,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

其后不久,准噶尔汗国与其西面的哈萨克汗国爆发战争,准军主力西调,于是这就给了清军一个进攻准噶尔的机会。

清朝方面收到这一消息后,雍正皇帝调集了十六万大军,决定兵分两路对准噶尔进行灭国级别的战争,一战定乾坤。

战略方针定下后,具体就是战术选择了。

起先,清军的战术是全军压上,以优势兵力将准噶尔吞灭。但是由于保密工作不严,有蒙古人逃往准噶尔透露了清军出兵消息,再加上有准噶尔人亲眼目睹清军调动,连续对清军进行偷袭,因而清军还没开始行动,出兵计划就被迫暂停了。

无奈之下,雍正只好调整战术,利用准噶尔不擅长摧城拔寨的弱点,筑城进逼,逐渐蚕食其领土。

雍正皇帝这招筑城推进术,乃是源自康熙时期的方略。当时的准噶尔军虽有小规模的西洋炮兵部队,但表现乏善可陈。故清军这招筑城推进,对准噶尔的威胁甚大。



不过,准噶尔也不是没有应对措施。

雍正九年(1731)四月,准噶尔军挡住西线清军的攻势后,非常大胆的集中兵力,在傅尔丹这一路清军的前进路线上设下了埋伏。

当时其实有人提出了担心,认为北路清军如果孤军深入,会不会被打埋伏。但雍正皇帝不信准军会孤注一掷攻击北路,便错误的认为准军还是要主打西路,于是便错误的命令北路清军尽快筑城、随后进兵。

结果北路清军就这么走上了不归路。

同年六月,准噶尔军设了一个小圈套,傅尔丹未识破这是诱兵之计,带着一万多精锐京营八旗、索伦兵、蒙古兵,进入博克托岭。

准噶尔军见清军进入伏击圈,遂即以一阵胡笳为号,两万准噶尔士兵出现在山头,以居高临下,如黑云蔽日一般压向一万多清军。

当时,清军也没有乱作一团,而是迅速调整部署,抢占制高点,以应对准军围攻。并且清军还顶住了准军的围攻。

但是谁也没想到,一直被寄予希望,被大家认为是勇猛善战的两千黑龙江索伦兵见四面八方全是准噶尔人后,丢下阵地就跑路了。

当时索伦兵把守的阵地是清军的退路,这一阵地丢失,其结果就是清军彻底被围住,无路可逃。

溃败的心理是会传染的,索伦军跑路,后路被抄,遂即导致的结果就是清军中,战斗意志不强的内蒙古兵丁相继崩溃,将领直接降敌,将清军虚实尽泄给准军主将。

最后,清军只剩下四千多京营八旗还在与准军厮杀。傅尔丹率领残存八旗兵突围,在一比五的绝对劣势下,血战准军,杀出一条生路。但清军终是损失惨重、伤亡70%以上。

其中,京营八旗损失最惨。

4800人中,有4583人都战死。

所谓北京八旗家家戴孝,就是因此而来。

另外,清军高层将领的损失也是极惨。

由于当时清准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前线离中原汉地太远,后勤转运负担很重,因此参战的清军都是精锐,统兵的将领,级别也都高的吓人。仅副都统以上(正二品)以上的将领就有18人,其中还有两人是国公。

结果,最后除了主帅傅尔丹等四名高级将领逃出,一人投降外,其余全部战死。


事后,尽管西路清军在岳钟琪的率领下奇袭了乌鲁木齐,准噶尔守军望风而逃,清军拿下乌鲁木齐。但是北路清军的惨败是实实在在的惨败,而西路清军收复的乌鲁木齐只是一座空城而已。两相抵消,清军还是败了。


不过清军此战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战后清军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清军的武器装备严重落后于准军。

所以在此之后的几年,清军开始大量引进和仿制准噶尔人使用的重型火绳枪。乾隆皇宫继位后,清军的火器基本全部换装了这种装备。虽然这种火绳枪并不先进,但是相较于和通泊之战前,清军使用的明朝鸟枪,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最后说一句,从和通泊大战的情况来看,雍正时期的八旗兵,战斗意志貌似还行。虽然战斗力下滑明显,以至于清廷不得不到东北深山老林抓索伦兵补充战斗力。但八旗兵临阵不退缩,死战到底,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Mer86


和通泊之战是雍正一朝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其参战部队全部为满蒙联军,有内大臣傅尔丹率领。岳钟琪率领川陕汉军为西路军,傅尔丹率领满蒙联军为北路军。准格尔部叛军决定衡量两路军主帅能力后,选择有勇无谋傅尔丹下手,结果傅尔丹中计,被诱惑博克托岭,结果被准军包围,两万三千多八旗兵,只逃出两千多,战死十余位大将,王公大臣。因此,北京城内八旗家家戴孝,虽然有些夸大,但是也显露出这场战役的惨烈之处了。


战争起因

雍正五年的时候,准格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葛尔丹策零即位,但是也继承了准格尔先辈的野心。雍正帝曾多次下令让准格尔部交出因叛乱而逃匿在准格尔部的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但是葛尔丹策零也多次拒绝。并屡次派兵攻打清朝边境。


雍正帝不忍其分裂国家,只有再度重燃西北战火。雍正七年三月,雍正帝派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满蒙联军两万三千余人,为北路军,进驻科布多。命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率川陕驻军为西路军,进驻巴里坤。

结果,葛尔丹策零得知清廷出兵动真格的,立即遣使到岳钟琪军前,表示愿意交出罗卜藏丹津,求取和平。但是,这是葛尔丹策零的缓兵之计,一方面求取和平,一方面调兵遣将为战争做准备。结果雍正得知葛尔丹策零求和,当即下达全军停止进军的命令,并调傅尔丹、岳钟琪进京商议。派四川提督纪成斌统领西路军马、副将军巴赛统领北路军。结果纪成斌以为两军会开启议和进程,便松懈怠慢,派八旗副参领查禀前去科舍图放牧,全然无大战在即的样子。

(傅尔丹)

雍正八年,葛尔丹策零见岳钟琪没有在军中,便向疏于戒备的科舍图牧场放牧部队发起进攻。结果查禀部队歼灭,十万余头牲畜被抢夺,所幸的是总兵樊廷、张元佐及时率兵与准军大战七昼夜,夺回大量牲畜。

清廷这才意识到,这是葛尔丹策零的缓兵之计,令傅尔丹、岳钟琪迅速返回西北大营,整军备战。


战争过程

葛尔丹策零知道此战不可避免,深知岳钟琪极善用兵,于是集中兵力攻击有勇无谋的傅尔丹。

雍正九年的时候,准军两千兵马佯攻鲁克察克和哈喇和卓,来牵制西路岳钟琪部,让其以为主力在此,让岳钟琪不敢轻敌冒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傅尔丹的北路军。派大、小策凌敦多布率三万部队攻击北路军。当大军行至博克托冷时,决定使用诱敌深入的计谋。派间谍列科布多诈降傅尔丹,骗傅尔丹说葛尔丹策零总共派三万大军来犯,大军由大、小策零敦多布和多尔济丹巴三人统军,只有先头部队小策零敦多布一路到达察罕哈达,其余两路还未到达。

结果傅尔丹轻信谎言,不查明敌情,当即不听诸将劝阻,立功心切,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全歼准格尔策零的先头部队,挑选精兵强将万余人,分三路轻装前进。素图、岱豪作为前锋,定寿等领第一队,马尔萨等领第二队,傅尔丹率领大军在他们后面,让都统衮泰率七千余人留守科布多,都统陈泰率两千余人在科布多河东扎营。

当傅尔丹率大军到达扎克赛河的时候,根据俘虏所讲,小策零敦多布此时正在率一千军在察罕哈达放牧,结果傅尔丹距离察罕哈达还有三天路程的时候,当即下令急行军,结果在察罕哈达扑空,又根据俘虏所讲,小策零敦多率大军两千和驼马十万在博克托岭,傅尔丹还是轻信,命前锋都统定寿率大军四千五百人奔袭,大军在后。

(岳钟琪)

而大、小策零敦多布用少量军队与驼马且战且退,将大军两万余人埋伏在和通泊谷地中。雍正九年六月十八日的时候,定寿部与准军遭遇,准军被斩杀四百余人,残余逃入山谷,定寿部追击,突然山谷中伏军四起,定寿部被准军居高临下包围。定寿组织军队突围,企图攻占守备薄弱的西山突围,但是准军居高临下,而清军又是以骑兵为主,几次,仰攻根本不占优势,被准军以弓箭击退。

傅尔丹得知前锋被困之时,急忙派军前去救援,但是为时已晚。定寿突围无望之后,自裁军中。

军甫移,敌大至,定寿督兵奋击,所向披靡,乘胜入敌阵,风骤起,雨雹并至,师大败。敌围定寿数重,定寿中鸟枪,犹力战,相持竟夜。敌欲生致之,拔刀自刭,死於阵。

前锋部队只有少量官兵被救出之后,前锋部队接近全军覆没,随后,准军调转向东攻击清军大营,傅尔丹指挥大军顽抗,其中土默特蒙古兵奋战,斩杀敌众甚多,但是科尔沁蒙古兵见敌众我寡,纷纷逃窜,而满兵见科尔沁蒙古兵逃亡,以为蒙古部队前部溃败,纷纷逃亡。

军心不稳,兵败如山倒,傅尔丹只有收拢残军四千余,突出重围,且战且退,后卫将领达福率军与敌激战,为大部队拖延时间,死于乱军之中。四千余人分两路撤回营,副将巴赛率两千余人被准军追上,全军覆没,只有傅尔丹两千余人逃回。

而岳钟琪所率领的西路军,见北路军被围救援已然来不及,派副将纪成斌施展“围魏救赵”之计,围困乌鲁木齐,企图让准军回援,奈何北路军被歼灭太快,准军回援击退了纪成斌的西路军,所以此次战役,清廷完败。


浮人语

万余满清联军只有两千多人逃回,四位将军临俘自裁,一位副将、七位王公大臣在死于乱阵之中。万余大军都是八旗子弟,七千余人死于这场战役,所以北京城内八旗家家戴孝。这是清、准战争中,清军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战役,七成的损耗,让雍正帝颜面尽失,当初他力排众议对葛尔丹策零用兵,只怪他错用傅尔丹这刚愎自用之人。

而之后的光显寺之战中,蒙古骑兵配合清军大败准格尔部,此战葛尔丹策零无力再战,只得求和。


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

《清史稿》

《中国战争》

《清代民族史》


海浮人


和通泊之战是清朝中期最为耻辱的惨败,虽然此战清军损失只有7000多人,但所参战官兵皆是清军八旗精锐,另外还有十多位高级军事将领阵亡,对清廷的震动不可谓不大。而关于这场战争的失利,清军统帅傅尔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727年准噶尔汗国第二代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暴毙,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1729年,雍正帝决定以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出北路阿尔泰,为北路军。以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出西路巴里坤,为西路军。(雍正时期的清准局势图,蓝色的箭头代表傅尔丹进兵路线)

傅尔丹的北路军共计有2.5万人,其中主力为京营八旗和盛京、宁夏等地旗兵,共计有6000多人,除此以外参战部队还有从关内调来的绿营兵和东北调来的索伦兵,以及蒙古土默特、察哈尔等部。

在西北前线,清军兵力是多于准军的,但由于西北前线远离关内,粮草转运十分吃力,极大地限制了清军兵力,所以北路清军在兵力上也难以对准军形成绝对优势。为此傅尔丹最初曾想以精兵越过阿尔泰山突袭准军大本营,但因为军机泄露使准噶尔早有了准备,导致傅尔丹的计划胎死腹中。

突袭计划破灭之后,傅尔丹决定继续延续自康熙以来的战略,在当地筑城,逐步蚕食准噶尔领地,而此举也得到了雍正的同意。

清廷的筑城战略确实让准噶尔非常担忧,由于缺乏重炮,准军拿清军的军事要塞毫无办法,对此噶尔丹策零打算诱敌深入,打一场伏击战。

1730年准军在哈密和青海打败清军,成功地将清廷视线转移到西路军方面,而噶尔丹策零则秘密调遣主力前往阿尔泰地区,准备伏击傅尔丹的北路军。

1731年噶尔丹策零散布消息,说准军将倾兵三万劫掠阿尔泰以东清军牧场。得到假消息的傅尔丹对此深信不疑,他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击,赶在准军大军集结完毕之前击溃准军。

此次西进傅尔丹任命素图、岱豪为前锋,定寿和马尔萨紧随其后,自己则率主力断后。此外傅尔丹还令衮泰留守科布多城,命令陈泰驻军于科布多河东,保证粮道安全。

自认为做好万全准备之后,傅尔丹便带着清军精锐一万多人越过科布多河西进,这支清军也由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最初的几天里清军并没有发现准军,直到大军出发后第八天清军才捕获了一名准军俘虏,从他口中清军得知此时在博克托岭一带正有2000准军驻守。于是傅尔丹便下令大军急速前进,妄图一口吃掉这支准军。

次日清军先锋部队在库列图岭遇到了一小股准军,清军立即发起进攻,斩敌400余人。此番胜利也坚定了傅尔丹的决心,他彻底放开了手脚,命令前锋部队暂停行进,等待与大部队会合后再继续追击,而他则快马加鞭的率领大部队与前锋部队回合。

到大军出发后的第十五天,清军来到了博克托岭,此时这里已有2万准军埋伏于此,准军在看到清军全部进入埋伏区之后便一举冲杀了下来,清军的噩梦正式降临。

面对突然出现的准噶尔大军,傅尔丹倒还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清军阵线并未立即崩溃,反而是迅速组织了反击。最初傅尔丹希望能拿下西面高地,以免被准军包围,但处于仰攻状态的清军最终未能冲上高地。

(描绘清准战争的图画)

眼见局势不利,傅尔丹紧急部署突围方案,他将清军分成五队突围,在经过惨烈的厮杀后有三路队伍冲出重围逃往和通泊一带。

博克托岭一战打了3天时间,期间八旗官兵都是拼死作战,但被清廷给予厚望的索伦兵则是崩溃而逃。

自从清兵入关之后,八旗战斗力下降就是成为摆在清廷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清廷从东北的黑龙江地区的土著民族中抽调了大量壮丁,统称索伦兵。

索伦兵其实和满族人有血缘关系,他们也被称为新满洲,这些民族在关外保持着原始着野心,战斗力极强,被清廷给予厚望。

然而此时索伦兵刚刚组建不久,战斗意志并不坚定,在博克托岭战斗中索伦兵就率先崩逃,直接撕裂了清军的防线。

不过虽然在博克托岭战斗中损失惨重,但清军半数以上部队都突围成功了,此时清军应该立即往科布多城撤退,可傅尔丹却将大军带到了和通泊湖一代。

按照傅尔丹的想法,退守至和通泊湖可以背靠湖泊防守,使准军无法包围自己。但事实上他的想法太过愚蠢,清军背靠大湖相当于彻底堵死了自己的一条去路,更利于准军对清军的包围。结果准军迅速追上清军,在和通泊湖将清军团团包围,清准两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说实话八旗军在战斗中表现绝对可以打高分,旗兵投降者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战死,而蒙古兵则意志崩溃,降者甚众,并将清军虚实都告知了准军。

(雍正时期的八旗军战斗力还尚可)

由于兵力相差悬殊,且清军火器落后,最后只有傅尔丹率领不到3000人突围,最后逃到科布多时只剩下了2000多人。

“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清军被俘和阵亡共计70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旗兵,而且还是京营八旗精锐,京旗共计阵亡4583人,就连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孙辅国公爱新觉罗·巴赛也阵亡了,此外还有鳌拜的孙子一等超武公达福也阵亡了,单是公爵是死了两个,不过所谓的家家戴孝还是有些夸大其实了。

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的惨败让雍正帝彻底放弃了征服准噶尔的想法,双方约定以阿尔泰山为边界,直到乾隆皇帝继位后,清廷才趁准噶尔内乱彻底将其平定。


千佛山车神


和通泊,蒙古语为“和通淖尔”,位于今蒙古科布多省塔万博格多国家公园西北。而和通泊之战,发生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六月,清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率军出征准噶尔蒙古,被准噶尔汗国名将大、小策凌敦多布以优势兵力设伏伏击于此,清军大败,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逃出生天者五不存一。这也是清军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之前,于内外战场上遭受的最大失败。

清雍正五年(1727年),准噶尔汗国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子噶尔丹策零继位。他藏匿反清叛乱的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又发兵攻打清廷设立在新疆的屯戍军队及依附清朝游牧于此的喀尔喀蒙古,扩大准噶尔势力。雍正帝为了打击噶尔丹策零的扩张势头,经过长期准备后,于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下诏伐准!

以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领京营驻防八旗、山西右卫驻防八旗、内藩蒙古土默特部、科尔沁部、及黑龙江索伦兵,合计二万三千人为北路军;以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率四川、陕西绿营合计三万六千人为西路军,两路出击准噶尔。

北路清军进驻科布多(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西路军进驻巴里坤(今新疆哈密巴里坤),预定第二年合兵进攻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驻帐地----伊犁河谷。

但是噶尔丹策零得知清军两路来攻后,先发制人,假意向清军请和,谎称愿意交出罗卜藏丹津,乞求清军退兵。雍正帝误判准噶尔真心求和,所以下令暂时停止进攻,召傅尔丹及岳钟琪回京议事,以副将代管西北两路军。

噶尔丹策零趁傅尔丹、岳钟琪不在军中,清军属于防备,于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十一月,突然袭击清军西路军后勤营地科舍图牧场,大败守军,斩杀数千,并掠走牲畜十余万头,满载而归。经此偷袭,清西路军元气大伤,短期内不能出兵作战,对于准噶尔的威胁大大消除。

回过神来的雍正帝因被噶尔丹策零欺骗而震怒,立即遣傅尔丹、岳钟琪返回各自军中,加紧备战,整顿士卒,准备迎战准噶尔军。而准噶尔军在击败清西路军后,将作战目标转而放在清北路军之上。

清雍正九年(1731年)六月,噶尔丹策零以疑兵佯攻吐鲁番,牵制清西路军,然后派准噶尔大将:大、小策凌敦多布,率主力精锐三万人,掩饰出兵痕迹,偷偷向科布多奔袭而来。至博克托岭(科布多西、和通泊西北)后,准噶尔军暗地里设伏,并故意派出间谍装作刺探清军军情主动被俘获,然后诈称:噶尔丹策零以三万大军来攻科布多,分别由噶尔丹策零、大、小策凌敦多布率领,兵分三路来犯。但是目前只有小策凌敦多布所率不足万人抵达,驻扎在离科布多三天路程的查罕哈达,其他两路尚在途中。

傅尔丹勇猛有余,而智谋稍逊,急于击败所谓“孤军深入”的准噶尔军,雪科舍图战败之耻。雍正九年(1731年)六月初九,傅尔丹留蒙古都统衮泰、总兵石杰、汉军都统石礼哈、山西巡抚伊都立等率八旗兵一千三百、绿营兵六千固守科布多。

傅尔丹自己亲率包括京营八旗、山西右卫八旗、盛京八旗、蒙古土默特、科尔沁部内藩兵、黑龙江索伦兵在内的主力一万一千人,副都统以上高级将领十七人,誓师出征,意图一举消灭小策凌敦多布所部。

六月十六,清军抵达查罕哈达,不出所料扑了个空。但是在当地再次“俘获”准噶尔布下的充当间谍之降兵。准部间谍谎称小策凌敦多布已于数日前拔营退往博克托岭,手下军队大多四散游牧修整,聚集于博克托岭的准噶尔军只有两千人左右,并携带十万驼马,保障给养(其实准噶尔大军已经抵达博克托岭与和通泊间,埋伏于山、湖之间的谷地,只待清军前来)。

傅尔丹求胜心切,未加思考,即命副都统定寿率军两千为先锋前行,以参赞大臣、内大臣马尔萨率兵两千做为前队支援,自己率主力紧随两队之后,分三路大军向博克托岭疾驰而来。

六月十八,前锋定寿部遭遇准噶尔用于引诱清军的少量军队,清军依仗人多势众,发动攻击,准噶尔军且战且退,并遗弃部分牲畜,退往博克托岭。

定寿见准噶尔军败逃,于是在向后方主力发去获胜军报,六月十九,清军主力赶到,准备进入山岭追击。

已经埋伏于博克托岭四周的准噶尔军在小策凌敦多布指挥下,于六月二十突然伏击了博克托岭下的清军,四面包围,居高临下箭枪齐发,傅尔丹卒不及防,连忙指挥反击。清准双方于博克托岭混战,而清军地势不利,损失极大。

激战一天后,傅尔丹发现当面敌军绝不是区区两千人,而是准噶尔主力,自己中了诱敌深入之计。于是,决定脱离与敌军的接触,第二天向和通泊方向撤退,返回科布多,会合驻军,稳住局面后再图进攻。

六月二十一,副都统定寿、参赞大臣素图、参赞大臣觉罗海兰、副都统常禄等,统兵占据东山岭,以副都统塔尔岱、副都统马尔齐占据西山岭,作为后卫,掩护大军向东突围。

主将傅尔丹则亲自指挥中军,率一等公、参赞大臣、前锋统领达福(鳌拜之孙)、参赞大臣马尔萨、副将军、辅国公巴赛、副将军、兵部尚书查弼纳、护印侍郎永国等高级将领,按照计划向和通泊方向撤退。

但是准噶尔名将大策凌敦多布已经预先埋伏于和通泊,清军刚开始移营,其撤退意图便被准军得知,于是大策凌敦多布当面截击清军,小策凌敦多布在后牢牢咬住断后的定寿所部,四面围攻。

此时大雨滂沱,夹杂冰雹,和通泊四周狂风大作,清军撤退极为艰难。定寿部由于拖在最后,被准噶尔团团包围。

小策凌敦多布亲率二百骑,突入清军后队,准噶尔军士气大盛,争先恐后杀入阵中。西翼清军副都统马尔齐见东面局势危急,不顾安危,带领亲卫赶来救援,寡不敌众,战死阵中。

六月二十二,准噶尔军击破定寿东面后军抵抗,全歼清军后卫,定寿身负重伤、不屈自尽、素图、常禄殁于阵,只有觉罗海兰冒死冲出包围圈,向东撤退。

准军继续进攻西面清军,副都统塔尔岱、西弥赖命令索伦兵出击抵抗,而索伦兵却畏敌不前,而有人在内部挑动,居然溃营而走。在索伦兵影响下,内藩蒙古科尔沁部、察哈尔部先后溃散,土默特部虽然奋勇作战,拼死抵挡,但是无法挽回败局,最后也被击溃四散而逃,西弥赖自尽,塔尔岱死里逃生,归化城副都统衮布逃逸后投降准噶尔。清军后卫左右翼至此全军覆灭。

在解决了清军后卫后,大、小策凌敦多布合兵一处,强攻傅尔丹部清军主力。此时清军大营尚有四千余人,皆为京营、山西右卫八旗。

为了减少伤亡,准噶尔再次联系清军,诈称议和,而傅尔丹也需要时间构筑阵地,于是也同意议和。这样清军主力于和通泊耽误了三天。

六月二十四,准噶尔大军汇集,超过三万人,而清军不过四千,于是准军四面合围,强攻清军。幸好清军大营已在三天内加固并做好防御准备,清军占据地利,多次打退准噶尔进攻,但是弹药箭矢在作战中消耗过多,已经影响到继续固守。

六月二十五,傅尔丹命令全军集合,抛弃重物,以步骑兵在外,辎重在内,鸟枪掩护结阵向东退兵。大、小策凌敦多布集中精锐骑兵,尾随攻击。

清军在陷入死地的危急时刻,迸发出顽强斗志,且战且退,负伤者主动留下阻击准噶尔追兵,之前死里逃生的觉罗海兰、侍郎永国、副都统岱豪在撤退作战中负伤,为了不拖累大军而自杀。

六月二十八,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清军残部撤至哈尔哈纳河西岸,矢尽弓折,再也不能保持阵营完整,而准噶尔追兵紧追不舍,一定要将清军消灭在河岸边。

傅尔丹无奈之下,下令丢弃辎重粮草,将残兵分散为小队,各自渡河突围。参赞大臣达福(即鳌拜之孙)主动留下阻击准噶尔追兵,阵亡于哈尔哈纳河西岸,副将军巴赛、副将军查弼纳也先后阵亡,清军全线溃败。准噶尔军追击溃散的清军小队,毫不留情肆意砍杀,哈尔哈纳河两岸血流成河。

七月初一,傅尔丹在少数骑兵的掩护下,侥幸逃出生天,抵达科布多城。

此后统计此次作战情况,清军出兵一万一千人,只有二千余人陆续返回科布多。出征的副都统以上高级将领共计十八人,只有主将傅尔丹、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上行走德禄、副都统承保三人随军返回,副都统塔尔岱在哈尔哈纳河血战中“身被七创”、单骑突围而回,归化城副都统衮布投降,其余十三人皆阵亡于阵中。

自自顺治九年(1652年)定南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被南明晋王李定国击毙于衡州之役,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二百年间清军最大、最惨之败,就是和通泊之战。

战后清点损失,清军士卒共计阵亡六千九百二十三人,被俘或投降三百零三人,合计损失七千二百二十六人,这里面还不包括中高级将领;和通泊一战,清军战损率超过七成,可以说几乎覆灭。

在损失的七千多人里,京营八旗就占了近五千人,山西右卫八旗也损失过千,占了总损失的八成以上。京营自不必说,家眷老小都在京师,而右卫也是京营所派出驻防在山西的,绝大多数士卒的家都在京师。这一下子在战场上阵亡了近六千人,意味着京师里有六千户八旗家庭至少失去一位男丁(这还不包括互为姻亲、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

所以当傅尔丹的军情奏报于七月十二抵达京师,交到雍正帝御案上的时候,不但得知惨败的雍正帝目瞪口呆、然后手忙脚乱地安排援兵、并派出大学士马齐以抚远大将军的名义紧急赶往科布多前线稳定战局;几乎同时得知前线惨败的京师各八旗家庭,也犹如晴天霹雳般地被这个噩耗所震惊,急忙动用各种关系,四方探听科布多前线具体消息。

雍正九年(1731年)八月,随着战报及伤兵陆陆续续返回京师,该来的总是到来:大难不死的傅尔丹以及三位副都统、二千余生还官兵的家属总算是长出一口气,暂时放心;而阵亡的近六千军士家人,则等到了他们亲人的阵亡通知。

所以在八月以后,直至年底,不断接到噩耗的京营家属们接连举办丧礼,由于人数实在是太多,而住户也太密,一时间京师内城几乎家家挂孝,户户缠白,一片悲哀压抑气氛。

本来京师八旗人数就不是很多,这一次惨败,丧失的大都是京营驻防八旗,所以北京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殁于阵前,从而全城“遍挂白幡、以悼亡魂”,哀号声蔓延内外,和通泊惨败,可见一斑。

而雍正帝也因为此战惨败,使得之前策划好的“缓缓筑城、徐徐合围、两路夹击、以图准部”计划破产,不敢再继续主动对准噶尔用兵。清军也丧失了主动出击的能力,只能固守待援。噶尔丹策零携大胜之威,在两个月后大举进攻喀尔喀蒙古,威胁清廷北方,甚至有深入甘肃、青海的打算。

幸好喀尔喀右副将军、郡王额驸策凌率部奋战,击退准噶尔军,才稳住和通泊大败后,军心不稳的清军防线。

在次年,郡王额驸策凌,更是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给了雄心勃勃的噶尔丹策零当头一棒,将和通泊惨败后的不利局面扭转过来,成为稳定西北局势的大功臣。

郡王额驸策凌及他在雍正十年的大胜,就是我将在春节期间所发表连载----《额尔德尼昭之战》的主要内容,敬请朋友们稍候,谢谢大家!


伯虎42


和通泊一战是整个清朝200余年间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也是雍正一朝战损最严重的一战,他的参战部队全部是来自满族和蒙古八旗,由内大臣傅尔丹率领。当时由岳钟琪率领川陕汉军作为西路军,而傅尔丹率领的满蒙联军作为北路军,雍正想要以这两路军直接平定葛尔丹叛乱。但是葛尔丹叛军在衡量了两路军的主帅能力之后,就选择了有勇无谋的傅尔丹下手,没想到的是傅尔丹竟然还真的中计了,被葛尔丹叛军包围23,800多的八旗军队,最终只逃脱2000多人,战死了十几位的大将和大臣。虽说北京城内八旗家家代校有些夸大,但也充分说明了这场战役他的惨烈之处。

这起战争的起因是在雍正五年时,葛尔丹的老首领去世,他的儿子葛尔丹策零继位,同时也继承了先辈们的野心,雍正皇帝曾经多次下令让葛尔丹部交出藏匿的叛乱首领,但是策零拒绝,并屡次和清军发生摩擦。雍正皇帝自然不能容忍别人挑衅他的威严,再次发起西北战火,在雍正七年三月,派出两路大军准备进攻葛尔丹。

此时的葛尔丹部并没有准备好,根本无力承受青春的怒火,于是他想出了缓兵之计,一边向清军求和,一边,着手准备战争雍正在得知信息后,下达全军暂时停止进军的命令,并将两路大军的统帅调回京城商议,由副统帅接任统军大权,只可惜这两路大军的副统领实在太差,以为两军会开始议和竞争,不会有大战发生,所以松懈了部队防务。

在雍正八年,葛尔丹策零缓兵之计败露,两路大军的统帅迅速返回西北大营,整军备战。雍正九年,葛尔丹集中兵力,要率先攻击有勇无谋的傅尔丹。派出2000兵马,摆出佯攻的姿态,用来牵制西路军,将主力集中起来对付傅尔丹的北路军。在对付傅尔丹时,布置下了一系列的计谋,保证他能上钩。

首先派遣了三万的先头部队,攻击北路军,使用诱敌深入的计谋,同时派出间谍诈降傅尔丹,让他觉得葛尔丹总共只派出了3万大军,而且当时部队的集结人数还比较少,兵分三路的3万大军,还有两路没有到达,让傅尔丹轻易的相信,他能够吃下葛尔丹的先头部队。果然,立功心切的傅尔丹立马上钩,在还没有进一步查证敌情的前提下,派出军队想要吃掉葛尔丹的先头部队。

葛尔丹的先头部队与傅尔丹初步接触后,便且战且退诱他上钩,此时的和通泊谷地中正埋伏着葛尔丹的两万大军。傅尔丹的军队一路追击,最终在山谷中被包围。当傅尔丹前锋基本上是以骑兵为主,在被包围的山谷之中基本上没有占到任何优势,很多次冲锋都被弓箭击退,当傅尔丹得知自己的前锋被困时急忙派出援军,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整个前锋部队只有少量官兵被救出,基本上属于全军覆没的状态。

在吃掉了富尔丹的前锋部队后,葛尔丹大军向清军大营发起猛攻。科尔沁蒙古兵见到敌众我寡的态势,纷纷逃窜,满洲八旗部队在见到了科尔沁蒙古兵逃亡后,以为部队溃败,也开始纷纷逃亡,兵败如山倒就这么开始了。傅尔丹急忙收拢了4000余残军,想要突出重围,他与副将分别率领2000人分两路撤退,最终副将率领的2000余人全军覆没,只剩下了葛尔丹的2000余人逃出生天。岳钟琪所率领的西路军见此情景,想要来一出“围魏救赵”,可是时间上根本来不及。至此,和通泊一战,清军完败。

在这次战役中万余人的满清联军,只有2000多人逃出来,有4位将军被俘时自杀身亡,一位副将和7位王公大臣在乱阵之中丧命,其他的大军士兵都是八旗子弟,总共有7000余人死在这场战役中,所以说北京城内八旗,家家戴孝,毫不为过。这也是清朝200余年间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战役,战损率接近7成,这让雍正皇帝堪称是颜面尽失。当初他极力主张对戈尔丹用兵是没错的,只是他用错了傅尔丹这样一位刚愎自用的将领。


小芊芊爱历史


公元1731年5月,清雍正帝为了彻底平定西藏、准噶尔等地区的叛乱势头,与蒙古军队发生了和通泊之战。

战况惨烈,京八旗作为前锋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清军在惨败中落幕。清军由傅尔丹率领的京八旗主力10000人,几乎全军覆没,少数人生还,以致于北京八旗家家戴孝。原以为轻松破敌,去挣功名利禄,不曾想却深入陷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在和通泊战争中,清军阵亡和被俘官兵达到6923人,另外有303人在溃逃时被杀或被俘,总计损失7226人。其中抵抗最为顽强的京师八旗军,仅有2000多人得以逃脱。清军副都统以上将领有18人参战,仅主帅傅尔丹等4人生还。这次战争也是清朝历史上对蒙古各部作战的最大惨败。

战争起因和两军装备差距

1723年,雍正帝继位后彻底解决了内部权力斗争之后,他腾出了手脚,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草原葛尔丹部,雍正帝决定趁准噶尔内部不稳,对其发起致命一击。

准噶尔汗国作为西北霸主,虽然遭到康熙帝对葛尔丹的沉重打击震慑后老实了很多年,但是经过恢复和革新,他们除了使用传统的冷兵器与弓箭外,还开始装备自西亚引进的重型火绳枪。而且得益于与中亚穆斯林的贸易,学会了自制火药。

除了火器,还装备了中亚风格铠甲,其使用的锁子甲大多为四环合一的开襟式,在质量上已经好于大部分清军盔甲。其刀剑冶金技术,也得益于中亚冶铁技术、工艺保障,明显优于清军手里千年不变的作坊工艺。

清军入关后,无论是国家制度、装备水平都继承于明朝,直到雍正继位后,虽然时隔百年,这一沿革都没有改变,还是一支旧式明朝军队。

两厢对比,清军不仅火器装备已经远远落后于准噶尔,其冷兵器装备比例过高,而且兵器质量也比准噶尔军队更次,实际上,准噶尔除了综合国力和人口、地域规模比不上清朝,其军事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清朝,与当时的欧亚看齐了,因为准噶尔的火器技术,是来自于当时横行欧亚的奥斯曼帝国。

倘若那个时代是慈禧太后掌权,恐怕清朝又要被蒙古灭亡了。

战争过程

当时清军还沉浸在康熙大帝远征葛尔丹的大胜梦幻中,对准噶尔的变化浑然不觉。他们派出的是一支由满洲八旗和绿营汉军组成的混合部队。满八旗由靖边大将军傅尔丹指挥,汉绿营则由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领。他们踌躇满志的到达和通泊战场上,饱尝了一顿蒙古人精心为他们准备的欧式炮弹大餐。

虽然清军严密封锁消息,想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准格尔来一个突然袭击,但是逃跑出来的三个蒙古商人很快就将清军大军来袭的消息报告了葛尔丹策零。噶尔丹策零收到消息,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等清军好整以暇的来袭。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噶尔丹策零立刻命令准噶尔名将小策零敦多卜率兵5000袭击巴尔库尔,穆瑚立宰桑率军1000人偷袭青海。

准噶尔突袭得手,清军阵亡汉蒙官兵3243人,损失牲畜122557头。准噶尔由此也解除了西路军绿营部队的威胁。为应对准噶尔的骑兵游击突袭战术,雍正采用了步步为营、稳打稳扎的进攻、防守方略。

每占一地,修筑一城。这种大城以砖土筑成,瓮城、角楼、城壕等工事样样皆有,周围还有小城和炮台拱卫,花费十分巨大。建成后北路大城将驻扎2万余人,还配置了子母炮300门、威远炮60门、鸟枪5000支,成为清军稳扎稳打的前进基地。

葛尔丹策零为了突破清军稳扎稳打的战术,开始逐步诱敌深入,最后骄傲的傅尔丹中计,被准军重重包围。

6月23日,清军面对准噶尔军队的反复攻击,已丧失了撤退的最好时机,已然插翅难飞。西山梁上的清军,虽然同为蒙古人,但是准噶尔人不仅有火炮支援,还装备了大量土耳其式火枪,足以在远距离内压制蒙古八旗火力。面对这种由欧洲大炮、各型重型火枪与蒙古弓组成的火力网,东部的清军各蒙古兵们纷纷溃逃。他们的将领也只能选择自杀殉国。

清军只好在军营内坚守,6月25日,傅尔丹命令全军组成方营,保护辎重步行突围。准军已经集中了3万人,从四面不断围攻。清军殊死抵抗,且战且退,才得以不被全军歼灭。

6月28日,清军艰难退到达哈尔哈纳河,已用尽了弹药和弓矢,阵型都无法维持。最后抛弃辎重,吸引敌军骑兵掠夺,伺机四面突出重围。他们纷纷逃上山岭,分两路逃往科布多。在准噶尔人骑兵的零散收割下,最后只有傅尔丹等少数人在骑兵的保护下,逃进了科布多城。

战后,雍正帝不敢再轻举妄动,丧失了征服准噶尔部的机会。这个未竟事业,丧师惨败教训,直到他儿子乾隆时代,才得以洗雪前耻。

战争教训,王朝的最后背影

这场战争让清朝吸取了一些教训,开始仿制准噶尔武器,淘汰明式武器。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因此彻底举一反三,去观察、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还继续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直到英国使者马戈尔尼到访向乾隆展示、推销英国先进火器,乾隆帝还没有意识到差距和危机。轻描淡写的说我天朝上国,物阜民丰,应有尽有,这些西洋奇巧淫技,不值一提。

此后,煌煌天朝上国,沦落到割地挨打的悲惨境地。爱新觉罗世代努力建立的大清江山,也自乾隆朝开始,日薄西山,走向没落和灭亡。孙殿英炸开东陵,敲掉乾隆的金牙,劫掠他的陪葬品的时候,他在天若有灵,不知道会如何说……


谢金澎


雍正9年的和通泊之战,是清朝政府和西部准噶尔蒙古的又一次大战。之前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打的也是准噶尔蒙古。但是康熙仅是消灭了噶尔丹政权,准噶尔蒙古依旧存在。

在噶尔丹死后,阿拉布坦成为准噶尔蒙古的首领。阿拉布坦是噶尔丹的侄子,噶尔丹当年就是谋取了阿拉布坦父亲首领的职位,当时阿拉布坦被迫逃亡。阿拉布坦回来继承王位后,第一时间派使臣向康熙表示友好关系,并愿意朝贡。

阿拉布坦去世后,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此时已经是雍正五年,策零派使者向雍正朝贺。雍正要求策零交出罗卜藏丹津,罗卜藏丹津是维拉特蒙古和硕特部的首领,主要在青海一带活动。他于雍正元年造反,本部被清政府镇压以后,他本人逃亡准噶尔部。

但是策零拒绝交人,双方互遣使臣谈判,战争还是在雍正7年爆发。雍正开始部署兵力,傅尔丹和岳钟琪两名大将,各率数万大军,分西、北两路进攻准噶尔。雍正八年,两路大军集合完毕,部队基本就位,但策零却派使者来和雍正交涉。最后雍正做出“暂缓一年用兵”的决定,两路大军也就原地待命。

等到雍正9年,策零还是没有交出罗卜藏丹津。雍正下令两路大军开始进攻。双方在西北大地上大战,各有胜负,但都损失惨重。

策零的主力在北部,有30000多人。策零先让手下向傅尔丹投降,然后将傅尔丹引诱到埋伏好的山谷中。结果傅尔丹手下20000余人,仅有2000多人逃出。傅尔丹在士兵的护卫下突围而出,而他的副将全部战死,这是清朝在西部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清朝早期还是以八旗军为主力,此次上战死的八旗军的人数占一半以上。要知道,清朝的八旗制度,一旗满员人数也不过10000人,这一战等于一旗全部阵亡。

所以,说家家戴孝也不为过。


老虫


和通泊之战这场规模并不大的战争,为什么会引起清王朝的震动呢?

和通泊之战,清军参战为一万人,死伤七千多,比例超过七成,战死十四位八旗将领。这场战争被认为是清朝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和通泊之战之所以有北京八旗家家戴孝的说法,主要就是这场战役中战死的比例非常大,达到了七成。要知道清朝大战战损率基本都没有超过三成的,而且超过这个比例也基本会退军的。而和通泊一次就打残了这只军队,再加上战死的将领有些多,所以就有这种说法了。

那么这一次规模不大的战役为什么会引起清王朝的震动呢?

这场战役满清八旗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军队的支柱力量逐渐从满清八旗过渡到汉人的绿营。

和通河战役聚集了大清王朝几乎最精锐的军队,结果却被一战而歼。给予清朝皇帝的震动可谓是相当大。因为战场战争的失败,战后军队的北路指挥者傅尔丹被判处斩监候,但因为没过多久雍正就死了,所以侥幸保了一命。西路指挥岳钟琦手下两大将当即就被斩了。可想而知雍正的愤怒。

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的因素导致,西路的岳钟琦被引诱进入了准噶尔,虽然攻克了乌鲁木齐,但是傅尔丹面临被葛尔策零包围的风险。而傅尔丹则是计划调集手下最精锐的军队一万人,奇袭葛尔丹策零,但是失败了,最终死伤殆尽,只余两千不倒的残兵败将逃回来了。

雍正真正震动的原因,不仅有这次大败所至,更多的则是,清王朝面临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因为满清八旗自入关以后,经历几十年的康熙盛世,渐渐的安于享乐,失去了祖辈的血性。要这些没摸过刀兵的八旗子弟去上战场,谁愿意啊。虽然雍正也用过一些手段,但是效果都不大。

事实上,满清军队的战力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出现下滑了。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康熙平定三藩的时候。康熙先是派遣七万满清八旗,但是被吴三桂打败了。不得已在派遣25万汉族绿营进心镇压,最终历时八年才平定了。虽然后面也于俄国打了一架,但是总体还是呈现战力下滑的情况。

而和通泊之战,则是彻底把满清的八旗打残了,之后汉族绿营在清朝军队中逐渐占据地位。蒙古族就更加了,通过这次满清军队的战败,捞到了足够的好处,比如给予蒙古更多的自主权,提出以蒙治蒙的策略。

和通泊之战不在于不在于它败得有多惨,而在于它的影响太大,几乎影响力清王朝的政治走向。

这场战争使得满清王朝,开始把军事资源向蒙古部落倾斜,并减弱了对蒙古部落的控制力。外蒙古脱离中国就有这么一部分原因在的。


这个历史很正


和通泊之战,指雍正九年,也就是1731年,在今天蒙古国境内阿尔泰山脉有个淡水湖叫和通泊,当年在这里噶尔丹3万成功围歼了满清精锐八旗2万人,清军战死10多位将军,部队仅剩2000人逃命,十仅存一的结局让满清八旗精锐覆没,成为当时国之噩梦。

康熙晚年时,成功将西藏纳入满清保护,雍正即位之初,又成功将青海纳入清朝统治之下,清军势力范围还在不断扩展,内地也在磨刀霍霍,积蓄力量。1727年准噶尔的首领策妄阿喇布坦死了,策凌和萝卜藏索诺两个儿子争夺汗位,准噶尔爆发内乱,最后策凌血刃汗位,萝卜藏索诺过哈萨克逃往伏尔加河。

准噶尔正值主少国疑,人心不稳,雍正皇帝认为这是剿灭准噶尔大好时机,决定出兵准噶尔。其实在此之前,满清就在积蓄力量,在东北老家精选精干者,练习枪炮,时任黑龙江将军的傅尔丹奏请朝廷更换子母炮,雍正七年正式分两路出兵,以靖边大将军傅尔丹,所辖部队有6000京师八旗、精锐车骑营9000人、黑龙江八旗1万人。

准噶尔的装备并不弱于清军,不但有瑞典军官的军事指导,在沙俄的帮助下,还能自行生产火炮,部分火炮更胜清军一筹。和通泊是个淡水湖,周边的地形不适合大部队的展开,康熙59年时,清军将领傅尔丹曾率1万人在此大败准噶尔,这次准噶尔弱兵佯败,计诱清军出而野战,以上次的军事经验,傅尔丹信心满满,结果在和通泊被3万准军伏击,密集的炮火,清军大溃。

北路副将军查弼纳战死、辅国公巴赛、副都统达福、参赞大臣马尔萨、舒楞额等人战死,侍郎永国、副都统觉罗海兰等兵败自杀,最后逃到大后方科布多的残兵仅2000余人,此战京八旗多为上三旗军民,宗室勋贵后裔,均被报销,当年有流传北京八旗家家戴孝,并不是危言耸听,此战以后,雍正将东北的打牲索伦、达斡尔人纳入满八旗,就是为了补充八旗的兵源。


图文绘历史


蒙古语中,湖泊叫做“淖尔”,因此,和通泊之战又叫做和通淖尔之战。此战和清军入关以来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争的规模相比,不过是一场中等烈度的战争。然而,此战却如诸葛亮临死前在自己的大帐里点亮的那盏长明灯一样,这是雍正帝的续命之战。如果这场战役大获全胜哪怕是惨胜,雍正帝都可以多活几年,所以,雍正帝对这场战役非常重视,准备的非常充分,雍正帝包括朝野上下的官员普遍对这场战役持乐观的态度。好像诸葛亮认为自己的长明灯不会熄灭一样,谁知道傅尔丹这个懵懵懂懂的大将军竟然稀里糊涂地做了吹灭诸葛亮的长明灯的魏延。结果,和通泊惨败,傅尔丹吹灭了雍正帝赖以续命的长明灯,没几年,雍正帝便带着无尽的遗憾与世长辞了!

那么,清军为什么会在和通泊之战中惨败,和通泊之战对清朝有何影响?为什么此战后北京八旗子弟家家戴孝呢?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已不知彼,每战必败!一场不了解对手的战役注定是败仗__战争之初雍正帝就犯了兵家大忌。

自康熙至乾隆,这三代皇帝都认为西北边陲的准噶尔汗国是大清朝的心腹大患,是死敌,必除之而后快,所以,康熙三征葛尔丹,把葛尔丹咔嚓了。然而,这个民族只是暂时地臣服于大清,蒙古族的后裔没有那么好对付的!雍正元年,准噶尔汗国的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大将军年羹尧灭了。这一次,雍正帝得到情报,准噶尔汗国内部发生内乱,这种情况对于大清来说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雍正帝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准噶尔问题。

雍正七年,大清王朝按照自己的幻想准备着这场梦想已久的战争。然而,殊不知此时的准噶尔汗国已今非昔比,他们当真是鸟枪换炮,俨然已是一个土豪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看一看人家准噶尔汗国都有哪些装备。由于准噶尔汗国地处中亚地区,和西方交往频繁。那时的他们已经装备了土耳其重型火炮和先进的火绳枪,由于常年征战,他们的勇士的骑射水平已远高于承平已久的八旗子弟!何况这些八旗子弟都有哪些装备呢?鸟枪,火铳,威远炮和子母炮等第一代热兵器。清兵的装备和准噶尔汗国的装备存在着代差。

所以说,这场战争的结局毫无悬念,大清王朝的军队只是准噶尔汗国的嘴里的一块肉而已。

二,盲目乐观,坐井观天,仍然是兵家大忌。

战前,雍正帝根据得到的假消息,固执地认为准噶尔汗国已是风中残烛,不堪一击。所以,他说道:“天时人事,机缘辐辏,时不可失,机不可再!”而西路军宁远大将军岳钟琪更是豪情满怀地给雍正帝上了一个“王师之十胜”的奏折,岳钟琪的“十胜说”让我想起了三国时期的郭嘉给曹操献的“十胜说”。所不同的是,郭嘉的“十胜说”大获成功,而岳钟琪的“十胜说”成了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们不妨看一看岳钟琪的十胜说:一曰主德,二曰天时,三曰地利,四曰人和,五曰储粮之广备,六曰将士至精良,七曰车骑营阵之尽善,八曰火器兵械之锐利,九曰连环迭战攻守之咸宜,十曰士马远征节制整暇。

应该说,从岳钟琪的这个十胜说中,我发现岳钟琪最起码是一员尽职尽责,循规蹈矩的战将,要他冲锋陷阵可以,如果需要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有点差强人意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岳钟琪的这个“十胜说”里说的是自己,唯独忘了对手!这岂不是“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嘛!而大学士张廷玉亦趁机上书穷拍了一通马屁:“皇上天兵训熟精锐,所向无敌!”

由此可见,当时的雍正朝廷上下都被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感染着,这种情绪无形之中给了前线将士以巨大压力,从而直接导致了北路军大将军傅尔丹立功心切,孤军深入,造成了这场战役的失败!

三,立功心切,孤军深入,扬短避长,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犯的也是兵家大忌。

战前,葛尔丹策零根据自己的部队擅长野战,不善攻坚的特点,又了解到傅尔丹立功心切的心理,专门为傅尔丹量身制定了一个详细而又周密的计划:诱敌深入,聚而歼之。此战,准噶尔汗国的葛尔丹策零就像一个钓鱼的高手,先给傅尔丹安排了一个香饵:一个诈降的士兵,这个士兵给了傅尔丹传递了知道非常有价值的情报。准噶尔汗国准备两路大军进攻清军,而另一路大军因故未到,傅尔丹想都没想就上钩了,他想趁敌立足未稳,先下手为强。傅尔丹选了京师八旗兵6000人,车骑营9000人,还有奉天兵8800人,出发了!

结果可想而知,傅尔丹率领的一万多人几乎全是八旗的精锐,其中,京师的八旗兵就有6000人,而傅尔丹仅仅带回来了2000多人,剩下的人几乎全部战死或者战败自杀,其惨烈程度难以尽述。不过,到底是八旗子弟的精锐之师,这些士兵英勇无畏,慷慨赴死,无所畏惧,其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敬仰!因此,难怪此战过后,北京城里八旗家家戴孝了!

因此上,和通泊之战是一场著名的将帅无能,累死千军的经典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