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澳大利亚一鸟类,尾巴像竖琴,号称“口技大师”,模仿各种声音

在澳大利亚东部热带雨林里,栖息着一位动物界首屈一指的“口技大师”

它能模仿听到的绝大多数声音,虫鸣声、鸟叫声、野兽吼声、汽车的鸣笛声、工人的锯木声……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像真的一样。它就是澳大利亚珍稀的鸟类——琴鸟。

澳大利亚一鸟类,尾巴像竖琴,号称“口技大师”,模仿各种声音

琴鸟

既然是口技大师,为何取“琴鸟”之名?琴鸟隶属于雀形目琴鸟科,身体为浅褐色,体型和珍珠鸡相当,雄性琴鸟有一条华丽、色彩斑斓的尾巴,像一把竖琴,故而被人们取名“琴鸟”。

雄性琴鸟有16枚尾羽,醉外侧一对宽3-4公分,长约70厘米,边缘镶嵌着闪闪发亮的黑色线条。当琴鸟的尾羽展开时就像一把高雅炫丽的竖琴,让人看了忍不住想伸手去拨动它的“琴弦”。

澳大利亚一鸟类,尾巴像竖琴,号称“口技大师”,模仿各种声音

琴鸟尾巴

就和孔雀一样,雄性琴鸟的尾巴也是用来吸引异性的。它们一边高声鸣唱,一边展开尾羽,翩翩起舞,鸣唱曲调越是复杂,尾羽越是眩彩夺目,就越能招引到老婆。但雄性琴鸟可不是个“好男人”,在追求雌性时,攻势猛烈,让人窒息,但交配之后就会悄然离去,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留下雌性独自坐巢育儿。

雌性琴鸟每次只产下一颗蛋,经过35-40天的孵化,小琴鸟就出生了。此后雌性琴鸟要独自照顾小宝宝8个月,等到小琴鸟羽翼丰满才会离开妈妈闯荡天涯,开始自己的“口技大师”求学之旅。

琴鸟为何能模仿几乎所有的声音,而且惟妙惟肖呢?这得益于两点,第一,琴鸟具有先进的发声结构;第二,雌性琴鸟痴迷于美妙的歌声,自然选择淘汰掉不擅长发声歌唱的个体。

一、鸟类的发生原理

澳大利亚一鸟类,尾巴像竖琴,号称“口技大师”,模仿各种声音

发声器

鸟类特有的发声器官叫做“鸣管”,鸣管位于气管和支气管的“交叉路口”。气流进入鸣管,引起振动,从而发出声音。但并非所有的鸟类都有鸣管,像鹳就没有鸣管,它只能快速拍打上下嘴巴,发出声响。

鸣管里有鸣膜,鸣膜会因为气流而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有些鸟类在鸣管的中间鸣骨外缘还拥有半月膜,半月膜也可以像鸣膜一样发声。鸣骨下方的气室可以调节气流快慢和压力大小,从而变化出不同的声音。

鸟类发出声音的复杂程度和鸣肌息息相关,鸣肌控制这气管口径,鸣膜的张弛程度。鸟类的大脑通过调动鸣肌的运动,控制气管气流和鸣膜,从而发出不同频率,变化多端的声音。

像信天翁是没有鸣肌的,它发声本领相当捉急;我们家养的鸡鸭鸽子,只有一对鸣肌,发声比较简单;麻雀有两对鸣肌,发声就比较多变复杂;而会学人说话的鹦鹉,则拥有3对鸣肌。

我们的“口技大师”琴鸟,同样拥有3对鸣肌,从这点上来讲,琴鸟在声音当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澳大利亚一鸟类,尾巴像竖琴,号称“口技大师”,模仿各种声音

琴鸟

二、自然选择

在琴鸟的世界里,雄性比雌性更喜欢鸣唱。雌性虽然比较少开口鸣唱,但确实个挑剔的鉴赏家,它们对雄性的歌声很是挑剔。

当雄性准备开始求偶时,就会飞上矮矮的树枝上开始引吭高歌。为什么是矮矮的树枝呢?因为雄性琴鸟的尾羽虽然华丽,但在飞行过程中却显得笨拙,不利于飞行。唱着唱着,一旦有异性被歌声吸引,到了雄性跟前,雄性便展开尾羽,载歌载舞。

想要吸引到异性,可不是见容易的事情。雌性喜欢雄性会唱的曲目多,而且要变化多端,最好还是没听过的,虫鸣鸟叫听多了,也就没意思,最好能来点独家秘技。

澳大利亚一鸟类,尾巴像竖琴,号称“口技大师”,模仿各种声音

琴鸟

那些不会唱歌,唱歌不好听的雄性就得不到交配权,时间久了,音乐细胞不发达的基因也就被淘汰掉了。而生存下来的雄性,为了避免被淘汰,则要勤奋好学,学习模仿更多的声音,才能娶到老婆,才能娶到更多个老婆,产下更多的后代。故而,琴鸟越来越擅长模仿各种声音。

还好我不是一只琴鸟,不然五音不全注定独孤终老(瑟瑟发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