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人一多就怯場,幫孩子設置“OK線”,幫孩子跟怯場說再見

人一多就怯場,幫孩子設置“OK線”,幫孩子跟怯場說再見

前兩天,我在家上網的時候看到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一名9歲的中國小姑娘黎子琳,用全英文做了演講。我驚訝於這位小女孩在臺上的出色表現,面對臺下如此多的觀眾,舉止淡定從容,表達清晰流利,引起很多人紛紛讚歎。

看著身邊有很多的孩子,他們沒有像子琳那樣的淡定,而還可能在人一多的地方就怯場,緊張到說不話來。著名心理學家卡內基說:"一個人的成功,有15%取決於技術和知識,85%取決於語言表達。"能夠擁有在很多人面前流利表達的孩子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相信很多的父母都在想:"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能夠這麼自信,在臺上有如此優秀的表現,而看看自己的孩子卻一到多人的地方就焉了一樣,半天也講不出一句話來。"其實,孩子怯場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先天的遺傳之外,還與後天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如果你的孩子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不如試試幫孩子設置"OK線"。

人一多就怯場,幫孩子設置“OK線”,幫孩子跟怯場說再見

孩子怯場背後的原因你要知道

1、父母期望太高,孩子怕犯錯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表現的動機和目的就越單純,他們沒有成年人所謂的"面子"。但隨之年齡越來越大,孩子會因為害怕在別人面前出醜而不敢表現自我。有時候,孩子自身對自己過度關注,會覺得別人也是一樣的關注自己,這是孩子內心"自我焦點效應"的原因。

所謂的"焦點效應"是指人們會把自己看做是一切的中心,並且潛意識覺得別人也是一樣地關注自己。"焦點效應"會讓孩子變得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眼光,往往在外人面前不敢太過於表現自己。有時候甚至會因為太緊張而發揮失常。

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會讓孩子的心理更有壓力,害怕自己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害怕犯錯誤在別人面前出醜。所以,父母自己不僅要放下對孩子的高要求,還要學會引導孩子放低自我的要求,要知道人無完人,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

人一多就怯場,幫孩子設置“OK線”,幫孩子跟怯場說再見

2、孩子肩負"內向"標籤讓孩子更沉默

內向一直被大家錯認為是一個人的缺點,當一個孩子總是被別人說自己內向的時候,他就會在大家面前表現得比較沉默,不愛講話。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標籤效應",它指的是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標籤所描述的那種人。

如果父母總是當著別人的面說自己的孩子內向,孩子就會潛意識的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也自然變得比較沉默,而"內向"也會成為孩子擺脫公開表達的理由,"害羞"慢慢的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每一個個體都包含著兩種類型的性格,其中一種佔據人性格的主導地位,和另外一種處在潛意識的狀態中,而在必要的情況下,潛意識的性格也會被激發出來。很多內向的孩子在遇到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也會表現得比較活躍,口若懸河。

3、父母的強迫更讓孩子怯場

很多時候,強迫都是作為無效的行為,很多孩子人一多就怯場,很有可能與父母日常的逼迫有關,強迫可能會讓事情變得事與願違。物極必反的道理相信每位父母都懂得。

在父母的強迫下,孩子可能會勉強表達,但實際上,她們內心的恐懼感並不會消失。等到下一次要求孩子在公開表達時,孩子還是一樣的怯場。對於孩子怯場,父母要放下自己的強迫,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更有信心地表達自我,幫助她們打消顧慮。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分享過自己的一件事,小時候每次當父母帶他去見親戚朋友的時候,都叮囑他去見面時一定要嘴甜,這樣才會深得大家的喜愛。有一次,父母帶著他去參加聚會,其中有位叔叔聽說他會唱歌,要他唱來聽一聽。可是,在那麼多人面前,他很害羞不敢展示自己的唱歌才華,他向父母求助。可是父母卻逼迫他說:"在家不是唱的挺好聽的嗎?唱一首吧!"可他卻憋了半天也唱不出來,這時父親怒了,一個巴掌扇過去:"你這個沒出息的傢伙,真給我丟人。"從此以後,這件事一直成為他的噩夢,以至於現在在多人面前就容易怯場,內心很是恐懼。

人一多就怯場,幫孩子設置“OK線”,幫孩子跟怯場說再見

設置"OK線",輕鬆解決孩子怯場問題

1、搞定緊張的狀態

很多人會認為緊張是孩子怯場的原因,但其實緊張與不緊張並不是孩子怯場的真正原因。有時候我們常常說別緊張,就好像是在意味著"緊張=發揮不好=失敗"。所以,有時候告訴孩子說:"別緊張,放輕鬆,保持平常心。"不但沒能達到鼓勵孩子的作用,還有可能會起反作用,讓孩子變得更缺乏信心。

其實,為了孩子依舊能夠在緊張的狀態下做好不怯場,我們設置了"OK線"的概念。所謂的"OK線"就是在孩子上場之前,給自己定下一條:"做到這樣就OK"的線,當孩子內心有這樣的一條線時,當他真正地做到了這樣的目標,自然就會體會到自我成就感,從而自信心提高,變得不那麼怯場了。

學會在上場之前搞定緊張的狀態,解決"緊張=發揮不好=失敗"的問題,就能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搞定緊張,解決怯場問題。

人一多就怯場,幫孩子設置“OK線”,幫孩子跟怯場說再見

2、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有了自信心,在做事的時候也更加有勇氣。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能夠給孩子更多的勇氣和力量,克服上場的恐懼和害怕,從而做到淡定自若,不怯場。

多年的心理實踐證明了:"OK線"心理訓練的要點就是找到一條與孩子自身能力相符合的"OK線",從而使人能夠體會到達到目標的成就感,不斷地自我肯定。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在不斷地達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時,就會不斷地提高適合自己的"OK線",拓展自己做事的權限和範圍,提高自己的能力。

父母要經常讓孩子在適合自己能力範圍的"OK線"上體驗到成功的滿足感,父母在平時可以和孩子一起記錄緊張的時刻。長期堅持,形成孩子自我的心理狀態,讓孩子確切地知道自己在何種緊張的程度下可以做什麼,心裡有底才能讓孩子更有自信,更加不容易怯場。

人一多就怯場,幫孩子設置“OK線”,幫孩子跟怯場說再見

3、逐步實現適合自己的"OK線"

每一件事情成功的過程都是循序漸進的,太過於急躁終究無法得到有效地結果。有的人懷疑,按照"OK線"循序漸進地,慢慢地一點點拓展自己的能力,那要等到猴年馬月呢?

其實,"OK線"是一個循序漸進達到成功的過程,但這個過程卻不斷地給我們增加信心和勇氣。讓孩子在追求目標之時能夠堅定自我,踏踏實實地做好遇見的每一件小事,從而達到目標。而這個過程也帶給孩子體驗的樂趣,讓孩子動力滿滿地實現更大的目標。

總之,培養一個"不怯場"的孩子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就是要在一點一滴中與緊張狀態和諧相處,不斷的在實現"OK線"上建立自信,實現自我肯定,從而做到"不怯場"。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