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奪取荊南四郡後劉備不借南郡而是南下奪取交州七郡,是不是更好?

一梭煙雨江湖行


交州位於今天廣西、廣東和越南北部及中部地區,不否認這是一片很大的地方,可在那個時代實屬一片蠻荒之地,不能種莊稼,時不時還有瘴氣,不利於生存,得到這塊地盤在那個時代幾乎沒有絲毫作用!

古中國很長一段時間的核心區域是在位於黃河、長江流域的平原地帶,這裡可以種莊稼,是中原王朝統治的核心,劉備爭的天下就是這塊區域。

南郡東可連吳國孫權,北與曹操相接,是劉備爭奪天下的戰略要地,歷史上的劉備借荊州借的就是這裡。南郡是劉備隆中對戰略實施的重要地區,其價值遠在交州之上!





石說大史話


在劉備的創業歷程中,選擇南郡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劉備寧可放棄長沙和桂陽這兩個郡,以及江夏的部分控制權,就為了要走南郡。

南郡對劉備真的就這麼重要嗎?如果劉備當時捨棄南郡,將兵馬南下直奔交州,是否可以打下更多地盤?

交州遠離北方政權,當時在士燮手裡,依舊是相對獨立的一個集團。有點類似於當年趙佗建立吳越國的規模,劉備佔據這裡再迂迴奪取南郡,豈不是更妙?

01奪取交州,劉備至少有三點受益。

劉備集團一文不名,之前根本就不成氣候。在赤壁擊敗曹操以後,他才逐漸崛起。之所以崛起如此之快,是因為他基本繼承了劉表的家業,成為了荊州最大的土豪。

這個時候劉備向孫權借走了南郡,因為這是當時荊州的核心城池,佔據南郡,也就宣告了自己擁有荊州的控制權。

作為交換,劉備將江夏送給了孫權,畢竟江夏更靠近孫權的地盤,所以孫權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其實當時劉備南下奪取交州,會有更多受益。

  1. 第一,劉備集團佔據交州,孫權佔據南郡。來自北方曹魏的所有壓力,都將會是孫權一個集團來承擔,劉備可以保存足夠的實力。
  2. 第二,劉備奪取交州以後,根據地的縱深更廣,不僅有益州的山川,也有交州的茂林,這些地方都是易守難攻的地盤。
  3. 第三,劉備不拿下南郡,就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去鎮守這個地方。南郡是四戰之地,每一家的諸侯,都想要奪取,是一塊燙手山芋。

由此可見,劉備能夠奪取交州的話,對集團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再說了,交州雖然地廣人稀,但是靠近邊境,且有過長期獨立的經驗,是非常適合建立諸侯國的一個地方。

而且交州地處孫權腹地之南,對孫權來說是壓力,對曹操來說卻沒有太多的影響。劉備和曹操完全可以將孫權消滅,從而雙方對敵。

權以交阯縣遠,乃分合浦以北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阯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又遣陳時代燮為交阯太守。岱留南海,良與時俱前行到合浦,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發宗兵拒良。良留合浦。交阯桓鄰,燮舉吏也,叩頭諫徽使迎良,徽怒,笞殺鄰。---《三國志》

由此可見,孫權的生死之地,根本不是荊州,而是在交州。這麼說劉備的選擇是錯的了?難道他就真的沒有考慮過交州?

02拿下南郡,才能真正成為荊州之主。

劉備集團是一夜之間強大起來的嗎?當然不是,那麼為什麼他能夠迅速壯大,甚至連孫權都感到害怕呢?

其實劉備集團之所以壯大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劉備繼承了劉表的政治遺產。劉表死後,將大位傳給了小兒子劉琮。

劉琮並不爭氣,他帶領荊州將士歸順了曹操。而曹操南下的時候,荊州的這幫人才,做出了三種選擇。

  1. 第一,荊州的豪族俊傑們,選擇跟隨劉琮歸順曹操。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蔡瑁、張允等人,他們是荊州土生土長的豪族,而且蔡瑁和劉琮還有親屬關係。
  2. 第二,荊州的其他豪族,選擇跟隨劉備共同對付曹操。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劉備在荊州三年,交了很多好朋友,得到這些人的支持,有利於劉備壯大他的實力。
  3. 第三,荊州的少數人才,選擇逃離荊州,有的前往東吳,有的則前往益州。前往益州的代表人物就是李嚴,後來成為劉備的託孤重臣之一。

這三種選擇的背後,其實就是三國力量的分配。其實不少人才都歸順了曹操,歸順劉備的人最初並不多。可是在劉備和孫權擊敗曹操以後,很多人才又從曹操那兒歸順了劉備。

所以劉備是赤壁之戰最大的贏家,他不僅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也基本上全部繼承了劉表遺留下來的遺產。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三國志》

這個時候的劉備,意氣風發,就連孫權都讓他幾分,舉薦他為荊州牧。荊州牧不能在公安治理荊州,所以劉備必須要拿下南郡,才能像一個合格的荊州牧。

由此可見,劉備奪取南郡,那是因為他對自己有信心。已經得到了劉表的大部分財產和資源,為什麼不拿下南郡,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荊州之主呢?

03拿下南郡以後,劉備有更長遠的規劃。

奪取南郡比奪取交州,顯得更加重要。那是因為劉備已經佔領了荊州絕大多數的地盤。當時荊州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江夏部分地區、南郡部分地區已經全都歸了劉備。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三國志》

劉備完全具備了成為荊州之主的條件,只要奪取南郡,那他就能名正言順地成為合理合法的荊州牧,這當然是劉備需要考慮的問題。

其實劉備拿下南郡,還有更加深遠的計劃。可能這一點,就是諸葛亮需要為劉備規劃的了。

  1. 首先,劉備拿下南郡以後,也就擁有了北伐曹魏的基地。
    當時的南郡是荊州重鎮,北上便是曹魏關卡,所以是北伐的絕佳位置。
  2. 其次,劉備奪取南郡以後,對孫權也是有威懾力的。如果劉備佔據荊州大部分地盤卻沒有南郡的控制權,那他就不足以震懾孫權,因為荊州各地一盤散沙,不適合統一管理。
  3. 再者,荊州豪族們大多數在南郡有家室,劉備奪取南郡,也就是保住了這幫人的家業。這些人對劉備,自然是感恩戴德,會從資金到人力物力上更加支持劉備。

這麼來說,劉備拿下南郡,似乎比拿下交州更加有利。如果拿下交州充其量,只能偏安一隅。而當時意氣風發的劉備,會知足嗎?當然不會。

總結:劉備不惜用長沙、桂陽,換取南郡的統治權。

南郡對劉備的重要性,已經言明瞭。在孫權眼裡,他打贏了赤壁之戰,卻只得到了江夏這一個郡的控制權,這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孫權便找劉備討說法,本來是用江夏和公安換來的南郡,可是這個時候劉備剛剛打下益州,準備進攻漢中,無暇顧及荊州。

孫權不依不饒之下,劉備的確也惱怒了,不惜帶兵從益州直奔荊州,打算和孫權開戰。結果漢中被曹操拿下了,劉備只能回去奪取漢中,結果就將長沙和桂陽的統治權,都交給了孫權,以此換取南郡的安寧。

那麼這筆買賣划算嗎?如果從資源上來說,肯定是不划算的,畢竟白白丟了兩個郡。可是從大局上來說,還是很划算的。

因為這樣做既平息了孫權的兵馬,又保住了南郡這個北伐基地,還能夠有時間奪取漢中這個益州門戶。


江湖小曉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相對於交州,劉備集團更在乎益州!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張三國初期人口分佈圖
當時的背景:公元208年赤壁大戰之後,劉備仍然無立足之地,於是派趙雲,張飛分別率領六千士兵攻取了桂陽郡,武陵郡.自己攻下了零陵郡.關羽只率領手下五百校刀手去攻取長沙,幸好有魏延斬殺太守韓玄和黃忠一起投降.



奪取之後劉備為何不南下奪取交州七郡,原因如下:

1,劉備集團的戰略決策-隆中對,修養生息,守住荊州智取益州,三分天下。 2,當時劉備的兵力極限就是半個荊州,基本是半投降狀態奪取了荊南四郡。如果南下取交州,交州地域寬廣,需要很大的兵力,戰爭一旦陷入焦灼,吳國背後插一刀就完蛋了。何況劉備已經打定主意入蜀,蜀地可比交州強多了。何必要把熊掌丟出去騰空位裝個玉米? 3,\t時間也不允許,210年劉備剛借南郡,孫權就南下吞下蒼梧郡,211年劉備入川,孫權吞下交州七郡。 4,應該與孫吳有利益交換,劉備獲得了入蜀的通道,奪取益州。劉備放棄對吳巨的支持,坐視孫權收取交州。

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出,謝謝!


明月西西


前言

赤壁之戰後接著就是南郡之戰,周瑜率領孫劉聯軍攻打曹仁鎮守南郡,劉備將關羽和張飛借給周瑜,然後自己帶著趙雲及剩下的軍隊攻打了名義上歸屬曹操的荊州南部(長江以南)的四個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周瑜用了一年時間拿下南郡,在這個過程中,劉備也奪下了荊南四郡。

劉備平生第一次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地盤,接下來就面臨如何發展的問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周瑜極力阻止,但因為周瑜英年早逝,不久就病死了,孫權最終還是同意了將荊州戰略位置最重要的南郡借給了劉備。

劉備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劉備在借到了南郡之後,在抵禦北邊曹操的同時,開始積極向西邊的益州發展,並沒有向南邊的交州的發展,劉備為何不向交州發展,卻一心向益州發展呢?

交州的前身是秦始皇南征百越後設置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趙佗割據嶺南後,時降時叛,漢武帝時期正式滅亡了南越國,將嶺南設置為漢朝的交州刺史部,到了東漢,就成了東漢十三州之一,是中國最南方的一個州,位置在今天的廣東、廣西以及越南北部到中部,雖然交州當時已經進入了華夏文明圈,但尚屬偏遠地區,地廣人稀,經濟落後。

東漢十三州

一、劉備的理想

劉備很小的時候就有遠大的理想,按照史書的說法,他想自己長大後能乘坐“羽葆蓋車”,什麼是羽葆蓋車?簡單地說,就說皇帝坐的車,劉備從小想當皇帝,志向確實不小。

長大後,劉備確實也沒閒著,雖然出身貧寒,可劉備仍然依靠獨特的個人魅力,拉來了資助,聚集了一幫生死兄弟開始創業打天下,雖然屢戰屢敗,但卻一直屢敗屢戰,從來沒有被打倒,一直奔走在努力奮鬥、實現兒時理想的道路上。

劉備稱帝

劉備是有帝王之志的,他做的事也是按帝王思想來做的,比如給兒子取名字:長(養)子叫劉封,長親子叫劉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古代只有帝王才能封禪,再比如劉邦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談的是天下的戰略,而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

既然目的是統一天下,那劉備當然要向中原發展,向北發展,因為中原的核心在北方,這是自華夏民族建立以來就形成的文化,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想要統一天下,必先拿下中原,想拿下中原,以劉備的地盤只能向北發展,所以劉備借南郡向北發展,而不是攻交州向南發展。

劉備與諸葛亮

二、隆中對戰略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非常明確地向劉備提出了戰略規劃,是拿下荊州與益州,然後再聯合東邊的孫權,西邊的戎狄,南邊的蠻夷,一起對抗北邊的曹魏,對於南邊,屬於並不重要的地區,有條件可以取,但劉備最重要的事顯然還是向北發展。

劉備有荊州四郡,但是如果沒有南郡的話,劉備向北邊發展的道路已經被孫權堵死了,甚至連進入益州的道路也控制在孫權手中,如果沒有南郡,劉備集團很極有大的發展,在同一時間,劉備集團的發展方向只有一個,所以劉備選擇了向北發展,問孫權借南郡,放棄向南邊的交州發展,因為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兩線作戰。

三、借南郡的附加條件

孫權也不傻,憑啥劉備要借南郡,孫權就會借呢?南郡是周瑜打下來的,是雙方在赤壁之戰後劃分給孫權的勢力範圍,孫權如果沒有利益的話,是不會將南郡借給劉備的。

劉備入川,孫權取交州

從已知的情況來看,劉備借南郡是花費了一些代價的,首先,劉備得獨自面對北方曹操的軍事壓力,因為之前南郡屬於孫權時,是由周瑜面對壓力的,現在借給劉備了,則由劉備面對,而孫權不需要在荊州面對曹魏。

其次,劉備借南郡,將自己控制的一部分地方抵押給了孫權,比如一半江夏郡,當時是劉琦的地盤,劉琦去世後,歸屬劉備,劉備借南郡之後,劉備不再對江夏郡有控制權,可見劉備把一半江夏郡劃給了孫權。

最後,劉備很可能因為借南郡而放棄對於交州將來的所有權力,孫權借了南郡出去,就得讓劉備付出部分利益,這很可能是進雙方借南郡的條款協議中,當然這是猜測,史書中沒有記載,以劉備集團未來的行動綱領來看,孫權在劉備攻打益州時,很快就攻打了交州,很可能就是事實。

三國鼎立

四、大一統觀念

華夏民族的大一統觀念,歷來就是以佔據中原為根基的,只有中原之地才是華夏正過,四方的戎狄蠻夷那不是華夏之地,向南邊的交州發展並不符合“華夏為世界中心”這樣的一種上古理論,如果是有志統一天下的勢力,無一不是向中原核心地帶發展,所以這也決定了劉備集團主發展方向是北方,而不是南方。

交州雖然設置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個郡,地方雖然很大,實際上人口是非常少的,又地處偏遠,經濟落後,相當於雞肋一樣的地盤,以劉備集團的發展戰略來說,是暫時沒有考慮的,所以蜀漢政權終生沒有向交州發展。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種戰略是完全錯誤的。

如果劉備不借南郡,而是南下佔領交州、九珍

真,等七郡,等於把今天廣西和越南北部據為己有,不僅要消耗巨大的精力,而且防守也是負擔,並且此地作為戰略後方是不穩定的。即是由於當地少數民族以後的反抗,也是因為崇山峻嶺使交通不便,無法快速運輸軍隊和糧食,而且東部方向從長遠來說面臨孫權的東吳的威脅。

從劉備統一天下的戰略來看,奪取交州七郡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此地既不能提供大量兵源,也不能供應大量糧食,如果劉備的主力部隊長期陷入中原地區作戰,已經佔領的交州七郡反而是一個負擔。


谷老師


諸葛亮死前有咳血癥狀,我判斷是肺結核病要了諸葛亮的命,這也要了蜀國的命,徹底改變了三國的歷史進程。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裡面埋,

對照陰宅找臥龍,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隱居黃山


這和劉備的戰略構想有關。劉備從未想過偏安一隅,問鼎中原是畢生只想,因為荊州南四郡歸降了曹操,不得不打。而交州類似於獨立王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所以劉備根本沒必要去進攻交州,重點還是關中和中原地區。這也是為何後來為了南郡,把湘江以東的領土都主動讓給了孫權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