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刘琦在最后死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六万大军给刘备?

用户65969511


按正史《三国志》记载,刘琦麾下根本没有六万大军,因为诸葛亮渡江说服孙权联手抵抗曹操南征大军时,曾亲口对孙说:“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由此可见,彼时任江夏太守的刘琦手里最多只有一万人马,而且他率这支军队早就配合刘备参加了赤壁之战 。刘琦死后,这一万江夏兵自然而然的被刘备集团兼并。

史载,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征服辽东乌桓(匈奴别部),将袁氏(袁绍二子)残余势力彻底清除,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听说荆州牧刘表病重,担心刘表死后,孙权会染指荆州,或为刘备窃夺,便于这年夏天,安排好朝中大事后,迫不及待地亲率大军南下了。

面临曹操大军压境,荆州内部却矛盾重重,主要表现为:刘氏家族内部矛盾和刘表集团内主战派和主降派的矛盾。刘氏家族内部矛盾是指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围绕继承权问题而展开的斗争,刘氏集团内部抵抗派和投降派的矛盾是指刘表自保荆州的主张与其部下投降曹操主张的分歧,这两种矛盾相互撕扯,又相互作用,如一团乱麻般缠绕在一起。

刘表有二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早先刘表很喜欢刘琦,因他是长子,而且仪表长得很像自己。次子刘琮性格平庸,无谋无勇,一直不受老爹重视。但后来刘琮娶了襄阳巨族蔡氏的侄女为妻,于是便得到了蔡氏家族(外戚)的鼎力相助。刘表的老婆蔡氏经常联合蔡瑁、张允说刘琦的坏话,还趁机抬高刘琮。这三人都是荆州集团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蔡氏乃刘表正妻,蔡瑁是刘表内弟,张允是刘表外甥。这三人对刘表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这三人天天数落刘琦不好,渐渐地刘表对刘琦的态度也起了变化。《三国志》记载,刘表“性缓,不通军事......多疑无决,无能为也”。史家陈寿这样评价刘表:“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刘表盘踞荆州,“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但他却胸无大志,只知据地自重,“欲保江汉见,观天下之变”,毫无进取心。由此可见,刘表虽是汉室后裔,先天条件很好,但只求自保,多谋寡断,善恶不分,算不得英杰人物。蔡氏三人一齐向刘表进谗言,异口同声讲刘琦不好,耳根子软的刘表竟真的以为刘琦不善而“爱少子琮,不悦刘琦”。

蔡氏是刘琮的生母,自然不喜欢非亲生的刘琦,同时,她与刘琦的政治态度完全不同,刘琦主张抵抗曹操,而蔡氏、蔡瑁、张允都是亲曹派,尤其是蔡瑁,与曹操交情很深,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刘琦和蔡氏等人不同,身为刘表长子、荆州未来的主人,他坚持老爹自保荆州的主张,对大举南征的曹军持坚决抵抗态度。

刘琦日益被刘表疏远,内心深感惶恐不安,曾多次向诸葛亮请教 “自救之策”,但诸葛亮以借居于此的客人身份不宜卷入荆州内部的权力斗争为由屡屡婉拒;他害怕卷入荆州内部权斗而危及刘备在此本来就不很稳固的地位,因而一再回避、推脱,甚至不愿和刘琦独处以避嫌。刘琦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早有耳闻,且异常钦佩,仍不断寻找机会向其问策。

史载,刘琦非常器重诸葛亮,也知道他是坚决的反曹派,于是极力接近和他若即若离的诸葛亮。

某日,刘琦趁诸葛亮陪刘备来襄阳讨论军情之机,邀他进入藏书阁楼上,令人撤去楼梯,使任何人都不能上下。

刘琦对诸葛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诸葛亮本不欲掺和此事,见事已至此,不说脱不得身, 乃轻声对刘琦道:“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

刘琦出身豪门,自幼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一听诸葛亮说的这个历史典故,顿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来,诸葛亮所说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献公受骊姬谗言蛊惑,有意废长立幼,但嫡长子申生人品高贵,才干出众,威望甚高,骊姬便想方设法陷害他,申生防不住不断袭来的明枪暗箭,百口莫辩,被迫自杀身亡。但申生的庶兄重耳,原为排第二的继位者,由于长期在北方戍边,因而逃过一劫。申生死后,重耳不在国都,因此有足够的时间逃离晋国,流亡他国,由此逃过了骊姬的黑手,直到42年后,晋国发生内乱,重耳再次回国掌握大权,是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诸葛亮用历史典故点醒刘琦,让他请调外藩,离开权力争斗的旋涡中心 ,以免留在府治襄阳城内,反而容易被蔡氏所害。刘琦如拨云见日,恍然大悟,刚好江夏太守黄祖被孙权袭杀,他便趁机申请调防江夏。刘表也担心继承事件会导致手足相残,造成荆州政局的混乱,就命刘琦继任江夏太守,驻扎夏口(今汉口),诸葛亮暗示刘琦离开襄阳城,不但使他得以出任江夏太守,还脱离险境,转危为安,而且刘琦在江夏所统率的一万兵马,后来还为刘备所用,派上了大用场。

史载,建安十三年(208年),面对汹涌而至的曹军,刘表一日数惊,病势危重,刘琦听说后,立刻从江夏赶回襄阳探视。蔡瑁、张允等人知道刘琦很孝顺,性格也很仁慈,担心他和刘表“父子相见 ,更有托后之意”,于是阻拦刘琦道:“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再三阻止刘琦见刘表。

刘琦无奈,含泪返回江夏驻地。此后,刘表病逝,蔡瑁、张允等拥立刘琮继为荆州之主,荆州政权内部的降曹派已牢牢控制了政局。

彼时的荆州,风雨如晦,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降曹派执掌大权,形势岌岌可危。

之后,当曹操大军开至新野时,刘琮权衡利弊,派人秘密向曹操联系,表示愿献荆州归降。

懦弱无能的刘琮率十几万甲士(其中有六、七万精锐水军)不战而降,献土投降曹操。曹操全取荆州后,一面追歼刘备,一面将攻击的矛头对准孙吴。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又是诸葛亮挺身而出,他赶赴江东,说动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大军。孙权任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去和刘备协力作战。

按《三国志》记载,彼时双方的兵力对比为:曹军大约十五六、万,荆州降军有七、八万(主要是水军)。刘备有兵力万人,刘琦麾下的江夏兵一万人归其统辖,也参加了战斗,并出过死力。周瑜、程普率三万东吴兵为主力。孙 、刘联军总数约五万左右。

之后,长于水战的吴军在周瑜的指挥下,采纳黄盖的火攻之计,在今天湖北嘉鱼县的赤壁一带,把人数占优的曹军打得大败亏输。

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损失惨重,只得派一部分兵力留守襄樊,他自己带领残兵败将退回中原,长期无力南顾。战后,刘备表举刘琦任荆州刺史。但荆州兵大部分都随刘琮投降了曹操,刘备、刘琦实力有限,无法全取荆州之地。

建安十四年( 209年),刘琦病死,史料中没有记载他临终前不愿把麾下六万军队交给刘备的只言片语,更何况他也没有那么多兵马,他那一万江夏兵或许也就顺理成章的被编入刘备的军队序列中,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刘琦死后,诸葛亮等人一致拥戴刘备为荆州牧,孙权也上表朝廷举荐,最终予以确认。刘备设营于油江口,改名公安,作为荆州府治。任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负责管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个人猜测,刘琦那一万江夏兵,后来或许随关羽镇守荆州,或许随刘备入川,总之和著名的“白毦兵”一样,都成了蜀军的中坚力量。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刘琦是被刘备毒死的!刘琦是死于慢性砒霜中毒,这是刘备派人在连续几个月时间里微剂量下毒,放在食物里给刘琦吃的,最终毒死刘琦,成功夺权。

刘琦死的时候总部队大约有4万多人,这其中有2万多人是刘琦本部人马,这是刘表派给刘琦的,一直驻扎在江夏地区。在刘备兵败长坂坡之后,派关羽去找刘琦借兵,刘琦便委任关羽为这支军团的军团长(这是后来关羽荆州兵团的主力),刘琦死之前,他的嫡系军队已经被关羽所控制,这也是刘备敢杀他并且最终杀了他的主因;

而有大约2万人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抓募俘虏后编制成的,这支部队驻扎在公安。这是刘备自己选拔自己编练的部队,但是名义上仍然是以刘琦为主公的(刘备是刘琦的臣子。),这也是刘备必须要杀了刘琦的主因,否则他就一直无法翻身。


优己


刘琦是荆州刘表的长子,当时害怕刘表后妻蔡氏的陷害,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趁着江夏太守黄祖战死,远去江夏避祸。

刘琦到了江夏之后,手上大概有2万水军,至于提问者说的6万大军,万万是没有的。


刘表死后,刘琦的弟弟刘琮率军投降了曹操,荆州落入曹操的手里。刘备从新野出发,往江夏逃窜,在长坂坡遇到曹军厮杀,中途就是关羽率领刘琦的一万人马来接应。

后面刘琦又亲率一万人马途中接应,刘备才得已逃脱曹操的追杀。为了救刘备,刘琦算是全军出动,他对刘备,算是不错的。

刘琦的这2万人马,在赤壁之战,就听从刘备的指挥和调遣,才有了和东吴的赤壁胜利。

江夏这边,赤壁之战后,才一年时间,刘琦就病逝了,他手下的人马,刘备就收归自己的麾下了。


所以根本不存在刘琦的大军没有交给刘备,而是刘备早就接收了刘琦的大军。正因为如此,所以后世很多人怀疑刘琦的死是一个阴谋。

前一年还能率军接应刘备的刘琦,说明身体很不错,正是40岁的壮年,才一年光景,就一病不起,这些都发生在刘琦接了刘备到江夏,这里面有一些事情的确是值得人们怀疑的。

据历史记载,刘琦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才每日况下,但是尤其刘琦宗亲子弟,早就涉足酒色,早不死迟不死,刘备来了之后就死了,刘琦病逝的时间和原因,的确很让人怀疑。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利益既得者,就是刘备。他先利用刘琦的的身份顺利接收了荆州。刘琦一死,他的大军和荆州的地盘都归刘备所有,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里面有阴谋。

荆州的地盘,刘琦才是正统的继承者。刘备兵败逃亡江夏,他的身份很尴尬,既没有兵,也没有地盘,要依附刘琦生存。

而刘琦当时的手腕压根控制不了刘备,刘备也不甘于人下,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矛盾,江夏,谁才是主人?谁说了算?如果是刘琦,刘备能服他吗?

刘备想在荆州当家作主,只能让刘琦合理的死去,他才能得到荆州。后世人怀疑刘琦的死是一个阴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昊阳闲看历史


先说刘琦到底有多少人马?同说刘琦去世后的情况如何?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因为不受到刘表后妻蔡氏的喜欢,而受到排挤,刘琦很苦恼,因此找诸葛亮出谋划策如何自保?



但是诸葛亮碍于情面,不方便为刘表出计谋,因为诸葛亮的岳母与刘表的后妻蔡氏是姐妹关系,因此诸葛亮与蔡氏有亲戚关系,后来刘琦用上屋抽梯逼着诸葛亮献策,诸葛亮没办法,给刘琦讲了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而保住性命的故事,刘琦明白了诸葛亮的道理。

于是刘琦自告奋勇向父亲刘表请求去江夏镇守,因为江夏太守黄祖刚被东吴杀害不久,太守之职空缺,现在刘琦又这么自告奋勇,因此刘表同意,让刘琦出任江夏太守。



就这样刘琦就成为江夏太守,没过多久,刘表病死,刘琮在蔡瑁等人的支持下,继承了刘表的职位,之后曹操南下,刘琮又投降了曹操,因此荆州七郡名义上属于曹操,而只有江夏郡因为是刘琦镇守,而没有投降曹操。

刘琦在江夏有多少人呢?

只有一万多人,刘琦的军队数量,记载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在出使东吴时,明确对孙权说过刘备方的军队数量,诸葛亮是这么说的: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意思就是:刘豫州(刘备)虽然在长坂战败,现在陆续归来的兵卒再加上关羽的水军仍有上万人马,刘琦集合起来的江夏兵卒也不下万人。

这话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刘备手下的水陆军总数加起来有一万人,二是说刘琦手下原来的江夏兵也有一万余人,也就准确的说明了刘琦的军队数量就是一万人左右,根本就没有六万人,要知道整个荆州七郡的总兵力也不过七八万人,刘琦一个郡怎么可能有六万人呢?



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刚刚结束,刘备向朝廷上书,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刘琦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这个时期刘备与刘琦是联盟状态,只不过刘琦是名义上的领导,而刘备则是实际上的控制人。

而在公元209年,南郡之战结果的同年,刘琦就去世了,关于刘琦的死,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应该是病死。



我们知道刘表去世是在208年,刘表死的时候已经67岁了,古人一般结婚较早,一般过了13岁就开始结婚了,尤其是像刘表这样的汉室宗亲,结婚不会晚,刘表有记载的有两个儿子:刘琦与刘琮。刘琦是长子,就算刘表20岁生刘琦,那么209年,刘琦就已经48岁了,与刘备的年龄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刘琦的年龄差不多与刘备一样,都是48岁左右,这个年龄得病去世也实属正常。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刘琦与刘备的关系是怎样的?

刘备在荆州是依附于刘表的,但是又相对独立,所以算是刘表的合伙人,而刘琦是刘表的长子,刘表本身就是依靠荆州大士族获得荆州牧的地位,没有士族的支持,就没有刘表的一切,所以在荆州,大士族左右了刘表的大部分权力。



刘琦虽然是长子,但刘表在荆州大士族的蛊惑下废长立幼,刘琦几乎没有任何办法翻盘,虽然刘琦因为蔡瑁等人拥立刘琮很想起兵讨伐刘琮,但如果刘琦真这么做了,估计死的还会早。

直到刘备与诸葛亮的到来,刘琦再在江夏郡找到了一点安全感,当时曹操南下,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在长坂被曹操打得大败,放弃前往江陵接收,转而前往刘琦所在的江夏郡,事实上,当时的刘备是刘琦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江夏的东边是孙权的势力,当时还属于敌对势力,江夏的西边就是荆州的南郡,已经投降了曹操,刘琦夹在中间,如果他想生存,只能依附刘备,因为刘备这个人虽然经常失败,但经验丰富,有关羽张飞辅佐,又有诸葛亮加入,是刘琦唯一存活的希望。

没有刘备的话,刘琦不是被曹操收编,就是被孙权杀死,刘琦手下虽然有一万人,可是谁也明白,刘琦没有能力领导这一万人,而能够领导的,只有刘备。



刘琦临死前,为了保存自已的家族,只有将所有的一切交给刘备继承,包括这一万人,就算刘琦有六万人,也一样要交给刘备,如同当年陶谦将整个徐州和整个家族都托付给刘备一样。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说实话,刘琦手中并没有六万大军,给刘备六万大军从何谈起?当初,刘琦因为争储失败的原因,被迫远离了襄阳,接受了诸葛亮的意见,去往江夏担任江夏太守。事实上,诸葛亮给他的这个建议非常好,虽然刘琦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按理来说,刘表死后,荆州牧的继承人应该就是刘琦了,可结果并非如此。

别看刘表是荆州牧,再荆州牧一言九鼎,可在实际过程中,却不是这么回事。用现在话说,刘表是朝廷空降到荆州的省委书记,算是外来户。要想打开荆州的局面,仅靠刘表一个人是不可能,所以他拉拢了襄阳的世家大族,蔡家和蒯家。不但如此,他还娶了蔡瑁的妹妹蔡氏为正妻,可以说蔡氏在荆州是第一大家族,无论是军中还是在地方上,都有蔡家的势力。早期,刘表要想控制荆州,蔡家可以说是一大助力。可是到了晚年,蔡家就成尾大不掉之势。

因为争储之事,蔡家在里面的影响力非常大,作为刘表的姻亲,蔡家当然是支持蔡氏的儿子刘琮为荆州世子,而刘琦自然就成了蔡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保命,刘琦自请镇守江夏,可以说是躲过了一劫。

而刘琦所在的江夏,因为前任黄祖被东吴攻破的原因,早已经衰退下去了。所以刘琦接任后的江夏,不可能有六万大军,否则,他早已可以和蔡瑁叫板了。我想,也就一万左右的兵力,顶天了。

所以刘琦病死后,这一万大军也就归了刘备掌控,这就为后来刘备夺取荆州各郡打下了军事基础。


青史回声


答:看到网友提出这个问题,我笑了。

刘琦没有儿子,兄弟刘琮又已降曹,死的时候,身边都没有可以继承自己财产的亲人,他的地盘、他的军队、他的钱粮,不是给刘备又能给谁?

在他死前几个月,即建安十四年(209年),他还得刘备向朝廷上表保举成为了荆州刺史。而且,刘备就是以他的名义夺回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郡)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备的就是他的,他的就是刘备的。

那么,这个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刘琦最后死的时候,他手下到底有没有六万大军。

如果有六万大军,却又没有交给刘备,那么,这六万大军到底哪儿去了呢?

话说,东汉共有司隶、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交州十三州。

这十三州中,面积最大为益州,第二就是荆州。

荆州有多大呢?

元明时期杂剧、小说等文学作品说是 “荆襄九郡”。

实际上,“荆襄九郡”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荆州原本只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到了刘表着手接管荆州,他从南阳郡多析置出了一个襄阳郡,故称“荆州八郡”。

刘表是什么时候接管荆州的呢?

刘表早期是民间名望很高的名士,在他26岁那年,爆发了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遭到追捕,四处逃亡,过上了十六年之长的流亡生涯。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朝,废少帝、立献帝,引发了一系列大乱。

关东诸侯联兵讨董的大型军事行动中,野心家袁术占据了南阳,准备将魔爪伸向荆州。

董卓为了阻止袁术坐大,就让既属皇室刘家宗亲,又为“八俊”名士之一的刘表“空降”到荆州,给他了一张“荆州刺史”的委任状,让他接管荆州。

这年,刘表已经47岁了,而且无钱也无兵,在当地也没有任何人脉资源,怎么接管得了荆州?

所幸,刘表的能力出众,他勾结上了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地方豪强,诱杀了宗贼五十五人,劝降了据守襄阳的江夏贼张虎、陈生,最终执掌荆州八郡。

在刘表的治理下,荆州的发展很快,最强盛之时,史称其“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

特别提醒,荆州最强盛之时,是“带甲十馀万”,即总兵力只有十多万人。

江表孙吴集团对荆州虎视眈眈,从孙坚、孙策再到孙权,先后多次发兵攻打荆州所辖的江夏郡。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终于击杀江夏太守黄祖,吞并江夏郡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刘琦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请求担任江夏太守之职,出镇江夏郡中仅余的夏口一地。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而刘表已经年老,他为什么要远离父亲呢?

前面说了,刘表是单枪匹马来荆州的,他之所以能够接管荆州,主要是勾结上了蒯越、蔡瑁这些荆襄大族,并和这些大族联姻。

这其中,刘表娶了蔡瑁的姐姐,生下了儿子刘琮。

试想想,刘表都得依附于蔡瑁这些人才能生存,那么,他就得按照蔡瑁的意思把刘琮定为荆州牧的接班人。

刘琦为了躲过后母和蔡瑁的陷害,出镇夏口。

再来算算看,荆州共有兵马十余万,要分守荆襄八郡,夏口面积连半个郡都不到,能分到了六万兵马?

真是扯淡。

那么,刘琦所得兵马到底有多少呢?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去与东吴结盟时提到“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必须要搞清楚,诸葛亮当时是想与东吴结盟,为了加强自己结盟的筹码,他提供的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所以,刘琦所得兵马不过万来人而已。

再比较一下,《三国志·江表传》写周瑜在赤壁大战前夕夜访孙权,说曹操“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即曹操收降了刘表七八万兵马。

可知,刘琦拥有兵马一万多人是比较靠谱的。

一句话,刘琦没有六万大军。


覃仕勇说史


刘琦乃刘表的长子,一开始刘琦长的十分像其父亲刘表,所以得到了父亲的宠爱,但是慢慢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表发现长子 刘琦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人,所以渐渐的刘表开始冷落他,这些先不累述, 重点说一下,在刘琦临终之前为什么不把军队给刘备的问题。


公元208年,刘表去世,刘备就以刘琦的名义迅速占领了荆州四郡,刘琦由于一直体弱多病,公元209年,也直接驾鹤西去,刘琦一死,刘备直接反客为主,荆州就成了他的后花园,其实在赤壁之战之后 刘琦的兵权早已交到刘备的手中,刘琦也是有野心,有实力的,但是他在临终之前 ,他早已被刘备架空了,交与不交,都不是他能主宰的了。

刘表死后,虽然刘备打着刘琦的招牌得到了荆州四郡,但是刘琦总归是刘表的长子 ,人家是荆州之主,虽然那时候刘琦越来越不受刘备的待见,但是 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而且有了刘琦这个傀儡, 刘备就更容易控制荆州,刘琦虽然已经被架空 但是,这时候他的权力已经名存实亡,并且牢牢的攥在刘备的手中。



总结:赤壁之战之后刘琦不久就死了,他的死对于刘备来说简直是恰当好处,刘琦 身体不好, 加上长期贪恋酒色,但是也有可能是刘备长期的压制使他抑郁而亡,所以说 在他临终之前早已经 只是刘备的一个工具而已,他没有任何的权力,他只是刘备成就霸业的一个工具 ,一个玩偶, 一个傀儡而已。


佳宁姐姐说历史


提问者,跟刘备是有深仇大恨吗???

首先,刘琦的兵力大约在一万人左右,没有六万人。证据就是诸葛亮前往江东游说孙权出兵抗曹时,对孙权透的底牌。

孙权当时问诸葛亮,你们家主公刘备刚刚被曹操打败,光杆司令一个,现在你凭什么跟我谈合作?

诸葛亮面对孙权的质疑,坦言道:我们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大败,但现在陆续回来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加起来有一万精兵,另外刘琦集结江夏郡的兵力,也有不下一万人。我们手上也是有资本的!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三国志·诸葛亮传》



所以很显然了,刘琦的兵力只有一万人,并不是什么六万。

另外,诸葛亮当时为了抬高刘备,加大本方在孙权心中的估值,他可能还虚报了。估计刘琦的人马也就大几千人,不到一万。(刘琦的兵力就是江夏郡的驻军。一个郡,能有多少驻军?)

其二,刘琦与刘备关系比较好,他们两人是合作关系,相互依靠。

喜欢搞阴谋论的人,总是只提观点,但却没有能够支持观点的逻辑依据。

就拿刘琦和刘备来说。很多人说刘琦是刘备害死的,说的有鼻子有眼,但是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刘备要搞阴谋,他总得有利益可图吧?请问刘琦死了,对刘备能有什么好处?

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追击曹操,从赤壁一路杀到南郡,黄盖、程普、甘宁等将领也是一路向西,分别攻克了现在的湖北荆州、宜昌,湖南常德、岳阳等地。

当然,刘备、刘琦也没闲着,他们也在趁机抢地盘,比如张飞占领了夷陵南岸,刘备占领了荆州南岸,赵云带兵攻克了桂阳。但是从大局势上讲,刘备慢了周瑜一步,而且刘备本身实力也弱,荆州的优质地盘全让吴军抢去了。



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刘备非常需要刘琦,只要还刘琦活着,但凡还有一口气,对刘备都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道理明摆着——刘琦是刘表的儿子,父死子继,刘琦对荆州有天然的继承权。孙权就算再不要脸,他也要顾及这重影响,不能让刘备、刘琦一点地盘都没有。而刘琦性格懦弱,他跟刘备同盟,主导权在刘备手里。只要他活着,刘备就是最大受益人。相反刘琦一死,孙权就认定荆州无主,他跟刘备都是外来者,大家凭实力硬抢,到时候荆州哪还有刘备的立足之地?


可能有人会说,刘备地盘抢的差不多了,刘琦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刘备杀了刘琦。

拜托,持这种观点的人能不能先看一下刘琦和周瑜的死亡时间?

刘琦病死于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

周瑜病死于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

刘琦比周瑜死的早!

刘琦死后,东吴蠢蠢欲动,周瑜认为可以直接软禁刘备,全霸荆州,撕掉这层遮羞布。

刘备当时惨到连个立足之地没有,还得亲赴江东与孙权联姻。别看《先主传》中把刘备写得好看,实际上刘备当时就差给孙权跪下叫爸爸了。(当然后来叫了大舅子)

而刘琦意外病死,刘备实力又弱,只能是可怜巴巴的找孙权“借荆州”,这也为孙刘两家后来种种冲突埋下隐患

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江表传》

可以说,但凡刘琦多活几年,刘备后来的发展走向也不会那么磕绊。



反过来说,刘琦当时就不需要刘备吗?他跟刘备报团取暖,也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但凡是搞阴谋论,说刘琦、刘备关系不好,刘备害死了刘琦,都是无稽之谈。只要看一下当时的实际形势就可以知晓。

PS:历史上的“借荆州”与《三国演义》中不一样。演义中,诸葛亮趁虚而入,抢在周瑜之前占了南郡。于是导致周瑜耿耿于怀,屡次设计讨要荆州。但历史上不是这样,南郡被周瑜攻占后,刘备与刘琦当时只能在南郡的公安县暂时立足,情况很惨。周瑜突然病死后,孙权考虑到无人守荆州,而且他实力也不足,无法同时顾及江东和荆州,所以才借了南郡予刘备。这个区别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按演义小说中的情况,南郡已被刘备得到,刘琦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累赘,刘备倒真有可能干掉他。但按历史真实情况来看,刘备当时连立脚的地方都没有,刘琦的死活与他在荆州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怎么可能对刘琦下黑手?而刘琦又怎么可能跟刘备勾心斗角?


Mer86


刘备并不是一个非常可靠的人,刘琦在你死的时候并不放心,他害怕自己没有死的话,万一把这些军队给了刘备,那么刘备就会对自己不好。以前因为自己还有一定的权利,自己是刘表的长子,刘备自然是想要拉拢自己,但是刘表死后,还能够继续给自己面子,完全是因为有自己厉害的军队在,三国之中谁拥有军队的话,谁就有一定话语权。就像袁绍掌握着几十万大军,也就是这么厉害的。


刘备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但是他内心还是非常具有城府的,能够和曹操相提并论自然是有他的本事,虽然他崇尚着正义的事情,但是保不准他会做一些非常令人讨厌的事情,毕竟在三国这么残酷的世界里,谁也不能够去相信的。而刘琦自己死了之后也不想要管这么多,反正自己都已经成为了这样子,自己的后代也没有希望了,所以他也不会考虑这么多。

刘琦根本不相信刘备帮助自己夺回荆州,成为荆州之主。

当初刘备是想要帮助刘备,这个完全是因为帮助刘备是觉得能够给自己很大的好处。但是随着和刘备接触,刘备完全不是那一种好人,其实他的心思也是非常坏的,要是他真正能够夺得荆州的话,或许下一刻杀的人就是自己了,在三国这个残酷的世界里,谁拥有了真正的权利都会被权力所玷污的。当初曹操也是这样一个好的少年,可是到了后来自己拥有权力的话,自己已经被感染掉了。


刘琦自然是不该做这样的赌注,他帮助刘备也是完全为自己考虑,因为刘备手底下有很多厉害大将,而且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谋士,这样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能够帮助自己,他完全是把刘备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真正的主人而已,他们两个是平等互利的关系,并不是谁一定要依靠谁一样。

所以自然是不会把所有的底牌都给刘备的,他能够收留刘备就已经是非常棒了,当时刘备虽然是拥有这么厉害的人才,可是刘备并不会用。而且刘备自己也没有什么厉害的军队,也没有地盘,完全就如同丧家之犬一样,他能够收留刘备就会是对刘备最好的帮助了。



刘琦死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么多

刘琦的身体是从小就非常的不好,经常是体弱多病,可能就是因为在一个非常压抑的环境里长大的,从小就是文文弱弱。父亲又那么严格,而且他们兄弟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要考虑这么多问题,身体自然是越来越虚弱的。尤其是在他父亲死后一下子把所有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他可是承受不了的,而且还要和他弟弟一起去争夺荆州这一块地盘,结果还输了,再加上身体是有点弱,没过多久就已经去世了。



他照顾自己都来不及,他也没办法去想太多的问题,自己连什么儿子都没有,就算在这个乱世之中,有儿子那么小也不可能掌握这些军队的,所以他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他往后的事情也不想要去考虑了,自己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就算是那些厉害的军队,可是自己死了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就行了,而且所有的权利都已经被刘备掌握了,自己是没有什么能量的。

你们认为他是多么的可怜啊,欢迎在下面评论。


汪公说


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六万大军不很靠谱,仔细一想还真差不多。

关键一点,不是刘琦不把这六万大军给刘备,反而是全部交给了他。

刘表鼎盛时期方圆数千里,带甲十几万。看看这十几万如何分布的。

荆襄九郡,除了南阳郡控制在曹操手里,其他八郡基本控制在刘表手下。

每郡驻扎一万人马就是八万,江夏郡与曹操、孙权接壤,位置重要,至少两万;南郡是荆州治所所在地,还要面对西部益州刘璋方面的防御,至少两万。

这一共就是十万,也是基本的部署,主要以陆军为主。

演义中所说蔡瑁等率领的刘表水军三万,虽说是水军,但水分不大。沿江驻扎,或包括在各郡驻兵之内,或独立在外。

这基本上就是刘表的军事实力及部属,大约在十到十三万。

刘琦接受诸葛亮建议,出镇江夏太守,估计统兵两万以上。

赤壁之战前,刘琮投降了曹操,南郡、江夏郡被曹操占据,刘琦被迫渡江到了江南。演义的说法,追随刘琦渡江的人马有一万多,这个靠谱。

如果刘琦连这点人马都带不过来的话,那也就别混了。

那个年代不是现在,做做水军,喷一喷,还可能混口饭吃。刘琦不能掌控军队,自己没有一点号召力的话,是没法混的。

南郡、襄阳郡、章陵郡,特别是具有很大机动性的水军,不能说全部投靠曹操,或许也有追随刘琦、刘备的。这样两万人马,可能还比较靠谱。

赤壁之战前后,曹操对荆州南四郡基本没有染指,也就是原先驻扎的四万兵力,每郡一万,基本保存下来。

赤壁之战,刘琦的兵力基本没有消耗,这样就在六万左右。

赤壁之战后,刘琦跟刘备合在了一起,这不必说,刘备趁机占领南四郡,自然这四郡人马也就归了刘备。

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与曹操激战,本身也就三五千人马,消耗殆尽,只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但关羽率领的一二千水军没有受到损失。

就演义的说法,诸葛亮见孙权时,也只说刘备收拢散兵到了一万多,这肯定有水分。史料记载,刘备跟随周瑜参与赤壁之战的兵力就二千人,恐怕就是关羽所带领的那点兵力。

不管演义说的多么玄乎,没有刘琦这一万多人马做资本,刘备、诸葛亮是无论如何攻占不了南四郡的。

只看到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没看见他借兵进攻南四郡,就说明刘琦的人马已经全部交给刘备、诸葛亮打理了。

由此可知,刘琦这六万人马还真有。这就是真得靠拼爹了,尽管刘表活着时不待见刘琦,但死后还是把一般人马留给了他。

以刘琦的名义出面,南四郡的收复相对还轻松一些。

刘琦一年后病死,这些人马自然就全部归了刘备。

几年后,刘备能够带领几万人马入蜀,关羽还能统帅三万人马镇守荆州,主要还是依靠刘表留给刘琦的这点家底。

在三国时期,毕竟几万人马就是一个很大的数据,不是你养得起养不起的问题,兵员是很稀缺的资源。这对刘备来说,的确是接受了很大的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