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何感觉东吴一直是三国中最弱小的?

静静观天下


开玩笑了。无论从领土、人口、经济、人才、国祚等各方面,都毫无疑问是蜀汉最弱。军事方面,东吴也毫不逊色于蜀汉。怎么能说东吴是最弱小的?你不能看《三国演义》哪国的篇幅多就算哪国强吧?小说毕竟是有倾向性的,就根据史料从各方面分析一下。

一、领土


汉朝把天下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的大小不尽相同,由于当时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北方人口多,所以北方的州比较小,南方相对蛮荒一些。到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格局基本形成,曹操占北方九州,东吴占东南扬州,刘备、东吴、曹操三分荆州,刘备所占最多。后刘备入蜀得益州,东吴南下取交州。后孙刘湘水划界平分荆州除曹操占据的南阳郡外的其他六个郡,各占三个。建安二十四年末,东吴杀关羽夺荆州属刘备的三郡,独得除南阳郡外的荆州六郡。自此,三国版图基本没有大变化。由于此时汉献帝尚在位,还属东汉末年,所以等到曹丕称帝开启三国时代,整个三国时期的格局基本是曹魏占北方九州及荆州北部一小块算9.2个州,东吴占扬州、交州和荆州大部算2.8个州,蜀汉仅有益州1个州。显然毫无疑问,从地域来说,显然蜀汉最小。诸葛亮、姜维屡次北伐也没能开土拓疆,更与东吴修好不能夺回荆州。所以,蜀汉始终是最弱的一个。

二、人口

之前说了,十三州的划分更多参照的是人口多少,所以所占州越多,人口自然越多。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总结: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103万户,443万人。吴国在280年约52万户,230万人。这是目前的主流观点,基本都比较认可。由此可见,蜀汉与魏、吴两国差距极大。蜀汉地域狭小,加上诸葛亮、姜维的长期北伐,抽调兵力,自然人口不能很好的补充。

三、经济

农耕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蜀汉只有东吴四成人口,自然生产力是严重不足的。加上地域关系,东吴占江南鱼米之乡,粮食产量丰富。而蜀中虽号称天府之国,但毕竟地域局限,所谓“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本不足的生产力又要支撑连年北伐,经济自然不能很好。

四、人才


之前已经说了,人口少,自然成才的人也就少。有人可能说什么卧龙凤雏、五虎大将,还有演义里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即使不考虑这些人被演义高抬的因素,他们也都是前期人物,并且关羽、黄忠、庞统、法正等人才都死于刘备称帝,甚至曹丕篡汉之前,还是东汉末年,能不能算三国人物都两说,张飞、马超也是刘备称帝不久就死了。中期诸葛亮带着魏延等人还算勉强,但等诸葛亮一死,绝对的人才凋零。像费祎这种掌相权的都被评为“中佐之才”(还被刺杀了)。军事上的人才更可怜,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姜维北伐几乎无人可用,以至于夏侯霸从曹魏归降时都已近七十岁,还要跟着姜维出征。真的是无人可用。

五、国祚


三国中,曹魏220年曹丕称帝,266年被晋取代,享国47年;蜀汉221年刘备称帝,263年建为魏所灭,享国43年;东吴算法有两个,如果按孙权改元黄武的222年(那时改元独立但未称帝)开始算,280年为晋所灭,为59年;如果从孙权称帝的229年开始算则是52年。无论哪种算法,东吴国祚最长,蜀汉国祚最短,并且蜀汉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东吴则是最后一个灭亡的。从国祚这点来说,东吴甚至都能感觉是最强的。

六、军事


蜀汉和东吴的军事,他们双方仅有一次交锋也就是夷陵之战,东吴火烧连营大败蜀汉,不过那是早期,中后期的话两国一直交好,没有互相作战,但是都与曹魏有交手。蜀汉诸葛亮、姜维北伐,虽互有胜负但疆土始终无法拓展;东吴打合肥也是一直无功而返,不过东吴对曹魏有过一场辉煌的大胜就是石亭之战,陆逊大败曹休(当时曹休为曹魏大司马,是头号权臣),并致使其不久后去世,可以说相当亮眼。而蜀汉蒋琬也曾击败曹爽和夏侯玄的伐蜀(不过此二人的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因此东吴的战绩绝不比蜀汉差。如果说当年汉中之战刘备胜曹操的话,那时连曹魏和蜀汉都没有,其实根本就算不得三国的战争。而且东吴也可以将赤壁之战的胜利算在头上,毕竟当时主力都是东吴的,蜀汉只是配合。而在曹魏灭亡后,东吴名将陆抗(陆逊之子)更是多次抵挡晋军进攻,并于晋军主帅羊祜惺惺相惜二人并称三国最后的名将,而彼时蜀汉都灭亡许久了。

综上,最弱的只能是蜀汉,而非东吴。


伊耆角木


这是因为你接触的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而罗贯中的思想一直以大汉为正统思想的,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窃国大盗,把他描写成一个奸雄的角色,其获取的权利是非法的,对于偏安一隅的东吴正面描写的不多,源于对东吴不感冒,没啥感情,这是作者的主观意识在里面。其实东吴并不弱,不但有长江天险,还有大片富裕的江南之地,以及数不尽的江东名士,相比蜀国在经济实力以及人才方面东吴要胜一筹。 其次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就是蜀国,因为他的实力要弱些,自从失去荆州后蜀国就失去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加上连年的战争,蜀国在里面是最弱小的,也是最容易被打败的,司马家族早就看到这一点了。


八零后不哭


三国中最弱小的不是东吴,而是蜀汉。由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拥刘反曹的思想,造成《三国演义》中蜀汉的人物都被刻意的夸大,曹魏的人物都被刻意的丑化。而东吴作为拥刘反曹的“局外人”,在《三国演义》被作者边缘化,很多东吴的大事,都被作者一笔带过。

而在电视剧《三国演义》拍摄的时候,导演又把东吴本来就不多的戏码删减了很多,以至于很多人误认为东吴一直在打酱油。

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东吴无论国力还是影响力,都要强过蜀汉。曹魏一直把东吴当做主要对手,在诸葛亮北伐之前,曹魏甚至都没有考虑过蜀汉会来进攻自己。冷兵器时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和粮食。

蜀汉在灭亡的时候,人口只有94万,军队人数只有10万人。而同时期的曹魏有440万人口,军队50万人以上,同时期的东吴有200万人以上,兵力不低于20万人。(根据曹魏平叛时期动用50万军队,东吴灭亡时期人口230万,军队23万推算。)

蜀汉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是粮食产量非常的有限,粮食不足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蜀汉后期的,东吴派遣使者出使蜀国,孙休询问使者蜀国的情况。使者回答说:“蜀汉快要灭亡了!朝堂之上没有正义的言论,乡野之间老百姓都吃不饱饭。”

反观曹魏和东吴,打仗几乎很少会缺粮食,曹魏占领了三国时期的主要粮食产区,东吴地域广大、平原众多,两国的经济情况都要好过蜀汉。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东吴都是三国时期的仅次于曹魏的国家。在曹丕篡汉后,东吴一直都没有闲着。在诸葛亮北伐前,东吴就已经抵御了曹丕的三次南征,孙权还主动北伐过一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曹魏的主力被东吴牵制,陆逊击败了曹休的十万大军。

在公元233年和公元234年,东吴都发动了对曹魏的北伐,战争规模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北伐,只是《三国演义》把这些事情一笔带过,让很多人误认为东吴只是蜀汉的帮手。

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十一次北伐曹魏,而东吴和曹魏也交战了七次,其中互有胜负,只是不如姜维北伐的频率更高。在蜀汉灭亡之后,东吴又撑了十多年,才最终被曹魏灭亡。假如三国单挑,无论怎么看蜀汉都是最弱的,而东吴一直都是排在第二位。


史海泛舟摆渡人




我们不妨简单看看东吴在三国中的实力吧。

先说人口,东吴在灭亡时,总人口大概是550万。(这包含了屯户、军户等)其人口数量放在三国时期仅次于曹魏。(曹魏在被西晋取代之前人口达到1300万)而当时的蜀汉人口才94万。



另外再放眼东亚地区,东吴人口数量也是第二的存在。在古代世界,人口在综合实力中的份量要远比现在高。

再看势力范围,东吴在势力范围最大时期拥有扬州、荆州、广州、交州这四个州郡。这个势力范围在整个东亚地区也同样是仅次于曹魏的存在。并且放眼世界,东吴的势力范围都算是偏上的。只是在三国时期,东吴很多地方的开发力度不够。人口稀疏、生产力偏下。其有价值的地方绝大部分都环绕在长江流域以及广州一隅。这也使得东吴的版图虽然不比曹魏差多少,但是富庶程度确远不及曹魏。



接着再看军事力量,东吴兵力大致维持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但是成分较为复杂,异族士兵占了不小的份量。而且军种也杂。




相比曹魏与蜀汉东吴最拿手的是水战,故而东吴的水军可说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陆战方面东吴多次止步于合肥是令人诟病的一件事。



而在经济上,东吴很重视农业发展,这使得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提升。而且耕作技术也比较先进。

再就是水利方面,东吴也做得不错,沿河各重要地区都建有水道。并大力修善古人所建水道,诸如丹徒水道等。只是在货币方面,东吴大量铸造大钱致使贬值严重。



另外天文学、数学方面东吴也有所发展,还出过多位名人。比如天文学方面的王蕃、陈卓,数学方面的赵爽,并且阚泽也对祖冲之的圆周率颇有研究。


黎塞留的野望


吴国一直处于守势,被动防御,让人感觉它很弱。但两次分别由魏国、蜀国对吴国发起的进攻,都是由吴国胜利告终。

1、吴国政权的威慑力不大。其中魏国的政权合法性最强,它来源于汉献帝的“禅让”,不管过程如何,汉献帝白纸黑字加红印把政权禅让给曹丕。何况魏国实际上控制了天下九州的大部分,正史也奉魏国为正朔,其合法性是三国中最高的。接下来就是蜀汉,“织席贩履之徒”其实是汉室宗亲,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汉朝遗老遗少们的心理。东吴既不是汉朝血脉刘氏宗亲的继承者,也不是汉朝帝位的继承者,其政权合法性仅仅是因为“江东已历三世”,乃至在魏、蜀建国多年后,孙权才敢在魏蜀相争元气大伤的情况下称帝立国。


2、吴国过于保守。虽然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虽然都打赢了,但是都很被动,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才出去迎战,主动出击倒是没有几次。吴国的整体方针:偏安一隅。


清风观史


东汉末期由军阀局部统一建立的魏、蜀吴、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其实并不是孙权建立的东吴政权,而是刘备集团建立的蜀汉政权。封建社会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大小与否主要是根据其领土面积、境内人口、经济实力等因素。魏、蜀、吴所统治的区域实际上是曾经的东汉王朝的一部分。而三个国家的独立发展带来的也并非是三个地区越来越小的实力差距,反而是越拉越大的实力差距。魏、蜀、吴三个国家之中,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次是领有江东、荆州以及交州地区的孙吴集团,而最为弱小的,毫无疑问是刘备建立的仅有一州之地的蜀汉政权。

曹魏统辖地区有九州,包括冀、兖、青、并、徐、豫、雍、凉及司隶区,总户数约六十六万户,人口四百四十三万左右;吴国统辖扬、荆、文三州,总户数五十二万户,人口两百三十万左右。;蜀汉只统有益州,总户数三十八万户,人口九十四万左右。按照当时的计算方法,以每户抽一壮丁计算,蜀汉总军力不过三十八万,还要防卫东战线、京城、南中以及全国各区的安全,能动用在北伐上的军力可想而知。而魏明帝派出迎战的先发部队,就多达二十万,后备军团更高达三十余万。仅仅另有益州之地的蜀汉虽为“天府之国”,但想以一州之力而“统一中原,光复汉室”,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原来占有的荆州之地被东吴占领,其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可能就更加渺茫,实际上诸葛亮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蜀汉本身弱小,就应休养生息,诸葛亮却六次北伐,征讨曹魏,这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与其说是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奋斗不息,不如说违背民心、自不量力。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六出祁山最终以蜀汉的失败告终,诸葛亮死后,继承了他“兴复汉室”目标的姜维又接连在数年之内举兵北上,其结果不仅是无一例外的失败,更使得原本就积贫积弱的蜀汉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姜维的“九伐中原”不仅不得人心,也违背天意。最终加剧了蜀汉的衰弱,也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人口最少,疆域最小,地理位置最为偏僻,经济实力最为弱小,政治制度也远不及魏国先进。却在建国之后接连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切败多胜少。最终,蜀汉也是三国之中最先灭亡的国家。


历史课课代表


其实,东吴并不弱,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东吴打了两场即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两场都胜。除此外的其它战役,东吴也是胜多败少。蜀汉在稳定内部局势后,一直在北伐。曹魏也是四处乱打,最终平定北方。但相比较蜀汉和曹魏这些轰轰烈烈事迹,东吴的存在感实在是太低了,最后憋屈地被司马氏的晋朝给灭掉了。

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重点在尊刘抑曹,而对东吴的描写比较少。还有就是东吴方面的原因。

首先,孙权过于保守。东吴的领导屋是孙权,孙权这个人,适合守江山,不适合开疆拓土,太保守,进取心不像孙策那样强烈。所以无论是赤壁大战还是夷陵大战,基本上都是防御战,很少有主动出击。孙权的保守决定了吴国的整体方针:偏安一隅。。

其次,孙权晚年因继承人之事,猜忌加重,滥杀忠臣,导致日后东吴政变,儿子们争夺储位,大臣们也依附于皇子,形成党争,国势衰退。这就使得前期一团和气,陷入了人事倾轧之中。这种人事倾轧,一直延续到东吴被灭。

所以,我们看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东吴都不像蜀汉和曹魏那样刷存在感 ,而是默默的偏安一隅,最后在沉默中被灭。


岳剑


首先是政治合法性的不足,大汉四百年早已深入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这里的人心不是指最底层老百姓的人心,主要是指士子之心。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占据政治地位的最高点。可以用汉天子的名义做事,刘备呢,不管之前中山靖王之后是真是假,汉献帝承认之后就是货真价实的皇叔了。加上衣带诏的事情,名义上算是奉旨讨贼。有大汉皇帝的旨意,也算得上是出师有名。袁绍起兵讨伐曹操也是打着衣带诏的名义征讨。而东吴什么都没有,天下是靠强取豪夺,杀人劫掠而来。

名将,三国演义远远超出三国志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名将谋士自带光环。哪个阵营拥有更多的名将,感觉就很强的样子。蜀汉有五虎上将,有卧龙凤雏,有魏延,甚至姜维都可以算上加上,还有刘备他姓刘。曹魏有五子良将,五谋臣,有许褚,加上转战全国的战绩。汉末三国最强的势力想弱小也不能。而东吴就比较缺少这些自带光环的人物了,周瑜被演绎成心胸狭小,鲁肃演义成懦弱无能的老实人,吕蒙又短命,陆逊出名的两次一次打刘备一次杀关羽,打败刘备好点,杀关羽你想吧,谁可以和关帝比影响力,罗贯中怎么可能捧你呢?所以感觉东吴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和五虎上将五子良将相比较的人物,实际上是有的,太史慈,甘宁,黄忠等等 还是不少的。

最后是东吴中后期政治太混乱了,大兴土木民不聊生,陆、朱、顾、张四大家族不断压榨。从而引起不断叛乱。魏国平均每4年一次叛乱,吴国就更惨了平均每2年一次叛乱。而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再无大规模叛乱,可见诸葛亮政治之清明。东吴政治如此昏暗一定是被作者鄙视的,人为的弱小他也和情理。所以感觉上东吴就成了三国最弱小的。


风满楼听山雨


赤壁之战曹操过来干东吴,曹操输!孙权几次打合肥孙权输!曹丕来打孙权,大败于广陵,孙权胜!刘备出来打孙权,孙权又胜!东吴联合蜀国来攻打魏国,被曹睿打败!等等就一一列举了吧,唯一主动出击还是偷袭关羽,才算赢了!所以我就发现个问题,东吴去干别个永远基本挂壁,但是人家来打它,它又守的很牛气!所以会有错觉东吴不强吧[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大清朝亡了oo


要是孙坚 孙策 命长的话诸侯割据又是另一个局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