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读史启智:说坏话的未必是坏人,说好话的未必是好人!

战国时,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素有善谋之名的江乙与昭奚恤不和,于是向楚王进言,说:“有个人非常宠爱自己的狗,但是这只狗却经常向作为饮用水源的井里撒尿。有邻居看见了,就想到那人家里去提醒他,却被恶狗堵在门口撕咬。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好像恶狗堵门一样。况且,您有个毛病:遇到专说别人好话的人,您会觉得,这是个君子啊,于是非常亲近他;遇到经常指出别人缺点的人,您总觉得,这是小人啊,于是开始疏远他。如果总是这样,那么即使世间有子杀父、臣杀君的事,您却再也不会知道了。为什么?因为您只爱听对别人的称颂,不爱听对别人的指责呀(

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楚王于是说道:“你说得对,今后我要听取两方面的言论。”(“善,寡人愿两闻之。”)(典出《资治通鉴 周纪二 显王十六年》

读史启智:说坏话的未必是坏人,说好话的未必是好人!

俗话说,来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一般情况,修德持正之人,总是律己严于责人,不会四处搬弄是非,不会动辄说人不是。所以,如果遇到总爱说长道短之人,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准确判断,弄清他的意图,看透他的品行,分辨是非,防止受骗。然而,世事不可一概而论,如果矫枉过正地认为,凡说不字的肯定不是好人,又有谁敢于针砭时弊,又有谁敢于仗义执言?我们又怎么得到真实的信息,判明真实的情况?所以,说坏话的未必是坏人,说好话的未必是好人。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两闻之”——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读《咨治通鉴》,品历史故事,悟人生智慧!(第七篇)敬请关注《读史启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