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家怎么看待李泽楷卖掉百分之二十的腾讯股份呢?

爱度传媒


最近李嘉诚李泽楷父子真真是热啊😊如果从普通小散的角度来看,能赚钱就是赢家,何况还是1100%的收益率,试问有几位小散一年内能赚到11倍呢?

但对于李泽楷还是有些不一样,1991年,他投资4亿美元创立StarTV,到最后卖掉电讯盈科,通过行使手上的认股权、卖出套现等,他几年间至少已经赚取超过50亿港元的收益。1999年5月4日,他将数码港借壳上市,使其摇身变为高科技概念股,受到市场狂热追捧,市值达到600亿港元。当年12月,他跃升至香港富豪榜第四位。

在这个时候,全球互联网泡沫正在破灭,初创期的腾讯正陷于缺少资金、山穷水尽的困窘之中,求助到IDG及盈科融得了220万美元天使投资,两者各占20%股份。当年底,腾讯再次出现财务危机,IDG与盈科不愿再追加投资。

彼时的腾讯虽然快要突破1亿,但却不知道怎么赚钱。只有南非报业集团看到了背后的价值,他给腾讯估值6000万美元,李泽楷听到这个报价后乐滋滋地把股票卖了,套现1260万美元。IDG也卖出了12.8%。

就是这1260万美元,当年也被捧为股市奇才,毕竟是互联网泡沫背景下赚到的真金白银。但小巨人本身就是玩高科技的,应该有一定的远见;最没必要的是,区区110万美元,对于已经身价数亿美元的他来说,没必要太放在心上。

这一点或许有些遗传,毕竟李嘉诚一辈子做实业出身,小巨人的眼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超越,但也难以摆脱家族基因的窠臼,见好就收也就不奇怪了。


富凯财经


1999年2月,腾讯公司即时通信服务(OICQ)开通。

1999年11月,QQ用户注册数达100万。

当时腾讯的服务器数量以每个月吃掉两台的速度增长着,这样烧钱的速度导致腾讯极度缺少资金,最终腾讯的账面上已不足1万元。走投无路的马化腾甚至想到了以300万元的价格卖掉腾讯,可惜无人愿意接盘。

(这个时期,联想、网易、中华网、广东电信都不看好腾讯,没有投资)

好在最后关头,2000年李泽楷通过盈科数码与IDG共投入220万美元,各获得腾讯20%的股权。

(甚至在办手续的期间还由中间人垫资了450万才得以周转,可见那时的腾讯已缺钱到了何等地步)

(可惜2000年,纳斯达克市场崩盘,网络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多点,一路狂泻到1500点以下,超过5万亿美元的市值随之蒸发。网易股价跌到1美元濒临退市)

腾讯高速增长的用户需要更高的运营成本,但是腾讯却没有变现的方法,只能继续烧钱。

(IDG投资完之后一直忙着为腾讯找下家。找过搜狐、新浪,他们都没看得上眼)

2001年6月,盈科数码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腾讯20%的股权悉数出售给MIH,盈科数码净赚1150万美元。随后MIH还从IDG手中收购了其拥有的腾讯12.8%的股份。

(盈科数码,和著名风险投资公司都不看好腾讯,选择了套现)

2002年6月,腾讯一些(不含马化腾)主要创始人又将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让给MIH,至此,腾讯的股权结构变为创业者占46.3%、MIH占46.5%、IDG占7.2%。

(这阶段,就连腾讯的主要创始人都选择套现落袋为安,谁又能看清未来前景)

2003年8月,出于上市方面的原因,腾讯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将IDG手中7.2%的股权悉数回收,最终控股结构变成腾讯与MIH各持50%的局面。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资本市场对网络概念回复信心遥不可期。IDG选择套现离场,投资总回报11倍。谁知道2004年谷歌成功上市,资本市场再次对互联网产业打开窗口。2004腾讯在香港,2005百度在纳斯达克先后成功上市,掀起我国互联网企业上市第二波热潮。)

2004年,腾讯IPO发行4.2亿股公众股,此次IPO采取增加股本方式稀释原有股东比例。12位自然人与MIH所占腾讯控股比例各从50%减到37.5%。

腾讯2016年年报显示其主要股权结构为:MIH33.25%,AdvanceDataServices Limited8.73%,JPMorgan Chase & Co.6.68%,马化腾8.73%。



饭后财经


1999年,腾讯还在亏损,没有找到赚钱的方向,公司钱花完了,马化腾非常着急,四处融资。

此时,遇见了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向他讲述了腾讯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内容。李泽楷在当时投资腾讯110万美金,获得20%的腾讯股份,另外一家投资机构IDG,也是投资110万美金,获得20%的腾讯股份。

腾讯在2003年登陆香港股市,至今上涨600多倍,目前腾讯股票市值已经达到6000多亿美金,成为全球第五大市值的上市公司。马化腾在福布斯公布2018年全球富豪榜里面,成为亚洲的首富,目前个人财富达到453亿美金,就是依靠腾讯股票的贡献。

但是始终持有腾讯股份的李泽楷却把股份卖掉了。不是他不想赚钱,也不是他缺钱才卖掉腾讯的股份,而是因为腾讯在李泽楷卖出的时候,腾讯还是一直亏钱的企业,让李泽楷很担心腾讯的前景,担心自己110万美金会没有回报。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2001年,南非报业集团看好腾讯,投资腾讯3000多万美金,用于获得李泽楷和IDG合计持有腾讯33%的股份,IDG还留了7个点腾讯股份没有卖出。南非报业的投资,让李泽楷赚取11倍的回报,即获得1000多万美金的收益,在当时好像是一笔很好的投资。

经过这么多年,回头看腾讯,最大的赢家是南非报业集团,它一直持有腾讯33%的股份,从来没有卖出过。当年3000多万美金的投资,现在已经变成2000亿美金左右,投资回报600倍……


科技抱拳奥特曼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泽楷已经从腾讯上获得了超过近11倍的回报,而从一开始投资腾讯就没打算长期持有这家公司,在2000年前后除了巴菲特几乎没有人搞价值投资。

马化腾自己也在私下场合曾表示,当时曾经有机会投资阿里巴巴,当年马云找过马化腾,但是当时腾讯自身难保,当然没空去管以后。

1983年,李泽楷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计算机。之后回香港管理和记黄埔,很快李泽楷就厌倦上班模式,李嘉诚给他的4亿美元,以后创办了盈科集团。

1999年李泽楷以110万美元投资腾讯,获得腾讯公司的20%的股权。IDG 还是跟李泽楷以各买 20% 股权的方式投资了腾讯,当时这并不是一笔小钱。

2年后的2001年,,南非mih看上了腾讯,李泽楷便将其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南非MIH集团。2年增值了11倍,这放在现在也是非常非常好的回报率。




当然了,市值峰值突破峰值5000亿美元,如果李泽楷还有20%的股份,那价值10000亿美元,比李嘉诚的身价还高。但是也并不妨碍李泽楷的成功。

而李泽楷本身就是短线持有者,当然不会后悔所谓的腾讯股价卖早了的说明。


毛琳Michael


这个很正常,其实这也是一种成功人士的普遍投资心态。

事实上,这也是普通人不能成为富豪和大富豪的原因。

成为大富豪的人,从来只抓住能抓住的东西,而不去追求不可捉摸的未来。他们更看重的是复利投资的威力。所以你看巴菲特,有人统计,其45年的总收益率是440121.43%,增长4401倍,累计45年年化收益率是20.5%,仅有2001年和2008年收益率为负,剩余51年都是正收益率,并且仅有1976年收益率超过50%(作者:DAVID自由之路 链接:https://xueqiu.com/5819606767/25368211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而只有我等穷人才追求超额收益率,最典型的就是希望一夕暴富,今天买只股票,恨不得天天涨停,十天半月的翻上百倍。

关于李泽楷的这笔投资,网上已经有很多的相关记载,我这里就不赘述了。当年马化腾快玩不下去了的时候,盐田港老大的马爸爸联系了小超人的李爸爸,李爸爸碍于面子,由儿子投资了100万美元,纯属意思意思,维系维系关系,毕竟超人李爸爸可以不在乎100万美元,可他需要盐田港,那是他进入内地的桥头堡。

而一年以后当南非传媒集团 Naspers 全资子公司 MIH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李泽楷的20%的腾讯股份,从一般投资的角度而言,年收益率1160%,这个回报率那是相当的高,非常的高了。

至于后来腾讯发展成数千亿美金市值的超级企业,只能说,李泽楷运气不好。毕竟小超人没有水晶球,也不会未卜先知,他只能从一个成功人士的一般认知角度出发,投资只有落袋为安才是好的投资,任何浮盈浮亏都是纸面富贵,做不了数的。

因为确实没有谁能料想到这么一个聊天约炮的玩意儿背后蕴藏着那么大的商业价值。对,说的是你我每一个人。马后炮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买房子。很多人包括我都后悔当年没有多买几套房子。其实零几年的时候,房价一直在缓慢上涨,比如我,也看好房地产的未来前景,但却不想买房子,每年涨那么点儿,不过瘾,我愿意投资股票、期货等高收益的产品,那样刺激。但我没有意识到的是,复利投资,一年只要能够有基本稳定的投资收益,累积十年二十年,其威力是巨大的。

大家都知道那个印度复利的故事,一个聪明的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决定奖赏他,宰相提出只要把棋盘上所有的格子都填满麦子就好了,条件是第一个格子一粒麦子,第二个两粒,第三个四粒,以此类推。国王认为这很容易,可很快发现,他完全做不到。事实上,有人计算,全世界的小麦都给宰相也不够,因为最终需要的小麦总重大概820亿吨,大概是全世界年产量的550倍!

所以巴菲特最高一年的收益率也只有50%,而且只有一次,但几十年累积下来,每年20%左右的收益率,45年增长了4000多倍。

而我们很多人,可能某年获得了数倍数十倍的收益率,但很快又都赔了出去,最终也是糊糊涂涂一辈子。

所以最终李泽楷选择了稳妥,他的错,只是没有学习先天神数,九宫八卦,算不了未来罢了。

其实,在01年,如果已经获得了11倍收益还不退出,去赌一个未来的5000亿美元的未来,跟普通人买彩票试图中500万,心理是一样的。那样的几率太小了,当时指望腾讯变成今天这样,和中500万几率完全一致,都是极小概率事件。当时的李泽楷才是一个富人正常的投资心态。落袋为安,而且本来就是帮人一忙,既然马化腾已经渡过了生存危机,撤出也不会落人话柄,本来就是个双赢的选择。

当然,李泽楷在这事情上确实做得有点过于谨小慎微了。反正已经翻了11倍,我拿回一半,500万美金落袋为安,收益率5倍非常高了,保留10%的股份,反正已经小赚了一把,剩下的就算全赔又如何?既然一年都能翻11倍,等等看呗,大不了剩下的600万扔水里,反正也不亏不是?

我可能会这么操作。当然,都是马后炮。

千万记住,每年正收益永远比中500万靠谱。只要你每年正收益,你的未来差不了。


江上一峰青


更多的读者会认为李泽楷卖掉百分之二十腾讯股份的交易,是其一辈子与更大财富失之交臂的绝佳机会。但是,如果站在当年的互联网时代,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卖掉腾讯的,并且当时在选择卖掉腾讯的时候,李嘉诚也并未阻止,说明大家一致看空互联网行业。

一、做生意,错过了就错过了,没有对错之分,况且李泽楷还是赚钱的。

1999年,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选择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获得腾讯20%的股份。但是,当时在做这项决定的背景是因为互联网仍旧“如日中天”,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是“炙手可热”。所以,但是这项决定没有任何的疑问,李泽楷也是满满得意。但是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来了,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在此倒下,无法实现盈利,根本没有办法运行。腾讯也是如此,虽然在当时有着1亿用户,但是仍旧是亏损的,为此马化腾差点儿就经营不下去,并且还找过一圈各位老板,最后连几百万的融资都没有拿回来,甚至还有老板说,一个免费的软件,十分钟就能够做出来,要几百万美元,根本不划算。互联网经济泡沫的背景下,没有人接盘。所以,当时李泽楷和IDG都发愁找谁接盘。2001年还是来自非洲的MIH集团接的盘,李泽楷将手中20%的股份全数以1260万美元售出。不到3年的时间,470%的回报率,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成功的。

二、后悔归后悔,但也只能是后悔。

后来的腾讯呢?最大的赢家当属非洲的MIH集团,因为其坚持到了最后,获得了最大的效益回报。如今腾讯更是万亿市值。很多读者会认为,如果当时李泽楷没有卖出腾讯的股份,那么就超过其父亲的财富。冥冥之中就有安排,李泽楷也只能是后悔,但无法挽回。


厚金说


李泽楷如果不卖掉百分之二十的腾讯股份,李泽楷就能成为亚洲首富。李泽楷为什么要卖掉腾讯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原因有几个:

一是李泽楷当初买腾讯20%的股份,只花了110万美元,并不是李泽楷想买的,而是马化腾的爸爸当年是深圳盐田港的老总,而当时李嘉诚正与深圳盐田港合作,那时马化腾创业的腾讯缺资金,没有找到投资,是马化腾的爸爸找到李嘉诚帮忙,李嘉诚就让他的小儿子李泽楷投资了马化腾的腾讯110万美元,李嘉诚和他的小儿子李泽楷并不是为了投资,而根本就没指望这110万有投资回报,是为了送马化腾的爸爸一个人情,根本就没想要这110万美元。所以,李泽楷这110万美元根本不算投资。

二是李泽楷根本看不懂马化腾的腾讯的业务,不知道马化腾在干什么,李泽楷在英国读书,李嘉诚花了很多钱,李泽楷根本就不爱学习,读不进书,根本没有毕业,后来花钱买了个毕业证。后来李嘉诚怎么培养,李泽楷还是不懂投资,李嘉诚找了很多高人辅导李泽楷,李泽楷的智商总是入不了门。因此,李泽楷做生意都是李嘉诚找的人在帮他。

三是李泽楷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花花公子,经商没有天赋,投资没有能力,虽然捡到了腾讯这样天上掉下的馅饼,也没有能力看明白,也不可能持有腾讯这样的未来黑马公司的股份。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李泽楷卖掉腾讯20%的股份,在当时来看是正确的选择,在现在来看就是不正确的选择,因为如果没有卖掉腾讯20%的股份,李泽楷就是首富了,这个事情站在不同的时间点来看得到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李泽楷投资腾讯本身就是一个合作关系,投资之后让腾讯渡过难关了,但是腾讯当时是一直亏损的,没有实现盈利,而且还有巨多的用户需要使用宽带,这些支出远远大于成本了,当时的互联网泡沫刚好破灭,所以李泽楷这个时候卖掉腾讯的股份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李泽楷投资了腾讯几百万美元得到了20%的股份,最后卖给南非报业集团的时候获得了1260万美元的回报,而且投资的回报收益率是比较高的,在当时卖出是最合适的选择,也是最好的得到回报的方式。

现在大家喜欢替李泽楷感叹如果不卖腾讯的股份就好了,可是如果腾讯当时在此之后因为亏损而倒闭,大家又会感叹李泽楷没有及时清空腾讯的股份,没有早日套现离开,过去就是这样搞笑,不过我还是认可李泽楷的投资方式的,毕竟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作者不易,点个赞鼓励一下吧,欢迎关注小车点评,评论说说你对于李泽楷卖出腾讯20%股份的看法吧。


财道


大家好,我是发掘价值,很高兴来交流这个问题。

我们来看,腾讯控股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价格连年上涨,截至今日(2018年3月1日)市值为4.2万亿港元左右。马化腾持股8.7%,价值3600多亿,已经远超当年的亚洲首富李嘉诚。





看到腾讯的狂飙,我们总是会想到李泽楷。李泽楷是李嘉诚的儿子,曾于2000年时通过电讯盈科公司投资500万美元给腾讯,获得了20%的股份,可惜在腾讯上市之前卖掉了。如今腾讯20%的股份价值8400亿港币,李泽楷错失超过父亲李嘉诚,并成为世界首富的机会。

原因何在?李泽楷并没有发现腾讯蕴藏的惊天价值!所以他盈利6倍成功退出了,但是却丢失了后面的几百倍。

投资机会摆在了面前,但是没有珍惜,没有抓牢,多么遗憾,多么可惜!

我是发掘价值,您身边的投资顾问。关注我,我们一起来发掘价值,发掘财富。


发掘价值


这件事,如果放在历史当时来看,李泽楷的决定是英明的,我们不能都事后诸葛亮的说他的决定错误,要是都事后诸葛亮一样的点评,那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是笨蛋了,南红玛瑙最开始没人要,当地嫌太硬伤农具,有人来拉都是白给还要谢谢,可是后来,比金子还贵

比特币原来一美元1000个,现在1万美元一个,有几个猜到了?

所以说,当时李泽楷用投资的5倍利润卖了腾讯,是非常对的决定,当时,马化腾也在卖腾讯,可是没人要,都讽刺挖苦他

当时,马化腾的父亲和李泽楷的父亲李嘉诚即是老乡,又是商会成员,还有相互利益,李泽楷和李嘉诚主要业务是实体经济的垄断,那个在当时最来钱最安全,李泽楷是因为父亲的打招呼,也想试试互联网行业,互联网时代,传统转型,如果你也想改变思维赚钱,给你揭秘一个最佳事业,加我13613698035实现你有住家钱有闲的生活

说起来也就是能进跟时代步伐,他并不看好互联网和马化腾,要是真看好,怎么会投200万美金,这对他来说,太特么少了,根本没劲,马化腾找到下家南非mih的时候,李泽楷马上就卖了腾讯的股票,他压根就不看好腾讯,当时又是互联网的寒冬,还能得5倍利润,天上掉下的好事呀

我问一个尖锐的问题,你要是有钱,是投北京房产,还是腾讯,还是敢买比特币,一个正常人有几个敢投可能会大赚的比特币,差距就在这里,南非mih集团的眼光远超李泽楷和马化腾,因为他们信,一亿用户的腾讯一定有未来,而比特币也有一亿人使用并相信,你会信他能更好吗,眼光,知识,胆量,人生怎样,全看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