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凡見一玉,必須形神兼備,才能認古。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辨假識仿的高見學說層出不窮,對於剛剛想來參加玩玉的新人,常常弄得繚亂眼花,交去了學費買來的卻是懵圈。請教於磚家,雲山霧罩後,當然都怪你自己悟性差。

雖然高仿多如牛毛,但無論技術手段如何高超,古玉都有無法企及的難仿之處。

如何入手?本條以為:先得從這難仿之處開始摸索起步稍為穩妥。

古玉有形而上的“神”不可仿和形而下的“形”不可仿,約述如下:

(一)古玉之“形”不可仿的特徵

第一:古玉的驚裂紋不可仿

俗話說:十玉九裂。古玉、高古玉往往多帶有各種裂紋,雖然通過現代技術手段能夠模仿製造冰裂紋、火劫紋;但是,無論多高手段都無法仿造驚裂紋。

驚裂紋是古玉突然受到外力撞擊而產生的裂紋,往往是單一方向,沿著玉質解理的紋路開裂,十分顯眼的裂紋,甚至可以在古玉表面看到縫隙,甚至一不小心可能會沿驚裂紋把器物毀斷——所以,驚裂紋不可仿。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一裂切斷首尾——險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裂斷璧驚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兩條縫隙沿解理延伸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驚裂打開深沁之門

第二:古玉的土蝕結晶不可仿

土蝕又稱土沁、土咬、蝕孔、蝕洞、蛀孔等。

蝕洞、蛀孔是出現在玉件上的許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孔洞狀結構。它們基本呈不規則的孔狀,從外表看,有的孔洞單獨存在,有的二個或多個孔連在一起,更甚者有成片的許多孔洞相互融合,形成蝕斑狀結構蜂窩狀特徵。放大倍數可清楚看到蝕孔、蛀孔絕大多數表現為口小內大,口內還會套有多層小口,洞中有洞,孔中有孔,層層疊疊猶如進入熔洞一般。

土蝕往往還伴隨著次生結晶。

土咬洞口壁一般非常細薄,孔壁邊緣尖銳鋒利,與孔洞絕無絲毫混沌不清之感,過渡極其乾淨利落。加之蝕洞內形成的纖維狀閃亮次生晶體——所以,土蝕結晶不可仿。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曾被金龍咬一缺?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咬個洞玩玩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孔中孔,洞中洞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次生結晶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這麼漂亮如何仿啊?難煞個人了

第三:古玉的塌縮不可仿

因氣候變化或其它因素,玉皮殼上會表現出膨脹或萎縮。膨脹的結果是出現桔皮紋、象皮紋、皮疹紋而萎縮的結果是出現縮斑、縮紋。縮斑又稱爛班,爛班嚴重的是為古玉的老化萎縮現象。

古玉一般是從縫隙處萎縮開始,再形成線狀萎縮,再導致邊際等處的大面積萎縮、塌陷(縮肉)。古玉塌縮耗費時間為幾百年至幾千年不等——所以,古玉的塌縮不可仿。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縮肉了,油脂肉縮成了僵板肉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如果不出土,準備繼續塌陷下去了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縮出一張大嘴巴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想把塌陷的一面藏躲起來,躲得了嗎?

第四:古玉的地彎(形變)不可仿

玉器在坑裡鈣化後,由於物理特性的改變,玉質變軟,此時若再受到外力的作用,會發生彎曲,此現象叫"地彎現象"又稱“地障”。

說了都多餘——所以,地彎真的無法仿。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彎上翹翹了,古人可沒想做這麼丟人噢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彎了吧,像過了期的大餅子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這個過期時間沒上面那個長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彎的誇張彎的可愛

古玉學步(1):古玉幾個不可仿的特徵

這個彎的拉風吧

(二)古玉之“神”不可仿的特徵

第一:古玉的“光氣”難仿。古玉出土光華自現,盤玩之後光氣瑩潤,寶氣難仿。

第二:古玉的“熟舊”難仿。古玉因歲月地理煎熬,致使玉質疏鬆,觀察如水乳充盈。凡未經長期入土之玉,難成此態。

第三:古玉的“皮殼”難仿。古玉的皮殼,是經過數千百年寒暑交替、水土侵蝕所形成,不同地域所出土的古玉,定然狀態各別。

至於古玉之“神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形而上的鑑賞功夫全憑一個“悟性”,所以此處不再貼圖班門弄斧。

能夠鑑賞神韻不可仿的(形而上),已然登堂入室、盡得古玉之壺奧,非一般玩家所能企及;普通玩賞者從形不可仿(形而下)入手,慢慢體會,修養探索,亦為樂在其中矣。

本文部分引用頭條《千古話玉》以及《廖南的博客》等材料、圖片,在此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