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優化營商環境武漢這樣作答向最難處“動刀”23項主要指標達到國內一流

今年4月,我市出臺《全市優化營商環境任務清單》,將23項主要指標責任到單位,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這些任務現在完成情況怎樣?11月21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發改委獲悉,經過努力,這23項主要指標目前達到國內一流。在上月底舉行的2019年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上,武漢市就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經驗做法向全國作了介紹。

優化營商環境武漢這樣作答向最難處“動刀”23項主要指標達到國內一流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終點,目前,武漢瞄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立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推動武漢高質量發展。

聚焦辦事創業痛點難點

“原來用戶追著我們辦,現在我們盯著用戶提前辦”

2月14日,正月初十,在全市作風建設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採取強力手段,在最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營商環境,爭創全國服務環境最優城市。

正視問題,武漢列出優化營商環境任務清單。多位部門負責人看了這份清單,都覺得壓力巨大。清單將營商環境23項主要指標分解到市領導、各部門,明確時間進度表,每月排名。

“誰不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方案》,該問責要堅決問責。”“誰破壞武漢營商環境,市委市政府就砸誰的‘飯碗’。”武漢以“刀刃向內、壯士斷腕”的勇氣,聚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難點,向最難處“動刀”。

優化營商環境武漢這樣作答向最難處“動刀”23項主要指標達到國內一流

工程建設領域審批時間長,是個全國性“老大難”問題。究其原因,審批涉及部門多、環節多。千頭萬緒中如何破題?我市集中攻關,開發了多個信息化審批系統,徹底改造傳統審批流程。推行“多審合一、多評合一、多驗合一、多規合一”,辦理環節由42個精簡合併到22個。

“原來是用戶追著我們辦報裝,現在是我們盯著用戶提前辦、跟蹤辦。”市水務集團入駐市、區兩級政務中心,將之前報裝後的設計、接入工程,採取前置措施,在獲悉用戶用水諮詢後就開展設計、用水接入等工作。負責人說,水務工作人員更忙了,但企業辦事更方便了。

市場主體說了算

“一站式”響應企業訴求,有問必答、有訴必應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說了算”。中電建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在電腦前動動鼠標,就在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成功申報了《夜間施工許可證》。這位負責人說:“以前辦證,要提前3天到區行政審批局現場提交資料,3天后再去領證。現在網上申報,審批完畢後,證件還可以免費郵寄過來。”

這樣的便捷,源自武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的“四辦”改革。2019年至今,武漢全市共辦理政務服務事項達950多萬件次,按時辦結率達100%,滿意率99%以上。

“企有所呼,我必有應”,這是武漢莊嚴承諾。為此,我市開通“武漢企業直通車”,“一站式”響應企業訴求,有問必答、有訴必應。

“企業直通車”自5月8日開通以來,得到了不少企業家點贊和認可。目前,已為企業解決涉及環保、人力資源、用地規劃、融資、行政審批、市場開拓、交通運輸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問題超400件。

優化營商環境武漢這樣作答向最難處“動刀”23項主要指標達到國內一流

對於企業關注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市展開全市“清理和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的集中行動,限期銷號解決,建立常態化“理舊賬”機制。

東西湖中心廣場商鋪租戶張女士反映,該廣場物業除了收電費,還加收了電力維護費。全市不少商戶碰到類似問題。自2018年以來湖北省先後5次下調一般工商業目錄電價,但部分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物業、寫字樓等不執行目錄電價,截留降價紅利,違規加收其他費用。對此,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出動千餘人次展開專項整治,全市近6.8萬戶工商戶獲用電退費1億餘元。

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沒有任何抵押物,一天辦妥200萬元貸款

讓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武漢不停留於減環節、減時限、減次數、減材料等辦事方便,也不侷限於暢通投訴渠道、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更注重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融資難是當前民營企業發展一大難題。武漢創新制度,拓展融資渠道。武漢讓誠信納稅變成“真金白銀”。武漢市浩盛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在沒有任何抵押物的情況下,僅用一天就辦妥200萬元線上銀稅互動貸款,5分鐘到賬。

除了銀稅貸,目前武漢小微企業還可以享受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小微企業融資應急資金、政府採購合同信用融資等,緩解了民企融資難。

優化營商環境武漢這樣作答向最難處“動刀”23項主要指標達到國內一流

繼優惠政策、基礎設施、政務效率之後,武漢致力打造“人工智能+”城市應用場景,以場景革命引領提升“第四代營商環境”。9月,武漢發出全球首張自動駕駛車輛商用牌照,海梁科技、百度、深蘭科技3家外地民營企業成為首批獲得者。

“我們曾輾轉國內多個新一線城市,均未能得到積極回應。跟武漢接觸了4個多月,就拿到首發的商用牌照。”深圳企業海梁科技有關負責人說,“不僅可以進行路測、載人測試,還可以商業化運營,使技術走向真正的應用。”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武漢出臺《關於在商事審判中依法加強對中小投資者保護的意見》,破解股東訴訟難問題;出臺《武漢市多元化糾紛化解促進條例》,探索網上調解新方式;出臺《破產案件審理工作指引》,設立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創新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武漢成為全國唯一同時獲批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的城市。

營商環境成城市核心競爭力

新開辦企業快速增長,新引進世界500強創新高

“早上到江夏區行政審批局稅務窗口申請開辦公司,下午剛上班,不僅營業執照已經拿到,連發票都開好了。”武漢元冠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人員程先生驚歎武漢企業開辦速度。

開辦企業的便利度是衡量營商環境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今年6月,我市將開辦企業的時間縮減至2個工作日。而國家的目標是力爭今年年底前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

優化營商環境武漢這樣作答向最難處“動刀”23項主要指標達到國內一流

真刀真槍見真章。目前,我市99.9%的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情、一次辦成;82.5%的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能辦、多點可辦;62.5%的政務服務事項馬上辦理、當場辦結;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比例超過98%。

據市發改委統計,目前,武漢在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登記財產、獲得信貸、獲得電力、獲得用水、獲得用氣等營商環境指標上已躋身全國一流,有的指標與北京、上海等先進城市相當。

“武漢營商環境”讓企業實實在在獲利。小微企業漢陽區裝卸運輸公司負責人龔香武說,今年享受了供電新出臺的“放開低壓接入容量,實行低壓報裝用戶零費用”政策,免費裝了變壓器,省下了30萬元。

營商環境,成為武漢核心城市競爭力。市場活力迸發,新開辦企業快速增長。今年7-10月全市新登記企業40414戶,同比增長32.52%,平均每個工作日新登記企業475戶。

投資吸引力增強,武漢成為中西部外商投資高地。今年至今我市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8家,創下近5年最高。在漢世界500強已增至294家,中部地區最多,與其他副省級城市比,入駐數量和增量也均居前列。

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北京、上海等先進城市,武漢交出了靚麗成績單。“武漢的政務服務效率和態度堪稱全國一流。”交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丁先生在武漢“城市留言板”留言道。

(長江日報記者馬振華 通訊員周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